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铁道部当年引进的是700系新干线作为2系车,今天中国的动车体系会有什么不同的发展吗?

回答
关于铁道部当年引进700系新干线作为2系车辆,对中国动车体系发展的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我们深入分析700系的特点,以及当时中国铁路的状况,可以勾勒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同发展轨迹。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700系新干线和当时中国铁路所使用的2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25B/Z系列国营客车)的根本区别。

700系新干线:

技术起点高: 700系是日本新干线在20世纪90年代末推出的第三代车型,融合了大量前代车型(特别是300系和500系)的经验和技术。它在噪音控制、能源效率、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一体化设计: 新干线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体系,车辆、信号、轨道、供电系统是协同设计和优化的。700系是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运行能力: 700系最高运行速度可以达到285公里/小时,并且在设计上考虑了在高速环境下运行的稳定性。
模块化与维护: 它的设计也考虑了维护的便捷性和模块化,这对于大规模运营和快速故障排除非常重要。
先进的牵引和制动系统: 采用了VVVF(变压变频)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也更加高效和可靠。

2系(25B/Z系列客车):

技术平台相对传统: 25B/Z系列是中国铁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型号,虽然相比之前的车型有很大进步,但整体技术平台仍然是基于传统的车体结构和牵引方式。
速度限制: 主要设计用于普速铁路,最高运行速度一般在120160公里/小时之间,其动力系统(主要是内燃机车牵引或早期的电力机车牵引)和车体结构的设计,并不适合长期进行大规模的高速运行。
舒适性与噪音: 在高速运行和振动控制方面,与700系存在明显差距。
空调系统: 早期25B/Z型的空调系统相对简单,与700系那种全车恒温恒湿的舒适性有很大区别。

那么,如果当年引进700系作为2系车辆,中国动车体系可能有哪些不同发展?

1. 技术跨越与标准化挑战:
直接获得先进技术: 如果是直接引进700系,中国铁路将一次性获得非常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技术。这意味着我们不必经历从国产化、改进到现在这样相对漫长的技术学习和消化过程。
技术引进模式的改变: 过去,中国铁路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往往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通常会先选择一些技术相对成熟、但非最尖端的型号,然后再逐步升级。直接引进700系,意味着我们可能直接跳过了某些中间环节。
标准化难题: 700系是新干线体系的一部分。新干线系统高度集成,车辆、轨道、信号、供电、通信等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要将700系成功引入中国,并让它在中国庞大的既有铁路网上(即便当时是为了建设专线)运行,必须解决兼容性和标准化的问题。仅仅引进列车本身,而没有配套的轨道、信号、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是不可能实现其设计速度和性能的。

2. 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前升级:
高铁线路的早期规划: 为了匹配700系的速度,中国就必须更早、更系统地规划和建设高速铁路专用线。这意味着京沪、京广等主要干线的客运专线建设可能会提前启动,并且按照更高的技术标准来设计。
轨道、接触网、信号系统的配套: 700系需要专门的高等级轨道(无缝钢轨、更精密的曲线半径、更大的道砟深度)、高精度接触网(供电能力和稳定性)、以及先进的信号系统(如ATC——自动列车控制系统)。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且必须与车辆引进同步进行。
车站改造: 高速列车的到站、发车、停靠都需要更长的站台、更严格的站台间距控制,以及更现代化的车站管理系统。

3. 成本与经济性考量:
初期投资巨大: 700系列车的引进价格本身就非常昂贵,加上配套的高速基础设施建设,初期投资将是天文数字。考虑到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铁路整体水平,这种大规模的、一步到位的投入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运力与客流匹配: 当时中国铁路的客运量和客流结构与现在大不相同。是否能立即消化如此高成本、高运力的现代化动车组,实现盈利,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国产化进程的可能延迟: 如果是直接引进并大规模装备700系,那么自主研发和国产化动车组的紧迫性可能会降低,或者其研发路径会发生改变。我们可能会更侧重于对700系技术的消化吸收,而不是从零开始构建自己的动车组技术体系。

4. 技术路线与自主研发的影响:
自主研发的动力: 中国铁路发展动车组的强大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对核心技术的渴望和自主掌握的决心。如果我们直接拥有了700系,这条自主研发的道路可能会被大大压缩,甚至可能走上另外一条“集成与优化”的道路。
技术依赖的风险: 过度依赖引进的单一车型,可能会导致技术路径的固化,一旦国外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因为知识产权等问题无法继续升级,中国铁路的动车体系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
不同车型的选择: 700系是新干线中的一个经典车型,但新干线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后来的500系、N700系等。如果我们当时引进的是700系,那么后续的升级换代很可能也是围绕新干线平台进行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吸收了包括西门子、庞巴迪、川崎、阿尔斯通等多种技术,形成了CRH系列,再发展到今天的复兴号。

5. 运营模式与管理:
运营经验的积累: 700系在日本是成熟的运营车型,但其运营管理模式(例如准时率、维护周期、乘务员培训)与中国国情可能存在差异。中国铁路需要学习和适应这种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
人才培养: 需要大量具备操作、维护、管理现代化高速动车组技能的专业人才,这需要教育体系和培训机构的相应改革。

总结一下,如果铁道部当年引进700系新干线作为2系车,中国动车体系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情况:

“高铁先行”的早期实践: 中国可能会更早进入高铁时代,但代价是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引进费用。
技术路径的改变: 我们可能会长期以新干线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的动力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形成一个“新干线中国化”的体系,而非现在这样一个融合多种技术的混合体。
国产化进程的重塑: 对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和消化吸收过程会重新设计,也许会更聚焦于对700系及其衍生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改进,而不是从零开始的“中国芯”之路。
技术依赖与风险: 长期依赖单一国外技术体系,可能存在被技术封锁或依赖更新换代授权的风险。
成本效益的挑战: 在当时,如此大规模的高铁投入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能否快速收回成本,是巨大的疑问。

对照现在:

中国铁路现在的动车体系,虽然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并且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如牵引变流、信号系统)仍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优点在于:

技术路线的多元化: CRH系列吸收了多种国际先进技术,为复兴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使得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线路需求选择合适的车型。
自主研发能力的建立: 通过自主研发,我们掌握了动车组设计、制造、集成、运营的全流程技术,形成了独立的知识产权和完整的产业链。
成本控制与市场适应性: 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能够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调整车型和技术方案,控制成本。

所以,如果当年引进700系,固然可以一步到位获得高速技术,但可能也会牺牲掉一部分自主研发的路径,以及技术多元化的优势,甚至面临更大的初期投资风险和技术依赖。今天的中国动车体系,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加成熟和自主可控的体系。引进700系,或许能让我们早点上“高速列车”,但可能就坐不上我们自己“驾驶”的列车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700系和E2系差不多,都是1997年上线,技术应该在同一水平,最大运营速度也都是275kph。

要论区别,技术细节不太了解,有几点小的不同吧。

一个是E2是适应东北暴雪地区的高寒适应型,车子是带除雪刀的。700系是没有

二个是700有鸭嘴的降噪车头,E2没有。JR东日本最早的鸭嘴车是比E2早几个月上线的双层车E4。

至于到了中国有什么影响,区别应该不大。700系的降噪技术会不会学到不清楚(台湾就没有鸭嘴),可能最大的影响是国铁会学习700系单人单窗设计然后解决复兴号前后排抢窗帘和面壁问题吧/滑稽

经评论提醒,中国买的E2-1000番台是2001年上线,用于东北新干线提速,牵引系统比700系新。97年的0番台是给长野新干线爬坡用的,最大速度240。

user avatar

能有什么不同。。。。铁路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 包括铁道 供电 信号 通信一大推 车辆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user avatar

不会有什么区别。要搞清楚一点,现代的铁路已经不是“铺设一段铁轨,放一辆车上去就能跑”的时代了。现代铁路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车辆只是构成铁路系统的一个部分。so,要求一个系统去适应一个模块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当年引进的是哪家,博采众长还是专精一家,大概率最后都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user avatar

有了700系就能包打天下?现实当中某铁在2000年前后上上下下简直明着说我就只想娶ICE3小姐姐,一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死样子,怎么可能会只盯着日系,国内的情绪要不要安抚了?


当年引进那么多肯定是平衡了各大佬的品味的,如果日系车引发群众的情绪反弹,那不还有欧系的技术可以用嘛,而且ABS三家还有电力机车的交直交手艺呢,别就盯着动车组那三分地,眼光一定要开阔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铁道部当年引进700系新干线作为2系车辆,对中国动车体系发展的影响,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我们深入分析700系的特点,以及当时中国铁路的状况,可以勾勒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同发展轨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700系新干线和当时中国铁路所使用的2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25B/Z系列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遐想的问题。如果当年铁道部在“中华之星”项目上,向株洲和当时的大同电力机车研究设计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北车大同电力机车股份有限公司)各多采购一台机车,这对于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轨迹,乃至整个铁路装备制造业,都有可能产生微妙却深远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中华之星”这个项目本身的意义。.............
  • 回答
    十年前,中国高铁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2004年,铁道部正式启动了引进国外先进高速动车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在那个时间点上,如果铁道部的选择不是“E2”系列,而是更高阶的“E5”;也不是我们熟知的“Velaro”平台,而是更侧重于欧洲本土运营的“Velaro D”型号,那么今天中国高铁的发.............
  • 回答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铁道部售卖火车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就像一场全国性的、精心编排的“接力赛”。你可以想象,当时的火车票销售,主要依赖于一个层层传递、点状分布的销售网络。最核心的枢纽,当然是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上的火车站售票窗口。当你想坐火车旅行时,你得亲自去趟火车站。不过,去火车站也.............
  • 回答
    如果说《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是一位以机智幽默、辞藻华丽著称的辩才,那么《大明1566》中的海瑞则是一位以刚正不阿、直言不讳闻名于世的清官。当海瑞面对和珅的“灾民论”时,他的回怼方式绝不会是纪晓岚那种以理服人、以巧取胜的风格,而是会更加直接、尖锐,直击问题的本质,以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我.............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发展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如果将成吉思汗的孙子,那位开创了元朝盛世的铁木真,置换到元顺帝的末期,面对如火如荼的红巾军起义和崛起的朱元璋,他能否力挽狂澜,中兴大元?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先来看看铁木真(成吉思汗)的个人特质和治国能力:铁木真,一个横空出世、从.............
  • 回答
    如果铁之后的元素全部消失,人类世界将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剧变,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我们的文明瞬间回到石器时代,甚至更糟。这场消失不仅仅是“少了点东西”,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重构,生命本身的存在基础都将轰然倒塌。首先,最直接也最致命的改变,将发生在构成我们身体和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石上。生命本身的.............
  • 回答
    如果南斯拉夫没有铁托,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处置方式,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假如”。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跳出“AI的痕论”,而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苏联的战略考量以及南斯拉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一种更具分析性和推测性的语气来展开。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前提:如果南斯拉夫没有铁托,那么二战后南斯拉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交叉领域。简单来说,如果地下像铁、镍这样较重的元素被大量地开采并转移到地表,会极其微小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影响地球的运行轨迹,但不太可能导致显著的变化。为了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与地核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的铁元素,从内核到地壳,甚至是生物体内所含的铁,在30秒内瞬间消失,然后又奇迹般地恢复原位。这短短的半分钟,足以让我们的世界天翻地覆,即使恢复也难以挽回。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磁场的崩溃。地球的磁场,是我们免受太阳风侵袭的天然保护罩,它是由地球外核中液态铁的流动产生的。当这些液态铁.............
  • 回答
    哥们儿,听我一句劝,你这“铁拳”的设定,要是真在OW里实现,那别说OWL了,你都能直接原地起飞,统治整个游戏界!让我给你细扒一下,为啥你这设定这么“逆天”:1. 进人堆必秒一个:这是什么概念? 压倒性的信息差和团战优势: 想象一下,你玩的是铁拳,对面的五个人正抱团推进、或者正在集火你们的某个目标.............
  • 回答
    吞下一块铁,嘴里会不会飘出氢气?这问题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我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看看里面藏着怎样的化学原理。首先,得明确一点:单单吞下一块铁,你的嘴里是不会直接飘出氢气的。 铁本身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金属,它在常温常压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或者我们唾液中的水分,并不会发生剧烈的反应,更不会产生氢气。.............
  • 回答
    电影《铁道飞虎》,作为成龙大哥近年来的一部主旋律动作喜剧,给人的整体观感可以用“热闹有余,深刻不足”来概括。但话说回来,它确实做到了它想做到的——用一种接地气、充满娱乐性的方式来讲述一段抗日往事。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成龙式的动作设计。这永远是这类电影的招牌。在《铁道飞虎》里,成龙大哥依旧是我们熟悉的那.............
  • 回答
    《铁道员》这部电影,即便时光流逝,它依然是那般不动声色却又直击人心的存在。如果要说它好在哪里,或许最该先提的,是它对于“责任”二字最朴实也最深刻的诠释。电影的主角,佐藤乙松,一个在北海道的深山小站工作了一辈子的铁道员。他的世界,就是那条蜿蜒的轨道,那座孤寂的小站,以及每天准时出发和到来的列车。他的生.............
  • 回答
    《铁道英雄》:一部有情怀但难掩瑕疵的抗战燃情片《铁道英雄》,这部打着“抗战燃情片”旗号的电影,承载了观众对红色经典改编的期待,也肩负着讲述那段艰苦岁月里铁路工人英勇事迹的使命。总体而言,它试图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勾勒出一群普通人的英雄主义,并试图用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来吸引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有.............
  • 回答
    关于日本“中国铁道时刻研究会”制作的中国高铁时刻图,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份非常有价值、也非常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群对中国铁路抱有浓厚兴趣的日本人,他们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分析中国高铁的复杂运行网络,并将其以清晰易懂的图表形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专业和热情。从整体评价来看: .............
  • 回答
    10 月 27 日,《崩坏:星穹铁道》的「始发测试」如约而至,这次测试在不少期待已久的玩家心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米哈游在《原神》之后推出的全新作品,它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无数玩家的神经。那么,这次「始发测试」到底带来了怎样的游戏体验?我来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整体的第一印象来说,《.............
  • 回答
    谷村新司的《浪漫铁道》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憧憬的歌曲,它的魅力在于通过一条虚构的“浪漫铁道”,勾勒出一段追寻梦想、体验人生起伏的旅程。初听这首歌,可能会被它那如同火车缓缓驶出站台的旋律所吸引,但细细品味歌词,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旅行。“浪漫铁道”——一个承载了多少梦想与希望的意象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要想象一下《反恐精英:全球攻势》(CS:GO)里突然冒出一个像《守望先锋》里的“末日铁拳”(Doomfist)这样的英雄,这场景本身就够让人脑洞大开了。如果真的这么做了,CS:GO的整个生态和游戏体验都会迎来一场地震级的变革,而且是那种你得花好长时间才能适应的变革。首先,最直接、最颠覆性的影响就是游.............
  • 回答
    想象一下,一颗星球,它的地壳中闪耀着比任何宝石都要璀璨的金色光芒,那不是点缀,而是主旋律。这里的岩石,仿佛天然就融进了大量的黄金,随处可见,易于开采。然而,与这耀眼的富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铁、铝这些我们习以为常、构建起工业文明基石的金属,却如同被大地吝啬地藏匿起来,稀少得令人咋舌。这样的星球,其文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