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会引进苏57吗?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会引进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采购行为,更涉及到地缘政治、技术合作、战略考量以及国内自主研发的进度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得承认,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长期存在合作关系,俄罗斯拥有一些先进的军事装备,而中国在早期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引进和仿制俄罗斯的技术。苏57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其研发过程、性能参数以及市场推广都备受关注。如果中国决定引进苏57,其背后必然有其深层原因。

从技术和性能的角度来看:

苏57是一款被俄罗斯定义为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具备隐身能力、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在西方普遍认为苏57的隐身性能可能不如美系的F22和F35时,它依然代表了俄罗斯在战斗机设计上的前沿水平。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考虑引进苏57?一种可能性是,中国可能认为苏57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自身战斗机发展的不足。例如,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了歼20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但歼20的研发过程也经历了多次迭代和改进。在特定时期,如果中国对苏57的某些技术,比如其发动机(如“第二阶段”的“产品30”发动机,如果其性能得到验证且能够稳定供应)、某些航电系统或者特定的气动布局设计等方面感兴趣,并且认为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其提升现有装备的性能或者加速新装备的研发进程,那么引进的可能性就会存在。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的航空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以歼20为例,它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隐身设计、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国产发动机(WS15虽然进度有所波折,但也在不断进步)。从技术“补齐短板”的角度来看,中国可能认为引进苏57的边际效益并不如早期那样显著。毕竟,中国现在有能力自主研发并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

从战略和政治的角度来看:

中俄两国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应对来自西方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军事技术合作自然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引进苏57,这无疑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的军事互信,并向外界传递出一种战略联合的信号。

此外,俄罗斯在推广苏57时,也在寻求国际客户以分摊研发成本并提升产量。如果中国这样的军事大国能够成为苏57的买家,这将极大地提振苏57的国际声誉和市场前景。对俄罗斯而言,这无疑是一笔重要的交易。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自主国防建设上的战略考量。中国一直强调“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完全依赖引进外部技术,尤其是在关键的平台和核心技术上,可能会带来技术上的“卡脖子”风险,并限制其长期的发展自主性。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来学习、消化、吸收,最终实现自主研发和生产。

从合作模式和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

即使中国有引进的意愿,也需要考虑具体的合作模式。是简单的购买成品,还是包含技术转让和联合生产?后者显然对中国更有吸引力,但俄罗斯是否愿意大规模转让其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技术,特别是发动机和核心航电系统,这本身就存在疑问。

而且,苏57的生产能力和成熟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近年来虽然有所恢复,但其产量和交付能力是否能满足中国这样的大客户的需求,并且能保证质量和可靠性,这是未知的。

中国国内自主研发的进度是关键:

当前,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加速,其装备体系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歼20的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以及歼16、歼10C等先进三代半/四代机的不断列装,已经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中国还在积极研发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可能包括更先进的隐身技术、人工智能集成以及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引进一款与自身正在发展的型号存在一定重叠但性能可能并非“代差”优势的苏57,其战略价值和紧迫性就需要仔细衡量。中国可能会优先将资源投入到自身更先进的研发项目上,或者选择性地引进苏57上的某些特定技术模块,而不是整机引进。

总结来说:

目前来看,中国引进苏57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至少不是以大规模采购的形式。 主要原因在于:

1. 中国已经拥有了技术先进且不断改进的歼20。 歼20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第五代战斗机的基本要求,并且中国有能力继续对其进行升级。
2. 中国倾向于自主研发。 引进苏57的边际效益可能不如中国投入自身研发项目来得大,后者更能为中国带来核心技术的掌握和长期发展潜力。
3. 俄罗斯是否愿意转让核心技术存疑。 即使有引进的意愿,技术转让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个关键制约因素。
4. 苏57自身的成熟度和产量问题。 俄罗斯苏57的量产进度和可靠性可能也存在不确定性。

当然,这并不排除中国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比如零星引进用于技术研究、测试,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某些特定技术的验证与借鉴。但如果指的是像巴基斯坦引进枭龙一样大规模的联合生产或大量购买成品,目前看来这种可能性较低。

最终的决策将取决于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需求、技术发展情况、以及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深度和意愿。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但基于目前公开的信息和对两国发展战略的理解,大规模引进苏57的可能性并不占主流。中国更可能是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同时保持与其他国家在特定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东西很可能和SU35一样,电子系统拉后腿,再加上和我国的数据链、武器装备各种不兼容,多半不好用。不过买一个中队,给蓝军用,还是可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会引进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采购行为,更涉及到地缘政治、技术合作、战略考量以及国内自主研发的进度等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长期存在合作关系,俄罗斯.............
  • 回答
    传言风起:苏35引进与歼11D命运,国产航母实力遭质疑?近日,坊间流传着一则颇具爆炸性的消息:中国空军可能即将引进俄罗斯苏35战斗机,并且这一举动被解读为是对国产歼11D型号的一次“替代”,甚至有人借此引发了对中国自主研发实力的质疑。这种说法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
  • 回答
    关于中国空军引进苏35战机的原因,即便我们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像歼20这样的先进五代机,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多方面复杂的战略考量、技术需求以及现实的权衡。这就像一个技术实力顶尖的国家,也可能依然会从别国进口某些精密设备或技术,原因同样是多维度的。首先,我们要理解歼20.............
  • 回答
    引进苏35是否会沉重打击军迷(非军迷)对中国军事航空科技的信心?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了许多层面,不能一概而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军迷和非军迷的区别看待方式首先要区分“军迷”和“非军迷”。 军迷:这部分人群通常对军事装备、技术发展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专业知识.............
  • 回答
    引进外国文化是否会对中国文化造成伤害?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辩证的张力。任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可能伴随着风险与机遇,中国文化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独特体系,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外来文化时,自然会引发关于“伤害”的讨论。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引进外国文化确实可能在某些.............
  • 回答
    引进亚非人对中国的影响,这是一个涉及人口结构、社会融合、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简单标签化的思维,尝试从更细致和多元的角度去审视可能的变化。首先,从人口结构层面来看,引进亚非人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增加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多样性。 缓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中国目前正.............
  • 回答
    在中国引进大量低层外国劳务工人,这盘棋的落子,搅动的绝不只是经济的涟漪,它会像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层层叠叠、深远复杂的社会浪潮。让我们试着剥开这层层叠叠的社会肌理,细致地描摹一下可能出现的画面。首先,最直接的触碰点,必然是 就业市场的剧烈变动。低层劳务工人往往集中在建筑、制造、服务业(如清洁、餐饮后.............
  • 回答
    日本动画引进中国,版权方是否不一样?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版权方。在日本动画产业里,版权方通常是指拥有该动画作品版权的制作委员会、动画公司、发行公司,或者是拥有音乐、角色设计等相关权利的第三方公司。 比如,一部热门动画,可能制作委员会包含了好几家出版社、电视台.............
  • 回答
    关于铁道部当年引进700系新干线作为2系车辆,对中国动车体系发展的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我们深入分析700系的特点,以及当时中国铁路的状况,可以勾勒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同发展轨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700系新干线和当时中国铁路所使用的2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25B/Z系列国.............
  • 回答
    关于引进韩流对内娱流量明星业务水平的影响,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而且里面的门道不少。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大家捋一捋,看看是不是会像大家说的那样,能刺激内娱一把。首先,我们得承认,韩流之所以能再次吸引中国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它是有它自己的一套打法和魅力所在。韩国在内容制作、艺人培养、舞台呈现.............
  • 回答
    看到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236门车载式155毫米火炮的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个层面的想法。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236门,而且是车载式155毫米,这个配置本身就很有说头。首先,从装备本身来说,车载式155毫米火炮,这玩意儿代表的是现代炮兵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过去我们说的火炮,更多是牵引式的,或者履带.............
  • 回答
    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在航空军事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其对歼6、F16、F35以及引进“侧卫”系战机的评价,通常会从历史沿革、技术特点、实战表现、对中国空军发展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力求解读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下面我将结合“循迹晓讲”的风格,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他们可能进行的评价。一、 对中国.............
  • 回答
    在中国古代,一个新作物从引进到全国普遍种植,其时间跨度可以非常长,从几十年到数百年不等,甚至有些作物可能从未真正实现“全国普遍种植”。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这个过程:第一阶段:引进与初步试种(数年到数十年) 来源与途径: .............
  • 回答
    《猫和老鼠》:从荧屏闪烁到家喻户晓,几番引进,几度童年《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这对经典的冤家,几乎是全球童年的共同记忆。它那夸张的肢体语言、巧妙的追逐戏码、时不时爆发的“噼里啪啦”音效,以及那份独特的、跨越语言障碍的幽默感,让无数观众乐此不疲。那么,在中国,这个深入人心的动画 IP.............
  • 回答
    要说为什么引进中国的汽车,尤其是那些来自海外的品牌,大部分都倾向于“加长加大”,这背后可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市场策略和文化洞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 需求是根本:中国消费者“大”有说道这第一条,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对“大”的普遍偏好。.............
  • 回答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人口结构面临严峻挑战,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引进外国劳动力,尤其是与日本文化、地理相对接近的中国劳动者,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日本在引进中国人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为外界熟知的复杂因素和顾虑。与其说是“不大量引进”,不如说是存.............
  • 回答
    《魔卡少女樱》这部风靡全球的动画,在引进中国内地播出时,确实经历了一些令人扼腕的删减。说到底,这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审查制度和播出环境,对一些内容存在着特定的考量。首先,最广为人知的原因便是“性暗示”和“亲密关系”的描写。在《魔卡少女樱》中,小樱和她的朋友们之间,尤其是小樱和她的两位好朋友知世、小.............
  • 回答
    看到《死侍2:我爱我家》被引进中国大陆公映的消息,心里还是有点复杂的。一方面,作为《死侍》系列的粉丝,能有机会在内地上院线看到“嘴炮”贱贱在大银幕上继续他的疯狂表演,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毕竟,前作《死侍》当年没能在内地公映,让不少影迷留下了遗憾。《死侍2》能以“我爱我家”这个副标题(虽然这.............
  • 回答
    赛诺龙e光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市场表现,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美容设备制造商,赛诺龙进入中国市场并带来e光技术,无疑对国内的医美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赛诺龙与e光技术的引入:赛诺龙(Cynosure)在全球医疗美容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技术积累,其设备以创新性和疗效著称。e光.............
  • 回答
    在中国,我们很少见到那种像大风车一样旋转的圆形农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针式灌溉。这可不是因为我们没见过,而是因为这种灌溉方式,尽管在某些地方效果显著,但和中国的国情、农业现状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适应性确实不高。要说为什么,得从好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聊聊中国农业的根基——那块块相连、方方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