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纳粹德国陆军第352步兵师战斗力到底如何?

回答


纳粹德国陆军第352步兵师(352. InfanterieDivision)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的一支常规步兵部队,其战斗力和历史表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编制、装备、人员素质、战场环境以及战略任务等。以下是关于该师的详细分析:



一、组建与编制
1. 组建时间
第352步兵师最早于1939年组建,属于德国陆军在入侵波兰(1939年9月)和随后的法国战役(1940年5月)期间快速扩编的部队之一。其编制可能在战争后期(如19431945年)有所调整。

2. 编制结构
步兵营:通常包括3个步兵营(每营约1000人),配备轻机枪、步枪、反坦克枪等。
炮兵:可能配备轻型火炮(如75mm野战炮)或重型火炮,具体取决于战场需求。
支援单位:包括工兵、通讯兵、医疗兵等。
装甲单位:部分师可能包含装甲掷弹兵(如第352装甲掷弹兵师),但第352步兵师更可能是传统步兵师,缺乏装甲力量。
补充兵员:由于战争后期德国人力短缺,该师可能依赖征召的“志愿兵”或来自被占领区的士兵。



二、参战经历
1. 波兰战役(1939年9月)
第352步兵师作为德军快速部队之一,参与了波兰战役的初期行动,主要任务是推进至波兰东部地区,但因波兰军队的顽强抵抗和德军后勤压力,该师可能在战役后期被调往其他战场。

2. 法国战役(1940年5月)
该师可能被部署在法国北部或比利时地区,参与对英法联军的进攻。由于德军在法国战役中采用闪电战战术,该师可能在快速推进中发挥一定作用,但缺乏装甲支援导致在面对英法装甲部队时处于劣势。

3.实在东线战场(19411943年)
1941年,第352步兵师可能被调往东线,参与巴巴罗萨行动(入侵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期间,该师可能被部署在德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因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而遭受重大伤亡。

4. 西线与北非战场(19431944年)
战争后期,该师可能被调往西线或北非战场,参与对盟军的防御或反击行动。然而,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后推进,该师的战斗力可能进一步下降。



三、战斗表现与战斗力
1. 装备与训练
轻型装备:第352步兵师主要依赖步兵武器,如MG42机枪、StG44自动步枪,但缺乏重型火炮和装甲支援。
人员素质:早期可能由德意志民族士兵组成,但后期因人力短缺,可能混入来自被占领区(如东欧)的士兵,战斗力参差不齐。
训练水平:德军步兵师的训练制度较为严格,但随着战争消耗,训练质量可能下降。

2. 战场表现
东线战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该师可能因缺乏装甲支援和补给不足,被苏军包围并歼灭。
西线战役:在法国战役中,该师可能因缺乏装甲部队而难以应对英法联军的反击。
后期战斗:随着盟军推进,该师可能成为德军最后的预备队之一,但因伤亡惨重而战斗力大幅下降。

3.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在战争初期,该师可能作为快速部队参与过一些战役,表现出德军步兵的战术素养。
负面评价:在战争后期,由于装备老化、人员不足和战略失误,该师的战斗力严重下降,成为德军崩溃的象征之一。



四、历史背景与影响
1. 战争中的角色
第352步兵师是德国陆军中较为普通的步兵单位,其战斗力受制于德军整体资源分配。在战争后期,德军的“装甲师”和“精锐师”(如第505步兵师)远优于普通步兵师。

2. 人员与后勤
德国在战争后期因资源枯竭,步兵师的补给和弹药供应不足,导致战斗力下降。
该师可能因战争消耗而频繁更换部队,导致战斗经验不足。

3. 历史意义
第352步兵师的战斗经历反映了德国陆军在战争后期的衰落,其战斗力的下降与整个德军的崩溃趋势一致。



五、结论
第352步兵师是纳粹德国陆军中一支典型的常规步兵部队,其战斗力在战争初期相对较强,但随着战争的推进,因资源短缺、人员不足和战略失误,其战斗力逐渐下降。该师的战斗表现反映了德国陆军在东线和西线战场上的整体困境,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后,其作用被进一步削弱。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有限性,关于第352步兵师的具体战斗细节可能缺乏详细记录,以上分析基于德国陆军的普遍编制和战争历史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在我草稿箱里躺尸大概得有2年了,一直没什么动力去填坑,如果有人看的话再慢慢补充好了……

总的来说,352步兵师不是步兵师(海防)这种碴(例如352师的好邻居:第709和第716步兵师。),但也不是什么精锐之师。

至于国民掷弹兵师,只是德国人在44年末-45年给他们的国防军步兵师整的又一个花名,以炮制所谓“国民战争”、“万众一心”、“全民玉碎”的假象来自欺欺人。就像德国人把摩托化步兵师叫什么“装甲掷弹兵师”、侦察兵叫燧发枪兵一样,并不代表“国民掷弹兵”就是什么“低战斗力/民兵单位”。(当然到了1945年,不管什么军兵种的德国部队战斗力都鲜有强大者……)

(由于不熟悉德国军队,更谈不上精通德语或掌握西线德军相关的权威书籍材料,文中难免有错误或疏漏之处,希望各位海涵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纳粹德国国防军第352步兵师——成立:

由于1943年德国在数条战线,特别是苏联战线遭受到了惨重的失败并损失了大量部队,1943年11月5日,在数支在苏联战场被打残或歼灭部队残部的基础上,第352步兵师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成立。其师指挥部设在了汉诺威,因此我们也可以看见,在352步兵师的师徽上,有一匹代表汉诺威的白马。

(一些德军部队的官方徽记上总会有些地方特色,德意志国情。)

第352步兵师的大部分军官、军士都来自于被苏军歼灭、击溃的几支德国步兵师的残部,这些为352师做出“莫大贡献”的“无名英雄”名单如下:

第268步兵师——

1939年作为预备役单位开始动员,随后部署于德国萨尔州,这个与法国、卢森堡接壤的兵家要地在1935年才被德国夺得驻军权,德军统帅部预计在法西斯德军入侵波兰之后,该师将在此处面临波兰盟友法军的强大突击——不存在的,一贯以不卖盟友够义气(不信你问捷克斯洛伐克)闻名的英国法国正忙着在欢声笑语中为波兰吹响送葬乐呢。

(臭名昭著的西线无战事,其恶劣程度堪比慕尼黑条约)

1941-1943年被投入到入侵苏联的战争,该师在中央集团军群节制下参加过叶利尼亚突出部战役、莫斯科战役、霍姆尔战役、德米扬斯克战役、勒热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在几番激战后,被苏军重创的该师残部随从苏联战场撤出。

第321步兵师——

1940年在阿尔维尔组建,经历了2年的动员和训练后于1942年投入苏德战场,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这支稚嫩的新兵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遭到了苏军的毁灭性打击,残部随后从苏联战场撤出。

第6集团军第389步兵师下辖的第546掷弹兵团

(其实就是步兵团,德国佬花活多)——

该团在1941年-1942年期间参加了入侵苏联南部地区的战斗,从顿河一直打到斯大林格勒。并成为攻打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主力。

——然而好景不长,白色的季节到了......又到了T-34和红色骑兵狩猎的季节。

苏联元帅莉季娅·谢尔盖耶芙娜·维莎妮娅:“给我把‘梦里不觉冬已深’这句话翻译成德语,要快,但文字一定要优美.......啥?你怎么就给我一张白纸?”

亚历山德罗夫·“蚂蚱”:“毕竟是‘Weißes Album’,一张白纸最合适不过了……请允许我上一线作战!”

莉·维莎妮娅:“我们的文学编辑,这个事你不用着急,先把信发了,跟保卢斯讲明白,不要做无谓抵抗,这是他们最后一个冬天了。”

1943年2月2日第389步兵师向苏军投降,该师自此被全歼。(1943年2月17日在法国重建)

从第6集团军补充进352步兵师的这些幸运儿应该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期撤出来的伤员和在包围圈内坐飞机遁走的军官。

可能由于此种缘故,第352步兵师常常被描述成一支由身经百战的东线老兵和军官组成的精锐之师。在中文网络上甚至有诸如352步兵师是从苏联调来防御盟军登陆之类的说法。

然而实际情况是,即使其接受了来自众多溃散部队的东线老兵,第352步兵师中仍有一半的军官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相当一部分军官由于训练不足、升迁太快等种种原因被证明无力承担指挥职责。

而该师兵员成分则确实反映了德军在苏联战场遭到惊人伤亡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根据OKH在1943年组建该师时的指令,第352步兵师和与该师同一批次组建的几十个步兵师,其主体兵员结构来自1926年出生的青年。这导致当该师组建时所得到的士兵普遍只有17岁,他们当中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告别学校、家庭与家人,尝试作为一个成年人进行独立生活。而这些乳臭未乾的孩子——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战斗经验?

更荒诞的是,由于1943-1944年德国人力已经较为紧张,352师作为“西线师”还吸纳了一批因为营养不良、体重不达标被初试刷下来1925-27年小屁孩和慢性病患者——相比较苏联,法国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饮食(当然是从法国人嘴里抢来的)能够使这些“残次兵员”在接受训练的同时恢复健康,达到相对应的身体标准……

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仍然不能满足以第352步兵师为代表的一大批德军43-44年型步兵师的兵员缺口,于是大批“Volksdeutsche”(外国德意志裔人)从德国的各个占领地中征召入伍。

Volksdeutsche:广义上泛指在德国领土以外居住的德意志族人。在纳粹时期,Volksdeutsche的定义进一步放宽:

1.在1939年前为第三帝国服务的德意志族外国侨胞。

2.拥有纯正日耳曼血统者。

3.因与当地人(德国占领区)联姻,有部分德意志血统者。

4.父辈具有日耳曼血统,虽然不会说德语,但积极协助帝国在占领区工作者。

在纳粹德军占领的苏联,当地的青年苏联籍德意志人/Volksdeutsche参加德军组织的游行。在苏维埃联盟下辖的几个共和国中,大批德意志人积极参与种族屠杀、参加德军战斗序列,这些人成为数个党卫军师团(例如武装党卫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师)的骨干力量。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法国的Volksdeutsche同样成为德军重要的新兵来源——虽然正如对“德意志人”定义的第四条所说——他们甚至都不需要会说德语!

西线德军大量补入“外国德意志人”和各国叛国汉奸的缘由还是得归咎于侵苏战争导致的纳粹人力紧张——许多时候,西线德军中年轻力壮、身体健康的兵员都要从“西线后院”中抽出来调往东线——仅1943年12月上旬短短半个月,为了拯救危如累卵的苏联战场,德军最高统帅部就从西线抽出了第60装甲步兵师,以及1万名1925年出生的新兵。

为了填补缺额,捉襟见肘的德国人不得不在西线使用许多从苏联、波兰、捷克、法国、北欧、巴尔干等地征召的叛徒组建防守西线的新部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臭名昭著、以残忍嗜血闻名的哥萨克伪军、鞑靼营和巴尔干人。

如此现象同样出现在了第352步兵师中,该师的主干力量为三个步兵团和其他技术兵种部队,合计为9900人;基本上都是德国人和外国德裔。(如德国人、奥地利人、捷克德裔、波兰德裔和法国德裔)

但由于352师担负防守诺曼底滩头的任务,海滩上的数个由波兰、捷克、俄国人组成的海防营也被划入该师指挥。因此第352步兵师拥有1.2万人的庞大员额:也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多样性”——该师内部官兵之间甚至出现了语言不通的问题!

(这一段存疑,我现在接触的是2种说法:即352步兵师是一个9营制“大型师”,但相对应的有大量士兵来自于德国占领区的德裔和被侵略国的投敌汉奸。另一种说法则是我上文给出的这一条:352步兵师作为一个6营制师,在其本身有许多波兰和捷克德国人、阿尔萨斯人的同时还获得了数个伪军营的加强。)

例如美军在审讯352师侦查营的德军俘虏时就曾要求上级调派波兰语翻译。

而在《拯救大兵瑞恩》中,被登陆美军枪杀的几名352师战俘临死前说的就是捷克语。算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小小纪念。


352师的炮兵力量虽然在纸面上达到了满编,但作为一支“西线部队”,该师的炮兵团还是被一堆大大小小的问题所困扰着。

除了3个步兵团所配属的步兵炮、迫击炮和反坦克炮。第352步兵师的炮兵力量主要集中于第352炮兵团,该团下辖4个营、12个炮兵连,其中有1个营装备150毫米的德制sFH 18重型榴弹炮,计12门。

其余三个炮兵营装备的是……一战时期(没错,真的是一战造的)制造的leFH 16型榴弹炮……

“大西洋壁垒”中固定阵地的leFH 16榴弹炮。

因为德国师属105榴弹炮的标准型号:德国重整军备时期设计的leFH 18优先供应东线部队并在1943-44年的苏联战场上的诸多溃退和被围歼中大量损失,西线的部队(352步兵师)只好用这种单脚炮架、木质炮轮的一战老爷爷来凑合……

算了,第352炮兵团的弟兄们应该知足,毕竟他们好歹装备的全是德国炮——在西线庞大的纸面炮兵力量中只有930门火炮是德国制造,为了填补巨大的武器装备缺口,西线充斥着德国从各处缴获来的万国造,包括但不局限于捷克、法国、苏联、比利时、荷兰、波兰……

多嘴提一下这些leFH 16榴弹炮,一战结束后,德军手中的leFH 16榴弹炮都被划给了比利时人作为战争赔偿……直到1940年德军闪击西欧,这些榴弹炮才物归原主。

……敢情352师手头的这些一战老炮还是倒过两遍手的。


不过352师的装甲歼击营就比较豪华,在西线德军的步兵师中算是一枝独秀:有黄鼠狼、三突和37自行高炮,林林总总算下来得有个几十辆装甲战斗车。

其中包括:

14辆黄鼠狼II和III型坦克歼击车

10辆3号突击炮

9辆37自行高炮


由于德军将大部分武器、弹药、油料乃至健康青壮兵员送往东部前线(即苏德战场),到1944年3月,第352步兵师的士兵只进行过三次实弹射击训练,每个负责投掷手榴弹的掷弹兵在全部训练中只投掷过两枚实弹。

而该师使用的许多车辆都是缴获、抢劫自各个被占领国,所以当它们发生故障时,几乎没有任何备件可以快速维修。由于缺乏燃料,352师的汽车和炮兵牵引车驾驶员和装甲车辆的乘员很少进行实操训练。


虽然比起东线的同行们,第352步兵师装备不足,缺乏战斗经验和实弹训练,情况惨淡——但在西线,即使这样第352步兵师仍然被认为是诺曼底地域最具战斗力的“机动”师,并作为诺曼底防御体系中的总预备队——没办法,人比人要死,货比货得扔。

毕竟德军在西线防备英美的步兵师大部分都是由各路士气低落的老弱病残和外国伪军所组成的“海防师”,例如第352师的“好伙伴”:第709和第716步兵师。他们在德军系统分级中被认为是“守备部队”,而在中国我们则一般直接称其为“守备师”、“海防师”。(虽然他们同样挂着步兵师的名头)

这些海防师的战斗力之薄弱,甚至可以说盟军在收拾他们时称得上是兵不血刃。

顺便为德国人说两句公道话,我个人觉得352师虽然这问题那毛病,但该师在盟军登陆时做出了迅捷反应和有力反击,在盟军绝对性的陆海空兵力、兵器优势下坚守奥马哈滩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52师在自己的机动预备队被英军牵制的情况下仍然牢牢的将美军钉死在奥马哈滩头,并几乎消灭了美军第1、第2波次登陆部队,直到下午布莱德雷不顾巨大伤亡继续派出第3波登陆部队后(真实的人海.jpg),352师守滩部队才因为弹药全部打光,增援部队迟迟未到而在晚间放弃滩头阵地,并顺利和德军大部队会合。

在阻击滩头登陆美军和渗透英军的战斗中352步兵师应该损失了1200人,而盟军的损失则是他们的几倍不止。

在诺曼底战役的后续战斗中,352步兵师继续和美军数个师轮番激战近2个月,该师面对美军绝对的兵力装备火力优势节节抵抗,不仅没有被合围(这条倒是可以归咎美军这会儿比较菜)、全歼或者打散,其建制也大体完整、在后勤不畅,补充乏力的debuff下还保有三四千人的兵力并得以撤退接受整编补充。

我觉得352师这个表现已经很对得起元首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纳粹德国陆军第352步兵师(352. InfanterieDivision)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的一支常规步兵部队,其战斗力和历史表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编制、装备、人员素质、战场环境以及战略任务等。以下是关于该师的详细分析: 一、组建与编制1. 组建时间 第352步兵师最早于1939年组建.............
  • 回答
    咱们聊聊二战那会儿,日本陆军的甲等师团跟纳粹德国和美国军队比起来,到底是个啥水平?还有斯大林格勒那场仗,伤亡真有二百万那么夸张吗?这俩问题都挺有意思的,咱得好好掰扯掰扯。关于日本陆军甲等师团和纳粹、美军的对比:得先说清楚,“甲等师团”这玩意儿,是日本陆军自己内部的说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是装备、训练、人.............
  • 回答
    纳粹德国时期,德国公民遵守德国法律是否算爱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纳粹政权如何定义和推行“爱国”: 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纳粹党的核心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国家”的利益被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高于一切。爱国.............
  • 回答
    纳粹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国力”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绝非唯一决定性因素。将他们的失败简单归咎于国力不足,是对历史进程的过度简化。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1. 国力对比:现实与误判1.1 资源与工业基础: 德国: 尽管德国在战前.............
  • 回答
    纳粹德国发动对波兰的入侵,并进而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其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希特勒的野心、纳粹的意识形态、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不满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共同促成了这场灾难的发生。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纳粹德国为何一定要打波兰并发动二战:一、希特勒的宏大扩张野心与“生存.............
  • 回答
    许多人可能认为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是高效且无所不能的,但事实上,其战争动员能力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显著的不足,尤其是在与同盟国相比时。这背后涉及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归咎于某一个因素。首先,必须认识到纳粹德国的动员策略本身就带有深刻的战略误判和意识形态枷锁。希特勒的闪电战(Blitzkrieg)思.............
  • 回答
    要回答纳粹德国是否是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其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复杂的特征,既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元素,又存在显著的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成分,甚至带有强烈的极权主义色彩。首先,我们来看纳粹德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元素: 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市场经济的运作: 尽管受到了极大的国家.............
  • 回答
    纳粹德国在其掌权期间犯下了无数灭绝人性的罪行,其中最令人发指和系统性的便是大屠杀(Holocaust),即对欧洲犹太人的系统性种族灭绝。此外,纳粹还对其他被其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群体进行了大规模迫害、奴役和屠杀。以下是一些纳粹德国灭绝人性的行为,力求详细描述:一、 大屠杀 (Holocaus.............
  • 回答
    纳粹德国对侵占地区的统治是一种极端、残暴且复杂的多层级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最大化德国的国家利益,实现种族优越论的意识形态,并最终将这些地区整合进未来的“大日耳曼帝国”。这种统治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地区的重要程度、当地人口的构成、以及军事占领的性质而有所区别。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纳粹德国对.............
  • 回答
    纳粹德国军服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却又极具讨论性的话题。与其说“过誉”,不如说它在那个时代,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功能性,确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然,我们不能回避它背后所代表的邪恶意识形态,但单就“设计”层面来审视,其闪光点和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视觉冲击力到心理暗示:纳粹军服的设计逻辑纳粹军.............
  • 回答
    纳粹德国的“宽轨”铁路计划,即所谓的“大日耳曼轨道”(Breitspurbahn),是希特勒本人充满野心的一项宏伟铁路建设设想,旨在通过建设超宽轨道标准,连接德国本土与占领的广阔东欧地区,以支持其军事扩张和经济控制。然而,从现实角度审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可以说是极低,近乎于零,其背后是基于政治宣传、.............
  •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是否是德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强”的定义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如果以军事力量、领土扩张和国际影响力为衡量标准,纳粹德国在短时间内确实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但若从长远来看,其根基的脆弱性和最终的覆灭,又使得这个“强”显得极具破坏性和非持续性。纳粹德.............
  • 回答
    纳粹德国空军野战师,英文叫 Luftwaffe Field Division(或者 LuftwaffenFeldDivision),这个名字一听就挺特别的,毕竟“空军”通常是和天空联系在一起的。但事实是,这些部队的出现,说白了是德国在二战后期兵力捉襟见肘时,一个无奈的产物。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是德国空.............
  • 回答
    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儿童教育,是一场精心策划、系统性的思想灌输和人格塑造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将下一代培养成忠诚于纳粹党、身体健康、具备“雅利安”种族优越感并乐于为国家献身的公民。这并非简单的教育,而是一种全面的社会工程,旨在通过教育体系来巩固和推广纳粹的意识形态。在纳粹德国.............
  •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是否杀害了被俘虏的英国和美国士兵中的犹太人,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细节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即对欧洲犹太人的系统性迫害和屠杀,是其核心意识形态和战争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将这种灭绝政策直接、普遍地应用于所有被俘虏的非德国籍犹太士兵,情况则更.............
  • 回答
    在探讨纳粹德国和苏联这两个极端集权体制下,为何仍能催生出众多划时代的科学发明和技术时,我们首先需要剥离掉那些容易让人将其与“AI创作”联想起来的刻板印象,比如过于简洁的逻辑推演、缺乏人情味的分析,或者对历史细节的生搬硬套。事实上,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历史肌理,包含了体制的某些“优势”(即使是以扭曲.............
  • 回答
    要评价盖世太保和军统哪个能力更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简单化的“谁更强”的结论,因为他们的运作环境、目标、手段都有显著差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者都曾是各自时代背景下相当出色(虽然是负面意义上的出色)的特务和情报组织。盖世太保(Geheime Staatspolizei)盖世太保,.............
  • 回答
    这无疑是一个极富想象力但也完全架空的设想,它将二战战场上的核心军事力量进行了乾坤大挪移。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如果纳粹德国真的进行这样一番“工厂搬家”,到底谁会更占便宜,以及这个过程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设想的核心是将德国坦克生产线与苏联坦克生产线进行彻底的对调。这意味着,德国不.............
  • 回答
    “德意志第三帝国”(Deutsches Drittes Reich)这个名字并非纳粹德国自行冠上的,而是其领导人希特勒和纳粹党在掌权后有意建构的一种历史叙事和政治宣传。它旨在将纳粹政权定位为德国历史上光辉、延续和巅峰的代表,从而赋予其合法性和合法性。要理解为什么会有“第三帝国”这个说法,我们需要深入.............
  • 回答
    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这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轴心国”的伙伴,他们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如胶似漆,甚至在走向合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不少试探、猜忌和利益权衡。理解他们彼此的看法,需要从官方宣传、政治精英的考量以及民间情绪等多个层面去剖析。二战前:从貌合神离到渐行渐近在二战爆发前的漫长岁月里,德意两国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