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州海关截获8只活体长戟大兜虫,这类昆虫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危害?

回答
苏州海关“大刀”出鞘:8只活体长戟大兜虫被截获,它们对我们的生态环境究竟有多大的潜在威胁?

近日,苏州海关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成功截获了8只活体长戟大兜虫。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惊叹于这种昆虫的独特外形,但更多的是对它们一旦流入国内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感到担忧。那么,这种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究竟会对我们的家园造成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来详细探究一番。

长戟大兜虫,学名 Dynastes hercules,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甲虫之一,以其雄性头上那标志性的、如同戟一般的巨大触角而闻名。它们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以其强大的力量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体型,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无数甲虫爱好者。然而,正是这份“独特”和“强大”,也埋下了它们可能成为入侵性物种的隐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长戟大兜虫的食性。 成虫主要以树木的汁液、腐烂的水果和花蜜为食。虽然它们的食性相对“温和”,但一旦数量庞大,就可能对本地的植物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生长缓慢的树种,长期的汁液吸食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

然而,更大的威胁可能隐藏在其幼虫阶段。 长戟大兜虫的幼虫体型巨大,它们在野外主要以枯死的木材和腐烂的植物组织为食,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营养来源。但如果这些幼虫被引入到新的环境中,它们可能会转移目标,开始啃食活体植物的根部、茎部,甚至是幼苗。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就比较脆弱或刚刚开始的农作物,或者本土的森林生态系统,幼虫的大量取食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导致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的自然再生能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戟大兜虫的繁殖能力。 如果它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适宜的繁殖条件,比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就可能迅速增长,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种群。一旦形成规模,它们的破坏力将呈几何级数增加。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它们对本土昆虫群落的潜在影响。 入侵物种往往会与本土物种争夺食物、空间和栖息地。长戟大兜虫的幼虫体型巨大,它们可能在争夺食物资源时,占据优势,排挤掉一些本地的植食性昆虫,从而改变原有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一些小型昆虫甚至可能会成为它们的食物来源,进一步威胁到本土的生物多样性。

再者,作为外来物种,它们可能携带未知的病原体或寄生虫。 这些病原体或寄生虫对于本土的动植物而言,可能没有任何抵抗力,一旦传播开来,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难以预估的打击。

为什么海关会严加管控? 这正是出于对上述潜在风险的预判。各国海关和检疫部门之所以对活体动植物的入境进行严格管制,就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些外来物种一旦成功建立种群,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治理起来也极为困难,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那么,这次被截获的8只长戟大兜虫,是否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直接威胁? 目前看来,由于是少量被截获,并且处于严格的隔离和处理之下,它们直接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可能性极低。但这个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对于境外动植物产品的入境,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对甲虫爱好者的建议: 喜爱甲虫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情趣,但我们应该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进行。购买和饲养外来甲虫,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具备完善的隔离和饲养条件,避免任何意外逃逸或释放的可能性。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爱好,而将整个生态环境置于危险之中。

总而言之,长戟大兜虫虽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但其潜在的入侵性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威胁不容小觑。从幼虫时期的强大啃食能力,到可能对本土物种造成的竞争和排挤,再到可能携带的未知病原体,都使得我们必须对这类外来物种保持高度警惕。苏州海关的这次成功截获,再次彰显了边境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长不看版:

  1. 长戟大兜虫是一种典型的热带雨林 大型甲虫,高温高氧密林环境对于长戟大兜虫种群的自然更新十分必要
  2. 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方,长戟大兜虫应该是无法建立可自然更新的种群的,但在条件合适的少数地方(如云南、广西等),长戟大兜虫建立种群,乃至成入侵物种,其实并非没有可能
  3. 长戟大兜虫是以腐木为食的分解者,对生态很可能无法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跨国物种身上携带的真菌(这个是重点)、细菌、土壤小型动物的卵,有可能带来疾病,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比如携带的外来真菌能使得雨林患真菌疾病)
  4.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入侵物种的带来,可能以人们完全想不到的方式造成影响。比如我给大家进行一个假设举例:长戟大兜虫的幼虫以腐木为食,入侵云南,统治云南雨林中的腐木→野猪格外喜欢拆腐木吃甲虫幼虫,因长戟大兜虫幼虫数量爆棚,野猪数量进一步失控→过量的野猪试图进入城市→人猪冲突
  5. 现实很多时候比假设更为离奇与荒谬

后面是对于入侵物种的长文分析,可以选择不看


完整版:


实名反对任何“在中国的野外是绝对没有生存能力”的回答

实名反对任何“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回答

我直说吧,敢这么说的人,要么是傲慢,要么就是无知


而作为一个生态学硕士,现于美国农业部就职,从事了多年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生态狗,结合我在学习中获取的知识与自身的工作经历,我的观点是:

  1. 入侵物种可以用各种人想到或想不到的方式建立种群
  2. 入侵物种可以造成各种人想到或想不到的影响/损害
  3. 并不是每个入侵物种都能搞死你,但在你被某个入侵物种搞死之前,你绝对想不到你是怎么死的

先给你们简单报一串双语菜单:

斑衣蜡蝉/Spotted lanternfly

茶翅蝽/Brown marmorated stink bug

中华大刀螳/Chinese mantis

白蜡窄吉丁/Emerald Ash Borer

光肩星天牛/Asian longhorn beetle

金环胡峰/Asian giant hornet

臭椿/Tree of heaven

异色瓢虫/Asian multicolored lady beetle

日本丽金龟/Japanese beetle

这一串菜单都是我现场手打的,你猜猜它们都是啥?

嗯,一串Chinese、Japanese、Asian大家都看得懂吧

没有错,这一串都是来自中国(亚洲),入侵美国并建立种群的入侵物种

而你们猜猜美国的来自中国的入侵物种还有多少?

嘿嘿,我也不知道,但我还能报出一长串~~

我本科是在国内读的,生物技术专业,但实际上本科期间大部分时间我都跟着我导师学植物分类学

我研究生是在美国读的,生态专业,其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学和昆虫学(宏观)的内容

也因此,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常见物种(植物/动物),我都比较熟悉

我做的是野外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基本天天都在野外跑,然后日常的体验就是:

“(在美国的野外)咦?这个物种我在中国见过,是中国的本土物种啊。”

掏出手机查了查

“哦,果然(在美国)是入侵物种啊_(:з」∠)_”

就两手一摊 ᶘ ᵒᴥᵒᶅ

必须得说的是,绝大部分入侵物种是不会对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

比如说白蜡窄吉丁(Emerald Ash Borer)也就是干爆了加拿大与美东这边的所有白蜡树(ash tree)

比如说日本丽金龟(Japanese beetle)也就是统治了东北美这边几乎每一家的后花园

比如说光肩星天牛(Asian longhorn beetle)也就是跟着家具交易到处跑,你家里椅子坐着坐着可能就钻出一只大天牛,或者家门口六十年的大树莫名其妙哪天就死了,然后过了段时间在某个暴雨天倒下来,砸烂了你们家的屋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请人把你家门口死掉的大树砍掉,不过根据树的大小,家庭富裕的你可能只要付个大几千美金ᶘ ᵒᴥᵒᶅ (并在门口留下一个巨丑的腐烂的树桩)

但即使家附近的白蜡树被干爆了,后花园的灌木丛上满是日本丽金龟,屋子被家门口的树砸烂了,或者稍微付个几千美金,从各种角度来说…

嗯,人确实还能活,生态也不会毁灭ᶘ ᵒᴥᵒᶅ

你要说绝大部分入侵物种是不会对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那没错

但你如果说入侵物种(对我)没什么影响啊,那我只能说: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你的良心,大大滴坏了!!

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入侵物种是不会对生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

换句话说,就是少数物种会对生态或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比如说我在美国现在防治的入侵物种斑衣蜡蝉(Spotted lanternfly),这玩意是1860s的舞毒蛾后,美国最严重的入侵农业害虫

在中国,斑衣蜡蝉是本土物种,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各种捕食者以及自然疾病等都能将斑衣蜡蝉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它不会泛滥成灾

然而在美国,作为外来物种,整个生态系统几乎没有制衡斑衣蜡蝉繁衍的因素,而除了轮背猎蝽/wheel bug、中华大刀螳/chinese mantis,以及几种蜘蛛,几乎没有任何生物会捕食斑衣蜡蝉(吃的也不多),甚至连鸟类都不吃斑衣蜡蝉

于是在2014年因石料交易而被带入费城北边的伯克斯县后,斑衣蜡蝉在短短七年间,就从几个卵块,指数爆炸般地增长到了数以千万计

它的食性很杂,完全不挑食,能以超过70种植物为食,美东常见的黑胡桃、葡萄、枫树、柳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而在斑衣蜡蝉入侵的宾西法利亚州与新泽西州附近,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乔木群落之一,还有着全美第五大的葡萄园产业

这边很多葡萄园在过去几年因为斑衣蜡蝉的缘故大幅减产,甚至血本无归

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州(我所在的州),斑衣蜡蝉一年就造成至少3.24亿美金的经济损失!

↑关于斑衣蜡蝉的更多内容可参考我这个回答的第一部分


另一方面,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入侵物种对生态造成伤害的方式是可以非常复杂的

比如说提到蚊子作为入侵物种,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蚊子叮人吧?

知识积累多一点的人应该还会想到,蚊子能够传播疾病

但我现在告诉你们,蚊子是导致岛屿鸟类灭绝第三多的入侵物种,在座的应该没多少能想到吧?

蚊子是可以传播鸟类疟疾的

达尔文在 加拉帕戈斯群岛 上发现的那十四种 喙 各不一样的雀,因为蚊子入侵已经灭绝了好几种;夏威夷岛上原本35种 喙 各不一样的特有鸟,因为蚊子14种濒危,14种灭绝,无危的只有7种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这篇回答


与此同时,入侵物种并不是只有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

其实比起这些,更常见的入侵物种是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

换句话说,就是——疾病


而这些疾病,比起宏观的动物,更容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以真菌为例,在1904年以前,美洲栗是东北美最为常见的植物,也是最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在宾夕法尼亚州,有25%-30%的乔木,都是美洲栗,预估个体在30亿以上

然而1904年左右,一种会引起栗树枝枯病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通过园林植物(板栗+日本栗)交易,从大西洋沿岸登陆了美洲大陆

中国、日本的栗树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对这种真菌产生了很强的耐受,然而美洲、欧洲、西亚原先并没有这种真菌,也对这种真菌形成的枯萎病几乎没有抵抗力

于是在差不多60年的时间里,30亿美洲栗全军覆没,直接改变了东北美森林的生态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这个回答


待更新:

农业部入侵物种发现汇报系统 PestLens

以腐木为食长戟大兜虫可能携带的真菌疾病

入侵美国的大蚯蚓与长戟大兜虫具有相似的生态位,及其潜在影响

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以人类完全预期不到的方式发生

待定


绝赞更新中!

©犬君拌汪酱 超级无敌骚气的写小说的生态狗!快来关注吧!!!

user avatar

要承认我们的无知,因此我们不会单纯的基于当前有限认知就做出判断,这也是我们做很多措施的缘故。

比如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看起来似乎没有明确价值的野生动物,或者我们为何会管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等。

回到这个问题,有不少人认为长戟大兜虫无害,这就比较想当然了。

首先,对于入侵物种的管理,不是看你有害无害,只看是否本土有没有。没有就是。

其次,有没有害是相对的。

1长戟大兜虫的繁殖能力如何?繁殖周期如何?如果更换了环境,是否会导致种群变化?

2长戟大兜虫的天敌有哪些?如果更换环境,缺乏天敌,是否会导致种群大爆发?

3长戟大兜虫的食性如何?是否会以农作物、林木、药材作为食物?是否会带来农林渔牧损失?

这些问题都是问号,这也是为何我们一直警惕入侵物种的缘故。

事实上,我们就有过看起来无害的入侵物种却造成损失的缘故。典型的就是水葫芦。

上世纪,为了治理滇池,我们从国外引入了水葫芦,谁知道水葫芦繁殖特别快,缺乏天敌,大量繁殖,很快导致滇池被水葫芦覆盖,造成整个滇池严重缺氧,不仅鱼类死亡,连藻类和其他水草类植物都不能存活。最终国家耗费了巨大的资金来治理滇池。

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直到今天,水葫芦依然存在,滇池上依然有专门打捞水葫芦的人员。

而有害的入侵物种就更多了,比如红火蚁


所以,敬畏自然…

user avatar

评论区的昆虫爱好者们居然看不懂上下文、直接揪着“富贵病”这三个字是我没有想到的(手动目瞪口呆~)

好吧,问诸位几个问题。

我国什么时候才全面脱贫的?

共同富裕实现了么?

产业升级、构筑高端技术产业链完成了么?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都解决了么?

军费够么?

…………

以上,其他省略。

现在再请问诸位,在当前社会总体人力、财力、物力仍然有限的情况下,你们要求国家为你们养几条虫子花费公共资源,这合适么?

引入外来物种的口子一开,难道不需要大量的学者去做研究论证?不需要增加大量的相关行政岗位?不需要大量的立法成本?不需要消耗监管资源?甚至是为可能出现的、无法预料的生物入侵灾害买单?

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你们的“爱好”?

这不是富贵病是什么?

全社会、整个国家真的“富贵”了么?


看看这个提问-

教育部要求强化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重点时段学校门口「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还有哪些切实有效措施?


有那闲得没处去的财政经费,为什么要花在为你们进口虫子上面~

一刀切,切得好!请加大力度!


————————————————以下原回答——————

答案里一堆精致的利已主义者抱团秀得飞起,你都知道自己是小众了,还要求国家消耗大众社会资源来给你们那一小撮“爱好者”铺路么?

不要人力成本?不要立法成本?不要监管运维成本?

有这些人力物力,花费在哪处大众基础设施上它不香呢?

笑~

还没迈入发达国家水平、国内急需解决社会资源配给的薄弱处还一大堆,有些人就开始犯起了富贵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