问题

苏30和苏34在航程及载弹量方面都很接近,俄罗斯为何还要额外开发苏34战机?

回答
俄罗斯在已经拥有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依然大力发展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考量,绝非简单的型号重复。虽然在航程和载弹量等核心指标上,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苏34的出现是为了填补一个苏30无法完全胜任的空白,或者说,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苏30和苏34的研发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定位来分析。

苏30系列:多用途的佼佼者,但并非专职轰炸

苏30系列最早起源于苏27的改进型,最初的目标是发展一款具有更强对地攻击能力和空中格斗能力的双座战斗机。苏30MKK、MKI等出口型号以及苏30SM等自用型号,都展现了出色的多用途作战能力。它既可以执行制空任务,凭借其优秀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空对空导弹携带能力成为空战的利器;同时,它也能够挂载各种对地攻击武器,包括炸弹、火箭弹以及先进的空对地导弹,执行对地支援任务。

苏30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灵活性。一个批次的苏30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调整其装备配置,既能充当制空战斗机,也能承担对地攻击任务。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利用方式。然而,正因为其“多用途”的定位,它在设计上需要平衡多种作战能力,这就意味着在某些极致的性能上可能需要做出妥协。

苏34“鸭嘴兽”:专为对地攻击和轰炸而生

与苏30不同,苏34从一开始就以“战斗轰炸机”的定位进行研发,其设计理念更加侧重于远程对地打击、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以及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持续作战能力。这种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卓越的航程和留空时间: 尽管苏30系列也拥有不错的航程,但苏34在航程和续航能力上通常更胜一筹。这是因为苏34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执行远距离突袭、纵深打击以及长时间战场遮断等任务需求。它能够携带更多的内部燃油,并且通常配备空中加油能力,使其能够在目标区域停留更长时间,进行更有效的攻击和侦察。这种持久力对于打击分散目标、执行反舰任务或是进行电子战支援尤为重要。

2. 强大的对地攻击载荷和多功能性: 苏34在设计上拥有更大的腹部载弹舱以及更多的外挂点,能够携带更重、更多样化的对地攻击武器。它不仅仅是挂载普通的激光制导炸弹,更是为了有效运用俄罗斯先进的远程反舰导弹(如KH31、KH35系列)、反辐射导弹(如KH31P)、巡航导弹(如KH55、KH101的衍生型号)以及精确制导弹药等。其设计也更加注重在低空高速突防时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3. 革命性的座舱设计和人机工程学: 这是苏34区别于苏30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苏34采用了并列双座驾驶舱,而不是苏30的串列双座。并列式座舱为两名乘员(飞行员和武器系统操作员)提供了更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尤其是在执行需要复杂操作和信息处理的对地攻击任务时。两名乘员可以面对面交流,共享战术态势图,武器系统操作员可以更专注于武器的瞄准、发射和目标识别,而飞行员则专注于飞行操纵和规避敌方威胁。此外,苏34的座舱还具备一定的生活功能,例如可以展开的床铺,这使得乘员在长途飞行中能够轮流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这是苏30那样的串列式座舱难以比拟的。

4. 更强的低空突防能力和战场生存性: 为了执行低空高速突防任务,苏34的机翼设计、气动布局以及雷达系统都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它配备了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如“平坦10”雷达或其改进型),不仅能有效地探测地面目标,还能在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下执行任务。其机身结构也更加坚固,能够承受更大的过载,并配备了更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和诱饵系统,以提高在敌方防空火力下的生存能力。

5. 独立作战和任务自主性: 苏34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具备更高的独立作战能力。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没有僚机护航或地面支援的情况下,独立执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包括侦察、目标识别、精确打击和电子压制等。这对于俄罗斯空天军在面对各种局部冲突和区域性战争时,能够快速部署并有效打击目标至关重要。

为什么不完全依赖苏30?

简而言之,俄罗斯开发苏34并不是要取代苏30,而是为了提供一种更专业、更强大、更适合特定任务的平台。

专业化分工: 尽管苏30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但在执行远程、重载、高精度对地打击任务时,苏34的专业设计使其效率和生存能力都远超苏30。想象一下,在一次大规模的对地攻击行动中,需要出动几十架次战机去打击敌方纵深目标,如果全部使用苏30,它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护航战斗机来确保其安全和任务完成率。而苏34则可以在更低的风险下,独立或以小集群方式完成任务。
应对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现代战争越来越强调精确打击和电子对抗。苏34在这些方面都经过了专门的优化,能够更好地整合和运用俄罗斯最先进的对地攻击武器和电子战设备。其独特的座舱设计也极大地提升了乘员的作战效率和协同能力,这在信息密集型战场上是巨大的优势。
弥补性能短板: 在远程打击能力和战场生存性上,虽然苏30也在不断改进,但其基础设计仍然是空中优势战斗机,与为轰炸任务而生的苏34相比,存在固有差距。苏34的出现就是为了弥补这种性能上的短板,尤其是在需要以压倒性火力摧毁敌方关键目标时。

所以,俄罗斯保留并发展苏30系列,是为了保持一支灵活、多用途的空中力量,能够应对各种空中和地面威胁。而同时开发和装备苏34,则是为了拥有一支能够执行高强度、高精度、远程对地攻击任务的特种部队,在现代战争中扮演关键的“矛头”角色。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俄罗斯空天军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要明确两点:

苏-30与苏-34是两种定位根本不同的战机。

在俄军体制下,苏-30基本没有取代苏-34的可能性。

为什么说定位不同?

看发展史,苏-30最早是PVO主推的远程截击机,86年伊尔库茨克厂在苏-27UB上改的,一开始叫苏-27PU,后来改叫苏-30。然而,它还没服役,苏联就解体了……

解体后形成的俄罗斯没钱也没力再装备苏-30,苏霍伊只能将它改改拿出去卖(毕竟职工得要工资得吃饭),在搞出苏-30K/KI/KN这几个不大成功(没几个人真买)的型号后,1993年巴黎航展,俄罗斯人展出了一架“新”的苏-30改型——苏-30MK。


(其实这就是一架普通的苏-27UB换了身衣服而已……)

然后这个玩意儿被印度人看上了,96年跟伊尔库茨克厂签了合同,开始了苏-30MKI的历史……

(不过按合同,印度苏-30的前8架是早期的苏-30K型(也就是基本出口型),其实就是装了加油设备的苏-27UB而已,只有空战能力,对面攻击……呵呵)

(结果因为MKI得重新设计机体,进度不行,印度在98年不得不又多买了10架苏-30K……)

(最后这18架K在07年被一对一换成了MKI,换下来的苏-30K被转手卖给了安哥拉空军……)

伊尔库茨克厂的三翼面苏-30系列由此开始。在苏-30MKI的基础上,伊尔库茨克厂搞出了MKM(马来西亚版)、MKA(阿尔及利亚版)和SM(自用版),区别主要在航电系统上。

这三型因为都脱胎于MKI,所以有不少共同点,比如说矢量喷管和相控阵雷达,还有重视空优作战能力。

另一条大家更熟悉的发展线路就是共青城厂的苏-30MKK系列。与MKI不同,MKK仍然是用苏-27UB的机体基本结构,换装新雷达和电子设备,更侧重于对面攻击能力(所以说没有印度MKI的那一堆“高大上”设备)。当然并不是说MKK/MK2的空战能力不行,关于这个空自的F-15J应该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MKK卖了76架而且用户评价很好,把共青城厂乐坏了,又开发出MK2想着也能大卖,谁知中国买了24架后,直接停止采购了……这个失误几乎要了共青城厂的命,剩下的苏-30MK2只能让俄罗斯空军接盘,称为苏-30M2。此外,越南、印尼、委内瑞拉、乌干达也有购买苏-30MK2。


而苏-34发展路线就没这么复杂了,从最早的苏-27IB到苏-32FN和苏-34,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发展思路——对面攻击第一,为此采用了并列双座设计的全新加宽加固机体(装甲都有了),代价是空战能力低得要命,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载弹量优势。



Armament

Guns: 1 × 30 mm Gryazev-Shipunov GSh-301 autocannon with 180 rounds

Hardpoints: 12 × wing and fuselage pylons with a capacity of 8,000–12,000 kg (17,600–26,500 lb) and provisions to carry combinations of:

Rockets:

B-8 rocket pods for 20 × S-8KOM/OM/BM

B-13 rocket pods for 5 × S-13T/OF

O-25 rocket pods for 1 × S-25OFM-PU

S-80FP

Missiles:

Air-to-air missiles:

2 × R-27R/ER/T/ET

2 × R-73E

2 × RVV-AE

Air-to-surface missiles:

Kh-29L/T/D

Kh-38MAE/MKE/MLE/MTE

Kh-25ML/MT

Kh-59ME/MK/MK2

Kh-58

Anti-ship missiles:

Kh-31A/AD

Kh-35U

P-800 Oniks weight of 1500 kg with a range of up to 300 km and a speed in the range of numbers M = 2.2–3.0. Officially not in service.

Kh-41

Anti-radiation missiles:

Kh-25MP

Kh-58

Kh-31P/PD

Cruise missiles:

Kh-36

Kh-65S/SE

Kh-SD

Bombs:

KAB-500KR TV-guided bomb

KAB-500L laser-guided bomb

KAB-500OD guided bomb

KAB-500S-E satellite-guided bomb

KAB-1500KR TV-guided bomb

KAB-1500L laser-guided bomb

OFAB-250-270 bomb

OFAB-100-120 bomb

FAB-500T general-purpose bomb

2 × BETAB-500SHP

P-50T bomb

ODAB-500PM bomb

RBK-500 cluster bomb

SPBE-D bomb


下面的是苏-30系的武器配置:

Armament

Guns: 1 × 30 mm Gryazev-Shipunov GSh-301 autocannon with 150 rounds

Hardpoints: 12 hardpoints with a capacity of up to 8,000 kg (18,000 lb) and provisions to carry combinations of:

Rockets:

S-8KOM/BM/OM

S-13T/OF

S-25OFM-PU

Missiles:

Air-to-air missiles:

R-27R/ER/T/ET/P

R-73E

RVV-AE

Air-to-surface missiles:

Kh-29T/L

Kh-59M/ME

Anti-ship missiles:

Kh-31A

Anti-radiation missiles:

Kh-31P

Bombs:

KAB-500KR general-purpose bomb

KAB-500OD bomb

KAB-1500KR GP bomb

KAB-1500L laser-guided bomb

FAB-500T GP bomb

BETAB-500SHP bomb

ODAB-500PM bomb

OFAB-250-270 bomb

OFAB-100-120 bomb

P-50T bomb

RBK-500 cluster bombs

SPBE-D bomb

最大12吨的载弹量……比苏-30MKI/MKK撑死8吨的载弹量大出整整4吨……这叫载弹量差不多?



再来看下美军相对应战机的数据:

这是F-15E的:

Armament

Guns: 1× 20 mm (0.787 in) M61A1 Vulcan 6-barreled Gatling cannon, 500 rounds of either M-56 or PGU-28 ammunition

Hardpoints: 2 wing pylons, fuselage pylons, bomb racks on CFTs with a capacity of 23,000 lb (10,400 kg) of external fuel and ordnance

Missiles:

Air-to-air missiles:

4× AIM-7 Sparrow

4× AIM-9 Sidewinder

8× AIM-120 AMRAAM

Air-to-surface missiles:

6× AGM-65 Maverick

2× AGM-84 Harpoon

2× AGM-84H/K SLAM-ER

AGM-130

AGM-154 JSOW

AGM-158 JASSM

Bombs:

Mark 82 bomb

Mark 84 bomb

GBU-15

GBU-10 Paveway II

GBU-12 Paveway II

GBU-24 Paveway III

GBU-27 Paveway III

GBU-28 (Bunker buster)

GBU-31 or GBU-38 {8 GBU-31's or 16 GBU-38's} (JDAM)

GBU-54 Laser JDAM (LJDAM)

GBU-39 Small Diameter Bomb (SDB)

B61 or B83 nuclear bomb

CBU-87 or CBU-103 (CEM)

CBU-89 or CBU-104 (GATOR)

CBU-97 or CBU-105 (SFW)

CBU-107 Passive Attack Weapon

Others:

up to 3× 600 US gallons (2,300 L) external drop tanks for ferry flight or extended range/loitering time.

1x 1,800 litres (480 US gal) Super cruise drop tank.


这是F-111F的:

Armament

Guns: 1× 20 mm (0.787 in) M61A1 Vulcan 6-barreled Gatling cannon in weapons bay (seldom fitted)

Hardpoints: 9 in total (8× under-wing, 1× under-fuselage between engines) plus 2 attach points in weapons bay with a capacity of 31,500 lb (14,300 kg) and provisions to carry combinations of:

Missiles:

AGM-69 SRAM thermonuclear air-to-surface missile (FB-111A only)

AGM-130 stand-off bomb

Bombs:

Free-fall general-purpose bombs including Mk 82 (500 lb/227 kg), Mk 83 (1,000 lb/454 kg), Mk 84 (2,000 lb/907 kg), and Mk 117 (750 lb/340 kg)

Cluster bombs

BLU-109 (2,000 lb/907 kg) hardened penetration bomb

Paveway laser-guided bombs, including 2,000 lb (907 kg) GBU-10, 500 lb (227 kg) GBU-12 and GBU-28, specialized 4,800 lb (2,200 kg) penetration bomb

BLU-107 Durandal runway-cratering bomb

GBU-15 electro-optical bomb

B61 or B43 nuclear bombs

(原谅我搬运下维基上的数据)


从上面的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苏-30系列本质上是一种双重任务战斗机,定位与F-15E基本一致,空战能力再怎么改也不可能改得太差。更何况空天军现在大量装备的苏-30SM本身就来自于重视空优的伊尔库茨克系,而且从叙利亚战争实践中看,苏-30SM大多数时候也是被当作制空战机使用,为苏-24/34们护航,偶尔挂俩铁炸弹练练手。


这是空天军苏-30SM在叙利亚战场的典型配置之一,翼尖挂载“希比内”电子干扰吊舱,机翼最外侧挂架挂载R-73格斗弹,中间挂架挂载R-27半主动中距弹。

而苏-34呢,一开始就是作为专业轰炸机设计的,在对面攻击能力上比半路出家的苏-30系高了好几个华莱士。




这就比较直观了。


再来说说苏-34在体系中的位置。

一般我们把苏-34称为“歼击轰炸机”或“战斗轰炸机”,但在苏/俄空军体系内,苏-34实际上是前线轰炸机(фронтовой 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而不是歼击轰炸机(истребитель-бомбардировщик)。苏-34及其前辈苏-24、伊尔-28乃至卫国战争时期的彼-2/图-2,是要在作战中实施针对敌战役纵深乃至更远距离上目标的突防的,打击目标是敌方纵深内军用机场、通讯结点、指挥中心这样的高价值固定点状目标。

在部队隶属和指挥上,以苏-24为例,苏24的指挥权在空军集团军,战时由集团军赋予任务后,由歼击轰炸航空兵师负责飞行组织但不负责指挥,战时指挥由集团军指挥所统一组织集团军直属侦察航空兵团和苏24团行动。

(感谢kgb1059大神的回答)

而苏/俄体系下的“歼击轰炸机”则是指苏-7B/17、米格-27这样的飞机,其打击目标主要是战线前沿及浅近纵深内的敌方据点、野战机场、防空阵地、步兵/炮兵/装甲兵集结地等价值相对较低的点状目标和步兵/坦克集群这样的面状目标,执行空中遮断任务。

在作战指挥上,苏-17与苏-25一样,指挥权归属陆军集团军配属的航空兵前进指挥所。米格27的指挥权在混成航空兵师和歼击轰炸航空兵师。

通俗一点说,苏-24/34干的是当年彼-2/图-2深入德军纵深轰炸的活,苏-17/米格-27则是干当年伊尔-2攻击德军前线部队和工事的活。

对比一下,苏-24/34大概与美军F-111、欧洲帕那维亚“狂风”属于一类,而苏-17/米格-27则与美军A-7、欧洲“美洲虎”、英国“掠夺者”定位近似。

而苏-30系列呢?相当于美军F-15E。

有人会说了,美军都把A-7、F-111都退了,F-15E取代了它们的位置,为什么俄罗斯不这么做呢?

原因有很多,这里只说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一个是BBC的专机专用传统,另一个则是俄军与美军不同的作战环境。美军冷战后没了苏联钢铁洪流的威胁,对手多是伊拉克、阿富汗之流,纵深没那么大,也没多少防卫严密的高价值目标值得去突击,F-111的存在显得多余了。而重型武直的发展和航母舰载机对地攻击力的进步也使A-7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同时,美军的对手空军和防空部队实力基本都很贫弱,对美军战斗机而言夺取制空权变得十分容易,自然可以要求下战斗机有比较好的对地攻击能力。因此产生了F-15E这种“双重任务战斗机”。

而俄军面对的作战环境比美军要差很多。北约的威胁不但没减少反倒还变本加厉,东方亚洲的新一代战斗机数量持续井喷式增长,俄军数量有限的四代机在战时几乎必须都投入夺取制空权的任务,空战能力显然是比对地攻击能力更重要的指标。并且不管是西线还是东线,俄军在战时都有大量防卫严密的高价值点状目标需要去突击(包括海上目标),俄军的作战纵深又比美军面对的大很多,因此苏-34存在的意义也就有了。

另外,不要以为专机专用一定是落后和低效的表现,别忘了苏-30SM毕竟不是F-15E,脱胎于苏-27UB、侧重空战的设计让它对地攻击时的作战效率和战场生存力都不会比专业的苏-34高多少。而对俄军来说,在战时把空优战斗机投入对敌纵深目标打击其实非常浪费。

只要俄军的空中作战体系和作战环境不变,苏-30这样的战斗机取代苏-34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为什么中国空军能用歼-16取代歼轰-7系列……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为我指错、讨论。以上均为个人观点。本人伪军事爱好者一枚,轻喷。

评论区禁止人身攻击、脏话粗话,谢谢。

user avatar

其实美军也有可以类比(只能类比,实则差异很大)的f-111和f15e这俩兄弟。

但f111执行的一些任务(其实su34应该拿fb111比),f15e的决计无法去尝试的……

航程和载弹接近这种东西在没有具体任务载荷和剖面的情况下,没什么参考价值,fb111挂9000磅飞805海里/1490公里作战半径,看起来是不是很不起眼?

但你要知道这里面600多海里都在低空!

user avatar

首先要明确的事实是,虽然今天的苏30(俄军自用的苏30SM也好还是其他国家购买的苏30系列战机也好)和苏34看起来功能与性能有诸多重合之处,但是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相当程度上要归因于一个超级大国的解体及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倘若我们回到这两个编号(或其前身)诞生的年代,我们会发现这两种飞机在一开始并无交集。2018年苏30与苏34看似尴尬的定位重合,只是因为时滞效应而已。


A.

1986年,为满足国土防空军的需要,苏霍伊设计局对一架苏-27与一架苏-27UB进行了改装,测试后决定留下双座的苏-27UB继续发展,改装后的苏-27UB被重新给予了苏-27PU的编号,工程编号为T-10PU-2。

1988年,代号为“蓝色05”、工程编号为T-10PU-5的首架原型机开始装配,第二年首飞,1991年年初完成所有试飞工作后,部长会议军事委员会和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赋予其编号苏-30

按照苏军原计划,苏-30是要装备国土防空军,与米格-31搭配使用,取代苏-15/米格-25的

但是,苏联解体,一切崩塌,从零开始,没钱买,自用转出口,30跑航展。

这段时间之内俄罗斯空军的作战单位是没有装备苏-30的,俄军自用的具备多用途能力的苏-30还没影子呐。苏-30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出口型号,用户包括中国、印度等等。

注意上面这张苏-30族谱,除去最初的少数几架截击型苏-30,俄军接收第一批用于测试的题主所指的、具备多用途能力的苏-30SM和苏-34正式服役的时间正好在同一年,换而言之,苏-34比苏-30SM更早。


B.

苏-34最早型号为代号苏-27IB试验机,其试验机在1990年4月首飞,预生产型于1993年12月18日首飞。原预计在2002年全面列装,但是因为苏联解体导致的资金不足,直到2007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才宣布正式接收苏-34。

注意下图中原型机的工程代号,不是苏-30系列原型机的T-10PU系列。

1993年,苏-34的第二架原型机首飞,同年,编号为苏-30MK(K代表商贸)的战斗机出现在迪拜航展上

1994-2000年间,苏-34后续原型机陆续试飞,期间,中国、印度陆续订购苏30MK系列飞机,俄军未接收任何同型飞机。

2006年,俄罗斯空军接收早期生产型进行测试,2012年苏-34正式进入俄罗斯空军服役,2013年接收19架,2014年接收18架,截止2015年底,俄罗斯空军约装备了87架苏-34。


A.B.双线汇总

1.苏-30(苏-27PU)与苏-34(苏-27IB)的研制基本同时开始,但是最初面向的用户完全不同。

2.苏-34(苏-27IB)缓慢发展期间,苏-30(苏-27PU)转向外销,海外用户需求促使多用途化。

3.俄军于2007年开始接收苏-34,2012年开始接收苏-30SM,2012年前俄军序列中无此型号。

4.苏-27家族谱系简图

5.苏-30SM将与苏-35搭配作战。


结论一 By Su-34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来的...承担空对面任务设计目标也好,订购也好,还是接收也好...”

(为什么题主你就是要说我是被【额外】【额外】【额外】开发出来的呢)

结论二 By Военно-воздушные cилы России

“又一次,有了可靠的战斗轰炸机...有了可以和新一代空优战机互为补充的多用途力量,两份喜悦相互重叠,而这两份喜悦又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幸福的时间...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为什么题主你会觉得我和Ta的共同存在似乎【没有必要】【没有必要】【没有必要】啊)


——————正经一点的分割线——————

除去研制历程,咱还可以找出两个方面的直接证据可以回应题主的疑问。


先说简单的,苏-34入役之后的装备配给情况。

在2016-2020年间,苏-34将陆续替换如下一些部队的苏-24M:俄罗斯远东地区胡尔巴的第277轰炸机团的两个中队、车里雅宾斯克州沙戈尔的第2轰炸机团的两个中队,摩尔曼斯克州蒙切戈尔斯克的第98轰炸机团的一个中队。

轰炸机团,轰炸机团,轰炸机团。


其次,苏-34的一些基本数据

Empty weight: 22,500 kg (49,608 lb)

Loaded weight: 39,000 kg (85,980 lb)

Max. takeoff weight: 45,100 kg (99,425 lb)

Internal fuel: 12,100 kg (15,400 l)

Maximum speed:

At high altitude: Mach 1.8+ (≈2,000 km/h, 1,200 mph)

At sea level: Mach 1.2 (1,400 km/h, 870 mph)

Range: 1,100 km (680 mi; 590 nmi) at low altitude

Combat radius: 1,000 km (680 mi; 540 nmi)

Ferry range: 4,000 km (2,490 mi; 2,160 nmi)

苏-30SM的一些基本数据,用苏-30MKM做个参考

Empty weight: 18,400 kg[13] (40,565 lb)

Loaded weight: 26,090 kg (57,520 lb) typical mission weight[11]

Max. takeoff weight: 38,800 kg (85,600 lb)

Maximum speed:

At high altitude: Mach 2 (2,120 km/h; 1,320 mi)[11]

At low altitude: Mach 1.09 (1,350 km/h, 839 mph)

Range:

At high altitude: 3,000 km (1,860 mi; 1,620 nmi)

At low altitude: 1,270 km (790 mi; 690 mi)


唔...这个很接近是怎么看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在已经拥有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依然大力发展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考量,绝非简单的型号重复。虽然在航程和载弹量等核心指标上,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苏34的出现是为了填补一个苏30无法完全胜任的空白,或者说,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 回答
    要说清楚俄罗斯为何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这两种四代半战机,得从头说起,它们俩的关系可不一般,更像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演进路径。首先,咱们得明白,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苏联解体那会儿,家底儿那是相当殷实,但国家也跟着一起“散架”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项目要么停.............
  • 回答
    要论苏30MKI和F14D在“狗斗”(近距离缠斗)中的强弱,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航空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要直接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可能需要先划清一些界限,因为“狗斗”本身就受到太多变量的影响,包括飞行员的技能、战术运用、电子战对抗、导弹的有效性等等。但我们可以从飞机本身的性能特点来做一个深入的.............
  • 回答
    苏30SM 与 歼16:究竟谁更胜一筹?在现代空战舞台上,俄罗斯的苏30SM 和中国的歼16 都是各自空军的王牌“重型”战斗机,它们都属于苏27 的衍生型号,肩负着国土防空、对地攻击以及制海打击等多种任务。这两款战机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一款性能更胜一筹?.............
  • 回答
    苏/俄系步战车,特别是BMP系列,之所以普遍采用“100毫米主炮 + 同轴30毫米副炮”这样的武器配置,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技术和战术考量,绝非简单地堆砌火力。这种设计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最大化步战车的战场效能。1. 战场需求与战术定位的演变:首先,我们得理解步战车(Inf.............
  • 回答
    俄罗斯苏57战斗机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其发动机的进展。最近,关于苏57换装“30”(Izdeliye 30)发动机的试飞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俄航空发动机差距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俄罗斯“30”发动机的特点、其对苏57的意义,以及与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俄罗斯“30.............
  • 回答
    苏30MKI战斗机装备的“雪豹”(BarsM)雷达,相较于西方同时代末代相控阵(PESA)雷达如APG68(V)9等,在性能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从雷达的核心技术、探测能力、多目标处理、电子对抗以及战术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对比。首先,从雷达体制来看,“雪豹”雷达是俄.............
  • 回答
    歼16 对比苏30 的升级,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打实的脱胎换骨。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掰扯掰扯,看看这中国制造的“飞鲨”究竟厉害在哪儿。一、 航电系统: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这是最核心的飞跃,也是歼16 最耀眼的地方。 雷达:从机械扫描到有源相控阵 (AESA)。 苏30 主要装备的是机械扫.............
  • 回答
    关于印度媒体和军方为何会将苏30MKI雷达捕捉到的目标误判为中国的歼20,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以从技术、情报、心理以及政治等多个层面来解读。这并非一个简单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需要层层剥茧。首先,从技术和雷达性能的角度来看。苏30MKI作为一款先进的第四代半战斗机,其装备的“象牙塔”(Bars.............
  • 回答
    这几款战机虽然都源自苏27的优秀设计,但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衍生,已经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要区分它们,可以从外观、雷达、航电系统、武器配置以及最直观的性能指标来入手。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它们之间的“亲戚关系”和“各自特点”讲明白。咱们先从“老大哥”苏27说起,它是整个家族的鼻祖,就像一个家族的大.............
  • 回答
    要聊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选择用苏30SM替换苏24,而不是苏34,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从作战定位、技术特性到后勤保障,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抛开那些生硬的术语,用大白话好好琢磨一下。首先得弄清楚,苏24是个啥玩意儿?你可以把苏24想象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多面手”,但更多偏向于低空.............
  • 回答
    二战时期,一个国家能拥有多少坦克,直接决定了其装甲部队的规模和作战效能。以英、美、苏、德这几个主要参战国为例,30辆坦克算是个什么规模的装甲部队呢?这得看具体情况,因为不同国家的装甲部队构成和战术思想都不一样。咱们这就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二战期间,坦克这玩意儿可不是孤军奋战的,它得配上步兵、炮.............
  • 回答
    俄苏57“第二春”?“产品30”发动机首飞的信号与挑战2020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第五代战斗机PAKFA(T50,后更名为苏57)的第二阶段动力系统项目——代号“产品30”——完成了首次飞行。这一消息无疑给一向充满争议的苏57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再次点燃了外界对这款俄军“新利器”的关注.............
  • 回答
    .......
  • 回答
    苏炳添和博尔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他们各自的巅峰时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多个维度上都有体现。要详细讲述这个差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绝对速度的巅峰差距: 博尔特(Usain Bolt): 被誉为“闪电”,是短跑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100米和20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PB)分别.............
  • 回答
    关于苏炳添剃光头发能否跑得更快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探讨,但要说能“快多少”,这可就没个准数了。毕竟,作为一位顶级运动员,苏炳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精益求精,一点点零头的提升都意味着巨大的付出。首先,咱们得从物理层面掰扯掰扯。大家可能听过一些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说法,意思是头发会产生空气阻力,剃光.............
  • 回答
    苏银霞母子是否构成过错,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法律条文及社会舆论综合分析。以下从法律角度详细阐述: 一、案件背景(以2018年江苏“苏银霞案”为例)2018年,江苏一名母亲苏银霞因与儿子张某某(时年13岁)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张某某重伤。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某因脑部损伤被评定为重伤。案件审理中,苏银霞和张.............
  • 回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波兰东部的占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性质究竟是“解放”还是“侵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者所持的视角、价值观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侧重点。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梳理条约背景、占领过程、苏联的理由、波兰的反应以及国际社会的评价。一、 条约背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
  • 回答
    苏德战争的胜利和“大清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苏德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大清洗”是正确的,但一些人认为“大清洗”在某种程度上对苏联的战争机器起到了“作用”,尽管是以极其惨重的人道代价为前提。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大清洗”是什么?“大清洗”(.............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的白俄分子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分裂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白俄流亡者支持德国对抗苏联,并将这场战争视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恢复俄罗斯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不同的策略考量以及对未来俄罗斯的想象差异。以下将详细讲述白俄流亡者对这场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