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纳粹德国是德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吗?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是否是德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强”的定义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如果以军事力量、领土扩张和国际影响力为衡量标准,纳粹德国在短时间内确实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但若从长远来看,其根基的脆弱性和最终的覆灭,又使得这个“强”显得极具破坏性和非持续性。

纳粹德国在军事与扩张上的“强”: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摆脱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整军备。通过推行“闪电战”等创新战术,纳粹德国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快速的军事扩张: 从1935年起,德国开始公开扩军,到1939年战争爆发前,其陆军、空军和海军规模都已今非昔比。重工业的复苏和军事技术的进步,让德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闪电战的辉煌: 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的迅速成功,让世界看到了德国军队强大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在1940年,法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以及拥有强大的陆军,却在德国的闪电战面前迅速溃败,这极大地提升了德国的军事声望和在欧洲的地位。
领土的急剧扩张: 1938年的“德奥合并”(Anschluss)和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以及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部分,都标志着德国领土的显著扩张,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希特勒的“大德意志”野心。在战争初期,德国占领了欧洲大片地区,包括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以及巴尔干半岛的部分国家。

然而,这种“强”是建立在极度危险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

经济的不可持续性: 纳粹德国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是靠战备生产和掠夺他国资源支撑的。大规模的军费开支,以及对犹太人和其他被剥削人群的财产掠夺,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掠夺式经济模式是无法持续的。一旦战争失利,其经济体系将迅速崩溃。
道义和国际孤立: 纳粹德国的扩张和战争行为,是建立在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反人类罪行之上的。这种行为不仅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也导致了德国在道义上的彻底孤立。虽然在战争初期,英法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最终的道义失败。
战略上的失误: 希特勒在军事战略上的一些重大失误,如低估了苏联的韧性和地理环境,贸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巴巴罗萨计划),以及宣战美国,都为德国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德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其资源和人口有限,无法支撑在多个战线上的长期作战。
内部的压迫与恐怖: 纳粹德国的“强”是建立在对内残酷镇压和恐怖统治的基础上的。政治异见者、犹太人、罗姆人、同性恋者、残疾人以及其他被视为“劣等民族”的人们,都遭受了系统性的迫害和屠杀。这种建立在恐惧和压迫上的“秩序”,本身就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与其他德国历史时期对比:

德意志帝国(18711918): 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帝国在统一后,经历了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陆军实力世界闻名,海军力量也迅速崛起。德意志帝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拥有广泛的殖民地。然而,其外交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在战争中最终战败。
战后德国(尤其是联邦德国): 战后,德国经历了分裂和重建。尤其是西德(联邦德国)在战后实现了经济奇迹,成为了欧洲经济强国,并且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虽然其军事力量受到限制,但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国际声望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现代德国: 统一后的德国,是欧洲联盟的核心成员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其在科技、文化、环保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结论:

如果仅以短时间内在欧洲大陆造成的军事冲击力、领土扩张的速度和在特定时期的国际威慑力来衡量,纳粹德国无疑是德国历史上一个“强”的时期,但这种“强”是 极端、扭曲、毁灭性 的。它建立在血腥的压迫、野蛮的侵略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基础之上,最终导致了德国自身的毁灭和数千万人的死亡。

从长远的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道义上的声望以及对世界的积极贡献等更综合的维度来看,纳粹德国绝不是德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德意志帝国时期在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上也有其辉煌之处,而战后乃至现代的德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发展以及对全球和平与繁荣的贡献方面,都展现了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强”。

因此,用“最强”来形容纳粹德国,更像是在描述其 破坏力 的顶峰,而非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健康、持久的巅峰。它是一种短暂的、以极高的代价换来的,最终导向毁灭的“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谓的“强”指什么?

领土面积?那同理是不是可以认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估计很多人都不觉得。

科技思想文化?纳粹统治下德国就是文化荒漠,除了思想政治迫害没干别的,科技艺术文化人才逃的逃杀的杀,军事工业也都是吃以前的老本,和十九世纪科技进步、人才辈出的时代没得比。

军事实力?纵向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科技在发展,当代军力永远强于前代;横向比较,德二打赢了沙俄,与当时最强大的英法打得难解难分;德三除了打败早已今非昔比的法国,面对苏联和美国最终一败涂地,看不出比德二好到哪儿去。一战德国是由于内部瓦解而主动投降,虽然签了凡尔赛合约,但好歹国家是保全了;德三被苏军一路攻破柏林,国家被肢解一分为二,要不是后来因为冷战,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帮助德国恢复经济,德国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沦为二流国家。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是要从经济、文化、民生、军事、发展前景多方面考虑的,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纵然一时兴盛,但永远成不了气候,秦灭六国却二世而亡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去冷战后重新统一的德国不谈,历史上最好的德国明显是赢得了普法战争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那个时候德国已经统一,科技开始迅速发展,吸收英国的经验摸索出适合自己道路,吞并阿尔萨斯-洛林又让它获得了法国的工业技术,此外还有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的启动资金,在各个层面都突飞猛进。贴一段维基百科上的内容:

1850年后,德意志各州迅速实现工业化,在煤炭钢铁化工交通领域尤为突出。1871年,德国人口为4100万[13],到1913年,这一数字已增至6800万;1815年,德意志仍主要是农村,到了1900年,城市人口已超过三分之二。德国在20世纪正式成为了一个列强级别的国家,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世界最强的陆军以及遍布四处的工业基地[14][15]。在其成立47年间,德意志帝国一直作为一个工业、技术和科学的巨人而存在,该国公民在这段时间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多[16];在1901年至1918年之间,德国人获得了四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六项物理学奖,七项化学奖和三项文学奖;到1913年,德国已超过了英国(不包括其海外领地)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经济体,并且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英国,而这两个国家也是德国在经济上的主要竞争对手[17]

俾斯麦主导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整个国家呈现的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气象,一切都充满希望。只可惜在威廉二世即位后,不断膨胀的野心最终将德国卷入帝国主义战争,之后便一直在走下坡路,又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直到纳粹党的上台将德国拖入黑暗的顶峰。

另外,希特勒自杀前最后的命令是彻底摧毁德国的一切基础设施,因为他觉得战败的德意志民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巴不得所有的德国人都跟他一起杀身成仁。得亏这道命令被抵制了,否则德国真就彻底玩完了。

纳粹德国就像一个吸毒成瘾的瘾君子,二战是他嗝毙前最后的高潮。我不知道一个曾经发达过的瘾君子在享受死前最后一针的快感时,会不会觉得这是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但在旁观者看来,这显然不是,反而是他最悲剧的时刻。

user avatar

知乎上充斥着对普通百姓没有半点怜悯的“英雄”史观。他们把夺走所有个人利益的时代称作“强”。真想捏住他们的鼻子,灌他们一肚子焦炭味的咖啡代用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纳粹德国是否是德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强”的定义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如果以军事力量、领土扩张和国际影响力为衡量标准,纳粹德国在短时间内确实达到了令人瞩目的高度,但若从长远来看,其根基的脆弱性和最终的覆灭,又使得这个“强”显得极具破坏性和非持续性。纳粹德.............
  • 回答
    在纳粹德国崛起的黑暗时期,虽然许多教会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与政权合作或保持沉默,但仍有许多教会成员、牧师、神父和神学家勇敢地站出来,以不同的方式反抗纳粹政府的压迫和意识形态。这种反抗并非统一的运动,而是分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教派中的个体和团体所为。以下是历史上德国教会反抗纳粹政府的一些详细方面:一、神学和.............
  • 回答
    纳粹德国时期,德国公民遵守德国法律是否算爱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纳粹政权如何定义和推行“爱国”: 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纳粹党的核心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国家”的利益被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高于一切。爱国.............
  • 回答
    欧洲年轻人,特别是德国年轻人,对纳粹的态度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总的来说,他们的主流态度是坚决反对,警惕和反思,但同时也有一些极端的少数群体持支持态度,而更多的人则对此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谨慎的关注。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主流态度:坚.............
  • 回答
    二战时期的德国人民对纳粹党的看法是复杂且多样的,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人都将其视为“独裁专制的邪恶政党”。虽然纳粹党确实是独裁政权,并且犯下了滔天罪行,但当时的德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人们的态度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说明为什么当时德国人民的看法如此复杂:一、 支.............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普通公民在纳粹政权下的角色,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帮凶”二字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压力、个人选择以及信息的隔绝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纳粹政权是通过一系列合法(至少在表面上)的政治手段上台的。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并非通过暴力革.............
  • 回答
    1933年,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德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生活在那个时期的德国人来说,那是一种复杂而充满矛盾的体验,它绝非简单的“好”或“坏”可以概括,而是深深烙印着时代特有的烙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早期,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希特勒上台之初,德国正经历着魏玛共和国时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当时的德国共产党人来说,这简直是生死攸关的选择题。哪个选项的生存机会更大?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留在德国,特别是纳粹上台初期:最初,共产党人确实存在于德国的政治版图上。但随着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情况急转直下。纳粹党上来第一件事就是“净化”政治空气,而共产党作为他们最.............
  • 回答
    德国民众对纳粹罪行的反思是一个复杂、漫长且持续进行的过程,它贯穿了战后至今的各个阶段,并且体现在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这种反思并非单一的声音,而是由不同群体、以不同方式进行的,并经历了相当大的演变。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德国民众是如何反思纳粹罪行的:一、 战后初期与政治层面的“去纳粹化.............
  • 回答
    洪晃的这个说法非常具有争议性,并且将极简主义与纳粹德国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胆且可能带有误导性的类比。要详细探讨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理解洪晃的“极简主义者都是暴徒”的逻辑是什么?要理解洪晃的观点,首先要猜测她可能想表达什么。她可能是在强调一种对“极简主义”的负面解读,或者是.............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普通德国民众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认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无法简单地用“相信”或“不相信”来概括。现实情况远比这要模糊和多样,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了解程度和态度。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纳粹德国是一个极度控制信息和宣传的社会。戈培尔领导下的宣传部,将媒体(广.............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坚持到1945年8月,美国极有可能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国。这一判断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美国的战略考量以及核武器的出现所带来的颠覆性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坚持到45年8月”这个前提。到了1945年夏天,欧洲战场的局势对德国已经非常不利。苏联从东方发动了大规模攻势,盟军(美英法等)则从西方步.............
  • 回答
    俄乌战争的爆发,无疑给欧洲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带来了深刻的震动。而德国,作为欧洲心脏地带的重要经济和政治大国,其在历史上的沉重包袱,以及当下所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使得一些观察者将俄乌战争的背景与德国可能的未来走向联系起来,尤其担心它会否“趁机”加强军备,重蹈覆辙,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二战纳粹德国”。要深.............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如果二战时期的德军装甲部队完全由“虎式”坦克构成,是否就能在苏德战场上取得胜利。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军事、经济、工业、战略以及战场实际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虎式”坦克的非凡之处。在它被投入战场之时,其设计理念、火.............
  • 回答
    纳粹德国时期德军军官被称为“DR.xx”的情况,其实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一种不准确的泛称。更准确地说,这个“DR.”开头的称呼,在德军体系中 并非用于普遍称呼所有军官,而是 特指那些拥有博士学位(Doktor)的军官,并且通常是在特定的学术或技术领域获得博士头衔的军官。 因此,并非所有德军军官都使用.............
  • 回答
    假如历史的车轮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动,纳粹德国在苏德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那么我们所熟知的二战后世界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会让我们感到陌生。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胜负,而是一场决定文明走向的浩劫。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欧洲大陆将笼罩在纳粹的阴影之下。德国的胜利意味着“东方计划”的全面实施。波兰、波.............
  • 回答
    要回答纳粹德国是否是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其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复杂的特征,既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元素,又存在显著的社会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成分,甚至带有强烈的极权主义色彩。首先,我们来看纳粹德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元素: 私有财产的存在和市场经济的运作: 尽管受到了极大的国家.............
  • 回答
    谈及维希法国对纳粹德国的贡献,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是“助力”或“拖后腿”,更非“没有任何作用”。维希法国的存在与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复杂的、充满矛盾的“合作”关系,既有为纳粹德国提供物质与人力支持的“助力”,也因为其国内存在的抵抗力量以及在某些问题上的犹豫,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拖累”。然而,其最主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中最复杂、最深刻的层面之一:忠诚的本质,以及当国家行为与道德良知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如何抉择。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纳粹德国,面对着政府的暴行和压迫,他是否还理应忠于自己的祖国? 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忠诚”的含义。 忠诚通常意味着一种深厚的依恋.............
  • 回答
    纳粹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国力”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绝非唯一决定性因素。将他们的失败简单归咎于国力不足,是对历史进程的过度简化。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1. 国力对比:现实与误判1.1 资源与工业基础: 德国: 尽管德国在战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