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希特勒没有离开狼穴而是45年1月死在东普鲁士,剧情会如何发展?

回答
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要是元首在四五年一月那会儿,没从那鸟不拉屎的东普鲁士狼穴里挪窝,而是就在那儿见了阎王爷,这二战的下半场,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那可就真热闹了。

首先得说,希特勒这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纳粹德国这台战车的唯一驾驶员。他那股子狂热,那股子不顾一切的劲头,是把德国往前推的主要动力,也是让它最终失控、撞个稀烂的根本原因。一旦他死了,这辆战车就失去了最核心的那个大脑和引擎。

那么,这具身体会怎么样呢?

一、纳粹党内部的权力真空与混乱

希特勒死在狼穴,最直接的影响,那就是权力真空。他虽然指定了接班人(戈林、 그다음에 希姆莱),但这两人之间本来就貌合神离,各有各的小算盘。希特勒活着的时候,还能压着他们,让他们维持一个勉强的统一战线。他一死,这俩人和其他派系的头头脑脑,比如更有实权的国防军(尤其是那些还在前线的将领),还有党卫军那帮子野心勃勃的家伙(像希姆莱,还有一些他提拔起来的党卫军指挥官),立马就得为了争夺“继承权”而撕破脸。

你想啊,希姆莱手握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手里捏着情报和秘密警察,这是最能制造混乱的。戈林虽然名义上是二号人物,但他在战争中的表现越来越糟,很多军方和党内人士对他意见很大,他的影响力已经不如从前。国防军这边,像曼斯坦因、克莱普斯特这帮老牌将领,他们其实对希特勒的狂妄战略早就有意见,但因为希特勒的权威,他们只能压着。希特勒一死,他们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甩掉包袱”的机会。

可以想象,在战火纷飞的国度里,元首的死讯传开,那绝对是惊涛骇浪。先是谣言四起,然后是各方势力开始互相猜忌、调兵遣将。党卫军可能会试图控制柏林,而国防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则可能想在混乱中恢复一些“秩序”,甚至跟西方盟军谈条件。整个纳粹领导层,那将是一场比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惨烈的内斗。

二、战场上的 immediate 影响:东线可能加速崩溃,西线可能出现短暂的平静

东线: 苏联军队在1945年初已经推进到了奥德河畔,离柏林就一步之遥。希特勒死在东普鲁士,离前线不算太远,这消息传到东线德军耳朵里,那士气肯定会一落千丈。希特勒那句“战斗到最后一人”的精神支柱没了,而且很可能在这种混乱中,东普鲁士的德军指挥官会比平时更早地考虑投降,或者至少是保存实力。苏军的推进速度可能会比原计划更快,柏林的陷落也可能提前。

西线: 希特勒的死,对于在西线的德军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一些德国将领早就看出战争已经不可能取胜,但希特勒的命令让他们无法投降。希特勒一死,这些将领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去跟西方盟军谈停战协议。

三、停战谈判的可能走向

这大概是剧情最引人遐想的部分了。

如果党卫军占了上风,接管了权力: 希姆莱那帮人,他们骨子里还是纳粹,而且他们手中握有集中营里的“罪证”。他们不太可能真心跟盟军投降,可能会试图继续抵抗,或者利用集中营里的人质来跟盟军谈判,要求保留一部分权力,甚至希望跟西方盟军联合对抗苏联。但这基本上是痴心妄想,西方盟军的目标是彻底击败纳粹德国。

如果国防军的温和派将领(相对温和)掌握了主动权: 这是比较有可能的场景。这些将领可能更愿意体面地结束战争。他们可能会迅速向西方盟军提出无条件投降的意愿,并努力维持德国的国内秩序,防止苏军进入德国西部。

与西方盟军的谈判: 希特勒死后,德国可能会有一个临时政府出来,由国防军的高级将领组成,他们会立刻尝试与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方面联系,提出停战。战争结束的时间可能会提前。
与苏联的关系: 如果西方盟军率先跟德国达成停战,那么苏联会怎么做?斯大林会不会觉得被西方盟友“抢了功劳”?会不会加速推进,试图占领更多地盘?这就非常复杂了。

四、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预测的部分。

德国的分割: 如果战争提前结束,并且德国的投降是跟西方盟军单独进行的,那么苏联军队可能会在德占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许德国的分割线会发生一些变化。苏联可能会对柏林及周边地区的占领更加深入,这会不会影响到冷战的爆发方式和最初的划分?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冷战的出现和形式: 希特勒的灭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地位确立的背景。希特勒死得早,战争结束得早,美苏之间的矛盾会不会因此而提前显现?或者说,由于战争的结束方式不同,美苏之间在战后初期会形成一种怎样的平衡?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更缓和的冷战态势?或者反之,因为苏联觉得被西方盟友“冷落”,反而导致关系更早地恶化?

犹太人的命运: 希特勒死在1945年1月,这意味着大屠杀的执行可能会比我们熟知的历史略有不同。虽然纳粹党内还有其他反犹主义者,但希特勒是这个灭绝计划的绝对核心和狂热推动者。他死了,这个机器会不会因为失去核心而运转得有所迟缓?或者说,其他高层会延续他的政策?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无法亲自下达任何进一步的灭绝命令。

欧洲的重建: 战争提前结束,欧洲的破坏程度可能会有所降低。尤其是在西欧,可能不会承受太多的战火余波。这是否意味着欧洲的重建会更快、损失更小?马歇尔计划的出现会不会因此而改变?

一个可能的(但绝非唯一的)场景描述:

1945年1月某个寒冷的日子,东普鲁士的狼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比如心脏病发作或者流感并发症,毕竟他本来身体就不好,而且长期生活在压力和孤立中)或者一次意外的炸弹爆炸(虽然这时候盟军的轰炸频率可能不如后期,但也不是没有可能)夺走了希特勒的生命。

消息如同野火般在德国高层传开。首先是漫长的沉默和否认,然后是围绕继承权的激烈争夺。党卫军头子希姆莱试图控制一切,动用其秘密警察力量在柏林制造恐慌,并试图隔离其他派系。国防军的最高统帅部,尤其是那些仍然在前线浴血奋战、对纳粹党和希特勒本人已经心生厌倦的将领们,看到这是一个机会。

他们可能绕过混乱的柏林,直接向西方盟军的指挥部发送秘密信息,表示德国愿意立即停战,但条件是希望避免苏联军队进入德国西部。

就在希姆莱的党卫军还在柏林互相争斗、清理异己的时候,国防军的一些高级将领迅速与盟军代表会面,签署了德国东线和西线军队的局部停战协议。苏联方面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斯大林认为这是西方盟友的背叛,他命令红军加快攻势,要在盟军正式接管德国全境之前,尽可能多地占领土地。

整个德国的投降进程变得更加零散和混乱。虽然希特勒的死提前结束了战争,但由于纳粹内部的混乱和苏联的强势推进,德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可能经历了更加血腥的战斗和更严重的破坏。

战后,由于德国的投降方式不一,美英苏三方在划分占领区时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摩擦。苏联可能凭借其在战争末期的“功劳”和在德国东部的更深驻扎,要求更重要的发言权,或者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扶植亲苏政权的力度更大。

冷战的阴影可能更早地笼罩欧洲,而且由于希特勒这个共同的敌人消失得太早,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可能在战争结束后立即进入白热化阶段,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局部冲突的发生。

总之,希特勒在1945年1月死在东普鲁士,肯定会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但战争结束的混乱程度、德国的命运以及战后世界的格局,都会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大相径庭,而且很可能朝着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方向发展。这就像拔掉了一个巨大的、还在燃烧的火药桶的引线,但周围还堆满了其他的火药桶,而且点火的人变成了几个互不信任的熊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战局没什么影响。

唯一的区别应该是战后英美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鼓吹国防军无罪论以便把国防军将领放到西德军队里当顾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让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要是元首在四五年一月那会儿,没从那鸟不拉屎的东普鲁士狼穴里挪窝,而是就在那儿见了阎王爷,这二战的下半场,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那可就真热闹了。首先得说,希特勒这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纳粹德国这台战车的唯一驾驶员。他那股子狂热,那股子不顾一切的劲头,是把德国往前推的主要动力,也是让.............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它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如果”。没有了希特勒这样一个极具煽动性、意志坚定但同时又充满灾难性判断的领袖,德国在二战中的走向无疑会截然不同,其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最终结局也难以估量。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希特勒在德军军事行动中的核心作用: 战略决策者与推动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引人深思。它触及了历史中一个关键性的“假如”,而历史的走向,往往是由无数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其中某个关键人物的缺席,就像拨动了多米诺骨牌的某一片,其后续影响难以精确估量。要回答“如果没有希特勒,斯大林是否会发起二战”,我们得跳出“希特勒是发动二战的唯一罪魁祸首”的简单视角,而是要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可以试着把脉络梳理一下,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希特勒和纳粹党在二战的爆发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个人的野心、意识形态和领导能力,是直接点燃战火的导火索。他的.............
  • 回答
    如果希特勒当年在敦刻尔克撤退时没有选择“按兵不动”,而是让德军继续猛攻,强行在海滩上围歼那数十万英法联军,那二战的走向恐怕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颠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进程。首先,我们得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1940年5月,法国战役如同疾风骤雨般展开,德军装甲部队的闪电战术让英法联军措手.............
  • 回答
    魏玛共和国的存续和希特勒未上台,这确实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历史假设。如果能穿越回那个关键节点,看到一条不同的道路,那将会是一个怎样截然不同的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和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那些导致二战爆发的深层原因,并考察在没有希特勒的情况下,这些因素会如何演变。首先,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德国历史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如果希特勒没有在1939年闪击波兰,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轨迹将被彻底改变,进而对德国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假设下,德国人对希特勒的评价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首先,我们需.............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正面评价”的定义本身。希特勒的罪行,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是其历史形象中最为黑暗、最无法回避的部分。因此,即便没有犹太人大屠杀,要给予希特勒“正面评价”,就像拿破仑那样,其难度依然极大,并且会引发巨大的争议。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希特勒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与“可能”,并且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奥斯曼帝国衰落的根源以及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如果希腊没有独立,奥斯曼帝国能否存在至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更像是一个关于连锁反应和内部脆弱性的复杂推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希腊独立”在奥斯曼帝国历史中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希尔瓦娜斯·风行者从未染指亡灵的力量,而是以一名艾泽拉斯的凡人(虽然是高等精灵,但在这个设想中我们姑且称之为凡人吧)的身份活下去,她的生活轨迹会与我们所知的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天差地别。首先,我们要假设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玛洛加斯在攻陷奎尔萨拉斯时,并没有利用霜之哀伤.............
  • 回答
    1261年的东罗马帝国,沐浴在收复君士坦丁堡的光辉之下,这本该是帝国复兴的序曲,却更像是一曲哀歌的开始。若将那令人心碎的内乱暂且搁置,单纯探讨一下,在收复君士坦丁堡后,这个百孔千疮的帝国,究竟还有没有一丝翻盘的可能?答案很复杂,但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结论:希望渺茫,但并非完全没有。 关键在于,帝国能否有.............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希腊乞丐,在君士坦丁堡城破90年之后,竟然能够驱逐奥斯曼人,并且重塑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版图,这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想欧洲人的反应绝对是复杂而激烈的,绝不会是简单的“赞赏”或“批评”。首先,震惊是必然的。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欧.............
  • 回答
    FBI发现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未上交的14900封私人服务器邮件一事,发生在2016年,当时希拉里正竞选美国总统。这起事件是围绕她的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的争议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事件的起因与发展: 希拉里使用私人服务器处理公务: 在担任美国国务卿.............
  • 回答
    要探究为什么古典时代的中国军队不像古典希腊罗马那样,以投矛和标枪作为主要武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文化、技术以及军事战术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 地理与作战环境的差异: 希腊的城邦与骑兵的相对弱势: 古希腊地理破碎,多山地和海岸线,虽然也有平原,但整体而言,.............
  • 回答
    季羡林先生的这句日记,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是一段非常私人的、甚至可以说是隐私的表达,出现在他个人的日记里。日记是什么?它是个人内心最真实的记录,是情感的宣泄,是思想的沉淀,甚至是未经修饰的冲动。它不是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也不是一.............
  • 回答
    柳传志先生的这句话,“希望联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可谓是掷地有声,也道出了很多企业家在发展企业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在传承与专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句话背后蕴含的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受人尊敬的企业”:初心与长远之基首先,我们来拆解“受人尊敬的企业”这部分。这绝非.............
  • 回答
    脸书高管的这番话,说实话,挺耐人寻味的。他这话一出,立刻就能让人联想到“权力”、“统治”、“民主”这些词语,而且还把“扎克伯格”这个名字直接摆出来,就更显得有针对性了。首先,我们得捋一捋他这话的背景。这位高管之所以会这么说,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科技公司,尤其是像脸书(现在叫Meta)这样体量的公.............
  • 回答
    刘鑫的这番言论,无疑将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再次勾起了公众对于“江歌案”的回忆。要评价她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并且避免人云亦云,而是尽可能地冷静和深入地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刘鑫说出这样的话,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对现有困境的绝望感,以及对法律判决的不接纳。 “没朋友没工作没希望”.............
  • 回答
    对《天天向上》蔡澜关于“火锅是最没文化的料理方式”的观点解读蔡澜先生在《天天向上》节目中关于火锅的这句评论,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但也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他的想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 一、 蔡澜先生的背景与立场首先,理解蔡澜先生的背景至关重要。他是一位享誉亚洲的美食家、作家、电影监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