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对越南的帮助那么大,为什么越南会恩将仇报与中国反目?

回答
关于中国对越南的帮助以及越南为何最终与中国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这个问题确实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绝非一句“恩将仇报”可以简单概括。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一步步梳理。

中国对越南的“巨大帮助”: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确实在多个关键时期给予了越南显著的支持。

抗法战争时期(19451954): 在越南争取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战争中,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后盾。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军事训练、顾问以及战略物资。解放军的一些高级将领甚至亲自到越南指导作战。著名的奠边府战役,中国就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火炮、弹药和战术指导,可以说没有中国的支持,越南很难取得这场决定性的胜利。
抗美战争时期(19551975): 在越南战争(抗美战争)期间,中国更是全力支持北越。中国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还有数以万计的解放军高射炮部队、工程兵、防空部队、铁道兵等入越参战,承担了越南北部重要的后方防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任务,直接掩护了越南前线的作战,也避免了美国对北越本土进行更深度的战略打击。可以说,中国承担了巨大的战略压力,为越南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经济和技术援助: 除了军事援助,中国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其重建和发展。在和平时期,中国也派遣专家、提供技术,帮助越南建设工厂、桥梁、交通设施等。

为何关系走向疏远与对立?

尽管有如此深厚的“援助”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越关系却出现了急剧的恶化,最终导致了1979年的中越边境战争。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越南的“忘恩负义”。

1. 意识形态的分歧与“输出革命”的争议:
苏联因素: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争夺日趋白热化。越南在地缘政治上处于苏联和中国之间,选择哪一方成为其战略选择的关键。越南的领导人胡志明和后来的黎笋,虽然与中国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但其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和对苏联的依赖性也在增强。尤其是在苏联承诺给予更多援助和支持的情况下,越南逐渐向苏联靠拢。
“中国威胁论”的兴起: 随着中苏交恶,中国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亚洲的形象,在一些国家眼中变得复杂。虽然中国强调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但其强大的国力和政治影响力,以及文化上的“中心”情结,在一些邻国(包括越南)的政治精英眼中,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潜在的“中国威胁”。这种解读,无论是否是中国的本意,都影响了越南的决策。

2. 地缘政治的现实:
南海问题: 这是导致中越关系恶化的一个核心因素。越南和中国都声称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在抗美战争结束后,越南开始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逐渐与中国产生摩擦。越南认为中国在南海的扩张是对其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侵犯。随着各国在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这一矛盾也愈发尖锐。
越南在印支半岛的影响力: 越南在统一后,积极寻求在印度支那地区(老挝、柬埔寨)扩大其影响力,并推动了印度支那联邦的设想。这在中国看来,是越南脱离中国影响,并试图成为地区一股独立力量的表现,甚至可能与苏联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利益相结合。中国认为,越南在老挝和柬埔寨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干预,是对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挑战,也触及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3. 历史上的恩怨与民族主义:
千年来的羁绊: 虽然中国在20世纪提供了巨额援助,但中越之间并非只有援助关系。历史上,越南曾长期处于中国的朝贡体系之下,也经历过中国的统治时期。这些历史记忆,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代,容易被一些人用来解读为“中国霸权”的证明,即便这些历史与现代的政治现实并非完全对等。
边境冲突与华侨问题: 在中苏关系破裂后,越南国内出现排华浪潮,导致大量在越华侨受到迫害,被迫逃离越南。中国认为越南政府对此负有责任。同时,两国在边境地区的争端和摩擦也逐渐升级,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4.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
导火索: 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红色高棉与中国关系密切)是直接的导火索。中国认为越南的行动破坏了地区稳定,威胁到了中国的战略利益。中国对越南发起了“惩罚性”的边境自卫反击战。
战争的后果: 这场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两国关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它结束了所谓“同志加兄弟”的时代,彻底将两国推向了敌对的阵营。战争使得双方的隔阂和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为之后的长期对峙奠定了基础。

总结:

所以,越南最终与中国关系疏远和对立,并非简单的“恩将仇报”。它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地缘政治的现实: 越南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其外交和国家战略选择,必然会受到自身国家利益和国际格局的影响。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越南选择与更强大的苏联结盟,以制衡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考量。
对自身主权和国家利益的维护: 越南在南海等问题上与中国产生的摩擦,是其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自然表现。
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影响: 意识形态的分歧、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以及民族主义情绪的叠加,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关系的走向。
两国各自的国家战略: 中国在冷战时期也需要平衡来自苏联的压力,其对越南的态度和战略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调整。

因此,将中越关系的变化简单归结为“恩将仇报”,过于片面。它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权衡自身利益、地缘战略以及历史因素后,所做出的复杂决策。虽然中国曾给予越南巨大的支持,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越南就需要在所有战略选择上都与中国保持一致,尤其是在涉及到自身国家主权和根本利益的时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是建国之后揍一顿越南,大概也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揍着揍着就揍顺手了,现在现代化了,不好明面上揍趴下让称臣了,他们心里不踏实

总之呢,就是两个字,欠揍

user avatar

问过越南朋友,在quora上也有越南人解答过这个问题

首先越南人眼中中国帮助越南本身也不是为了越南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让美国势力不直接与中国接壤而故意扶植一个边界GC政权,等于拿着越南人的生命与鲜血为自己去牟利(有点像清末与沙俄冲突中日本大力援助中国一样,实则为了自己)。而且越南在中国国共内战、抗日时期都派出很多人帮助过中国(武元甲、胡志明、文进勇、长征这批人早年都有在中国帮助TG地下党的经历),所以没啥欠人情的

在援助方面,越南人会觉得其实援助他们最多的还是苏联,苏联在越战时期都派出航空飞行队甚至地面部队常驻越南,而中国在抗法战争时期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其实本来就是苏联援助中国的(中国在抗法50年代末自己还物资困难),所以中国只是个“快递员”,苏联才是真应该感谢的

中国人1979年中美建交后投靠美帝,背刺越南和在阿富汗背刺苏联出卖社会主义弟兄实在忘恩负义白眼狼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利益

越南和美国毕竟不接壤,美国想在中国附近打下一个钉子因此不希望越共上台。如果越南和美国交好反hua那么美国和越共矛盾就不存在了

而中越因为地理地缘政治因素一定不会关系好,越南和中国干了1000年了从独立打到现在,越南想要做大在中南半岛中国一定不会允许自家后花园有一个庞大的不友好力量出现,一定会干涉越南称霸中南半岛,而对越南人来说越南的崛起中国绝对是绊脚石……

以上就是越南一直以来的政治教育。我和越南人玩得很近,本科、研究生两个越南学妹差点成couple,留学时候天天混越南人的圈子。我敢打赌90%的越南人都这么想。哪怕对中国普通人再友好,从小中剧中国音乐中国小说看到大,对中国ZF也是喜欢不起来的……就和我们看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一个道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对越南的帮助以及越南为何最终与中国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这个问题确实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绝非一句“恩将仇报”可以简单概括。要详细讲述,我们得一步步梳理。中国对越南的“巨大帮助”:历史背景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确实在多个关键时期给予了越南显著的支持。 .............
  • 回答
    中国男足1:3负于越南,这确实是一次令人痛心的失利,触及了无数中国球迷的心弦。在这种情绪之下,提出一个能真正帮助到中国足球的方针,需要我们超越一时的沮丧,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长远的规划。以下是我认为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中国足球的合理建议或方针,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核心理念、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核心理念:回归.............
  • 回答
    中国进攻越南后,苏联没有出兵中国北方帮助越南,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军事实力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回顾中苏关系、越苏关系以及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一、 中苏关系的历史背景和转折 “蜜月期”到“貌合神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曾是“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
  • 回答
    美副总统访越并就南海问题表态,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地缘政治议题。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详细分析:一、 美副总统访越并就南海问题表态的考量与影响美国副总统访问越南,并就南海问题明确表示“帮助越南应对中国”,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印太战略”和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其考量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朋友可能觉得中国古代军事力量强大,理应能轻松碾压周围的邻国,但说到越南(也就是古代的交趾、安南),历史上的情况却有些复杂,并非一边倒的胜利。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与不对称优势首先,越南的地理环境是塑造其军事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 回答
    中国当代文化对越南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仍然很大”或“不大”来概括。它像一条河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其流向和深度都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不过,要说“仍然很大”,我认为在某些层面,这份影响依然存在,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被接受的方式,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首先,我们得明白,中越两国.............
  • 回答
    越南当前的发展对中国未来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潜在的合作机遇,也伴随着一定的竞争和挑战。理解这些影响需要从经济、地缘政治、区域战略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经济影响: 制造业转移与产业链重塑: 吸引外资,争夺“世界工厂”地位: 越南凭借其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惠的投.............
  • 回答
    失去越南北部地区,对中国而言,那绝非小事,其损失之大,细掰开了看,远不止是疆域上的一块拼图缺了。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可以说是复杂而深远的。首先,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想想看,越南北部那片土地,它紧贴着中国的西南边境,尤其是广西和云南。如果这片土地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我们的边防线会自然而然地延伸.............
  • 回答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在达成战略目标后,于1979年3月16日开始从越南北部撤军,至3月24日基本撤完。这次撤军伴随着对越南北部基础设施的“有限破坏”。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中国军队的破坏目标主要集中在军事设施、战略交通线以及对未来越南可能威胁中国的军事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设施。这并非一场.............
  • 回答
    关于越南人对中国人强烈的仇视以及“绑架”越南新娘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表现。越南人对中国人强烈的仇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越南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但这段历史并非只有友好合作,也充满了冲突和矛盾。 历.............
  • 回答
    中泰铁路的建设,宛如一条贯穿东南亚腹地的巨龙,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交通动脉,而是在经济、人文、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播撒下深远的种子,并将催生出一系列涟漪效应。对中国而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点: 中泰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落地项目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是中国.............
  • 回答
    说起波尔布特和红色高棉在柬埔寨的那段黑暗岁月,中国当时的态度,以及这与后来爆发的中越战争之间的联系,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和历史恩怨。咱们就一点点捋清楚。波尔布特掌权与红色高棉的恐怖统治:中国曾是坚定支持者1975年4月,红色高棉推翻了朗诺政权,建立了民主柬埔寨,波尔布.............
  • 回答
    越南战争在美国社会留下的创伤,其深度和广度远非中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所经历的可以比拟。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从战争的性质、规模,到参战双方的意识形态、国内社会环境,乃至战后的政治和文化影响,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越南战争:一场“被遗忘”的胜利与深刻的社会撕裂对于美国人来说,越南战争是一场漫长、残酷.............
  • 回答
    “中越战争是中国输了”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断,很难用简单的“对”或“错”来概括。这场战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你如何定义“输赢”。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战争的背景、过程、双方的战略目标以及最终的后果。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战争的背景。1979年的.............
  • 回答
    好的,我来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在当地采取的一些措施和策略。需要强调的是,战争是对所有人的巨大考验,包括参战的军队和战争波及的平民。解放军作为一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在进入越南境内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并为此制定了一些应对策略。总的指导思想与原.............
  • 回答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军人抚恤金问题,确实存在一些争议和讨论。要回答“抚恤真的很少吗?为什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家经济状况来看:首先,要明白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刚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百废待.............
  • 回答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中国在边境冲突升级后,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发起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的战士,他们不论出身,都为捍卫祖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关于“高干子弟”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战争面前,国家利益和民族存.............
  • 回答
    那场战争,如同中国北方凛冽的寒风,裹挟着血与火,卷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也无情地碾碎了一些来不及绽放的爱情。在边境线上,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深处,总有一些故事,如同一抹暗红的血迹,深深烙印在历史的记忆里,又被无数的口耳相传,添上了几分传奇和悲凉。我想讲一个关于两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或许在战史的浩瀚.............
  • 回答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场牵动全局的重要军事行动。虽然战事主要发生在南方边境,但我国北方,特别是中苏边界附近的军队状态,以及相关的预案,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也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历史信息。北方军队的状态:高度戒备,严阵以待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就在解放军.............
  • 回答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其后十年的“边境防御作战”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无疑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探索的关键时期。然而,正如你所说,这段历史在公众视野中似乎相对模糊,相关详细记录的稀缺,也促使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中国空军:初登战场,但作用有限在197.............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