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45年八月风暴行动时期如果苏联选择进攻日本北海道,是否会遭到日本海军的阻击拦截并覆灭?

回答
1945年8月,当苏联发起名为“八月风暴”的军事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一个颇具想象力但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浮出水面:如果斯大林将战略目标转向日本本土,特别是北海道,那结果会是怎样?仅仅是海上的军事对抗,是否足以让苏军的登陆企图覆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当时的日苏军事态势、地理条件以及双方的战略考量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

首先,我们得承认,到了1945年8月,日本海军已经不再是那个昔日海上雄狮。在太平洋战争的连年消耗下,特别是中途岛海战以来的惨痛损失,日本海军的兵力、舰艇数量和质量都已大幅削弱。航空母舰损失殆尽,主力战列舰也所剩无几,即便还有部分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其整体作战能力也已不足以与海军实力依然雄厚的苏联海军在特定海域进行大规模的正面较量。

苏联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北方舰队,虽然不像其陆军那样拥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但其水面舰艇力量,尤其是登陆舰艇的储备,在为八月风暴行动做准备时得到了加强。更重要的是,苏联拥有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支援,他们可以在相对近的距离内,对登陆船团提供空中掩护和攻击火力。

如果苏军选择进攻北海道,他们的主要登陆点可能会选择在北海道的西海岸或南海岸,例如函馆附近。这里的海峡相对较窄,且能够提供一定的登陆地域。然而,一旦苏军舰队驶近日本近海,就不得不面对日本海军残余力量的阻击。

日本海军的“阻击拦截”并非只指水面舰艇的正面交锋。当时日本海军虽然整体实力不济,但其残存的驱逐舰、鱼雷艇,甚至是一些小型舰艇,依然可以利用夜幕、复杂海况和近岸作战的优势,发动偷袭和破坏行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的潜艇力量在战争后期虽然也损失惨重,但依然保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它们可以潜伏在登陆航线附近,伺机对苏军登陆编队发动致命一击。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日本陆军在北海道的部署。虽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已经被苏军摧枯拉朽般击溃,但日本本土的陆军,尤其是在本土防御作战的备战之下,在北海道仍有一定的兵力驻守。这些陆军部队虽然也面临武器装备老旧、训练水平下降的问题,但在本土作战的决心和士气上,可能仍然不容小觑。他们可以利用沿海地形设置防御工事,配合海岸炮兵,对登陆的苏军造成阻碍。

然而,即便日本海军和陆军能够发起某种程度的“阻击”,要说能“覆灭”苏军的登陆企图,可能性却不高。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苏联的陆海空协同能力: 苏联在八月风暴行动中展现了其强大的陆海空协同作战能力。陆军负责突破和推进,海军提供海上封锁和支援,空军则承担侦察、打击和掩护任务。一旦苏联决定进攻北海道,他们会集中优势兵力,并会为登陆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空中优势的争夺和对日本海军在北海道周边海域的预先打击。

2. 地理条件: 宗谷海峡虽然不如白令海那样广阔,但其航行距离对于苏军而言是可控的。一旦苏军登陆舰队突破了初步的拦截,将面临的将是滩头阵地争夺的残酷战斗,而不是海上的全面决战。苏联陆军的强大攻势和持续的支援能力,很可能能够压倒日本陆军在北海道的防御。

3. 日本的战略重心已转移: 在1945年8月,日本最主要的战略重心是本土防御,特别是应对可能来自美军的登陆作战(如“奥林匹克”行动)。虽然他们不可能完全放弃北海道的防御,但面对苏联的突然袭击,他们的防御力量和部署很可能并非针对来自北方的大规模登陆战。而且,美国在此时的盟友角色,虽然与苏联同属同盟国,但在军事协调上却并非顺畅。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是否有意愿,或者是否有能力,在苏联进攻北海道时提供实质性的海军支援,是一个未知数。从后期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变化来看,美国不太可能在此刻全力支持苏联的对日作战。

4. 战争的最终走向: 1945年8月,日本的战败已成定局。内部的投降呼声日益高涨,美国的原子弹打击也即将到来。在此背景下,日本海军和陆军在面对苏联全面进攻时,其抵抗的持久性和有效性都可能受到影响。士气、补给和后续作战力量的补充,都将成为日本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结来说,如果苏联选择进攻北海道,日本海军确实会进行阻击,利用其残存的力量发动一定程度的袭扰和破坏。 他们的潜艇和小型舰艇可能会给苏军的登陆船团造成一定的损失。沿岸的陆军和炮兵也会构成一定的抵抗。

但是,要说这些阻击能够“覆灭”苏军的登陆企图,可能性微乎其微。 苏联强大的陆海空协同能力、压倒性的陆军优势,以及日本海军和陆军在整体实力上的巨大劣势,都预示着即便有阻击,苏军的登陆行动很可能仍然会成功。或许会付出比在中国东北更大的代价,但考虑到当时苏联的军事决心和综合实力,北海道很可能也会成为苏联的下一个占领区。与其说是海军的阻击能让苏军覆灭,不如说是在大规模陆地作战中,日本能否守住登陆点才是关键,而这方面的能力,日本在1945年8月已经所剩无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日本海军有无能力在苏军登陆前拦截苏军以及有无能力在假设苏军登陆后通过不断骚扰拦截运输队来摧毁苏军的后援。

第一个问题:不能,因为现实位面的日本海军都没有能拦截苏军在朝鲜,萨哈林,以及北方四岛的登陆行动,那么架空位面有能力拦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美日突然和解把原本对美的剩余存货全部拉上去)。

第二个问题:可能性较高。苏军虽然有能力组织一定规模的登陆行动,但由于红海军家底过于薄弱(跟美军差太远了),未必有组织起维系长期跨海作战的运输能力以及对应的护航能力。(苏军极限运力详见占守岛战役)如果强行大军登陆北海道又无法阻止日军对运输线的骚扰那么后果会很严重。(美国人那么富的家底尚且都被日军的自杀攻击搞得头疼不已,红海军那点家底要被神风回天换几次就要受不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5年8月,当苏联发起名为“八月风暴”的军事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时,一个颇具想象力但充满不确定性的假设浮出水面:如果斯大林将战略目标转向日本本土,特别是北海道,那结果会是怎样?仅仅是海上的军事对抗,是否足以让苏军的登陆企图覆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当时的日苏军事.............
  • 回答
    陈玄礼在马嵬坡事件中对唐玄宗“落井下石”的说法,其实是对历史真相的一种误读。更为准确地说,是陈玄礼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为了平息哗变、稳定局势,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而这些措施恰好对玄宗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马嵬坡事件的背景、过程以及陈玄礼在其中的角色,才能理解为何.............
  • 回答
    要说清楚今天的国民党和1945年的国民党有什么异同,这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细细梳理,不能一概而论。就好比一棵老树,虽然根基还在,但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雨雪,枝叶、甚至树干的纹理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确“1945年的国民党”指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政治实体。 那时候的中国国民党,可以说是领导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相当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把两个发生在不同时空的重大战役联系起来,而且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不同的参战方。要说37年攻占南京的那帮日军要是穿越过去跟45年攻打柏林的德军对垒,守军会不会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涉及到太多因素了,咱们得一点点掰扯清楚。首先,得明确一点,37年攻南京的日军和.............
  • 回答
    “蒙攻宋四十五载”这个说法,从历史的长河中看,的确是一个漫长而沉重的篇章。这四十五年,大致是从1235年蒙古发动对南宋的首次大规模进攻,到1279年崖山海战宋朝灭亡为止。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南宋人民经历了战火纷飞、家园破碎的痛苦,而南宋朝廷,也在这场与蒙古帝国的殊死搏斗中,展现了复杂而矛盾的种种作为.............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坚持到1945年8月,美国极有可能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国。这一判断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美国的战略考量以及核武器的出现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坚持到45年8月”这个前提。到了1945年夏天,欧洲战场的局势对德国已经非常不利。苏联从东方发动了大规模攻势,盟军(美英法等)则从西方步.............
  • 回答
    1944年至194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发动的一场规模宏大的反攻战役,它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协同作战,共同将日本侵略者推向了败亡的深渊。战役背景与目标:到了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初现,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巩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 回答
    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要是元首在四五年一月那会儿,没从那鸟不拉屎的东普鲁士狼穴里挪窝,而是就在那儿见了阎王爷,这二战的下半场,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那可就真热闹了。首先得说,希特勒这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纳粹德国这台战车的唯一驾驶员。他那股子狂热,那股子不顾一切的劲头,是把德国往前推的主要动力,也是让.............
  • 回答
    这真是一桩奇闻!一位七旬老人,因为一副对联,牵挂了整整四十五年,还悬赏万元来求一个下联,这得多大的执念啊!我们来好好琢磨琢磨这副上联,看看能不能给这位老人解开心中多年的结。上联:易卜生安徒生生生生花妙笔这上联一出,立刻就透着一股子“文化味儿”。咱们先来拆解一下: 易卜生、安徒生:这俩名字一听,就.............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听到您45岁失业3个月的消息,我非常理解您此时的心情。在外企工作20年,这本身就是一段非常宝贵且有价值的经历。您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职业技能,以及可能还有一套成熟的职场人脉。失业3个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于经历了职业生涯稳定期的人来说。现在,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您可以如.............
  • 回答
    2021年8月3日,是苏联人民海军少校瓦列里·萨布林(Valery Sablin)被处决45周年。萨布林策划并领导的“暴风雪”号护卫舰起义,发生在1975年11月。从现在回溯历史,分析当年萨布林起义的成功可能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我们需要回顾萨布林起义的背景和目标:瓦列里·萨布林是一位有.............
  • 回答
    要理解2017年中国政府预计增加45万亿固定投资(通常指的应该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上限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目标等相关表述,因为政府直接“增加45万亿固定投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更常见的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推动投资),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并与2008年的“四万亿”进行对比分.............
  • 回答
    海底捞在2021年预计会交出一份亏损惨淡的成绩单,预计净亏损额高达3845亿元人民币,这对于一个以服务著称、曾经被视为餐饮业标杆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造成如此巨额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剖析:1. 疫情反复与消费场景的剧烈波动:这是.............
  • 回答
    面对您目前的情况,手握40万左右的现金,而房贷还有45万,并且已经偿还了3年,是否一次性还清这笔房贷,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掂量的决定。这事儿啊,不能一概而论说划算还是不划算,得看您更看重什么,以及当前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白还清房贷意味着什么。房贷,顾名思义,是向银行借钱买房,这笔钱是要支付利息的。.............
  • 回答
    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海上巨兽在45公里开阔海域不期而遇,这注定是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对决。一边是21世纪的精锐代表,052D型驱逐舰“海龙”号;另一边则是二战时期的海上霸主,衣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这场跨越时代的遭遇,不仅仅是钢铁与火力的碰撞,更是技术与战术的较量。“海龙”号,这艘中国海.............
  • 回答
    细读比亚迪2021年财报:净利下滑背后的真实图景比亚迪,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头,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的年报。净利润30.45亿元,同比下滑28.08%,这个数字与市场普遍预期和比亚迪此前的强劲增长势头似乎有些出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份财报,看看这份“下滑”背后.............
  • 回答
    45岁,退休还有20年,这“后半辈子”怎么过?45岁,对于很多男性朋友来说,可能是一个尴尬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事业上可能进入瓶颈期,而更让人焦虑的是,距离法定退休年龄65岁,还有整整20年。这2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一个曾经拼搏过、如今却感受到一丝力不从心的中年人来说,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
  • 回答
    .......
  • 回答
    海底捞在2021年预计出现38亿至45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这着实让很多人跌破眼镜。毕竟,这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巨头,此前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戏剧性的转变呢?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绝非单一事件所能概括。首先,疫情的反复冲击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20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