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评价图瓦共和国(原唐努乌梁海)公投并加入苏联?

回答
评价图瓦共和国(原唐努乌梁海)公投并加入苏联,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事件,涉及到民族自决、地缘政治、政治操纵以及冷战背景下的权力格局。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加入”或“被吞并”。

背景:唐努乌梁海的特殊地位与历史变迁

首先,我们得回到“唐努乌梁海”这个名称。在清朝时期,这片土地是中国王朝的一部分,属于外蒙古的管辖范围。然而,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中央政府的衰弱,外蒙古宣布独立,而唐努乌梁海的地位变得模糊。虽然中国声称对其拥有主权,但实际上,俄国(后来的苏联)的影响力在这片区域逐渐增大。

在20世纪初,唐努乌梁海的人口构成以图瓦人为主,但也混居着少量汉人、蒙古人等。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北面与西伯利亚接壤,南面与蒙古国(外蒙古)相连,对于俄国/苏联而言,控制这片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作为防御的缓冲地带,也能保障其在中亚地区的安全。

“独立”的共和国与苏联的渗透

在苏联建立后,对周边地区的控制和影响进一步加强。1921年,在苏联的支持下,唐努乌梁海成立了“坦噶图瓦人民共和国”(Tuvan People's Republic),通常简称为“图瓦人民共和国”。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其政治、经济和军事都深受苏联的影响。苏联派遣顾问,帮助其制定宪法,建立军队,并对当地的统治者施加压力。

可以说,图瓦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苏联操控下的“半独立”状态。它与蒙古国一样,是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建立的缓冲国和卫星国。

“公投”的性质: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到了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世界格局面临重塑。正是在这个时候,图瓦人民共和国通过了所谓的“人民自决”来决定其未来。1944年10月11日,图瓦最高苏维埃(最高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出于人民的意愿”,请求加入苏联。随后,在1944年10月13日,图瓦的“人民代表大会”也一致通过了同样的决议。

然而,这里的“公投”和“人民自决”的性质,历来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支持“人民意愿”的观点:一些图瓦人,特别是那些受苏联教育和影响的领导人,可能确实认为加入苏联是图瓦发展的最佳选择。苏联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模式可能被视为一种进步的象征,而加入苏联可以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避免被中国或西方国家吞并。此外,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下,民族区域自治曾被宣传为一种解放和发展的方式。
质疑“自由意志”的观点:更普遍的观点,也是更具说服力的观点,认为这次“公投”是在苏联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操纵下进行的。当时的图瓦共和国,其国家机器几乎完全由亲苏力量控制。在这种环境下,举行真正自由、公正的公投是几乎不可能的。

缺乏独立观察和监督:没有独立的国际观察员,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派声音。
信息控制:苏联对媒体和信息流动有着严格的控制,民众可能被告知加入苏联是唯一的选择,或者其他选择会带来灾难。
政治环境:在冷战即将来临的背景下,苏联正极力扩大其势力范围。对图瓦这样的邻近地区进行整合,符合其地缘政治利益。
苏联的经济和军事需求:图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其地理位置对苏联的战略防御至关重要。

因此,虽然表面上是通过了“人民意愿”的决议,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公投”的自由度和代表性是极其有限的,更准确地说,是苏联主导下的一次政治整合。

加入苏联后的图瓦

1944年11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接受图瓦人民共和国加入苏联,并将其划归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成为图瓦自治州,后来在1961年升级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加入苏联后,图瓦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发展了矿业、林业等。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也有所提高。图瓦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向苏联模式靠拢,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受到冲击。

然而,与此同时,图瓦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也面临着被同化的风险。虽然苏联名义上承认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俄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图瓦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不得不学习和使用俄语。

评价的要点总结:

1. 地缘政治的牺牲品:图瓦共和国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复杂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它夹在中俄(清朝)和俄国(苏联)之间,其主权一直受到外部力量的挑战。
2. 苏联影响力下的“自愿”:虽然名义上是通过“公投”加入苏联,但这种“自愿”的性质受到广泛质疑,更倾向于被视为苏联政治操纵的结果。苏联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使得图瓦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没有真正的选择权。
3. 短暂的“独立”时期:图瓦人民共和国虽然存在了二十多年,但其独立性非常有限,一直处于苏联的强大控制之下。
4. 社会经济的改变与文化冲击:加入苏联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但也伴随着对图瓦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潜在冲击。
5. 历史的争议与复杂性:看待图瓦加入苏联的事件,不能简单地用“国家吞并”或“民族自决”来简单概括。它是一个充满历史争议和复杂性的案例,反映了20世纪大国博弈和民族命运交织的深刻现实。

总而言之,评价图瓦共和国(原唐努乌梁海)加入苏联,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苏联的强大影响力。虽然技术上存在一个“公投”的过程,但其“人民自决”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干扰和限制。这个事件更像是冷战前夕,苏联在巩固其在中亚地区边界和势力范围时,进行的一次政治整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比于当时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不值一提。

拿这种事情小题大做或者过度解读是非常可笑的。

比如说这个答案:

这答案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那么按照同样的逻辑。

照片中土耳其没有特别圈出来,是不是说明我国不承认土耳其的独立?


由于这张纪念邮票的是为了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生效,而且目前官方也没有这张邮票含有其他意图的表示或消息。

这位明显是在过度解读。

妄图想从一张邮票上看出与之不相干的东西,就像:


当然这个也叫过度解读:


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相比于当时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不值一提:

转上战时轨道

1941年6月22日清晨四点钟,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突然侵入苏联国境,狂轰滥炸苏联城乡,和平生活被破坏了,幸福的欢笑静寂了。当天,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发表关于敌人进攻苏联的广播演说。这个广播演说登在第二天《真理报》第一版上。苏联人民听到了奋起参加保卫祖国、荣誉和自由的神圣战争的庄严号召。7月3日,斯大林号召全体苏联人民用自我牺牲的精神进行反法西斯侵略者的卫国解放战争,用一切力量粉碎敌人,立即按战时轨道改造全部工作,使一切都服从于前线的需要,服从于粉碎敌人的组织任务。
遵照斯大林的指示,苏联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周围,在战时轨道上改造全部工作,努力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统一的战斗营垒。斯大林的指示为报刊宣传指明了方向。为了斗争的需要,苏联的报刊宣传工作也转上了战时轨道。
报纸的内容改变了 保卫祖国,同德国法西斯强盗决战,既是全民的事业,也是报纸着重宣传的主要思想。报纸上发表的材料都为组织战胜德国法西斯服务,都为加强战胜敌人的信心和激发爱国热情服务。报纸号召每一个苏联公民坚守自己的岗位,说明从宣战那一刻起就不再有和平职业了,任何为了祖国的工作都是光荣的,有利于胜利的,全国都要为保卫祖国而战斗。“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刊工作中提出的一个战斗口号。从战争开始到战争胜利结束,苏联报刊使自己的全部活动服从于前线的需要,不倦地宣传党的战斗纲领,解释进行正义解放战争的崇高任务,报道前线的战绩和后方的英勇劳动,用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鼓舞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日子里,苏联报刊在进行爱国主义和痛恨敌人的教育方面起了特别巨大的作用。
报刊的组织机构变化了 在战争条件下,大大发展军事报刊,民用报刊减少了。根据联共(布)中央规定,停办了《黑色冶金》、《机器制造》、《轻工业》、《纺织工业》中央专业报纸,合侨《文学报》和《苏维埃文艺报》成《文学与艺术》报,合拼《国营农场报》和《畜牧业》成《社会主义农业报》。《真理报》和《消息报》缩小篇幅,开始出4版,而不象战前那样出6版,许多中央报纸的发行数减少了。《真理报》的出版份数减少一半,将近150万份。党中央的《马列主义自学辅导》月刊、共青团的《青年布尔什维克》双周刊、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机关刊物《历史学家一马克思主义者》和《文学的同时代人》杂志停刊了。暂时停止出版的还有《苏联建设》、《环球》和《青年近卫军》杂志。中央理论、社会一政治、科学和文艺杂志的篇幅和出版份数也减少了。如《新世界》杂志在1941年年底已由原来的8万份减至4万7千份,《旗,帜》、《十月》和《星》杂志的发行数也减少得相当多。地方报纸也发生了变化: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的一些报纸以前每周出版6次,战争期间只出5次了。区报不再是每周出3一5次,而是出1一3次了。地方报纸不仅减少每周出版次数,而且篇幅也减至两版。共和国党中央和州党委会的理论、社会政治月刊也停刊了,只有大企业中发行的内部小报继续出版。
军事报刊前线报刊大发展 法西斯德国进攻前,苏联出版《红星》和《红海军》两种中央军事报纸和几种理论宣传杂志。战时大量发展红军报刊:又创办了两个新的中央军报—《斯大林之鹰》(1941年9月创办)和《红色的鹰》(1942年10月创办):恢复出版了《红海军报》。红军总政治部组织出版了《宣传员与鼓动员》、《红军的鼓动员与宣传员》、《伟大卫国战争》和《前线画报》几个新杂志。在卫国战争各个战线出版前线报。前线报是一种新的军事报纸的变种,在战争进程中随着战线数量的变化而增减。1941年出版15种前线报纸,2942年出版29种,2943年出版18种,2944年出版23种,战争末期出7种。前线报由前线指挥部和政治部出版,广大战士、下级指挥员和军官是阅读对象。前线报不仅报道前线事件,而且还报道全国生活和国际局势,每周出6次,发行份数在1万5千份至10万份之间,是军队中发行最广泛的报纸,是战士们的亲密朋友。前线报中有兵团报、军团报、旅报和师报。在战争过程中兵团报和军团报急剧增加,有128种之多,每周出6次,出两版,份数在8千份至1万份之间。最普及的是师报,其数量在400至600种之间。随着游击战争的发展,在敌人后方,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出版了游击队和联合部队的报纸。1943一1944年间,这类报纸共有27。种。此外,在敌占区还出版了《保卫苏维埃乌克兰》、《保卫苏维埃拉脱维亚》、《保卫苏维埃立陶宛》和《保卫苏维埃摩尔达维亚》报。这些报纸向敌占区人民宣传对敌斗争的任务,报道前线战况,揭露法西斯宣传的欺骗性。军事报刊大发展,伟大卫国战争结束时,在各个战线上,总共出版了821种军事报纸,发行.量超过300万份。
特别重视军事记者的工作 战争开始后,一些本来在党报工作的记者转到军事报刊去工作,苏联作家协会又给报社派去大批力量。三分之一以上的苏联作家协会会员以军事记者的身份走上了前线。这样,苏联报刊获得了一支出色的有战斗力的新闻工作者队伍。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两次研究了军事记者的工作(一次是在1941年7月,一次是在1942年8月),强调军事记者的主要任务是描写前线的人-—那些出色掌握了军事技术和战斗策略的指战员们。通讯要描写苏军的主动性、灵活性,他们的战斗经验,斗争智谋,对敌人的仇恨和英雄主义、刚毅和执行命令时的奋不顾身的精神。1942年联共(布)中央宣传鼓动部和红军总政治部批准了《关于前线军事记者工作》的专门条例。《真理报》、《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等许多报纸的随军记者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常常在光线暗淡的树荫下,在狭小的避弹壕旁或在奔驰的载重卡车上坚持写作。
成立苏联情报局 为了系统地有效地报道前线事件,向苏联人民和世界舆论报道战场上的情况,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夭就成立了苏联情报局。从6月25日起,所有苏联报纸开始刊登苏联情报局的通报,通报作为最重要的材料登在第一版上。《真理报》每天刊登情报局的通报,总是将其登在第一版或第二版,只有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才放在第三版上。通报除报告总指挥部有关各个战线的总情况外,还报道个别战争插曲、敌人后方的游击队活动、法西斯兽行的种种事实以及苏联人民的英勇劳动。苏联情报局在自己的活动中,最初是从塔斯社、中央报纸编辑部和红军总政治部,后来靠自己的特派通讯员获取新闻。苏联情报局有时一天发两次通报,但在报纸上则是一次刊出,注明“白天通报”和“晚间通报”。自6月30日起,《真理报》就开始登两种通报了,苏联情报局的通报不仅逐日刊登在报纸上,而且在广播台广播。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广播台也是同德国法西斯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共广播了苏联情报局发的2,000多个综合报告,2,300号“最新消息”,在《从前线来信》、《前线信件》两个节目里播出了8,000多封信件和大约7,000篇红军部队通讯。

—— [1]傅显明.严峻岁月里的战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报刊[J].国际新闻界,1985(02):1-8+65.


当然这位最后还是把唐努图瓦视为一个独立国家,比那些一直嚷嚷要回唐努图瓦和外蒙的强多了:

——更新——

啊这位终于更新了:

新中国从未正式承认唐努乌梁海的归属问题的官方表述,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版的《各国概况》指出:


“苏联在1944年吞并了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

另外,《辞海》等书籍也作相同描述。”


我国的领土主张是根据对外关系来的。

中苏交恶时期,很多之前的说法都变了。

比如对南千岛群岛,我国建国初期将其表述为苏联领土,中苏交恶中日建交后改称日本领土,在苏联解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地图上四岛标为“俄占”,近期随着中俄关系升温,又改称南千岛群岛。


当然,既然能拿出真实的资料,就更说明拿一张邮票这样的东西来证明什么是很可笑的。


“哪怕是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也没有决定唐努乌梁海的最终归属。”

这个确实没有决定唐努图瓦的归属。

决定归属的是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第一条
缔约双方同意以有关目前中俄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并根据在边界谈判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中俄边界问题并明确和确定两国的边界线走向。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国界西段边界线走向如下:
中俄国界西段第一界点是中俄蒙国界西端交界点。该界点在阿尔泰山脉(原苏联地图为南阿尔泰山岭)的奎屯山山顶4104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塔万博格多乌拉4082.0米高地)上,位于中国境内3608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608.0米高地)北偏东北约4.8公里,俄罗斯境内3513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511.5米高地)西偏西南约9.4公里。
从第一界点起,中俄国界西段边界线沿阿尔泰山脉(原苏联地图为南阿尔泰山岭)的分水岭大体向西行,经过3129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131.1米高地)、3452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卡那斯山3440.7米高地),至第二界点。该界点在上述山脉的分水岭上,位于中国境内卡拉迪尔3318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3318.0米高地)北偏西北约4.4公里,中国境内2956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2993.0米高地)东北约9.6公里,俄罗斯境内2534米高地(原苏联地图为2547.0米高地)以南约10.2公里。
上述中俄国界线,用红线标在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和原苏联地图上。在国界线叙述中所用长度均系从这些地图上量取的。
上述用红线标绘中俄国界线的地图附在本协定之后,并作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三条
为了实地确定本协定第二条所述中俄国界线,缔约双方决定根据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勘界委员会并责成该委员会实施勘界工作——确定界山的分水岭的确切位置,根据本协定第四条树立界标,起草勘界文件,绘制详细的勘界地图,以及解决与完成上述任务有关的各项具体问题。
第四条
缔约双方同意,本协定第二条所述中俄国界线沿分水岭行。该分水岭的确切位置等中俄勘界时具体确定。
第五条
缔约双方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界交界点将由该三国另行确定。
第六条
缔约双方同意,实地勘定的中俄国界线同样应沿垂直方向划分上空和底土。
第七条
在边界地带实地可能发生的任何自然变化不影响勘定的中俄西段国界线的位置,除非缔约双方达成其它协议。
第八条
本协定须经批准并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批准书应尽速在北京互换。
本协定于1994年9月3日订于莫斯科,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俄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全权代表 全权代表
钱其琛 科济列夫



当然了,如果非要说没有明确承认唐努图瓦的归属。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承认: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国藏文化交流团10日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与俄罗斯大学生举行了座谈。

  中国藏文化交流团在5天访问时间里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藏传佛教界人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俄国家杜马议员和高校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记者 曲颂)





“一些人死揪着一张邮票上的“地图里没有土耳其”不放,以偏概全地洗,拉黑不送。”


一些人死揪着一张邮票上的“地图里有唐努图瓦”不放,以偏概全地黑,实在是糟糕。

而且呢,这位不仅黑,辩论不过就拉黑删评论。

我来扒拉一下吧:











你们知道这里面有几个回答是因为被他拉黑了所以才专门开答案的吗?

回答是:

每一个

哦对了,后面有一段说秘密条约的事情 。


更加莫名其妙了,因为当年苏联又没有否认图瓦共和国并入苏联。


——吐槽分割线——

我想这位的回复应该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想法:

那么我就把我对这种态度的回应贴出来吧:

然后,有一个人在一个回答底下@了我:

在那里他说的是这句话:

那位作者把我拉黑了。

我只能在此说明了,他针对的应该是我这段话:

而我也回复了:

这是对话全过程:

这是发生这一对话的回答:

对了,我又想起了这两个回答里的:


为什么会想起这个段落呢?

因为某人对我贴的这篇文章:

是这么评价的:

user avatar

看看当时的图瓦人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Кадагааты каргызынга,从远方而来的暴君,

Качыгдадып чораан арат,为骄傲的牧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

Качыгдалдан чарып алган,悲愤交加的牧民们,

Кайгамчыктыг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要为永远的英特纳雄耐尔奋斗,

Иштикиниң эзергээнге,重负压身,生活艰辛,

Эзергэдип чораан арат,繁重税赋压榨着人民的血肉,

Эзергэктен чарып алган,倔强的骄傲从内心喷涌而出,

Энерелдиг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要为亲切的英特纳雄耐尔而奋斗,

Бөмбүрзектиң кырынайга,纵眼望去,地球上上无处不是,

Бүдүүлүкке чораан арат,苦痛与彷徨,

Бүрүн эрге тыпсын берген,这便是时代的召唤,

Бүзүрелдиг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英特纳雄耐尔的号召震彻寰宇,无产阶级的牧民们啊,

Үнүп турар хувускаалын,站起来发动那伟大的革命,

Үргүлчү-ле баштап турар,去统治和遵从,

Үш-ле дугаар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永恒而不朽的共产国际,

Үргүлчү-ле баштап турар,去统治和遵从,

Үш-ле дугаар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永恒而不朽的共产国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图瓦共和国(原唐努乌梁海)公投并加入苏联,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事件,涉及到民族自决、地缘政治、政治操纵以及冷战背景下的权力格局。理解这一事件,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加入”或“被吞并”。背景:唐努乌梁海的特殊地位与历史变迁首先,我们得回到“唐努乌梁海”这个名称.............
  • 回答
    这幅图中的勒布朗·詹姆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身经百战、经验老道的“老炮儿”风范。他的表情,不是那种初出茅庐的青涩,也不是巅峰时期那种锐不可当的杀气,而是一种沉静中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体状态来解读。詹姆斯已经征战NBA二十余载,这是何等漫长.............
  • 回答
    聊起日本恐怖漫画,楳图一雄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不是那种“吓到你起鸡皮疙瘩”的血腥暴力流派,而是用一种更深层次的、直击人心的、充满了荒诞与哲学思辨的恐怖,让你在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在“日本恐怖漫画家”这个圈子里,楳图一雄绝对是坐拥“教父”级别地位的人物,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开山鼻祖”。要.............
  • 回答
    要评价锤子手机的搜索图标放大镜功能,得从几个维度去审视它,不单单是它长什么样,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用户体验。首先,从视觉设计上来说,锤子手机的搜索图标,也就是那个放大镜,绝对是走心了。它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生硬的、扁平化的图标。锤子设计团队在上面下足了功夫,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工具化”,而是更像一个可以.............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音频爱好者,我对国内这些播放器厂商可谓是如数家珍,它们都各有千秋,共同将国砖推向了世界舞台。下面我就来聊聊它们各自的特点,力求详尽,让你觉得这是我一个老烧友的真心话: 飞傲 (FiiO)评价: 飞傲绝对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播放器市场中最具统治力的品牌之一。他们的产品线极其丰富,从入门级入.............
  • 回答
    Conflux树图上海新品发布:性能飞跃与国家战略的交织最近,Conflux树图在上海举行了盛大发布会,推出其新版本,并抛出了“性能超越比特币、以太坊,对我国具有战略储备意义”的重磅宣言。这无疑在区块链行业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公众和行业的广泛关注。那么,Conflux树图此次的底气何在?其所谓.............
  • 回答
    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以“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为由,反对在烟盒上印制触目惊心的烂肺图标,这个说法一出,便立刻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个论点,看看它究竟站不站得住脚,又揭示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从字面意义上解读“符合中国文化传统”首先,我们来掰扯一下“中国文化传统”这几个字。中国传统文化.............
  • 回答
    魔兽世界中,东部王国和卡利姆多的载入图片,与其说是简单的背景图,不如说是每个版本的魂魄凝聚。它们是玩家踏入一个全新艾泽拉斯大陆的序曲,是无数冒险故事的缩影,更是游戏开发者们向玩家传递游戏世界观和情感的窗口。评价这些载入图,不仅仅是看画面是否精美,更要深入理解它所承载的时代背景、剧情走向以及开发者想要.............
  • 回答
    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学术贡献跨越了博弈论、行为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制度分析等多个领域。他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人类行为和集体决策的理解,还为现实世界中的冲突解决、制度设计和战略互动提供了理论框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他的学术贡献: .............
  • 回答
    谭其骧(19091981)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他在1981年5月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何为中国》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中国民族关系史、历史疆域、文化认同等问题的探讨具有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讲话内容、学术意义及历史背景: 一、讲话的核心论点谭.............
  • 回答
    抖音上最近大火的“穷比快乐屋”现象,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搞笑段子或生活方式的展示,更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普遍心态和价值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评价它:1. 定义与核心内容:“穷比快乐屋”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经济条件不算宽裕,甚至可以说是“穷”但依然能找到快乐源泉的人或.............
  • 回答
    黑龙江省提出“全力冲刺房地产产业增长”的政策导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其可能的积极作用,也要理性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因分析首先,理解黑龙江省为何要提出这样的政策至关重要。其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动因: 经济增长压力: 作为东北老工业.............
  • 回答
    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需要审慎地分析其历史、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在不同时代扮演的角色。 笼统地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是不够准确的,因为这个群体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观点、立场和行为方式。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全面地评价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一、 定义.............
  • 回答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是20世纪最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学界享有盛誉,也对全球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他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史景迁的学术贡献与特点: 开创性的叙事风格: 史景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打破了传统西方汉学中.............
  • 回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共鸣,主要在于它精准地捕捉并剖析了当下中国社会中一部分精英群体(以“常青藤”象征的顶尖名校学生为代表)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心态,并赋予了它们一个极具概括性的标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
  • 回答
    郭德纲在BTV台长王晓东去世时发布的微博,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条微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事件背景: 谁去世了? 王晓东,北京市广播电视台(BTV)党委书记、台长。在广电系统,台长是一个重要的领导职务,其去世在行业内会引起重视。 郭德纲与BTV的关系: 郭德纲的德.............
  • 回答
    于晓华在财新发表的3月13日专栏文章,如果以“如何评价”为切入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文章的核心观点、论证逻辑、潜在影响、文章的风格和立意,以及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由于您并未提供文章的具体标题和内容,我将根据于晓华过往在财新发表的文章的风格和可能关注的领域,以及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来.............
  • 回答
    欧美人加入乌克兰组建的“抗俄志愿军”(通常指国际志愿军)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现象。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动机、行动、影响以及伦理和法律层面的考量。一、 动机与背景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呼吁国际社会派遣志愿人员前往乌克兰保家卫国。这一呼吁得到了许多.............
  • 回答
    玻洛米尔是《魔戒》中最复杂、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他身上集合了高贵、勇气、忠诚与脆弱,是人类在黑暗势力威胁下,最真实也最令人心疼的写照。评价玻洛米尔,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出身、他的个人品质以及他最终的选择等多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作为贡多林王国的继承人与战士: 荣耀与责任的象征: 玻洛米.............
  • 回答
    郑强教授是一位在中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化学家和教育家。要评价他,我们需要从他的学术成就、教学风格、社会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学术成就与专业背景郑强教授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