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借法案是1941年3月通过的,但在1940年美国已经着手应对轴心国的侵略,比如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等等,1940年底罗斯福已经明确表示将使美国成为民主兵工厂,虽然有部分人反对将美国拖入战争,但当时美国的主流民意(超过半数)是支持租借法案的。
在已经清楚地知道美国会出手援助的情况下,我实在想不明白英国有什么理由在1941年2月投降?多撑一个月都不行吗?
1940年6月对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几乎是立刻就执行了海狮计划,但是由于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德国不得不放弃登陆英国本土,而且那时希特勒的心思已经放到了进攻苏联上,短期内基本不会再入侵英国。
前方自己的军民通过英勇的战斗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德国对英国本土的直接威胁已经解决,后方美国明确表示将提供援助,共同对抗轴心国,加上大多数英国民众都支持抵抗,丘吉尔是脑子进水了会在这个时候向德国投降?
如果英国真的不想再打下去,那么在法国战败之后直接投降就完事了,用不着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更用不着打不列颠空战,在当时那个至暗时刻呼吁民众抵抗到底,现在军队撤回来了,空战打赢了,美国人也准备帮忙了,局面已经开始好转,却忽然说要投降,英国政府就不怕被民众和军队联合赶下台吗?下台后还得落个千古骂名,比张伯伦更难堪,任何一个首相都不可能干这种事,更不用说丘吉尔这种铁杆鹰派了。
所以在历史事件没有改变的前提条件下,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英国向纳粹德国投降,要么当时的英国政府并非丘吉尔这样的主战派;要么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战败,已经注定无力抵挡德国的入侵——即便如此,英国王室依然可以流亡加拿大,像戴高乐的自由法国那样,与英国本土的傀儡政权分庭抗礼,继续抵抗——但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再说句题外话,即便英国战败投降,纳粹德国海军也没有能力渡过大西洋进攻美国,德国陆军强大,但海军实力恐怕还不如日本,至少5年之内都不可能对美开战;而随着英国的战败,美国罗斯福政府只会更加坚定与轴心国作战的决心,租借法案仍然会通过,美国会继续通过法案援助苏联、包括英国流亡政府在内的英联邦国家、自由法国、中国等国家,并且美国自己也会更早参战,同盟国阵营仍然会形成,德军在苏德战场的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巴顿将军会在1942年之前就进入北非战场,与隆美尔直接对决,轴心国战败的结果不会改变。
当然,由于英国被德国占领,盟军无法在诺曼底登陆,很有可能会从地中海开辟西线战场,时间也会更晚,这样的话苏军很可能会先一步击溃纳粹德国,向东横扫整个欧洲,这样的话或许不止东欧,整个欧洲大陆国家都会成为东方集团的一份子。
无论是体面的和平还是无条件投降,二次大战都大局已定了。
考虑到德国并没有在军事上彻底击败英国,大概率也没能占领uk全境,因此有条件和平的可能性比较大。
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苏联日本,潜在的德意苏日四国同盟关系没有任何存在发展的可能。这个同盟存在的本质是击破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现在英法已降,同盟本身没有存在的基础。
你欧洲打成一团浆糊,我日本原本该有的问题一个不会少,原材料还是缺,中国还是得接着打,美国的贸易封锁会一天比一天紧,因此该炸珍珠港还是会去,而此时此刻德国维护英国利益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本质上是支持英国的,那么在美国没有与德国开战,英国也不存在欧亚两头作战的问题,主力全部开进太平洋打仗这个前提下,日本联合舰队再有精神都得死。
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我倾向于苏德战争前期不会像otl那样的一溃千里,一旦得知英德媾和,斯大林第一反应就是备战,因此苏联军队的准备会充分很多。德军实力会强大很多,俄国人民会需要极大的牺牲才能稳住局势。
最大的变数在于美国是否亲自下场。
美苏德意日本质上是一类人,大家的诉求都是干掉英法,重新切蛋糕,但你德国独吞也是不可以的,因此美苏联盟(魔幻)是必定会存在的。美国对苏支援也是一定的,那么如果美国在此基础上亲自下场派大军去打欧洲法西斯势力,世界还是美苏两大阵营的,本质上不会改变。
最后说一句,不论苏联结果如何,凯申公都会被tg干爆,因为他屑
1941年2-5月,其实是英国非常接近投降的时候,别看邱胖子嘴硬,实际上,大英帝国在1941年3月向北美运去最后一船证券和黄金之后,大英帝国在不列颠岛上已经没有任何国际承认的财政储备物资了,而运到北美的有价证券与硬通货,是准备用来冲抵向美国采购的各种物资的——英国的美元储备早在1月就已耗尽,堂堂大英帝国开始砸锅卖铁了。
没有财政物资,意味着无法从海外(尤其是美国)购买极为重要的粮食(英国本土已经开始对食品进行配给制),也无法购买钢材补充损失正在不断上升的商船队,更不要说本土的军工生产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海外物资补充。
挽救英国于破产边缘的是租借法案,从此英国不必再为美元和黄金不足而担心。
如果历史上美国没有通过租借法案,英国本土的物资只够支撑到8月,之后就必须考虑与德国议和,也许从另一个意义来说,这和投降没有区别。
首先,欧洲将成为德国控制下的附庸国联盟,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在内的西欧国家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在关键决议上德国将具有决定权,就像现在的欧盟一样;波兰成为德国的总督区,成为一个专攻农业生产的农业地区,负责满足德国本土8000万日耳曼人的生存需要;如果我们假设德国仍按照历史线那样进攻苏联,苏联将是绝望的,其东欧部分如波罗的海地区、乌克兰等极有可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附庸国,如果苏联运气再坏一点,没有在莫斯科会战中取得胜利,那么苏联内部有可能发生政变,放弃阿-阿线以西的地区,龟缩成一个亚洲偏远国家;即使苏联在莫斯科会战中取得胜利,仍然不乐观,由于没有西线英国(以及随后而来的美国)空军的压力,德国可以将历史上用于西线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用于东线,要知道德军东线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这样来自西线的增援力量至少可以解决3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的兵力问题,足以改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局。
西班牙将会立即倒向轴心国阵营,然后在德国的安排下,体面地从英国手里索回直布罗陀,这意味着英国在地中海地区霸权的结束;意大利也会趁机索取埃及甚至中东,但我认为德国更可能将巴勒斯坦地区“独立”,将叙利亚交给维希法国,让伊拉克成立亲德政权,不过伊拉克和伊朗的亲德政权存活时间将是一大问题,毕竟北部的苏联还有军队可以进入中东地区。
英国可以保留印度,但东南亚地区将移交给日本,适当的壮大日本来增加美国的压力符合德国的利益。而美国在英国停战后,即使想介入战争,也没有意义了,最多只可能与日本进行一次日本设想中的有限战争,甚至很可能连这场战争都不会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