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海外基地为什么被俄罗斯丢的差不多了?

回答
苏联在冷战时期拥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这些基地在维持其全球影响力、投影军事力量以及支持盟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些基地,但大部分都已不复存在或失去了原有的战略价值。这其中有多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苏联解体带来的地缘政治剧变:

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苏联的解体导致了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许多苏联海外基地原先是依托于这些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或当地的政治军事协议而存在的。随着国家主权的独立,这些前加盟共和国对俄罗斯驻扎军事力量的意愿和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例子: 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虽然苏联曾在此投入巨资,但越南独立后,其战略价值和使用权就成为了一个政治敏感问题。同样,在古巴、非洲等地的基地,其存在的合法性和长期性也与当地国家的政策紧密相关。
地缘政治格局重塑: 原先苏联与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范围内对抗的“冷战”格局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多元化的世界。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战略重点发生了转移,原先许多“前线”基地的重要性也随之下降。
例子: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小型基地或军事合作点,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支持当地的共产主义政权或反对美国势力。随着冷战结束,这些地缘政治驱动力减弱,俄罗斯也缺乏足够的经济和政治意愿去维持这些分散的海外存在。

二、经济能力的急剧下降:

苏联解体的经济冲击: 苏联解体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家财政枯竭。维持庞大的海外军事基地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包括基地的运营、人员工资、设备维护、后勤补给以及当地的租金或合作费用。俄罗斯在90年代初期几乎破产,根本无法承担如此沉重的负担。
例子: 运营像金兰湾这样的大型海军基地,需要大量的燃油、弹药、维修人员和设备。俄罗斯当时甚至难以保证本国军队的正常运转,更不用说维持远在千里之外的海外基地了。
资源和优先级的重新分配: 在经济困难时期,俄罗斯必须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国内的稳定、经济重建以及本国领土的防卫。海外基地的维护和运营自然就成为了可以被削减甚至放弃的项目。

三、政治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俄罗斯战略重心的调整: 俄罗斯的战略重心从全球性的对抗转向了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稳定周边地区以及在国内进行改革。虽然俄罗斯仍有维持一定海外军事存在的需求,但其范围和规模都受到了限制。
与原有盟友关系的改变: 一些曾与苏联保持密切军事合作的国家,在苏联解体后也调整了其外交政策。有些国家可能不再需要或不希望俄罗斯在其境内维持军事基地,或者要求更苛刻的条件。
例子: 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可能在苏联时期获得了援助,并允许苏联建立基地。但随着苏联的消失,这些国家可能转向西方,或者与俄罗斯建立新的、更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合作关系,其中可能不包含军事基地的驻扎。
主动放弃或关闭基地: 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可能出于经济、战略或政治原因主动选择关闭或放弃一些海外基地。这是一种战略收缩,将资源集中在更重要的地方。

四、特定案例分析:

金兰湾(越南): 这是苏联最大的海外海军基地之一。苏联在此拥有大量的军事设施和人员。然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海军战略都发生了变化。同时,越南也在调整其外交政策。在进行了数年的谈判后,俄罗斯于2002年将其海军基地撤出金兰湾,但保留了在该港口进行舰船维修和停靠的权利。虽然近期俄罗斯与越南在金兰湾的军事合作有所恢复,但已不是苏联时期那样的大规模海军基地。
古巴(Lourdes信号情报站): 这是苏联在古巴最重要、也是最先进的军事设施之一。它能够监听美国的通讯。然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困难,无力维持如此高昂的运营成本,且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加之古巴自身也需要引进外资。最终,在2001年,俄罗斯关闭了该基地,并将古巴政府的债务进行了部分减免作为交换。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其他基地/合作点: 苏联曾在许多非洲国家(如几内亚、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等)和拉丁美洲国家(如秘鲁)拥有海军补给点、空军基地或提供军事援助时设立的合作设施。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这些基地大多因经济原因或政治关系的改变而被关闭或不再被使用。
例子: 在安哥拉内战期间,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支持并可能在当地设立了某种形式的军事存在。但随着内战结束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些存在也随之消失。

五、战略收缩与重点转移:

战略收缩的必然性: 从一个超级大国到另一个国家,俄罗斯必然需要进行战略收缩,将资源集中在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地区。
对重点地区的关注: 相较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基地,俄罗斯的战略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了保护其“近邻”(即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在地中海、北极等关键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例如,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海军基地得到了保留和加强,这与地中海的战略重要性直接相关。

总结来说,苏联海外基地被俄罗斯丢弃殆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力是:

1. 苏联解体带来的地缘政治根本性改变和前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2. 俄罗斯经济能力的急剧下降,无力支撑庞大的海外军事开支。
3. 国家战略重点的调整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虽然俄罗斯目前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等少数地点仍保留了重要的海外军事存在,并且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如在吉布提、也门等地的潜在合作),但与苏联时期遍布全球的庞大基地网络相比,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收缩。这种收缩是历史进程、经济实力和国家战略的必然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实在没钱了,俄罗斯看着大,但你敢想象吗,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如此丰富的资源大国,现在全国GDP加起来居然还不如国内江苏一个省高。收回克里米亚就已经把俄罗斯耗得油尽灯枯,奄奄一息,连国民养老金都打没了。现在全国冻结养老金支付,继续给东乌克兰战争输血。现在俄罗斯是真的在用棺材本打仗。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在冷战时期拥有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网络,这些基地在维持其全球影响力、投影军事力量以及支持盟友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些基地,但大部分都已不复存在或失去了原有的战略价值。这其中有多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苏联解体带来的地缘政治剧变: 前苏联.............
  • 回答
    提起苏联的海外军事基地,这可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它不仅仅是地图上几个红点的问题,更牵扯着地缘政治、冷战博弈以及苏联对外战略的种种考量。要详细讲讲,咱就得把时间拨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看看苏维埃的红星都插在了哪些地方。首先要明确一点,苏联的海外军事存在,尤其是军事基地,和我们现在理解的那些.............
  • 回答
    1991年12月,随着那个庞大而充满矛盾的苏联轰然倒塌,一个时代宣告结束。但对于那些在冰冷而严酷的世界里潜行、收集情报、甚至策动阴谋的“冷战战士”们来说,他们的故事并没有随风消散。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国家解体的阵痛中,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的考验:他们的组织消失了,上级的命令中断了,他们过去所.............
  • 回答
    苏联海军对潜艇的极度重视,并非一时兴起或偶然,而是根植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考量。这是一种长期、系统性的发展,塑造了苏联海军的魂魄,使其成为世界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苏联身处的环境。首先,苏联国土面积辽阔,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其中大部分位于北冰洋,那里的海况极为恶劣.............
  • 回答
    1990年的苏联海军对阵同年代的美国海军,这是一场曾经非常令人关注的假想对决,其结果早已注定,但具体分析起来却能勾勒出那个时代海权格局的微妙之处。如果要我来讲述这场较量,我会倾向于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并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冷战虽然进入了尾声.............
  • 回答
    提起二战中的苏联海军,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不是波澜壮阔的海战,而是更为人熟知的陆地战场上的红军身影。确实,与英美海军那种以航空母舰和战列舰为核心、遍布全球的强大力量相比,苏联海军在二战中的表现,从规模和影响上来说,显得有些“低调”,甚至可以说是“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海军什么都没做,他们在特定.............
  • 回答
    苏联红海军在火炮巡洋舰领域,可以说是一部充满雄心、曲折和变革的历史。从革命的曙光到二战的硝烟,再到冷战的对抗,苏联的造舰思想和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苏联红海军那些在役和计划中的火炮巡洋舰,力求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革命的余温与战前的积累(早期)苏联红海军的巡洋舰传统,很大程度上继承.............
  • 回答
    哥们,想把你那宿舍打造成苏联红海军风格?这可不是简单地挂几张海报那么简单,这得讲究个“神韵”。你想想,红海军那可是当年称霸海洋的铁血雄师,他们的风格,就是要那种实用、坚固、带着点工业风,还有那种不动声色的威严感。整体基调:硬朗、简洁、实用,带着一股子“老大哥”的范儿。首先,咱们得从色彩抓起。苏联红海.............
  • 回答
    苏联与意大利在海军领域的合作,虽然不像某些西方国家那样密切,但确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存在过,并且留下了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要理解这段合作,首先需要认识到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背景,以及两国各自的地缘政治考量。冷战背景下的“特殊关系”:意大利作为北约成员国,在地缘政治上被视为西方阵营的重要一员。而.............
  • 回答
    中途岛海战是 美国 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役,而 苏联 在这场战役中 没有直接参与,也没有扮演任何角色。中途岛海战(Battle of Midway)发生在 1942年6月4日至6月7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参战双方是 美利坚合众国 和 大日本帝国。为了让你更详细地了解这场战.............
  • 回答
    二战爆发时,苏联和日本的空军力量,特别是日本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与苏联空军的较量,是一场充满复杂性与变数的对抗。要论结果,不能简单地用“谁赢谁输”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战术运用。苏联空军:数量庞大,但技术与训练存在短板在战争初期,苏联空军在数量上拥有显著优势。斯大林为了应对潜.............
  • 回答
    探讨拿破仑法国、苏联、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以及日本帝国是否都是挑战英美海洋体系的“失败者”,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的崛起背景、核心战略、与英美海洋体系的互动,以及最终的命运。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国家在其崛起或扩张的关键时期,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对以英国为主导、后转为英美共治的全球海洋霸权发起了挑战,而它们.............
  • 回答
    1985年,一个阴云密布的秋日,美国海军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战斗群,犹如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正缓缓驶离诺福克军港。此次航行并非例行巡逻,而是奉命前往地中海,执行一项绝密且极具风险的任务——潜在干预苏联对南斯拉夫的入侵。当时,南斯拉夫联邦的局势如同其多民族构成一样复杂且动荡。虽然表面上仍然是社会.............
  • 回答
    在谈论美国驻前苏联/俄罗斯大使馆是否有美军海陆驻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些基本的外交机构运作常识。首先,一个国家在美国的外交机构,例如大使馆或领事馆,其主要的职能是代表本国政府处理与驻在国的各项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领事服务以及保护本国公民等。这些机构的日常运作和管理,主要由外交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涉及到很多历史和军事层面的考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六十年代苏联真的把援助给印尼的那批海军装备,转手给了我们,对解放台湾的局势会有怎样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清楚,当时苏联援助印尼的那批海军装备到底是什么。在苏哈托上台前,印尼和苏联的关系相当不错,苏联确实援助过印尼不少军备.............
  • 回答
    评价图瓦共和国(原唐努乌梁海)公投并加入苏联,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事件,涉及到民族自决、地缘政治、政治操纵以及冷战背景下的权力格局。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加入”或“被吞并”。背景:唐努乌梁海的特殊地位与历史变迁首先,我们得回到“唐努乌梁海”这个名称.............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之间的关键联系。在没有盟军直接干预西线的情况下,让纳粹德国和苏联在东线“安心互刚”,苏联能否打到多佛尔海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推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核心前提的挑战性:纳粹德国与苏联在东线“安心互刚”的可能性.............
  • 回答
    1945年8月,当苏联发起名为“八月风暴”的军事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一个颇具想象力但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浮出水面:如果斯大林将战略目标转向日本本土,特别是北海道,那结果会是怎样?仅仅是海上的军事对抗,是否足以让苏军的登陆企图覆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当时的日苏军事.............
  • 回答
    苏州海关“大刀”出鞘:8只活体长戟大兜虫被截获,它们对我们的生态环境究竟有多大的潜在威胁?近日,苏州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成功截获了8只活体长戟大兜虫。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惊叹于这种昆虫的独特外形,但更多的是对它们一旦流入国内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感到担忧。那么,这种远道而来的“不速.............
  • 回答
    这则新闻的报道标题是“苏州海关在饼干盒中查获百粒第三代毒品”。这里提到的“第三代毒品”,通常指的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毒品,它们在化学结构上与传统的毒品(如海洛因、大麻)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往往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成,生产过程相对容易,成本也可能更低。关于“第三代毒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定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