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纳粹德国的海军力量为何会如此弱?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也就是 Kriegsmar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确实与陆军和空军的光辉战绩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整体实力显得相对薄弱,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政治和战略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希特勒对海战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偏差。他过于迷恋闪电战,这种陆地上的快速机动和决定性战役的模式,让他忽视了海洋控制在赢得一场全面战争中的关键作用。他将重心完全放在了陆军和空军的建设上,认为只要迅速击垮欧洲大陆上的敌人,海军的建设就可以放到次要位置。这种战略思想的短视,导致海军在资源分配上总是处于劣势。

其次,历史的包袱也严重制约了德国海军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海军遭受了《凡尔赛条约》的严厉限制,包括舰船吨位、数量以及建造类型都受到了严格规定。虽然德国在战后开始了秘密的重整和发展,但《凡尔赛条约》的阴影和重建过程中的资金、技术限制,让德国海军始终未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更不用说与拥有强大海军的英国和美国抗衡。

再者,纳粹德国的造船能力和海军工业基础也是一个显著的瓶颈。尽管德国拥有一定的工业实力,但要与庞大的英国海军工业以及后来快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工业相比,其规模和效率都显得不足。海军舰艇的建造周期长,而且高科技的海军装备,比如大型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不仅耗时耗力,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这些资源往往被优先分配给了陆军和空军。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德国海军在战略定位上的模糊和摇摆。德国海军的建设目标并非统一和清晰。一部分海军领导人,如邓尼茨,更倾向于发展潜艇力量,认为这是能够打击英国海上贸易线的“生命线”,并以此来削弱英国的战争潜力。而另一部分人则希望建造一支能够与英国皇家海军一较高下的“蓝水海军”,拥有先进的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这种内部在战略和装备发展方向上的分歧,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

最终,当战争爆发时,德国海军的实际状态是“未完成”。尽管有几艘排水量巨大的战列舰,如“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它们在设计和技术上都非常先进,但这些巨舰的数量太少,而且在战争初期就因为各种原因损失惨重,未能对盟军的海上力量形成根本性的威胁。潜艇虽然在早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随着盟军反潜技术的进步和护航编队的加强,其效能也逐渐减弱。而寄予厚望的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尽管已建造完成,却始终未能投入实战,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总而言之,纳粹德国海军力量的弱势,是战略思维的局限、历史遗留问题、工业产能的不足以及内部战略定位的摇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其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未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也无法真正挑战海上霸主的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不考虑陆地环境导致的的战略中心和资源投入这个问题。

条约一刀下去

规划、设计、建造断档几近20年啊……

这20年还是海军技术和海军战术都有着相当发展的20年……


XX船怎么用,不是拍脑袋的,要根据海军的战略目标来选择实现方式,然后根据交战形态来规划所需的性能——怎么针对任务目标来规划性能需求,要装什么类型的舰装,德三经验不足。

(你说给希佩尔级一个超标重巡装那么多火控干啥……)

XX船怎么设计才能满足之前所提的性能需求,怎么能最优达到这标准,德三经验不足。

1934Z1 1934,标排2000,70000马力36节,1500海里@19节,5X5吋+2*4联,325人;

马汉级 1934,标排1500,46000马力37节,7000海里@12节,5X5吋+4*3联,158/250人;

H/G级 1934,标排1400,34000马力35节,5530海里@15节,4X4.7吋+2*4联,175人;

晓级特 1932,标排1750,50000马力38节,5000海里@14节,6X127mm+3*3联,233人;)

妈的标排比人多出这么多(丫重载排量大概3000吨左右了),续航就算是19节高速也不该只有1500海里,装备跟人一个档次,你丫的这多出来的吨位都干嘛用了?!你丫的设计师他妈兜里揣着附带RN委任状的维多利亚章跟英国小妞的原味呢是吧?!


或者说Z驱算大的,我们来按1939型鱼雷艇来

标排1300,33节,2400海里@19节,4X105+2*3联,205人。

妈的现在你丫航程倒是上来了?!你丫的1934型驱逐干嘛去了?!


这么个蹩脚体系,莫说雷德尔,你跺你也麻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也就是 Kriegsmarin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确实与陆军和空军的光辉战绩形成了鲜明对比,其整体实力显得相对薄弱,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政治和战略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希特勒对海战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偏差。他过于迷恋闪电战,这种陆地上的快速机动和决定性战.............
  •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若能成功实施“Z计划”,能否在1939年与同盟国海军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推测性的问题,涉及到 shipbuilding、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Z计划”的核心在于,德国希望通过大规模扩充海军,尤其是建造一批远洋作战舰艇,以挑战大英帝国在海上的霸权。该计划设想了一系.............
  • 回答
    探讨拿破仑法国、苏联、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以及日本帝国是否都是挑战英美海洋体系的“失败者”,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的崛起背景、核心战略、与英美海洋体系的互动,以及最终的命运。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国家在其崛起或扩张的关键时期,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对以英国为主导、后转为英美共治的全球海洋霸权发起了挑战,而它们.............
  • 回答
    纳粹德国能否在二战初期利用空军在英吉利海峡重创或消灭皇家海军主力,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双方的战略意图、军事能力、技术限制以及历史的偶然性。要详细探讨这个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希特勒与海军的战略分歧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希特勒本人对海军的战略目标与海军高层存在显著的分歧。希特.............
  • 回答
    纳粹德国是否具备建造横跨英吉利海峡海堤并以此登陆英国的能力,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想象空间的问题,需要从工程、资源、人力、战略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坦白说,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和技术认知来看,建造如此规模的海堤,并以此为登陆平台,即便以纳粹德国的实力,也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可以深入.............
  • 回答
    许多人可能认为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是高效且无所不能的,但事实上,其战争动员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足,尤其是在与同盟国相比时。这背后涉及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因素。首先,必须认识到纳粹德国的动员策略本身就带有深刻的战略误判和意识形态枷锁。希特勒的闪电战(Blitzkrieg)思.............
  • 回答
    纳粹德国的“宽轨”铁路计划,即所谓的“大日耳曼轨道”(Breitspurbahn),是希特勒本人充满野心的一项宏伟铁路建设设想,旨在通过建设超宽轨道标准,连接德国本土与占领的广阔东欧地区,以支持其军事扩张和经济控制。然而,从现实角度审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可以说是极低,近乎于零,其背后是基于政治宣传、.............
  • 回答
    要评价盖世太保和军统哪个能力更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简单化的“谁更强”的结论,因为他们的运作环境、目标、手段都有显著差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者都曾是各自时代背景下相当出色(虽然是负面意义上的出色)的特务和情报组织。盖世太保(Geheime Staatspolizei)盖世太保,.............
  • 回答
    纳粹德国的宣传术,堪称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破坏性的宣传范例之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心理学驱动的操纵手段,旨在塑造民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服务于纳粹政权的统治和其灭绝性的议程。要理解其鲜明特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运作的方方面面。核心基石:煽动情绪,而非理性说服纳粹宣传.............
  • 回答
    在纳粹德国那个黑暗的时代,有一个名为“狩猎部”(Jagdreferat)的特殊部门,它隶属于党卫队(SS)的情报机构——安全情报局(SD)。这个部门的名字听起来似乎带有些许浪漫或冒险的色彩,但实际上,它的职能与“狩猎”二字所能联想到的美好事物丝毫沾不上边,反而是令人不寒而栗的罪恶工具。狩猎部的核心任.............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齿轮在那一个关键时刻稍稍偏移,纳粹德国的铁蹄并没有踏入波兰,从而避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在这样一个假想的世界里,欧洲乃至世界可能会走向何方。德国国内:暂时的喘息与隐患的积累在1938年慕尼黑协定之后,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并在1939年3.............
  • 回答
    纳粹德国的战败,堪称20世纪最深远的转折点之一,它不仅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对人类文明一次惨痛的洗礼,至今仍对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评价这场战败,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它并非简单的军事失败,而是意识形态、战略决策、经济实力、民众支持以及国际力量博弈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关于纳粹德国的一些信息,并且希望以一种比较“QQ空间体”的方式来呈现,同时要求内容具有可信度,并且避免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QQ空间体”这种表达方式本身就带有一些非正式、个人化、甚至可能夸张的特点,这与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存在天然的矛盾。因此,要做到“有可信度”和“QQ空间体.............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勾起人们讨论的。要说谁“第一功臣”,这事儿复杂着呢,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能概括。但如果要我来说,我会倾向于认为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在消灭纳粹德国这件事情上,扮演了更加核心、更加关键的角色,其贡献的规模和牺牲的程度是无与伦比的。当然,美国绝对是伟大的盟友,他们的参战给纳粹德国带来.............
  • 回答
    日军的太平洋战争爆发,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盟军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力量,也间接地为纳粹德国减轻了来自东方战场的巨大压力。要详细地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展开:一、 盟军资源的严重分流与战略重心的转移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虽然英国和美国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但其主要战略重心仍然集中在欧洲,致力.............
  • 回答
    关于阿登战役(Battle of the Bulge)是否能改变纳粹德国的命运,这是一个充满历史辩论和想象空间的问题。尽管它未能扭转乾坤,但如果其战略目标能更彻底地实现,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将会是深远的,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改变最终的结局。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阿登战役的初衷及其设定的战略目标。希.............
  • 回答
    纳粹德国军服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却又极具讨论性的话题。与其说“过誉”,不如说它在那个时代,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功能性,确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然,我们不能回避它背后所代表的邪恶意识形态,但单就“设计”层面来审视,其闪光点和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视觉冲击力到心理暗示:纳粹军服的设计逻辑纳粹军.............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也很值得深入探讨一下。把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完全归咎于日本“坑货”,这个说法实在有些片面,甚至可以说是不准确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而且纳粹德国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日本扮演的角色也并非如此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无论是在欧洲战场还是在整体战.............
  • 回答
    纳粹德国的覆灭,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无数国家和无数个体,以巨大的牺牲和顽强的意志共同促成的。这场席卷全球的战争,其最终胜利者并非某一个单独的国家,而是以同盟国为主导的国际联合阵线。要详细讲述谁打败了纳粹德国,我们需要回顾这场战争的关键节点和主要参与者。决定性的军事力量: 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普通德国民众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认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无法简单地用“相信”或“不相信”来概括。现实情况远比这要模糊和多样,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了解程度和态度。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纳粹德国是一个极度控制信息和宣传的社会。戈培尔领导下的宣传部,将媒体(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