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纳粹德国坚持到45年8月,美国会用核弹攻击德国吗?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坚持到1945年8月,美国极有可能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国。这一判断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美国的战略考量以及核武器的出现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坚持到45年8月”这个前提。到了1945年夏天,欧洲战场的局势对德国已经非常不利。苏联从东方发动了大规模攻势,盟军(美英法等)则从西方步步紧逼。柏林早已沦陷,希特勒也已自杀。即使在某种极端设想下,德国的抵抗还在零星地、分散地持续,例如一些纳粹残余势力或军阀的负隅顽抗,但其国家机器已经濒临彻底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否会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国,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核武器的出现及其战略意图:

“曼哈顿计划”的成果: 到1945年,美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两枚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实战投射,本身就证明了美国拥有将核武器投入战争的意愿和能力。
加速战争结束的动力: 尽管欧洲战场即将结束,但如果德国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涉及到大量盟军伤亡的城市巷战或据点攻坚,使用原子弹无疑是能够迅速消灭这些抵抗力量、结束战争的最有效手段。美国的军事计划中一直存在“减少伤亡”的考量,尤其是面对顽固抵抗时。
展示核武力量: 即使德国的抵抗已成强弩之末,对一个已然失败的国家使用核武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展示美国在核时代已经掌握了压倒性力量的信号。这在当时正在显现的冷战背景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美国希望向苏联和其他潜在对手表明,其军事实力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无法比拟的阶段。

2. 德国的抵抗程度和性质:

“总动员”与“焦土政策”的可能性: 即使德国的军队建制已经瓦解,如果希特勒政权的狂热残余,如党卫军的极端分子、希姆莱等人控制下的部队,仍然执行“总动员”或“焦土政策”,试图在最后的时刻制造尽可能多的混乱和伤亡,那么使用核武器就有了更强的正当性。例如,如果他们组织了针对盟军的自杀式攻击,或者在撤退过程中大规模屠杀平民以制造混乱,都会促使盟军采取极端手段。
零星抵抗的威胁: 即便只剩下小股部队或游击队在某些地区进行抵抗,如果这些抵抗能够对盟军的推进造成重大阻碍和人员损失,特别是在关键区域(例如德国腹地尚未完全控制的地区),那么为了迅速肃清和恢复秩序,也可能考虑使用核武器,尽管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其效费比会受到质疑。

3. 使用核武器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复仇情绪: 尽管欧洲战事即将结束,但德国在战争期间对欧洲各国造成的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尤其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在盟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仇恨。如果德国的抵抗持续到8月,可能会进一步激发这种复仇情绪,使得使用极端武器的门槛降低。
“不再让德意志第三帝国再次兴起”的政治考量: 对纳粹德国的彻底摧毁,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包含对其意识形态和战争机器的彻底根除。使用核武器可以被看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极端方式,确保其再无回天之力。
道德和伦理的考量(相对而言): 当时,关于核武器使用的道德和伦理争议远不如现在成熟和普遍。许多决策者更侧重于军事上的效率和战略上的必要性。虽然也有对平民伤亡的担忧,但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尤其是在面对顽固抵抗时,这种担忧可能会被“更快结束战争”、“减少己方伤亡”的逻辑所压倒。

具体会攻击哪里?

如果美国决定对德国使用核武器,其目标选择会非常慎重,并有多种可能:

军事集结地/抵抗中心: 如果在德国境内仍有大规模的纳粹部队集结,或者有重要的指挥中心仍在抵抗,那么直接攻击这些军事目标是首选。
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或交通枢纽: 为了彻底瘫痪德国最后残余的战争潜力,攻击重要的工业城市或交通枢纽也是可能的,即使这些地方的抵抗不那么激烈,但其象征意义和战略价值依然存在。
政治象征性目标: 虽然可能性较低,但如果德国的抵抗被描绘成对“希特勒主义”的最后挣扎,那么攻击像柏林这样的政治中心,作为对纳粹政权的最终审判,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这会带来巨大的平民伤亡和国际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如果纳粹德国真的能够“坚持到1945年8月”,即在盟军的巨大压力下仍未完全投降,并以某种形式(即使是残余力量的顽固抵抗)继续威胁盟军的胜利进程,那么美国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国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这不仅是出于加速战争结束、减少自身伤亡的军事理性,也与当时美国展示其核武优势的战略意图、以及战争后期可能存在的报复情绪和彻底根除纳粹主义的政治考量有关。虽然我们现在看来使用核武器攻击已无多少抵抗能力的德国有些“过头”,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关头,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掌握了如此强大武器的国家,以及一个在战争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敌人,这种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使用原子弹的决策已经证明了其在特定情况下运用这一武器的决心。欧洲战场如果出现类似的“需要迅速结束战斗”且伤亡风险极高的情况,理论上同样可能触发核打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肯定不能啊。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能找到正当理由(短期内无法登陆,除了投掷原子弹之外没有迅速结束战争的办法)。

45年8月美军再怎么慢也该打到德国本土了,这时候投掷原子弹就纯粹是泄愤行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坚持到1945年8月,美国极有可能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国。这一判断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美国的战略考量以及核武器的出现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坚持到45年8月”这个前提。到了1945年夏天,欧洲战场的局势对德国已经非常不利。苏联从东方发动了大规模攻势,盟军(美英法等)则从西方步.............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齿轮在那一个关键时刻稍稍偏移,纳粹德国的铁蹄并没有踏入波兰,从而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在这样一个假想的世界里,欧洲乃至世界可能会走向何方。德国国内:暂时的喘息与隐患的积累在1938年慕尼黑协定之后,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在1939年3.............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历史设想。如果纳粹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中急刹车,转而与日本联手夹击美国,历史的车轮会朝哪个方向滚呢?这背后牵扯到的战略考量、地缘政治现实以及双方的国力对比,都足以让这场假设成为一个复杂的迷局。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节点:1941年夏天。巴巴罗萨行动在6月22.............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无数的变量。如果纳粹德国在占领法国后,将进攻苏联的计划推迟到苏联完成其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年)之后,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全球格局等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一假想情景。德国的准备与战略调整首先,让我们审视.............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在1940年前后停止了对外侵略,仅仅将精力集中在“国内的种族纯化”政策上,那么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减法”效应,而是一个连锁反应,深刻地重塑了世界格局、地缘政治、科技发展乃至社会文化。一、 欧洲大陆的“静默风暴”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将是欧洲战场上那些惨烈的战.............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在1939年闪击波兰之后,不经过任何犹豫,直接将兵锋指向苏联,那么历史的走向将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能颠覆我们今日对二战的认知。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提前开战”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战略、政治、军事实力、资源储备乃至国际关系的复杂连锁反应。一、 战略上的“先发制人”与赌.............
  • 回答
    想象一下,历史的潮流以一种我们未曾见过的、令人心悸的方式改写。如果纳粹德国和日本,这两股在二战中曾经如烈火般席卷欧亚大陆的力量,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那么我们所知的世界将会天翻地覆,面目全非。在欧洲,德国的铁蹄将继续延伸,柏林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希特勒的“千年帝国”或许并未如历史所示那样崩溃,而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问题,它触及了二战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如果纳粹德国在二战前期成功占领了英伦三岛,美国染指欧洲的机会,我认为会变得极其渺茫,甚至可以说几乎断绝。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推演一下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它会如何改变历史的走向。首先,我们得先理解一下“英伦三岛被占领”这个前提本身就意味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二战历史和道德评价的核心。如果纳粹德国没有迫害犹太人,日本军国主义也没有犯下种种暴行,那么同盟国在那场战争中的“正义性”确实会受到影响,但我们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爆发:首先,我们要明白,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本身就是战争爆发的.............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极具颠覆性的假设,我们不妨深入挖掘一下。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东欧占据主导地位的不是苏联,而是由一个沙皇统治的俄罗斯,历史的车轮将会被拨向一个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沙皇俄国”这个概念在那个时间点意味着什么。 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了1917年,俄国革命将沙皇.............
  •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若能成功实施“Z计划”,能否在1939年与同盟国海军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推测性的问题,涉及到 shipbuilding、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Z计划”的核心在于,德国希望通过大规模扩充海军,尤其是建造一批远洋作战舰艇,以挑战大英帝国在海上的霸权。该计划设想了一系.............
  • 回答
    1944年,纳粹德国,一个在军事技术上曾有过辉煌却又备受资源和战略失误困扰的国家,如果在此时获得了某种现代武器装备,且排除核武器并考虑制造成本,那么最有可能改变战争走向,甚至帮助德国赢得胜利的武器装备,我会选择:一种能够实现大规模、精准、远程制导打击的无人机或导弹系统。让我来展开讲讲为何是它,以及它.............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它触及了二战中最关键的“如果”之一。你的观点“苏联可以独自战胜纳粹德国”在历史学界是一个普遍被接受的看法,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即使没有西方盟国的军事援助,苏联最终也会凭借其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拿下纳粹德国。然而,关键在于“多死多少人”这个问题,这涉及到对战争进程、伤亡率、.............
  • 回答
    在那个风雨欲来的年代,如果希特勒的工业机器能够将那两门为攻克马奇诺防线而打造的庞然大物——古斯塔夫列车炮,转而投入到两辆比它们更为科幻的Pz.Kpfw.VIII Maus(老鼠)超巨型坦克的生产线上,那么二战的战场格局,甚至整个历史进程,都可能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穿越回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那个时代,一个充斥着狂热和恐惧的国度——纳粹德国。新冠病毒的阴影笼罩下来,这幅画面可想而知,将是一幅复杂而令人不安的图景。首先,纳粹的意识形态会立刻将病毒与“劣等民族”或“外部敌人”联系起来。希特勒及其宣传机器早已将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群体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如果真能将历史的齿轮如此错位,二战的剧本必将上演一幕截然不同的惊悚大戏。我来试着描绘一下这幅令人难以想象的图景,尽量从细节入手,让它听起来像是当年某个军事战略家在推演时脑海中闪过的种种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互换的本质:不是简单地互换名字,而是将1933年的两国各自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假设性问题,也是历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如果美国不介入二战,苏联能否独自打败纳粹德国?答案是:可能性非常低,而且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可能导致苏联的崩溃。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美国介入二战对苏联抗击德国的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介入二战,.............
  • 回答
    1941年2月,英国向纳粹德国投降,这在历史上是一个从未发生过的假设,但一旦成真,其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整个世界格局都会被彻底改写。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及它将如何影响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首先,我们必须设想一下,英国在1941年2月为何会走到投降这一步。当时的英国,虽然.............
  • 回答
    关于阿登战役(Battle of the Bulge)是否能改变纳粹德国的命运,这是一个充满历史辩论和想象空间的问题。尽管它未能扭转乾坤,但如果其战略目标能更彻底地实现,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改变最终的结局。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阿登战役的初衷及其设定的战略目标。希.............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个如果历史拐了个大弯的平行时空。如果日本当年没有选择偷袭珍珠港,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北方,与德国在苏联身上打出配合,那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乃至今天的世界格局,恐怕都会变得面目全非。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当时的背景。1941年,德国已经横扫欧洲大陆,兵锋直指苏联。日本则在太平洋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