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纳粹德国海军如果完成了z计划,能否与1939年的同盟国海军抗衡?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若能成功实施“Z计划”,能否在1939年与同盟国海军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推测性的问题,涉及到 shipbuilding、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

“Z计划”的核心在于,德国希望通过大规模扩充海军,尤其是建造一批远洋作战舰艇,以挑战大英帝国在海上的霸权。该计划设想了一系列巨型战列舰(如“俾斯麦”级、“H”级),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潜艇。如果该计划得以完全实现,尤其是在1939年战争爆发前,德国海军的面貌将会截然不同。

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Z计划”的宏大之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舰艇数量,而是旨在打造一支能够与英国皇家海军在所有海域进行正面较量的力量。这意味着德国需要建造大量超过3万吨甚至5万吨的战列舰,装备威力巨大的主炮,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航空母舰来提供空中支援,以及能够执行远洋破交战和支援主力舰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潜艇部队更是德国海军的战略核心,旨在通过封锁航线来扼杀英国的生命线。

然而,要真正评估其与1939年同盟国海军的对抗能力,我们需要将“Z计划”的理想设想与现实的生产能力、资源投入以及时间线进行对比。

1939年的同盟国海军,尤其是英国皇家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其舰艇数量庞大,装备精良,并且拥有数百年的航海和作战经验。皇家海军拥有数量可观的战列舰,其中不乏设计先进、火力强大的舰型。此外,英国还拥有一支庞大的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数目可观的潜艇部队。更重要的是,英国海军遍布全球的基地网络,使其能够进行远洋部署和长期作战。

如果“Z计划”得以完全实现,德国海军在1939年将会拥有一支由数艘巨型战列舰、数艘航空母舰、大量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庞大的潜艇舰队构成的主力。这些舰艇在设计理念上,例如“俾斯麦”级的速度与火力结合,以及“H”级设想的强大炮火,都显示出与英军较量的雄心。几艘航空母舰的出现,将彻底改变德国海军的作战模式,使其具备了独立进行海上争夺的能力。而庞大的潜艇舰队,如果能够达到“Z计划”设定的规模,确实可能对同盟国的海上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即使“Z计划”的所有舰艇都在1939年按时完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如果”),德国海军在吨位、舰艇种类和全球部署能力上,仍然难以与同盟国海军相提并论。英国皇家海军在1939年拥有的舰艇总吨位和数量,即使在德国完全实现“Z计划”的情况下,也可能仍然占据优势。而且,英国海军的舰艇分布在全球各地,这意味着即使德国在本土或北大西洋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也难以在战略上摧毁整个同盟国海军的力量。

更关键的是,海军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消耗资源的过程。“Z计划”的实施需要巨量的钢铁、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旷日持久的建造时间。德国作为一个在资源和工业生产力上都相对有限的国家,同时还要维持陆军和空军的现代化,能否在短时间内消化如此大规模的海军建设计划,并确保所有舰艇都处于最佳作战状态,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即使我们假设德国在1939年拥有了“Z计划”设想中的全部舰艇,它们也可能面临一些实际的挑战。新造舰艇的磨合、官兵的训练、战术的成熟都需要时间。而海军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钢铁和火炮上,更在于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训练有素的乘员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体系。

所以,尽管“Z计划”描绘了一幅令人瞩目的德国海军蓝图,但即使其在1939年得以完全实现,德国海军也更可能是在某些海域或某些类型的对抗中,展现出与同盟国海军抗衡的能力,尤其是在潜艇战方面。但要说能够“全面”或“最终”压倒,甚至摧毁同盟国海军,尤其是以皇家海军为首的庞大海上力量,这仍然是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设想。德国海军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个“以弱胜强”的思路,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或针对特定的目标,打出决定性的一击。然而,要挑战一个全球性的海上霸权,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舰艇,更是一个能够支撑其全球战略的庞大体系。

总而言之,如果“Z计划”在1939年得以完全实现,德国海军毫无疑问会比历史上强大得多,其对同盟国海军将构成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潜艇战方面。但要达到与1939年同盟国海军(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全面抗衡的程度,从而改变整个战争的走向,可能性依然非常渺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啊,39年的英国人正青黄不接呢,省钱大过天的KGV首舰得1940年才服役。

基本上也就是15BB3BC7CV,其中BB是R+QE+老衲老罗

1945年,Z计划收拾完,怎么也得10BB12BC4CV(39年8月版计划)

德佬海军词条里就这么写的,别说你看了觉得不靠谱,我特么也觉着KMS和写这词条的至少有一个喝多了……

这他妈要是还不能压着39年的RN,小胡子铁定转头就把KMS全家剁了喂犹太人(如果1945年的三德子境内还有那么多没被杀的犹太人的话)……


哪怕是贤者状态写的10BB3BC4CV,也差不多够用了。

上面那个Z plan的点进去就是这个了。很明显BC的数量贤者了。大概是射出去了……反正39年7月的时候雷德尔就把12条P级给砍了……


问题是,这资源填进去了,KMS发达了,海上滋润了。

但是如果不往外扩张的话,德国的蛋糕就那么大

你打算挪用多少陆军的资源来实现这个功能?

最后华丽丽的1939年8月撸管版10BB12BC4CVのKMS全体在汉堡港站坡,目送整训完成换装完毕的苏联人一波草到亚琛?


问题是,看KMS不爽的,还有法国海军呢

到时候,2顿咳咳咳+2黎姐,没准还有黎姐级剩下的克莱门梭+加斯科因,甚至阿尔萨斯级(这是计划41年动工的)……

你可没说MN也是1939年状态冻结到1945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若能成功实施“Z计划”,能否在1939年与同盟国海军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推测性的问题,涉及到 shipbuilding、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Z计划”的核心在于,德国希望通过大规模扩充海军,尤其是建造一批远洋作战舰艇,以挑战大英帝国在海上的霸权。该计划设想了一系.............
  •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也就是 Kriegsmar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确实与陆军和空军的光辉战绩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整体实力显得相对薄弱,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政治和战略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希特勒对海战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偏差。他过于迷恋闪电战,这种陆地上的快速机动和决定性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之间的关键联系。在没有盟军直接干预西线的情况下,让纳粹德国和苏联在东线“安心互刚”,苏联能否打到多佛尔海峡,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推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核心前提的挑战性:纳粹德国与苏联在东线“安心互刚”的可能性.............
  • 回答
    纳粹德国能否在二战初期利用空军在英吉利海峡重创或消灭皇家海军主力,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战略意图、军事能力、技术限制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要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希特勒与海军的战略分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希特勒本人对海军的战略目标与海军高层存在显著的分歧。希特.............
  • 回答
    纳粹德国是否具备建造横跨英吉利海峡海堤并以此登陆英国的能力,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想象空间的问题,需要从工程、资源、人力、战略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坦白说,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和技术认知来看,建造如此规模的海堤,并以此为登陆平台,即便以纳粹德国的实力,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可以深入.............
  • 回答
    探讨拿破仑法国、苏联、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以及日本帝国是否都是挑战英美海洋体系的“失败者”,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的崛起背景、核心战略、与英美海洋体系的互动,以及最终的命运。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国家在其崛起或扩张的关键时期,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对以英国为主导、后转为英美共治的全球海洋霸权发起了挑战,而它们.............
  • 回答
    纳粹德国陆军第352步兵师(352. InfanterieDivision)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的一支常规步兵部队,其战斗力和历史表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编制、装备、人员素质、战场环境以及战略任务等。以下是关于该师的详细分析: 一、组建与编制1. 组建时间 第352步兵师最早于1939年组建.............
  • 回答
    纳粹德国时期,德国公民遵守德国法律是否算爱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纳粹政权如何定义和推行“爱国”: 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纳粹党的核心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国家”的利益被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高于一切。爱国.............
  • 回答
    纳粹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国力”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绝非唯一决定性因素。将他们的失败简单归咎于国力不足,是对历史进程的过度简化。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1. 国力对比:现实与误判1.1 资源与工业基础: 德国: 尽管德国在战前.............
  • 回答
    纳粹德国发动对波兰的入侵,并进而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希特勒的野心、纳粹的意识形态、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不满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共同促成了这场灾难的发生。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纳粹德国为何一定要打波兰并发动二战:一、希特勒的宏大扩张野心与“生存.............
  • 回答
    许多人可能认为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是高效且无所不能的,但事实上,其战争动员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足,尤其是在与同盟国相比时。这背后涉及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因素。首先,必须认识到纳粹德国的动员策略本身就带有深刻的战略误判和意识形态枷锁。希特勒的闪电战(Blitzkrieg)思.............
  • 回答
    要回答纳粹德国是否是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其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复杂的特征,既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元素,又存在显著的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成分,甚至带有强烈的极权主义色彩。首先,我们来看纳粹德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元素: 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市场经济的运作: 尽管受到了极大的国家.............
  • 回答
    纳粹德国在其掌权期间犯下了无数灭绝人性的罪行,其中最令人发指和系统性的便是大屠杀(Holocaust),即对欧洲犹太人的系统性种族灭绝。此外,纳粹还对其他被其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群体进行了大规模迫害、奴役和屠杀。以下是一些纳粹德国灭绝人性的行为,力求详细描述:一、 大屠杀 (Holocaus.............
  • 回答
    纳粹德国对侵占地区的统治是一种极端、残暴且复杂的多层级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最大化德国的国家利益,实现种族优越论的意识形态,并最终将这些地区整合进未来的“大日耳曼帝国”。这种统治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地区的重要程度、当地人口的构成、以及军事占领的性质而有所区别。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纳粹德国对.............
  • 回答
    纳粹德国军服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却又极具讨论性的话题。与其说“过誉”,不如说它在那个时代,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功能性,确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然,我们不能回避它背后所代表的邪恶意识形态,但单就“设计”层面来审视,其闪光点和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视觉冲击力到心理暗示:纳粹军服的设计逻辑纳粹军.............
  • 回答
    纳粹德国的“宽轨”铁路计划,即所谓的“大日耳曼轨道”(Breitspurbahn),是希特勒本人充满野心的一项宏伟铁路建设设想,旨在通过建设超宽轨道标准,连接德国本土与占领的广阔东欧地区,以支持其军事扩张和经济控制。然而,从现实角度审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可以说是极低,近乎于零,其背后是基于政治宣传、.............
  •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是否是德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强”的定义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如果以军事力量、领土扩张和国际影响力为衡量标准,纳粹德国在短时间内确实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但若从长远来看,其根基的脆弱性和最终的覆灭,又使得这个“强”显得极具破坏性和非持续性。纳粹德.............
  • 回答
    纳粹德国空军野战师,英文叫 Luftwaffe Field Division(或者 LuftwaffenFeldDivision),这个名字一听就挺特别的,毕竟“空军”通常是和天空联系在一起的。但事实是,这些部队的出现,说白了是德国在二战后期兵力捉襟见肘时,一个无奈的产物。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是德国空.............
  • 回答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儿童教育,是一场精心策划、系统性的思想灌输和人格塑造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将下一代培养成忠诚于纳粹党、身体健康、具备“雅利安”种族优越感并乐于为国家献身的公民。这并非简单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工程,旨在通过教育体系来巩固和推广纳粹的意识形态。在纳粹德国.............
  •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是否杀害了被俘虏的英国和美国士兵中的犹太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节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即对欧洲犹太人的系统性迫害和屠杀,是其核心意识形态和战争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将这种灭绝政策直接、普遍地应用于所有被俘虏的非德国籍犹太士兵,情况则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