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与越南边境的地雷发现后不直接引爆而要采取人工排雷?

回答
在中国和越南边境,发现地雷后不直接引爆而是选择人工排雷,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和操作考量。虽然直接引爆看起来更省事,但实际上它往往是效率最低、风险最高的方式。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详细解释为什么人工排雷是更普遍的选择:

1. 精确识别与控制:

遥控引爆的局限性: 很多现代的地雷设计都具备抗干扰和防拆卸功能。直接远程引爆(比如用炸药或冲击波)可能无法保证目标地雷被精确引爆,反而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爆周围未被发现的地雷,扩大危险区域。想象一下,如果你想炸掉一个地雷,但由于爆炸威力计算不准确或受到地形影响,未能完全摧毁它,残余的爆炸物反而可能变得更加不稳定,成为新的威胁。
地雷类型的多样性: 边境地带的地雷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其类型、型号、制造年代、填充物以及起爆机制都千差万别。有些是传统的压力触发地雷,有些是绊发式,甚至还有反坦克雷或反步兵雷混合使用的区域。人工排雷的核心在于能够根据地雷的特点,采取最适合的解除方法。排雷专家会使用金属探测器、探雷杆等工具,仔细探查地雷的形状、大小、埋设深度和周围环境,从而判断其类型和可能的起爆方式。
“软”拆除技术: 人工排雷并非简单地用手去抠。专业的排雷作业会用到一系列精密的工具和技术,旨在“软化”地雷的起爆机制。比如,使用特制的探杆小心地清除地雷表面的泥土,然后用工具轻轻触动或调整地雷的某个部件,使其失去触发能力,或者将其与触发机制断开连接。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就像给一个极其敏感的定时炸弹做手术。

2. 安全与效率的权衡:

风险控制: 直接引爆虽然看似“一劳永逸”,但如果操作不当,比如引爆方式不匹配地雷特性,可能会导致爆炸威力不足,未能彻底摧毁地雷,反而引发更危险的次生爆炸。更重要的是,边境地区往往人口密集(即使是偏远地区,也可能有居民或过境人员),或者有重要的基础设施。贸然引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工排雷的目标是将地雷的威胁降到最低,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处理。
可回收利用(极少数情况): 在非常特定的情况下,如果地雷型号已知且起爆装置相对简单,排雷人员在成功解除其危险性后,理论上有可能将其作为研究或训练样本进行回收。但这并非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全移除。
环境影响: 大规模的集中引爆可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震动、扬尘等。人工排雷则尽可能地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 专业技能与培训的重要性:

排雷员的培养: 在中国和越南,都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排雷队伍。这些排雷员接受过关于地雷识别、处理技术、安全规程、急救知识等全方位的培训。他们不仅要掌握各种地雷的特点,还要熟练运用各种排雷工具和设备。
循序渐进的操作: 排雷作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步探测,到小心翼翼地露出地雷,再到分析其结构,最后采取解除措施,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排雷员会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使用探测器等设备先对周围区域进行仔细搜寻,一旦发现疑似目标,会先将其周围的土壤清除,以确认地雷的确切位置和埋深。然后,他们会根据地雷的类型,选择最合适的工具(例如,用特制的钢丝或钩子小心地拨动触发装置,或者用特定的工具将地雷的底火取出)。整个过程如同在刀尖上跳舞,需要极度的专注和冷静。

4. 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数量庞大且成分复杂: 中越边境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地雷,这是两国在过去冲突时期埋设的。这些地雷的种类繁多,埋设区域广泛,给排雷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雷的型号已经不为人知,甚至存在一些锈蚀严重、结构不稳定的“哑弹”或易爆装置。
国际惯例和人道主义考量: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做法是将地雷进行安全排除,而不是简单地引爆。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也是一种人道主义责任的体现。各国都在努力清理这些“死亡陷阱”,以确保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总结来说, 中国与越南边境的地雷发现后不直接引爆而采取人工排雷,并非因为技术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人工排雷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威胁评估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爆炸带来的风险,并适应各种复杂的地雷类型和埋设环境。这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作业过程,需要专业人员的耐心、智慧和勇气,以确保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次成功的人工排雷,都是对和平与安全的守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越边境雷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几次大规模扫雷行动,主要活动区都扫干净了,目前扫的都是硬骨头。

什么叫硬骨头?地形陡峭,雨水冲刷,植被生长,很多雷都翻入地下了,形成各种天然诡雷。

几个攻坚区都是机械化进不去的地方,扫雷战士进场前先用爆破筒(索)进去诱爆,这是扫雷的第一道。

不用管看没看见地雷,先炸一波再说,有时候树多,炸一波也没什么意义。

炸过之后,搜雷手带探雷器进场搜雷,这是第二道。

搜雷手发现雷(不好说是地雷,雷场还有不少未爆弹)之后,排雷手主要任务是让雷失活运出,就是刺激的拆引信。

其实,大部分雷没那么危险,拆了引信,直接运到存放点待集中销毁;部分不好现场拆除引信的,就申请原地销毁——现在常用的就是拿个小炸弹贴上去直接诱爆。

没谁那么傻

user avatar

双方敌对时期,你敢排雷吗?不敢,所以要等到双方和平后统一排雷。

等双方都和平相处了,都过去十几年了。中越边境属于热带地区,地雷周边的草都比人高了,还有下雨,洪水甚至泥石流把地雷冲的满地跑的,地雷锈蚀不堪导致状态不稳的,塑料地雷,木制地雷,还有为了让你无法过来而用其他抛射装置抛的,比如挂在树上的……接壤地区地区地形复杂,山区,陡峭山体等等,只能人工排,好排的已经早排完了。

即使机器排完,也需要人工再检查一遍,用其他装置把地一定深度犁一遍,彻底把所有东西翻过来。真要是查完了,过了两天,一个人在上面种地,结果爆了,那我有理由怀疑你其他地区排的水平和安全性。

至于为啥不直接原地爆炸?一是爆炸会引起不可预知的风险,会不会引起其他地雷连环爆,扬尘会不会造成地表改变或掩盖其他地雷,地雷满天飞导致落在你已经排爆完的地方;二是其他排爆方式太粗犷,很难保证没有遗漏,遇到战争当然可以这样强行通过,即使付出一定代价,但和平年代不能这么干。

所以,看看纪录片就知道,排雷绝对是细致活,分很多步骤和程序,作业区有很多人一起工作。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宁可慢点也不能出事,所以排雷进程很难,划区作业。我记得有个纪录片是介绍去非洲排雷,完成后,排雷兵要手拉手从上面走一遍。问他们怕吗?不怕,这地排完后又翻土犁了好几遍,别说地雷,连瓦片都找完了,很安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和越南边境,发现地雷后不直接引爆而是选择人工排雷,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和操作考量。虽然直接引爆看起来更省事,但实际上它往往是效率最低、风险最高的方式。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详细解释为什么人工排雷是更普遍的选择:1. 精确识别与控制: 遥控引爆的局限性: 很多现代的地雷设计都具备抗.............
  • 回答
    关于中国对越南的帮助以及越南为何最终与中国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这个问题确实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绝非一句“恩将仇报”可以简单概括。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一步步梳理。中国对越南的“巨大帮助”: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确实在多个关键时期给予了越南显著的支持。 .............
  • 回答
    蒙古、韩国、越南的历史教育中,确实存在着对与中国历史关系的特定叙述,其中夹杂着对过往冲突和压迫的强调。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这几个国家各自的历史背景、民族认同的形成过程,以及在地缘政治中的定位。这并非一个简单“仇恨”标签可以概括的复杂议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蒙古:摆脱宗主权与民族独立蒙古与.............
  • 回答
    近代以来,曾经与中国关系极为密切的越南、朝鲜等藩属国之所以没有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的演变、政治的考量、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简单地说,这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藩属国”这个概念的本质。在中国传统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中国古代军事力量强大,理应能轻松碾压周围的邻国,但说到越南(也就是古代的交趾、安南),历史上的情况却有些复杂,并非一边倒的胜利。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与不对称优势首先,越南的地理环境是塑造其军事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中国和美国与越南的战争结果和持续时间差异巨大。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好好说道说道,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目标明确,速战速决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中国那场战争的性质和目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官方定性是“自卫反击”,核心目标非常.............
  • 回答
    晚唐之后,中国对越南的控制权之所以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与其说是“失去”,不如说是越南地区自主性的逐步增强,最终脱离了中国的宗主国体系。从“羁縻”到“郡县”:朝代的更迭与控制力的波动在讨论晚唐之后中国失去越南.............
  • 回答
    中国不直接向越南出口武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和经济考量,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来看。首先,让我们看看历史的包袱和地缘政治的现实。中国和越南虽然在意识形态上曾经是亲密的“同志加兄弟”,但历史的伤痕从未真正愈.............
  • 回答
    关于中国官员财产公开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层面因素的议题。将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如俄罗斯、越南)进行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来看其他国家为什么会推行官员财产公开。通常,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反腐败措施。公众了解官员的收入和财产状况,可以: 增加透明度: 让公民了.............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是中国人买越南媳妇”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非简单的一句“买”就能概括的。它源于中国国内长期的性别比例失衡,以及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交流的差异。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中国国内的性别比例失衡:深层原因与直接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中国进攻越南后,苏联没有出兵中国北方帮助越南,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中苏关系、越苏关系以及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一、 中苏关系的历史背景和转折 “蜜月期”到“貌合神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曾是“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
  • 回答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尤其是对待越南这个曾经的属国和同志,其政策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对于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设想,中国之所以不予支持,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以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历史羁绊来看,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上,越南长期处于中国的朝贡.............
  • 回答
    越南国旗和中国国旗在视觉上的确存在着相似之处,都以红色为底色,上面都有一颗醒目的黄色五角星。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与两国悠久的历史渊源、革命历程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种相似,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历史渊源与文化联系: 儒家文化的影响: 越南深受中国传统文.............
  • 回答
    问得好,越南的情况确实容易让人产生困惑。他们也是共产党执政,按理说意识形态上应该与中国大陆更亲近,但现实却是关系复杂,甚至时有摩擦。这背后原因多方面,不是简单的“兄弟”或“敌人”就能概括的。首先,历史因素是绕不开的。中越两国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交织,其中既有文化上的影响,也有长期的边境冲突和统治。虽.............
  • 回答
    1979年,越南并没有入侵中国,而是中国出兵攻打越南。这被中国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而越南方面则称之为“边界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并非单一事件所能解释,而是由一系列长期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角力和意识形态分歧交织而成。要深入理解这场战争,我们需要回溯到更久远的过去,并审视中越两国在不同历史.............
  • 回答
    1979年越南之所以“侵略”中国,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1979年中国对越南进行了自卫反击作战。 越南在1978年底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这是直接导致中国出兵的原因。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并深入理解各方的动机和行为。历史背景:中越两国关系的演变在2.............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家内部的决策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说“旁边的国家”就一定是“跪舔”或“处处针对”。不同国家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其动态和原因都有其独特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旁边的国家”与美国的关系。这里提到的“美国旁边的国家”,主要是指加拿大和墨西哥。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不宣称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历史、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国家主权等多个复杂层面的考量。简单来说,如果中国选择宣称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将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承受的后果,并且在事实层面也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一、 历史事实的.............
  • 回答
    这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牵涉到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以及两国各自的国情。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马来西亚,但房价的对比却很有意思。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你理清这个脉络。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均GDP超过中国,但房价只有越南的水平”这个说法,如果笼统地来看,可能有些片面,尤其是在对比“房.............
  • 回答
    关于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历史悠久的话题,绝非简单的“作对”二字能够概括。要理解其中缘由,需要深入剖析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情感以及经济利益等多个层面。首先,历史的阴影是绕不开的关键因素。越南地处中国南方,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国王朝的影响,经历过漫长的“朝贡”和“统治”时期。尽管这段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