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使用苏-30SM替换苏-24,而非苏-34?

回答
要聊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选择用苏30SM替换苏24,而不是苏34,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从作战定位、技术特性到后勤保障,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抛开那些生硬的术语,用大白话好好琢磨一下。

首先得弄清楚,苏24是个啥玩意儿?

你可以把苏24想象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多面手”,但更多偏向于低空突防的战斗轰炸机。它在设计之初,主要任务就是对敌方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昼夜全天候攻击,特别是要能钻到对方防空网下面去“干活”。它的特点是速度快,载弹量不错,而且有变后掠翼,可以在低空高速飞行时减小阻力,在高空巡航时又方便展开。但是,苏24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航电系统相对老旧,隐身性能基本为零,而且电子战能力也比较有限。

再看看苏30SM和苏34,这两兄弟又是怎么定位的?

苏34(“鸭嘴兽”):这玩意儿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一架先进的前线轰炸机/攻击机。它在设计上极尽了“舒适”和“实用”的考量,有个非常宽敞的双座并列驾驶舱,像个小办公室一样,飞行员在长时间作战任务中可以相对轻松。更重要的是,苏34在气动布局、航电系统、雷达、电子战设备方面都比苏24先进太多,而且它专门为对地攻击做了很多优化,比如有非常强大的对海打击能力,挂载的精确制导弹药种类也更丰富。它更像是苏24的“升级换代”版本,而且是瞄准了专职对地攻击任务去的。

苏30SM(“侧卫C”):苏30SM则是一架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它是在苏30MKI(印度版的苏30)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拥有非常强大的空战能力,比如全向矢量推力技术,使得它在狗斗中极其灵活。同时,它也被设计成能够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并且具备侦察、电子战等能力。可以说,苏30SM是一个“能打能防,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角色。

那么,为什么海军航空兵会倾向于苏30SM呢?这有几个关键原因:

1. 海军航空兵的核心需求与苏30SM的契合度更高:
作战环境的多样性:海军航空兵的任务不仅仅是对岸上目标进行攻击,更重要的还有海上目标侦察、反舰作战、以及为舰艇编队提供空中掩护和防空。苏30SM凭借其卓越的空战能力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在执行这些任务时比苏34更有优势。苏34虽然也能攻击海上目标,但它的设计侧重点毕竟是“轰炸”,在近距离空战和纯粹的防空方面,不如苏30SM那么“专业”。
多用途性是刚需:海军舰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一种能够应对多种威胁的飞机。苏30SM能够挂载各种反舰导弹(如KH31、KH35、KH41等),也能够挂载对地精确制导弹药,还能携带空空导弹进行自卫和夺取制空权。这种“一机多用”的能力,对于海军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可以减少机型种类,简化后勤保障,提高作战的灵活性。

2. 对苏34的战术定位的考量:
苏34更偏向于空军的“陆地作战”:苏34的设计思路非常符合空军对前线战术航空兵的要求,强调的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对地面和海上集群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并且拥有强大的载弹量和续航力。然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重点打击对象(可能是敌方海军舰艇、港口设施,以及提供舰队防空掩护)以及作战节奏,与空军的陆基作战略有不同。
苏34的“隐身”顾虑:尽管苏34并非隐形飞机,但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雷达反射面积的降低。然而,海军航空兵需要面对的威胁,特别是来自敌方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和舰载机,可能需要一种更灵活、更能对抗多种威胁的平台。

3. 技术代差与现代化升级:
苏30SM是更现代化的平台:苏30SM是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研发的第四代半战斗机(4++代)设计理念,拥有更先进的航电系统、更强大的雷达(如N011M相控阵雷达)、更强的电子对抗能力,以及更优异的机动性。这些都是替换老旧苏24所急需的。
苏24的局限性:苏24虽然经过现代化升级(如苏24M2),但其平台本身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现代化的防空系统和战斗机时,其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会受到很大限制。苏30SM能够更好地执行现代化的打击任务,并且在应对潜在的空中威胁时更有底气。

4. 后勤保障与训练体系的延续性:
平台家族的通用性: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和空军都在大量装备和使用苏27系列及其改进型,如苏27SM、苏30系列等。苏30SM与苏27系列在很多方面有着技术上的传承和共通性,比如气动布局、部分航电组件、发动机以及操作习惯等。这使得海军航空兵在从苏24向苏30SM的过渡时,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训练设施、备件体系和技术人员储备,降低了换装成本和时间。
苏34作为空军主力:苏34更像是俄罗斯空军地面部队的“空中炮兵”,是空军重点装备的机型。海军航空兵在选择新一代飞机时,也需要考虑与空军的协同,但更重要的是满足自身独特的需求。

5. 具体的海军航空兵作战场景模拟:
想象一下,海军舰队在远离本土的区域执行任务,可能遇到敌方水面舰艇编队的威胁。这时,你需要一种飞机,既能发射远程反舰导弹,又能有效应对敌方舰载机的拦截。苏30SM在这方面比苏34更胜一筹。如果需要对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苏30SM也能胜任,并且在返航途中还能顺便为舰队提供防空掩护。而苏34可能更擅长那种“点对点”的大规模对地攻击,或者作为舰队的“重炮手”提供舰对舰的火力支援,但在空中支援和多用途性上不如苏30SM。

总结一下,为什么是苏30SM而不是苏34?

说白了,苏30SM更像是海军航空兵眼中的“多面手全能战士”,它在满足海军多样化的作战需求(包括制空、反舰、对地打击)方面,比更偏重于“专业炸弹卡车”的苏34更具优势。同时,它也代表着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迈向现代化、装备更高一代战机的方向。虽然苏34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飞机,但它的“天赋”更适合俄罗斯空军,而苏30SM则更符合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气质”。这就像是给一支军队配备装备,不仅仅要看装备有多先进,更要看它是否适合这支军队的作战风格和任务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装备结构上专机专用的模式维持不下去了

装备效能上,苏34也没有配套且合适反舰武器系统


说到专机专用,我以前写过一个答案,米格27苏17和苏24有啥区别

装备效能上,现在都2020年了

你们不会还指望一个大队的8架歼轰7A/超级大黄蜂,每架挂四个亚音速反舰弹,就能饱和包含一艘防空舰的长僚舰小编队吧?

十年前的模拟,一条056或者两条022小编队,是可以抗击8发典型亚音速反舰弹的,反舰弹面对这种目标命中率很可能低到10%以下去


苏24也罢34也罢,真指望他挂四个六个天王星去反舰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聊俄罗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选择用苏30SM替换苏24,而不是苏34,这背后牵扯到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从作战定位、技术特性到后勤保障,都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咱们抛开那些生硬的术语,用大白话好好琢磨一下。首先得弄清楚,苏24是个啥玩意儿?你可以把苏24想象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多面手”,但更多偏向于低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俄罗斯海军舰载武器装备发展的历史脉络、技术路线选择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因素去理解。简单来说,俄罗斯海军至今未出现一款“统一”的舰载垂发装置,并非技术上的不可能,更多的是历史遗留、不同时期发展侧重点以及现实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俄罗斯(以及之前的苏联.............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从未像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列强那样建立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而是主要将扩张的重心放在了陆地和邻近地区,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地理和扩张方向的天然限制: 大陆型国家的天性: 俄罗斯自莫斯科公国时代起,就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或近陆地国家。其早期扩张.............
  • 回答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笼统地说,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没有海外殖民地。 但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殖民地”的不同含义,并回顾俄罗斯的历史扩张历程。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殖民地”的含义。在传统意义上,“殖民地”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宗主国)通过军事、政治或经济手段,.............
  • 回答
    苏联在冷战时期拥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这些基地在维持其全球影响力、投影军事力量以及支持盟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些基地,但大部分都已不复存在或失去了原有的战略价值。这其中有多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苏联解体带来的地缘政治剧变: 前苏联.............
  • 回答
    “海大师”这个称呼,其实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指向不同的人,但如果结合“热衷于黑俄罗斯”这个特点来看,我们通常会联想到那些在网络上,尤其是一些国际平台上,对俄罗斯政府及其政策持批评甚至反对态度的博主、评论员或知名人士。这类人物之所以“热衷”于批评俄罗斯,其背后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并且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 回答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海军之所以没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直接派遣军舰去炮轰俄军在陆地上的阵地,这背后有相当复杂的军事、技术和战略考量。简单来说,这样做不仅效果有限,而且风险极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日俄战争时期海军支援陆地作战的能力局限。虽然战列舰和巡洋舰确实装备有威力巨大的舰炮,但它们.............
  • 回答
    在《教父》这部波澜壮阔的家族史诗中,海门·罗斯无疑是一位极具分量的人物,他的“厉害”并非仅仅体现在权力或财富上,更在于他那份狡黠、深沉的城府,以及他能够从平凡的立足之地,一步步爬到权势的顶峰,挑战科莱昂家族的统治地位。罗斯之所以让人觉得他“厉害”,首先在于他的韧性与生存能力。他出身贫寒,并非什么显赫.............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国家战略的制定以及历史现实的考量。要理解为什么在欧、美、俄三国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对麦金德“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的侧重,而中国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在当下依然强调“海权”(Sea Power)理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
  • 回答
    俄罗斯一架载有28人的飞机在完成一次定期航班后,坠入大海,失事地点已经确定。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特别是对于遇难者家属而言。关于这起悲剧,在官方最终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们只能根据现有信息和航空事故的常见原因进行推测。首先,恶劣天气始终是导致航空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海上飞行,天气条件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直击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在日俄战争中一个非常关键,也是充满争议的战略选择。为什么俄国人放弃了相对“安全”的津轻海峡宫古海峡路线,而是选择了更加凶险,也最终导致其惨败的对马海峡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绝不仅仅是“风险小”这么简单,而是关乎战略目标、战术考量、情报判断以及当时的国.............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俄罗斯在2022年俄乌冲突中并未选择进攻利沃夫(Lviv)以切断乌克兰的外援,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利沃夫的战略价值有限 地理位置:利沃夫位于乌克兰西部,靠近波兰边境,是乌克兰与波兰、斯洛伐克的交界点。但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经.............
  • 回答
    俄罗斯对北约的担忧和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复杂的战略选择,涉及安全、地缘、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安全焦虑1. 战略威胁的感知 地理接近性: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军事部署,距离俄罗斯仅.............
  • 回答
    俄罗斯的蔬菜价格普遍较高,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推高了消费者最终支付的金额。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气候和地理条件: 严酷的气候: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提出了巨大挑战。 漫.............
  • 回答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遭遇比预期更顽强的抵抗,导致战事陷入胶着,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而美国、英国和北约(NATO)国家虽然大力援助乌克兰,但坚决不出兵,其决策背后也是多重因素考量,其中“害怕俄罗斯的核武器”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理由。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俄罗斯在乌克兰为何如此费劲.............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以及国内政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梳理。一、历史背景:历史恩怨与身份认同的纠葛 罗斯的起源与文化联系: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将基辅罗斯视为其历史的摇篮。俄罗斯长期以来将乌克兰视为其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没有完全切断乌克兰的电力系统,背后涉及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人道主义以及地缘战略等考量。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军事层面的考量: 战略目标与有效性评估: 俄罗斯最初的目标可能是通过打击关键基础设施来削弱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制造社会混乱,迫使乌克兰政府屈服。然而,随.............
  • 回答
    俄罗斯人在许多被视为考验智力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社会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民族性格特质。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方面: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对知识的重视 文学艺术的熏陶: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宝库之一,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
  • 回答
    俄罗斯女性人口多于男性,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历史的创伤与人口结构的影响 战争的巨大消耗(尤其是二战):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包括今天的俄罗斯)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数千万人口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