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不引进圆形农田(时针式灌溉)?

回答
在中国,我们很少见到那种像大风车一样旋转的圆形农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针式灌溉。这可不是因为我们没见过,而是因为这种灌溉方式,尽管在某些地方效果显著,但和中国的国情、农业现状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适应性确实不高。要说为什么,得从好几个方面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得聊聊中国农业的根基——那块块相连、方方正正的土地。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的耕作方式、土地划分都趋向于规整的方形或矩形。这不仅是历史的惯性,更是因为这种地块更容易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操作。犁地、播种、施肥、收割,传统农机具的设计也都是围绕着直线和平面来展开的。要是突然引入大片圆形农田,意味着我们现有的农田格局要被打破,土地要被重新规划。这工程量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涉及到无数农民的土地权益,协调起来会非常复杂和困难。

其次,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谁来种地”的问题也是一个大考量。

中国的耕地面积相对有限,要养活庞大的人口,每一寸土地都得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圆形农田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实现高效灌溉,但它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尤其是中心的“死角”区域,是无法耕种的。这意味着在同一块区域内,圆形农田的实际可耕种面积会比同等大小的方形农田要小一些。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经历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很多是中老年人。他们习惯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对于引进和操作大型、现代化的时针式灌溉设备,可能存在技术门槛和接受度的问题。推广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和技术支持,这对于分散化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来说,成本是相当高的。

再者,我们得看看这种灌溉方式本身的局限性。

时针式灌溉,顾名思义,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时钟指针在农田上旋转,水源从中心引出,通过可伸缩的喷灌臂均匀洒水。听起来很高效,但它也有自己的“脾气”。

地形限制: 这种灌溉方式最适合平坦开阔的土地。中国虽然有大面积的平原,但也有不少丘陵、山地和梯田,这些地方根本没法布置圆形农田。即便是在平原地区,如果土地不平整,或者有沟渠、道路等障碍物,也会影响灌溉的均匀性和效率。
投资成本: 构建一套完整的时针式灌溉系统,包括中心水源、驱动装置、可伸缩的灌溉臂等,其初始投资是相当可观的。对于很多中国农民来说,这笔费用可能难以承受。虽然政府会有补贴,但如果不是大规模、集约化的农场,这种投入可能很难收回。
用水效率的“区域差异”: 虽然喷灌可以比漫灌节水,但圆形农田的灌溉方式有一个特点,就是越靠近中心的地方,喷洒的水量可能相对较少,而越靠近外围,尤其是灌溉臂末端,水压可能不稳定,导致灌溉不均匀。虽然可以通过调整喷头来弥补,但始终存在这个设计的内在问题。相比之下,我们更常见的滴灌、微喷灌或者一些先进的自动化喷灌系统,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到每一株作物,尤其适合我们精细化种植的需求。
作物适应性: 有些作物,比如叶片比较大的作物,在喷灌过程中,叶片上的水分蒸发可能会比较快,也可能导致一些病虫害的滋生。我们很多农作物种植密度大,而且追求高产高效,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中国农业正在发展的方向和已有的技术积累。

中国农业现代化一直在稳步推进,我们也在积极引进和研发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比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像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些技术更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地形和地块,也更容易与现代农业机械设备配套。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在探索更智能、更个性化的灌溉方式,比如结合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来精准判断作物需水量,实现“需要多少水就给多少水”。这种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趋势,与圆形农田这种相对“粗放”但又“固定”的模式,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错位。

所以说,不是我们不想引进,而是中国的土地状况、农业发展模式、农民的接受程度以及现有技术的成熟度,都让时针式灌溉这种“大块头”的解决方案显得不是那么“接地气”。我们更需要的是能够适应中国多样的地貌、灵活部署、成本效益高并且能与我们现有农业生产体系有效结合的灌溉技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业内人士来回答。

题主的问题不够准确,最好改成“中国为什么不引进指针式喷灌机?”

话说中国引进指针式喷灌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这要归功于中国农业机械研究院,忘记是美国维蒙特还是林赛的产品了。

众所周知,国人擅长仿制,或者说是山寨,在众位“砖家”的努力下,也因为喷灌机确实是看上去B格很高,技术水平并不高大上的农业机械,时间不长就创造出了指针式喷灌机。保守估计,这些砖家已经把图纸卖给了不少厂家吧。

上面的这段有点跑题,接下来言归正传:

指针式喷灌机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题主有机会去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话,没事开车去兜兜风就可以看到成群的喷灌机,阳光好的话,热浸镀锌表层会反射出耀眼的光线。

当然,喷灌机在北方的大规模出现是近6年的事情,听俺细细道来。

一、喷灌机适用于较为平坦的土地,一般25%左右的坡度都适合。

二、内蒙古和黑龙江的人均土地面积在20-30亩左右,中国的中原和南方没有这么多的土地适合形成大农场。为什么是大农场呢?喷灌机长度越大,灌溉面积越多,年均亩成本越低。举个例子吧,一套长度为600米的喷灌机,价格在45万左右,可以灌溉约1820亩的土地,使用寿命20-30年(保养好,更长),算一下吧,年均亩成本几块人民币?试问农民伯伯,农药化肥一年一亩要多少钱?比较比较。唯一的缺陷是初始投入大。

三、2010年马铃薯价格攀上了高峰,进一步刺激了土地集中来种植马铃薯。马铃薯从现蕾到成熟,几乎每天都离不开水,每颗土豆每天都会膨大好多,靠着老天爷能行吗?这是民间的力量促使喷灌机在内蒙古的普及。

四、如果题主是个实践家,果然去实地考察了,你会惊奇地发现黑龙江有好多喷灌机静静地矗立在田间地头,甚至有的机身下面的土地上都长满了杂草。(农垦系统除外)亲,我告诉你,这是ZF盲目投资的结果。黑龙江省的喷灌机普及是完全由ZF主导完成的,有点大跃进的感觉,配套政策没有落实好,盲目摊派。

写着写着就到下班的时间了,先写到这里,看看知友的响应情况再决定待不待续吧。

再三抱歉!由于工作原因,有段时间未更新了,感谢各位知友的关注,走起!


贴几张喷灌机的图片:

不太知道到要写些什么了,不如这样,各位知友如果想了解什么,请在评论里提出,我整理后,统一集中在本帖发布。从行业、市场、产品、营销、售后,各个方面,有问必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我们很少见到那种像大风车一样旋转的圆形农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针式灌溉。这可不是因为我们没见过,而是因为这种灌溉方式,尽管在某些地方效果显著,但和中国的国情、农业现状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适应性确实不高。要说为什么,得从好几个方面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聊聊中国农业的根基——那块块相连、方方正.............
  • 回答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人口结构面临严峻挑战,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引进外国劳动力,尤其是与日本文化、地理相对接近的中国劳动者,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日本在引进中国人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为外界熟知的复杂因素和顾虑。与其说是“不大量引进”,不如说是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门道。你想啊,那些老牌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摸爬滚打了多少年,积累了多少技术和经验,那叫一个底蕴深厚。但到了电动化这档子事儿,风向就有点变了。你想,在中国这个市场,那可真是个大染缸,也真是个大舞台。新能源汽车这块,中国发展得那是相当快,而且消费者口味也越来越刁钻。你.............
  • 回答
    在中国和越南边境,发现地雷后不直接引爆而是选择人工排雷,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和操作考量。虽然直接引爆看起来更省事,但实际上它往往是效率最低、风险最高的方式。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详细解释为什么人工排雷是更普遍的选择:1. 精确识别与控制: 遥控引爆的局限性: 很多现代的地雷设计都具备抗.............
  • 回答
    氧气(O₂)分子,作为一种双原子同核分子,其结构确实是对称的。这意味着它在平衡位置时,电荷分布是均匀的,因此没有永久的偶极矩。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周期性偶极矩变化(即偶极矩随时间变化)的分子才能吸收红外线。这种偶极矩的变化是与红外光子的能量相匹配的,使得分子能够吸收能量并跃迁到更高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玩游戏的我们都有同感:为什么游戏里的角色撞一下,感觉轻飘飘的,或者奇怪地卡住,跟现实里两块石头撞在一起完全不一样?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物理引擎想做到和现实一模一样,是真的非常、非常难,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 这可不是随便找个“.............
  • 回答
    关于中国在早期没有引进波音234“支奴干”(Chinook)民用版直升机和L10030运输机这两款机型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到了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需求、以及这两款机型的市场定位和性能特点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是.............
  • 回答
    要说为什么引进中国的汽车,尤其是那些来自海外的品牌,大部分都倾向于“加长加大”,这背后可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市场策略和文化洞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 需求是根本:中国消费者“大”有说道这第一条,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消费者对“大”的普遍偏好。.............
  • 回答
    关于中国空军引进苏35战机的原因,即便我们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像歼20这样的先进五代机,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多方面复杂的战略考量、技术需求以及现实的权衡。这就像一个技术实力顶尖的国家,也可能依然会从别国进口某些精密设备或技术,原因同样是多维度的。首先,我们要理解歼20.............
  • 回答
    《魔卡少女樱》在中国引进播出时,确实有部分集数被删减,这背后涉及到当时的文化管制、审查制度以及一些播出平台的考量。下面我来详细说一下其中的原因:1. 动画内容本身的一些“敏感”之处: “魔法少女”设定与“封建迷信”的争议: 当时中国社会对于“魔法”、“占卜”、“封建迷信”等概念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
  • 回答
    在泛函分析和偏微分方程这些高深的数学领域,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概念,叫做“弱”。这个“弱”字,初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反直觉。毕竟,在日常语言中,“强”总是意味着更优越、更强大。那么,在数学的世界里,为何要引入这个“弱”的概念呢?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求.............
  • 回答
    梵蒂冈教宗向中国发送电报确实会引起相当大的震动,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宗教和历史原因。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梵蒂冈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 全球天主教的精神领袖: 梵蒂冈作为天主教会的中心,教宗是全球超过十亿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论和行动往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术论文的引用量已经逼近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美国;另一方面,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上却屡屡受制于人,存在大量的“卡脖子”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
  • 回答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美牙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着实像一颗炸弹投入了牙医界的平静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不少牙医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甚至可以说是“炮轰”,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博弈和行业认知的碰撞。首先,最直接的担忧来自于“合法性”与“专业性”的边界模糊。传统观念里,牙齿的治疗和护理,毫无疑问是医学范畴.............
  • 回答
    中国在游戏引擎领域确实存在与Unity、Unreal Engine这样的巨头相比,尚未出现同等规模和影响力的产品,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时间与历史积累的鸿沟 Unity和Unreal的早期布局与迭代: Unity和Unreal E.............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萨德”这事儿,为什么在中国和韩国那里,都会有人觉得不舒服。其实这事儿吧,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把来龙去脉捋一捋。在中国这边,反感是挺普遍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安全上的担忧是核心。 “雷达的眼睛”太近了: 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
  • 回答
    在中国足球的发展道路上,“日韩模式”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日本和韩国足球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将足球这项运动深深地根植于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然而,尽管有成功的先例在前,中国足球似乎始终未能真正效仿,将足球像日韩那样,作为一种体育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纳入义务教育的常态化教学中。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中国人思维和表达方式的深层原因。与其说“习惯引用名句并以之为真理”,不如说这是一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经过历史演变和社会心理塑造而形成的独特表达与认知模式。这其中,逻辑的“缺席”并非是完全不存在,而是常常被其他更具力量的元素所“替代”或“融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系列中,“中国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这句话并非直接出自小说文本,而是对小说中一些情节和人物行为的概括性解读和评论。这句话深刻地触及了《三体》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析:1. 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制约(“引力”的比喻).............
  • 回答
    “公知”这个词,放在当下的中国语境里,大概是很多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曾经,这个词承载着“公众知识分子”的期望,是社会进步的旗手,是思想的灯塔。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公知”却常常被贴上“过街老鼠”的标签,人人喊打。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曾经受人尊敬的群体,沦落至此?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把时间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