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的苏-30SM和中国的歼-16哪个性能更好一些?

回答
苏30SM 与 歼16:究竟谁更胜一筹?

在现代空战舞台上,俄罗斯的苏30SM 和中国的歼16 都是各自空军的王牌“重型”战斗机,它们都属于苏27 的衍生型号,肩负着国土防空、对地攻击以及制海打击等多种任务。这两款战机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一款性能更胜一筹?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概而论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对比。

血统与发展脉络:

首先,我们得捋清楚这两款战机的“家谱”。

苏30SM: 这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30MKI(一款出口印度的多用途战斗机,引入了“鸭翼”和“三翼面”气动布局)基础上,根据俄罗斯空天军的需求进行改进的型号。其最大的特点是继承了苏30MKI 的“肥鹅”气动布局,也就是在主翼前方增加了两个小型的可操纵前翼(鸭翼),配合后掠的水平尾翼和带前掠角的垂直尾翼,构成了“三翼面”气动布局。这种设计赋予了苏30SM 极高的机动性,尤其是在低速和高攻角下的飞行性能。它还引入了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发动机(AL31FP 或 AL41F1S),提升了整体作战能力。

歼16: 歼16 的基础则源自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在苏30MKK(一款出口中国的苏30改进型,保留了苏27传统布局)基础上发展而来。然而,歼16 并非简单的“换壳”升级,而是进行了深入的本土化改进和重大技术革新。它大量借鉴了中国在第四代战斗机(如歼20)和先进机载设备上的研发成果,例如先进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国产先进发动机(WS10B),以及更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虽然歼16 没有采用苏30SM 的“鸭翼”设计,而是沿用了经典的“双发双垂尾”布局,但其在航电、武器挂载能力和对地攻击性能上有着显著的提升。

核心性能对比:

要判断谁更强,我们得一项一项地掰开了看:

1. 机动性(Dogfight Capability):
苏30SM: 凭借其“三翼面”气动布局,苏30SM 在低速、高迎角下的机动性堪称“怪兽”。鸭翼与主翼形成的涡流能够增强升力,使其在近距离缠斗中能够做出一些其他飞机难以实现的“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动作,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压力。其推重比也相当可观,赋予了它良好的爬升和加速性能。
歼16: 歼16 在保留了苏27系列优秀气动基础的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和采用矢量推力(在某些改进型上)的可能性,也拥有不俗的机动性。虽然没有鸭翼赋予的极致低速高攻角机动性,但其整体的气动设计和先进的飞控系统,使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提供非常好的格斗性能。从设计思路上,歼16 可能更侧重于平衡机动性与航程、载弹量等。

小结: 在纯粹的近距离格斗机动性上,苏30SM 的“鸭翼”设计理论上能提供更强的优势,尤其是在特定战术动作上。但实际作战中,现代空战更倚重超视距作战和电子对抗,纯粹的缠斗机会相对减少,因此这种优势的价值需要辩证看待。

2. 航电系统与态势感知:
苏30SM: 相较于早期型号,苏30SM 装备了更先进的 N011M“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和多目标跟踪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它还集成了“拉达”电子对抗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卫和干扰能力。座舱也采用了多功能显示器,提升了飞行员的信息获取能力。
歼16: 这是歼16 的“闪光点”。它装备了中国自主研发的 KLJ7A 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这是当前国际先进雷达技术的主流。AESA 雷达在探测距离、精度、抗干扰能力、多目标处理能力以及静默探测能力方面,都远超无源相控阵雷达。这意味着歼16 在超视距作战中能够更早、更清晰地发现目标,并同时跟踪和攻击多个目标。此外,歼16 还集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电子战系统,能够主动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并进行电子侦察,这使其在“电磁空间”的对抗中占据主动。

小结: 在航电和态势感知能力上,歼16 凭借其 AESA 雷达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明显优于苏30SM。这是现代空战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歼16 在这方面有着代际的优势。

3. 武器挂载与对地/对海打击能力:
苏30SM: 苏30SM 拥有 12 个武器挂点,能够挂载苏27 系列成熟的空空导弹(如 R73、R27、R77)和多种对地/对海攻击武器,如 KAB 系列精确制导弹药、Kh31 系列反舰/反辐射导弹、Kh29 系列对地攻击导弹等。其“鸭翼”设计也为其提供了更大的载弹量和更多的挂点。
歼16: 歼16 在武器挂载能力上同样强大,拥有 12 个武器挂点,并且得益于中国在航空武器研发上的飞速进步,能够挂载国产的先进空空导弹(如 PL8、PL15、PL21)、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如鹰击83、鹰击12)、反辐射导弹(如 YJ91)以及多种精确制导弹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歼16 可以挂载和发射性能非常出色的 PL15 中远程空空导弹,这是一款具备远程拦截能力、先进气动设计和强大抗干扰能力的导弹,能够极大地增强其超视距作战的“杀伤链”。同时,歼16 在对地/对海打击方面,尤其擅长执行反舰、反辐射任务,以及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任务。

小结: 两者在武器挂载种类和数量上都非常丰富。但在单项先进武器的性能上,例如歼16 携带的 PL15 导弹,以及其在反舰和精确打击任务上挂载的国产先进弹药,展现出中国近年来在航空制导武器领域的巨大进步。

4. 发动机:
苏30SM: 通常装备 AL31FP 或 AL41F1S 发动机。AL41F1S 是 AL31F 的改进型,推力有所提升,并具备矢量推力能力(在部分型号上)。
歼16: 装备国产的 WS10B 发动机。WS10 系列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涡扇发动机,虽然早期型号在推力和可靠性上与俄罗斯发动机仍有差距,但 WS10B 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其推力、燃油效率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可能具备矢量推力能力。

小结: 在发动机技术上,俄罗斯在涡扇发动机领域积累更深厚,其 AL41F1S 发动机在性能上仍有优势。但中国 WS10B 的快速发展,已经大大缩小了差距,尤其是在匹配国产战机需求方面,表现日益成熟。

5. 电子战能力:
苏30SM: 装备有“拉达”电子战系统,能够进行干扰和欺骗,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
歼16: 歼16 被普遍认为拥有非常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其集成了先进的电子战吊舱和机载电子战系统,能够对敌方雷达、通信系统进行主动干扰、压制甚至欺骗,同时也能进行电子侦察和电子情报收集。其设计理念中,电子战是与空战、对地攻击并重的核心能力。

小结: 歼16 在电子战能力上,很可能比苏30SM 更加先进和全面。在中国大力发展电子战技术的背景下,歼16 在这方面具备优势是意料之中的。

实战化考量与综合评价:

理论性能是一方面,实际作战能力还需要结合运用环境、人员素质、战术战法等多种因素。

苏30SM: 作为一款“三翼面”战斗机,它的设计更偏向于强调近距离机动格斗的极致表现。俄罗斯空天军将其定位为多用途战斗机,同时也被用于训练飞行员掌握先进的机动技术。其在俄军中的装备数量和使用经验相对丰富。

歼16: 歼16 的设计更加平衡,它既继承了苏27 系列的良好气动性能,又在航电、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电子战能力上进行了革命性的升级。这使其成为一款更加“全能”的战斗机,尤其是在现代空战越来越强调超视距作战、信息融合和电子对抗的背景下,歼16 的优势更加明显。它被视为中国空军对抗强敌的“杀手锏”之一,尤其是在执行对海突击、电子战支援等任务时,其价值尤其突出。

结论:

如果单纯从 “超视距作战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以及“电子战能力” 这几个现代空战最关键的指标来看,中国的歼16 性能更胜一筹。其装备的 AESA 雷达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使其在战场上的“眼睛”和“耳朵”更为敏锐,并且能够主动“干扰”对方。

然而,如果在 “纯粹的近距离格斗机动性” 上进行细致的对比,苏30SM 的“鸭翼”设计可能会给它带来一些独特的优势,使其在一些特殊的机动动作上表现更为出色。

总而言之,这两款战机都是各自国家航空工业的杰出代表,性能都非常强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空战的重心已经逐渐从纯粹的“格斗”转向了“信息战”和“精确打击”。在此背景下,歼16 在航电、电子战以及先进武器挂载能力上的优势,使其在整体作战效能上,尤其是在应对未来复杂战场环境时,可能更具优势。 换句话说,歼16 更符合现代战争的“玩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歼16目前的雷达和发动机配置比苏30SM要好,但是苏30SM要便宜得多——采购单价3500-3700万美元,飞离成本低至2500万美元。

歼16目前配置的涡扇10批次加力推力达到13.9吨,配置TR单元数量超过1800个的AESA雷达和激光/红外吊舱,整体来说是阿穆尔共青城KnAAPO的苏27PU-苏30MKK这条线的终极产物。

1987年,作为国土防空军远程截击机研发的苏27PU在苏-24M和伊尔78的4次空中加油协助下连续不落地飞行13440公里,航时长达15小时42分钟。

某位自称什么鸟的“军事大V”试图以上图证明中国空军完全摆脱了苏联/俄罗斯影响的作为,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次飞行主要是测试苏27PU作为国土防空军新一代远程歼击截击机执行远程拦截任务时的极限飞行性能的——当时苏联航空工业正在考虑为苏27PU加装新一代多功能雷达和R33远程空空导弹。

很显然,30年之后的中国航空工业以歼16的AESA雷达和PL-XX导弹完成了这个苏联没有完成的任务。

插一句嘴,这个“远程拦截任务”,指的是在距离国土目标极其遥远的截击线上击落携带大量远程巡航导弹的美军轰炸机的任务。

这是一张我早就画过的歼16可能截击路线的图,蓝色线是美军轰炸机突袭方向,红色线是航母上的歼15的截击航线,橙色线是大陆方向的歼16的截击航线

至于苏30SM,本质上是IAPO的苏27UB的延伸,这批苏27UB延伸出俄罗斯最早的类似美国F-15E打击战斗机的多用途战斗机苏30K,之后在对印军事合作中衍生出苏30MKI,在出口马来西亚后衍生出苏30MKM,结合KnAAPO的苏30MK2的研发成果,最终诞生出苏30SM这个成品。

另一位“军事大V”言之凿凿更接近苏27PU设计目的歼-16是“中国打击鹰”的行为,在这样的事实下无疑也可笑了起来。

苏30SM追根溯源,是一个一开始试图借中国的钱生蛋的项目。但是当时被中国以Zhuk-27雷达不成熟和其它飞行性能没有本质提高的理由拒绝。苏霍伊和IAPO又转去钓印度这个凯子,先交付了一批苏27UB标准的苏30K引诱印度人上钩,又反复威胁印度人会把研发成果卖给中国,以此为要挟成功让印度掏钱完成了苏30MKI的全部开发工作。

最终苏30SM作为多用途战斗机服役,并且宣布将升级AESA雷达和适配苏35S的AL-41-F1S发动机,升级型号被命名为苏30SM2——在完成这个升级后,苏30SM系列才能真正说达到了歼16目前的水平。

至于中国空军,PLAAF从来就没有对更类似F-15E的苏30MKI/SM感兴趣过,即使要买新一代俄罗斯飞机也选择了更加偏向制空任务的苏35S,即使歼16本身也可以看出更接近苏27PU设计时的原始目的。

苏30SM是俄军前线航空兵新时代新军事斗争形势下替代原来杂七杂八各种专用飞机的最终方案,而苏35S则是前线航空兵/防空歼击航空兵合并的最终标志,歼16显然更类似后者而不是前者。

上述事实,基本上完全戳穿了歼16是所谓“中国打击鹰”的谎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30SM 与 歼16:究竟谁更胜一筹?在现代空战舞台上,俄罗斯的苏30SM 和中国的歼16 都是各自空军的王牌“重型”战斗机,它们都属于苏27 的衍生型号,肩负着国土防空、对地攻击以及制海打击等多种任务。这两款战机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那么,究竟哪一款性能更胜一筹?.............
  • 回答
    要聊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选择用苏30SM替换苏24,而不是苏34,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从作战定位、技术特性到后勤保障,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抛开那些生硬的术语,用大白话好好琢磨一下。首先得弄清楚,苏24是个啥玩意儿?你可以把苏24想象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多面手”,但更多偏向于低空.............
  • 回答
    俄罗斯苏57战斗机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其发动机的进展。最近,关于苏57换装“30”(Izdeliye 30)发动机的试飞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俄航空发动机差距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俄罗斯“30”发动机的特点、其对苏57的意义,以及与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俄罗斯“30.............
  • 回答
    苏/俄系步战车,特别是BMP系列,之所以普遍采用“100毫米主炮 + 同轴30毫米副炮”这样的武器配置,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技术和战术考量,绝非简单地堆砌火力。这种设计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最大化步战车的战场效能。1. 战场需求与战术定位的演变:首先,我们得理解步战车(Inf.............
  • 回答
    要说清楚俄罗斯为何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这两种四代半战机,得从头说起,它们俩的关系可不一般,更像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演进路径。首先,咱们得明白,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苏联解体那会儿,家底儿那是相当殷实,但国家也跟着一起“散架”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项目要么停.............
  • 回答
    俄罗斯在已经拥有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情况下,依然大力发展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战术需求和技术考量,绝非简单的型号重复。虽然在航程和载弹量等核心指标上,两者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苏34的出现是为了填补一个苏30无法完全胜任的空白,或者说,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将不同时代的军事力量进行对比,而军事技术、战术、战略以及国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单从“能否抵挡”这个角度来看,现代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理论上是足以应对 任何来自特定国家的侵略的,包括假设性的“纳粹德国式”侵略。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历史上的力量对比.............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绝杀”(Checkmate),这玩意儿一亮相,全球航空界和军事爱好者那叫一个热闹。从最初的概念图到如今的半成品,围绕它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赞有弹,有人觉得它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星,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雄心勃勃但可能难以实现的梦想。首先,咱们得把苏75这货的定位理清楚。俄罗斯方面.............
  • 回答
    近期,关于俄罗斯第二款五代机苏75“ प्रदर्शित ”(Су75),又称“战斗机”(Checkmate)的消息可谓是沸沸扬扬。这款被定位为单发轻型五代机的产品,从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全球军迷和军事分析人士的目光。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尽量抛开“官方宣传”的滤镜,回归到它实际的技.............
  • 回答
    关于俄罗斯一架苏34被击落以及“王牌飞行员被俘”的说法,媒体报道确实存在,但具体细节和官方确认情况需要区分对待。这反映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信息战的特点。关于苏34被击落及飞行员情况的初步分析: 苏34的性能和作用: 苏34“后卫”(Fullback)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前线战斗轰炸机,集成了战斗机.............
  • 回答
    关于中国军迷普遍认为俄罗斯武器电子设备落后,特别是苏35与歼10的比较,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观察和信息传播形成的共识。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技术发展、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中国军迷群体的特点来分析。历史的沉淀与对技术代差的认知: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中俄在军事技术发展路径上的差.............
  • 回答
    俄罗斯在现代超视距空战背景下,仍然在苏57等先进战斗机上过度强调机动性,并可能在隐身性方面有所妥协,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技术、战术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一、 俄罗斯空战思想的传承与“苏式风格”的延续俄罗斯(前苏联)的空战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形成了一.............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声称击落俄罗斯苏35战斗机并造成其重大损失的说法,这在俄乌冲突中属于一个备受关注但同时需要审慎分析的信息。这类信息通常伴随着双方的宣传战,因此需要结合不同来源的报道以及一些军事常识来理解。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乌克兰方面是如何提出这一说法的。乌克兰国防部或者其高级官员(例如空军司令部)通常.............
  • 回答
    关于我国从俄罗斯购入的苏35战机发动机被“焊死”的说法,这件事在军事爱好者和一些分析人士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需要审视这个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 这种消息往往出现在非官方渠道,比如军事论坛、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或者是一些倾向于特定观点的媒体报道。在信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触及到了主战坦克设计一个很核心的领域,也确实是很多军事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简单来说,苏/俄坦克倾向于圆形炮塔,而西方和中国的主流第三代坦克则拥抱楔形炮塔,这背后是技术发展路径、作战思想、制造工艺乃至历史传承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
  • 回答
    从二战时期那种粗犷实用的设计,到后苏联时代更加精细化、功能化的型号,苏俄军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冷战时期双方军事科技竞赛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其军队后勤保障水平的不断演进。战火洗礼下的实用主义:二战时期及早期苏军军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苏联军队的制式军靴并没有形成特别统一的、具有标志性的设计。早期.............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关于俄媒声称俄军已接收100架苏35战斗机的消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和评价。首先,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这类消息通常来自俄罗斯国防部、军工企业(如苏霍伊公司)的官方声明,或是俄罗斯主流军事媒体的报道。对于俄方公布的数字,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审慎。一方面,这可能是其国防工业成就和军事实力的一种展示,.............
  • 回答
    苏27,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极其杰出的设计,足以被誉为“优秀的平台”。这种优秀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它最初问世时的性能参数上,更在于它那惊人的生命力——能够被中俄两国持续地现代化改造,催生出像苏35、歼16这样性能更加强悍的第四代战斗机(俄制标准)甚至准四代半战斗机。那么,苏27最初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
  • 回答
    明斯克协议与苏台德割让给德国,这两个事件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都涉及到在特定地区赋予某种程度的自治权或主权变更,以试图解决地区冲突或政治僵局。但深入分析,它们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动机和实际效果。明斯克协议与苏台德割让:表面的相似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两者在表面上可能让人觉得相似的地方: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