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是中国人买越南媳妇呢?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是中国人买越南媳妇”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非简单的一句“买”就能概括的。它源于中国国内长期的性别比例失衡,以及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交流的差异。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中国国内的性别比例失衡:深层原因与直接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直面中国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继承家业的期望,以及养老的考虑,都使得生育男孩成为更优的选择。

这种失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在中国适婚年龄的男性数量远超女性,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男性找对象变得异常困难。婚配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扭曲,女性成为了相对稀缺的资源。

2. 经济发展差异与跨国婚姻的吸引力

越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中国整体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迅速,但与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相比,生活成本、就业机会等方面仍然有差异。

对于一些越南女性而言,嫁给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国男性,能够为她们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好的经济生活和发展机会。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向上流动”,可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未来。

而对于中国男方而言,在本土高昂的彩礼和婚恋压力下,跨国婚姻有时被视为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虽然并非没有成本,但与国内动辄数十万的彩礼、高昂的婚房等相比,如果能顺利找到合适的越南伴侣,总体成本或许会显得相对较低。

3. 彩礼与婚恋压力在中国农村的体现

在中国农村,彩礼的数额往往是一个家庭能否成婚的重要考量因素。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不佳的家庭,高额的彩礼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婚事搁浅。

当国内的婚恋市场变得越来越“卷”,娶妻成本不断攀升时,一些中国男性便将目光投向了邻国。越南的婚姻习俗与中国有所不同,虽然也存在聘礼和嫁妆的说法,但整体上与中国部分农村地区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彩礼相比,可能更为“现实”一些。这种差异使得一部分经济条件有限的中国男性觉得更“容易”负担。

4. 文化相似性与沟通的便捷性

中国和越南有着悠久的地理相邻关系和一定的文化渊源。两国在饮食习惯、家庭观念、尊重长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使得两国人民在相处和沟通时,更容易找到共鸣和理解。

相较于一些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隔阂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跨国婚姻的沟通成本和文化适应的难度。

5. 信息不对称与中介的介入

值得注意的是,“买媳妇”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问题化和剥削色彩。很多时候,这种跨国婚姻的形成并非完全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结合,而是通过一些婚姻中介机构。

这些中介机构会收取双方的费用,他们往往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撮合。对于中国男性,他们可能夸大越南女性的“优势”;而对于越南女性,他们可能描绘中国的生活条件会更好。这种模式下,婚姻的本质就容易被扭曲,更像是交易,也容易被外界批评为“买卖”。

6. 婚姻的本质与个体选择的复杂性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中国男性娶越南媳妇都是基于“买卖”或单纯的经济考量。现实情况远比这复杂。

真心相爱型: 有一部分中国男性确实是出于真挚的感情,爱上了越南女性,并且双方家庭也认可,最终走到一起。这种跨国婚姻是基于感情基础的。
家庭原因型: 有的中国男性是因为长期无法在国内找到合适的伴侣,出于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在家人或亲戚的帮助下,通过一些非官方途径寻找越南伴侣。
被动无奈型: 还有一部分可能是被国内的婚恋压力所迫,或者认为这是解决婚姻问题的“捷径”,但这种情况下,婚姻的稳定性往往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结来说,中国人娶越南媳妇的现象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根本原因是国内性别比例失衡和婚恋压力过大。
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跨国婚姻的吸引力。
文化上的相似性降低了沟通和适应的难度。
婚姻中介的存在使得这种形式更为普遍,但也容易滋生问题。

虽然存在一些负面案例和对这种现象的批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也有不少跨国婚姻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并且幸福地生活着。这个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去理解,避免简单标签化和道德评判。它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在婚恋问题上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年看着中国的男女比例如此失调,很多单身男青年似乎已经打定主意孤独终老了。最近在中文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青年诸子百家争鸣,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这个残酷现实的影响。



但是老话说得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愿意动脑筋,把目光放长远,男青年们还是很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的。翻山越岭来到中南半岛上的越南,也许他们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今天的文章就带你一起看看中国的越南新娘。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陷阱也是少不了的。





为什么是越南?


先说说为啥是越南吧。


越南北部与我国广西、云南接壤,陆地边界线长达1450 公里,所以有不少民族分布横跨中越两国。如越南的京族就有分支生活在中国广西;中国的壮族、苗族、瑶族等在越南也有岱依族、赫蒙族等分支。


苗瑶语族在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分布


这种局面使得我国西南边陲的人们与越南人民,无论是风俗语言还是各种生活习惯都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新娘们提供了良好的文化适应环境。


两国边境贸易更是有着渊源的历史背景,越南新娘的越南身份和在越南的社会网络可以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的边境再就业机会,也容易获得家庭支持。


你已经错过了浦东和深圳

还打算再错过河内和胡志明市么?


因为这两个有利条件,越南新娘能够放心大胆地在中国婚配。随着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钱袋子鼓起来的中国人立刻成了东南亚婚恋市场上的新贵。占据天时地利的越南姑娘自然也不傻,纷纷通过黑中介和各路亲朋好友拉开了奔入富裕中国的大门。


吸引力还是很强的


由于中国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大,留守农村的男青年更多、更贫困,农村于是成为了越南新娘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多年的努力可以说成果颇丰:浙江、福建、河南、山东,黑龙江等地农村都有了越南新娘们的身影。


从小深谙相夫教子之道的越南老婆吃苦耐劳,又不嫌弃夫家,口碑一路高歌猛进。很快,越南姑娘们就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逐渐让城里的中国年轻人也感兴趣起来。越南新娘于是从一群贫困女性的自救行动,变成了一门大生意。


比如,2009年9月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居民与越南妇女涉外婚姻登记共有3件,第四季即达到41件,到2010年10月左右达到高峰,当年涉越婚姻登记总数达577件。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滞留在中国的越南新娘总量应已超过 10万人。


越南新娘们



为什么是中国?


其实,真不是中国的小伙子放着好好的中国姑娘不娶,非要来这么一段跨国恋情。


原因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中越人口比例倒错。常规来说,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应基本保持一致,男女性别比在103:100—107:100 之间较为合适。但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重男轻女思想,这导致我国男性人口长期处于过量增长之中,也就导致了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8:100,之后持续飙高,2000 年达到 117:100,2001年达到最高值124:100 。近几年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回落到了115:100 左右。


另一方面,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高校学生的女性占比在数十年内不断提高

并在2009年首次超过男性


美国的胡德森等学者在《光棍: 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一书中,根据中国人口现状数据的分析揭示出一个令人惊异的结论: 因流产等原因,自1995年以来中国每年消失女性人口约100万。



到2020年这些消失的15-34岁的女性人口将达到3000多万人,那意味着到2020年超过 3千3百万的中国男性找不到老婆。


想起一部有趣的片子

《光棍儿》


我们的邻国越南则正相反,长期的战争和时局动荡,曾经导致男性人口锐减,男女性别比一度达到 3:5 甚至 2:5。近年来越南人口男女比例有所回升,但仍是女多男少。


一边是“阆苑仙葩”找不到爷们,一边是“美玉无瑕”找不到老婆,两边一拍即合,奠定了合作的基础。


确实不错的


但这远不足以让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背井离乡远嫁别国。真正的动力,回想一下国内姑娘对国外白人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了。


北京五道口、三里屯到处能看到姑娘们热情挽着白人老外的身影,对有了白人男友的女同事人们也会投去艳羡的目光,大家都觉得她们是抓住了通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妹子多,老外也多


对位过来,在越南姑娘眼里中国的单身男青年,同样是她们通向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当然,中国还远远称不上发达国家,可相比越南还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动荡时期的的经济欠账还没补齐,2008 年越南又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层民众生活更加困难。2016年,越南人均GDP2215美元,而中国高达8866美元,4倍的差距很难不让人心动。


越南姑娘们望着他乡更圆的月亮和大批娶不上媳妇的男人,这才想到了一个快速获得更好生活的办法——通婚


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大兵与越南新娘

(人家是很懂的啊)



有得必有失


说到这,大批中国姑娘估计坐不住了:“凭什么跟我们抢男人?我们也还单着呐!”


话虽不假,但中国男青年宁可忍受语言不通、文化障碍的困难也要找越南媳妇不是没有道理的。


相亲价目表和资产鄙视链

是中国人民最热衷的话题之一


一提国内娶个媳妇,人们会想到买车买房,车队排场,酒席宴会,彩礼齐备。这几条哪一条不满足都可能导致婚事的告吹。即使是农村情况也不乐观,女方家长往往会要求村里的女婿想办法把房子买到城里去,传说中便宜的盖房娶亲越来越困难。


农村路也滑

人心真复杂


这边厢妹子家里提出的要求无法满足,那边厢自家人也不省事。中国青年一到适婚年龄就开始被轮番催婚,七大姑八大姨此时都开足马达帮你征婚,父母更是急着要抱孙子。


当男青年在精神和经济负担的双重打击下怀疑人生的时候,越南新娘出现了。这些相对“便宜”,没那么多“想法”的姑娘顺理成章收获了国内一众单身男性的青睐。


这时候问题就又出现了。人们渴望爱情、渴望成家的心可以理解,但是在中国现有的户籍和国籍管理制度下,和越南新娘通婚往往麻烦不断。


你猜这中间商能赚多少差价


相关法律规定,中国人在国内与外国人登记结婚,外国人需要持有当地政府开具的文件和我国公安部门签发的外国人居留证。可是嫁到中国的越南新娘多数是非法入境由男方出5-10万购买的贫家女,根本没钱办理身份认证,结婚也不可能合法登记,婚姻当然就属于无效婚姻。


没有户口和结婚证,她们无法参与新农保,也分不到自己的土地,个人权益完全得不到保障。另外,大批越南新娘由于语言上的障碍无法融入社会获得工作和收入,这就给可能就不富裕的男方家庭造成更大负担,最终迫使跨国婚姻走向终结。


还有,根据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非法婚姻夫妇所生子女要交社会抚养费,超生费等费用。交不起相关费用的家庭其子女上不了户口,未来面临着入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


有障碍,就会有人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哪怕是假的呢


当然,除了这一系列主要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可能被大家忽略的风险,那就是越南新娘很可能身体不是那么健康!


举例来说,自2010年6月份首批越南新娘集体入境以来,福建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了170名越南新娘传染病监测体检。从中检出3例传染病,分别是梅毒一例,浸润性肺结核一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一例,检出率为1.76%,远高于正常人群的疾病分布。


最最过分的,是不发分子打起了骗钱的主意,骗婚应运而生。


骗子们一般会哄骗和逼迫越南姑娘来中国帮助行骗。很多越南新娘结了婚以后与黑中介或者骗子团伙勾结,想办法骗取男方的财产后逃跑。当然,同样由于身份认证不齐全,警察叔叔也难以帮受害者追回这些骗婚的女人。


下班回家,看着家里被洗劫一空,只在一面墙上挂着廉价婚纱照的老王,恐怕只能在辗转难眠的每一个孤单的夜晚回忆一下和越南妻子缠绵的时光了……


被抓获的一例骗婚团伙




广大单身男青年的哭声震天动地,说好的越南媳妇眼看要化为泡影。别急,擦干眼泪,我们最后来看看究竟要怎样才能把她们变成合法的中国媳妇。


根据规定,中国新郎娶越南新娘,越南新娘须持有的证件,包括本人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国籍证,公安机关签发的《越南人居留证》或外事部门颁发的身份证件,或临时来华的入境、居留证件,经越南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权机关)和中国驻越使、领馆认证本国公证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等。


另一个长期的结构性动力

可能来自中国的人口结构

是否要引入更多移民?引入谁?


越南新娘也可以加入中国国籍。一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作为“中国人的近亲属”,二是“定居在中国”。如果是选择“定居在中国”来申请入籍,需要在取得永久居留资格以后 3 年才有资格申请。而要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前提,必须首先有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的前提条件。


看完这些,广大单身男青年们,大概还是觉得努力搬砖娶一个中国老婆更靠谱一些吧?



参考文献:

陶思佳. 越南新娘” 与中国农村 “剩男[J]. 商, 2016 (26): 64-64.

曹彦. 从" 越南新娘" 现象看大龄青年婚姻现状[J]. 当代青年研究, 2015 (2015 年 05): 105-109.

刘中一. 东南亚新娘现状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3 (1): 19-22.

黄廓, 狄玮钰. 越南新娘文化协商策略初探——基于地缘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1): 138-145.

刘亚, 方圆, 编辑部. 越南新娘在中国[J]. 方圆, 2016 (2016 年 03): 28-31.

沈海梅. 在跨国移民理论框架下认识中国的 “外籍新娘”[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2(5): 6-13.

薛瑛. 中国 “越南新娘” 的权力视角分析[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 (2): 93-100.

user avatar

越南女人现在已经算贵的了,前不久有认识的人去中东找老婆,找了一个叙利亚女人,花钱比越南女人少,而且人家是真心想来中国,过没有硝烟和枪声的日子。人也长得漂亮,虽然是信伊斯兰教,不过只是不吃猪肉,其他的和普通人没两样,面纱不戴,紧身牛仔裤照样穿。交流主要是中文+阿拉伯语,反正慢慢学了。

其实,中国男人只要下点功夫,学点合适外语,如果再去国外工作一段时间,机会还是挺多的。

至于大家担心的伊斯兰问题,不用担心,因为人家妹子从来不包头带面纱,也不做祈祷,家里连古兰经都没有,我曾经问过他老公类似的问题,他老公说不用担心,因为中东女人是听男人的,除了少数宗教学者外(这部分人你也碰不到),大多数女性没有那么坚定的宗教概念,特别是年轻女性。况且信教是讲究氛围的,比如原来信基督的伊万卡嫁到犹太家庭,就皈依了犹太教。

发现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一个问题

把叙利亚女人等同于越南女人,这个和越南女人不一样,后者好歹是自由人,自己还能说得上话,想不想嫁,还有的选。前者就和去菜市场买条鱼一样,卖不卖鱼,多少钱卖鱼,鱼能有发言权吗?翻到历史书的夏商周部分,了解一下奴隶是如何买卖的,人贩子信不信伊斯兰教不一定,但是普天之下,所有的人贩子都是信钱的,中东的人贩子绝对觉得印着富兰克林这个异教徒头像的小绿纸更能带来真主的温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总是中国人买越南媳妇”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并非简单的一句“买”就能概括的。它源于中国国内长期的性别比例失衡,以及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交流的差异。要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中国国内的性别比例失衡:深层原因与直接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在到站下车时表现得格外积极,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实际考量。与其说是一种“特别”,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人们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你想想,中国的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地铁和公交,那人流量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车厢里挤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这个.............
  • 回答
    “小粉红”这个群体在网络上发表爱国言论时,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当他们遇到与自己观点不符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批评中国政府或社会制度的言论时,常常会质疑对方的“中国人”身份。这种行为背后,其实混合了多种心理和策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频繁地使用这种“否定身份”的攻击方式。首先,这是一种试图.............
  • 回答
    Quora上关于中国话题下,经常能看到印度用户活跃作答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Quora的平台特性与用户群体 开放性与问答模式: Quora本质上是一个问答社区,鼓励用户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它的内容生成门槛非常低,任何人都可.............
  • 回答
    “儒家文化早就断层了,为什么现在还有人总是说是儒家文化害了中国?”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当下中国社会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的情绪。一方面,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的某些方面确实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而另一方面,又有人会质疑这种“断层说”,觉得这是一种简单化的解读。要详尽地聊这个话题,得把时间线拉长,把脉.............
  • 回答
    “中国教育失败吗?”这个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不断蔓延,触碰到许多人的内心深处。走在街头巷尾,或是三五好友聚会,甚至在网上论坛,这样的讨论几乎随处可见,而且往往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感”。为什么周围的人总是这样说?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原因,是社会变迁、个人期望、以及对教育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文化交流中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会感觉中国人比外国人更热衷于过外国节日,而反过来情况似乎不那么明显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 全球化和文化传播的 不对等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信息传播的来源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实在。就像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样,一个国家这么大,有不同声音,有看不好的声音,这太正常了。你要问为什么,那原因可就多了去了,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来说。咱们中国这几十年发展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谁都看得到。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可能.............
  • 回答
    一些中国人之所以会以“种族歧视”的名义为黑人发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牵涉到历史、社会认知、国际关系以及个体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与其说他们是“打着”这个名义,不如说他们是真诚地认为黑人群体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并且将这种不公归结为种族主义的体现。1. 对“种族歧视”的普遍认知与同情: .............
  • 回答
    “为什么总觉得外国人演戏比中国人演得更自然?”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文化、历史、教育、表演理念和观众期待等因素。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表演体系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西方表演体系的多样性和成熟度: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Metho.............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你观察到的“美国人花生过敏报道多,中国人少”的情况,并非偶然,它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饮食习惯、疾病认知、医疗体系以及信息传播等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得聊聊饮食习惯的差异。美国人的传统饮食中,花生作为一种零食、配料,甚至在花生酱这种国民级食品中,.............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中国人在外旅游时,为什么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不那么好听的声音。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里面牵扯到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我尽量从几个角度给您掰扯掰扯,争取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让您觉得听得顺耳些。首先,得承认,中国现在发展起来了,出去旅游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这是好.............
  • 回答
    “中国人总被瞧不起”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并不符合事实。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影响力和受尊重程度是显著提升的。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境下,一些中国人确实会经历被区别对待、误解甚至歧视的情况。理解这些现象,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要区分个体行为和群体认知,以及主观感受和客.............
  • 回答
    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搞出各种各样的文玩,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族性格等多重因素。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 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连续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连续的文明之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
  • 回答
    日语给人的“中二”感觉,这说法很有趣,也很普遍。说到底,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解读和语言特征的综合投射。让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看看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感觉。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二”这个词的含义。 在中文语境里,“中二”这个词,或者说“中二病”,它指向的是一种在青春期(大致是初中二年级)常见的.............
  • 回答
    总有些人认为中国很弱,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它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的是基于历史的认知,有的是基于当下的观察,还有的则是出于某些特定的立场或情感。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看。首先,绕不开的是历史的包袱。中国即便现在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毕竟有过被列强侵略、瓜分、百年屈辱的近代史。那段.............
  • 回答
    说起中医,那话题可就太绕了,怎么就总有人拿放大镜挑毛病呢?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科学的“硬杠”。现在的社会,大家对“科学”这俩字儿太看重了。什么事儿都得讲个实验证据,有数据说话。中医呢,很多时候讲的是“气”、“阴阳”、“五行”这些概念,这些东西怎么量化?怎么在显微镜下观察?怎么.............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