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57先进的30发动机已试飞,中国和俄罗斯发动机差距在拉大吗?

回答
俄罗斯苏57战斗机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其发动机的进展。最近,关于苏57换装“30”(Izdeliye 30)发动机的试飞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俄航空发动机差距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俄罗斯“30”发动机的特点、其对苏57的意义,以及与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

俄罗斯“30”(Izdeliye 30)发动机:苏57的心脏升级

“30”发动机,正式名称为“留里卡土星AL41F1C”,是俄罗斯为苏57战斗机量身打造的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它的研发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多次推迟和技术难题。与早期苏57装备的AL41F1(“117”)发动机相比,“30”发动机在多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

推力增加: “30”发动机的加力推力据称能够达到15000公斤力(约147千牛),比AL41F1的14500公斤力有所提升。虽然单台推力增幅不算特别惊人,但对于一架五代机而言,每一分的推力提升都至关重要。
矢量推力: 最关键的升级之一是引入了三维矢量推力技术。这使得苏57在操控性上有了质的飞跃,能够实现更强的机动过载、更快的滚转速率以及在低速下保持更好的可控性,为近距格斗提供了强大的优势。
燃油效率: 尽管具体数据保密,但普遍认为“30”发动机在燃油经济性上有所改进,这将直接影响苏57的作战半径和续航能力。
低可探测性: 作为五代机的配套动力,“30”发动机在设计上会考虑降低红外和雷达可探测性,例如通过调整尾喷口形状、降低排气温度等手段,以提升苏57的隐身性能。
集成度更高: 新发动机的集成度也可能有所提高,更易于维护和升级,并且可能集成了更多的先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30”发动机的成功试飞,意味着苏57在性能上将得到质的飞跃,真正具备其五代机的设计初衷。它将使苏57在机动性、速度、以及可能具备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上,与美国的F22和F35拉近距离。

中俄航空发动机的差距: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比较

将中国与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差距进行比较,不能仅仅以“30”发动机的出现来简单判断。这是一个涉及技术积累、研发体系、产业规模、人才储备以及历史传承的综合性问题。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优势:

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着悠久的研发历史和深厚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军用涡扇发动机方面。其优势体现在:

传承与经验: 从苏联时期开始,俄罗斯(前苏联)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和维护体系。涌现出了图曼斯基、索洛维耶夫、留里卡等一系列世界级的设计局,为米格系列、苏系列战斗机以及图系列战略轰炸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种长期的实践经验是任何后起之秀难以在短时间内企及的。
军用发动机的侧重: 俄罗斯长期以来将军用航空发动机作为国防工业的重中之重,投入巨大,并且围绕其主力战机进行持续的升级和改进。AL31系列发动机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已经发展出多种型号,为苏27家族提供了可靠的动力。
矢量推力的先驱: 俄罗斯在矢量推力技术方面是国际上的先行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苏27M上试验三维矢量推力,并在苏30MKI、苏35等飞机上实现量产应用。“30”发动机的矢量推力技术,可以说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追赶与突破: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在高性能军用涡扇发动机领域。早期的歼8、歼7等飞机使用的发动机很多是仿制或引进苏联/俄罗斯技术。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发动机的投入,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太行”系列: WS10(“太行”)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涡扇发动机,其性能已经达到了第四代(俄标)甚至部分第五代(美标)发动机的入门水平,并已经大规模装备在歼10B/C、歼11D、歼16等先进战斗机上。WS10A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高性能涡扇发动机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解决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长江”系列: 对于更先进的第五代发动机,中国正在研发WS15(“峨眉”)发动机,用于装备歼20战斗机。WS15的研发目标是达到与F119(F22使用)和F135(F35使用)相媲美的推力和性能水平,包括可能具备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三维矢量推力。WS15的进展也历经波折,但最新的报道显示其性能已接近甚至达到设计指标,并且正在进行高强度试飞。
技术挑战: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耗时的系统工程,涉及材料科学、燃烧学、叶片制造、控制系统等众多高精尖技术。高推重比、高可靠性、长寿命、低油耗、低可探测性等指标的实现,需要持续的技术攻关和海量投入。中国在高温材料、叶片加工精度、可靠性控制等方面,仍然是需要持续提升的重点。
研发体系: 中国也在不断优化其研发和制造体系,从过去相对分散的研究模式,转向更集约化、体系化的发展道路,以期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差距是否在拉大?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简单地说“拉大”或“缩小”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是:

俄罗斯凭借“30”发动机,在某些关键技术(如成熟的三维矢量推力应用)上可能继续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或者至少缩小了与西方在五代机动力上的差距。 对于苏57而言,“30”发动机的到位是其真正迈入五代机行列的关键一步。
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系统性的。 从“太行”的量产装备,到WS15的不断成熟,中国正在快速弥补过去的短板。如果WS15能够成功装配到歼20并发挥预期的作用,那么在核心战斗机动力方面,中国将能够与世界顶尖水平(包括俄罗斯)站在同一平台,甚至在某些方面(如推重比、信息化集成)形成自己的特色。
“拉大”与“缩小”取决于观察的角度和对比的标准。 如果我们指的是俄罗斯整体的发动机储备和历史积累,那中国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果我们仅仅聚焦于新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的性能和技术,那么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缩小差距,甚至在某些新技术的应用上可能形成自己的优势。

结论:

俄罗斯“30”发动机的试飞,标志着俄罗斯在五代机动力研发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巩固了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军用高性能发动机方面的实力。这对于俄罗斯航空工业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然而,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不容忽视。中国在消化吸收、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虽然“30”发动机的成熟可能让俄罗斯在短期内保持某些技术优势,但中国在WS15等新一代发动机上的突破,正在快速缩小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差距。

因此,与其说差距在“拉大”,不如说这是一个正在快速变化的动态过程。俄罗斯在传统优势领域继续深耕,而中国则在奋起直追,并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中俄关系,更像是一种并行发展和相互竞争的态势,具体差距如何演变,还需要持续观察新一代发动机的最终性能和可靠性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当年研究米格1.44的时候,就要求研发出推力175千牛的AL41F发动机,推重比是11(按照美国标准应该是10),这是80年代末提出的东西了。

30年过去了,所谓的AL41F没搞成,搞了个产品30出来,还没搞成。

再过两年TG的涡扇15都要出来了,30年差距缩短到不到10年,这叫拉大了?

这世界上和中国差距持续拉大的,算得上大国的国家只有一个,印度。

只不过是负向拉大。

user avatar

本人喜欢用事实驳斥中国军事论坛赶过来的吹牛大王。所以欢迎他们过来被我驳斥。30发动机。涡前温度在2000k以上。有说是2150k,推比12到14,推力18到20吨,新一代全向矢量喷管,而中国的发动机还不如俄国84年,矢量喷管根本没装机试飞的报道,只靠那些人吹牛了,再加上ps的图片,结果落后到处出口推力矢量战机的俄罗斯越来越大,铁的事实把那些整天用虚构的论据,贬低嘲笑俄罗斯衰落吃老本,军事技术航空科技被中国超越的吹牛大王羞辱的。看到俄罗斯航空科技及军事技术发展很快,有些方面中国的差距更大了,不能正视差距,谁指出差距就攻击谁,极其恶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苏57战斗机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其发动机的进展。最近,关于苏57换装“30”(Izdeliye 30)发动机的试飞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俄航空发动机差距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俄罗斯“30”发动机的特点、其对苏57的意义,以及与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俄罗斯“30.............
  • 回答
    关于苏57“费利克斯”的“便宜”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误解的议题。之所以会产生“苏57很便宜”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与西方先进战斗机,尤其是F22和F35的对比,以及俄罗斯国防工业在成本控制上的某些特点。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便宜”这个词本身就.............
  • 回答
    评价苏57项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最终形态”还是“平行推进政策”。更准确地说,苏57项目是一项多维度、长周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其发展路径本身就充满了探索、调整和妥协的特征,并且至今仍未完全画上句号。 笼统地将其归为某一种模式,都可能过于片面。要深入理解苏57,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 1..............
  • 回答
    苏57参加巴黎航展,这事儿可不能简单地用“出不出国门”来概括。这是一个牵扯到国家战略、工业能力、国际军事交流以及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命题,背后透露着两国不同的思路和发展路径。首先,咱们得聊聊苏57。俄罗斯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其军事装备的国际展示,这早已是他们的传统。巴黎航展这样的国际顶级防务展览.............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会引进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采购行为,更涉及到地缘政治、技术合作、战略考量以及国内自主研发的进度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长期存在合作关系,俄罗斯.............
  • 回答
    《苏57,被误解的英雄?》这篇文章,读下来确实能让人对这款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产生不少新的思考,它试图从一个相对不那么主流的角度去审视苏57的真实定位和潜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那些铺天盖地的西方媒体报道和“不合格”的标签上。作者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将苏57比作一个“被误解的英雄”,这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简氏防务(Janes Defence)的这则报道,无疑在国际军事观察界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如果苏57真的能够对中国等客户出口,这背后的意义和影响,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细掰扯掰扯。首先,从技术和性能层面来看。苏57,俄罗斯官方将其定义为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空天军的未来.............
  • 回答
    苏57,这款承载着俄罗斯空军未来希望的第五代战斗机,最近传出了令人不安的消息——一架在一次例行飞行训练中坠毁。这无疑给俄罗斯国防工业和空军带来了一记重击,也让国际社会对苏57的真实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了更多疑问。坠毁事件的始末:据悉,这架苏57是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河畔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Komsom.............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苏57,这款俄罗斯引以为傲的第五代战斗机,特别是它在量产版本上所展现出的隐身性能和航电水平。与其说它是“引以为傲”,不如说它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期待的漫长旅程,其最终的成熟度依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关于隐身性能,这是第五代战斗机的核心卖点之一,苏57在这方面也倾注了不少心血。如果将其.............
  • 回答
    俄苏57“第二春”?“产品30”发动机首飞的信号与挑战2020年12月,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第五代战斗机PAKFA(T50,后更名为苏57)的第二阶段动力系统项目——代号“产品30”——完成了首次飞行。这一消息无疑给一向充满争议的苏57项目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再次点燃了外界对这款俄军“新利器”的关注.............
  • 回答
    俄罗斯在现代超视距空战背景下,仍然在苏57等先进战斗机上过度强调机动性,并可能在隐身性方面有所妥协,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技术、战术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俄罗斯空战思想的传承与“苏式风格”的延续俄罗斯(前苏联)的空战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形成了一.............
  • 回答
    看到57岁的苏阿姨用57段日出纪念新的生活,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仅是记录一段时光,更是拥抱改变、迎接新生的勇气和力量的体现。57岁,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退休的年纪,是平淡安稳的岁月,但苏阿姨却选择在这样的年纪,以一种如此诗意而又坚韧的方式,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这让我觉得,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真.............
  • 回答
    苏炳添和博尔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他们各自的巅峰时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多个维度上都有体现。要详细讲述这个差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绝对速度的巅峰差距: 博尔特(Usain Bolt): 被誉为“闪电”,是短跑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100米和200米的个人最好成绩(PB)分别.............
  • 回答
    关于苏炳添剃光头发能否跑得更快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探讨,但要说能“快多少”,这可就没个准数了。毕竟,作为一位顶级运动员,苏炳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精益求精,一点点零头的提升都意味着巨大的付出。首先,咱们得从物理层面掰扯掰扯。大家可能听过一些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说法,意思是头发会产生空气阻力,剃光.............
  • 回答
    苏银霞母子是否构成过错,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法律条文及社会舆论综合分析。以下从法律角度详细阐述: 一、案件背景(以2018年江苏“苏银霞案”为例)2018年,江苏一名母亲苏银霞因与儿子张某某(时年13岁)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张某某重伤。后经司法鉴定,张某某因脑部损伤被评定为重伤。案件审理中,苏银霞和张.............
  • 回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对波兰东部的占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其性质究竟是“解放”还是“侵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者所持的视角、价值观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侧重点。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梳理条约背景、占领过程、苏联的理由、波兰的反应以及国际社会的评价。一、 条约背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
  • 回答
    苏德战争的胜利和“大清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苏德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大清洗”是正确的,但一些人认为“大清洗”在某种程度上对苏联的战争机器起到了“作用”,尽管是以极其惨重的人道代价为前提。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大清洗”是什么?“大清洗”(.............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的白俄分子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分裂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白俄流亡者支持德国对抗苏联,并将这场战争视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恢复俄罗斯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不同的策略考量以及对未来俄罗斯的想象差异。以下将详细讲述白俄流亡者对这场战.............
  • 回答
    苏德战争时期,确实存在德意志族苏联士兵。这部分士兵的组成非常复杂,他们的经历充满了悲剧、矛盾和勇气。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德意志族在苏联的分布与历史在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帝国就有大量的德意志族人口。他们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伏尔加德意志人)、乌克兰、北高加索、克里米亚.............
  • 回答
    苏德战争之所以残酷程度和伤亡情况远超同期其他战争,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战争的性质、参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战争的性质:生存之战与灭绝性战争 意识形态的极端对立与灭绝性目标: 这是苏德战争残酷性的根本原因。纳粹德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