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俄罗斯从来没有除了阿拉斯加北美以外的任何海外殖民地?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从未像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列强那样建立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而是主要将扩张的重心放在了陆地和邻近地区,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

一、 历史地理和扩张方向的天然限制:

大陆型国家的天性: 俄罗斯自莫斯科公国时代起,就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或近陆地国家。其早期扩张和发展就是围绕着东欧平原展开,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向南抵御游牧民族,向西争夺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这种扩张模式使得俄罗斯更习惯于陆地上的征服和管理,而非跨洋的海上贸易和殖民。
缺乏强大的海军传统和技术: 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拥有悠久航海和海军传统的国家不同,俄罗斯在早期并没有发展出与之匹配的海上力量。其海军的起步相对较晚,直到彼得大帝时期才开始着力建设,但即便如此,与当时的海上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建设和维持一个跨洋的殖民帝国需要强大的海军舰队来保护贸易路线、运送军队和物资、以及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击。俄罗斯在这一方面长期处于劣势。
陆地扩张的吸引力: 俄罗斯拥有极其广阔的陆地疆域,尤其是向东征服西伯利亚,那里有丰富的土地、森林、矿产和毛皮资源,为俄罗斯提供了巨大的扩张空间和经济潜力。相比之下,远洋殖民需要克服巨大的技术、经济和政治成本,并且收益不确定。陆地扩张的直接性和回报的显而易见性,使得俄罗斯更倾向于选择这条道路。

二、 经济和资源导向:

资源导向型扩张: 俄罗斯的扩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资源的渴求,特别是毛皮(在西伯利亚)和土地(用于农业和人口定居)。这些资源可以通过陆地上的贸易和征服直接获取,并不一定需要建立复杂的殖民管理体系。
缺乏海外贸易的早期动力: 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俄罗斯在早期并不具备像丝绸之路那样连接东西方的贸易网络,也缺乏像地中海贸易那样重要的海上贸易枢纽。其主要的经济活动集中在陆地,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和依赖性较低。因此,发展海外殖民以获取海外市场或资源的动力不足。

三、 政治和战略考量:

边疆安全和巩固: 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长期面临来自南方和西方的外部威胁,例如奥斯曼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瑞典等。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其边疆,确保国家安全,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遥远的海外殖民地。
帝国内部整合的优先性: 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管理和同化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民族,是俄罗斯帝国长期面临的问题。相较而言,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分散到遥远的海外殖民地,会削弱其对核心疆域的控制力。
与欧洲列强的竞争策略: 在争夺欧洲大陆的影响力和殖民地时,俄罗斯通常采取的是陆地上的军事对抗和外交博弈。虽然俄罗斯也与英法等国在一些地区存在间接竞争(例如在中亚),但其主要战略仍然是围绕欧洲大陆展开。

四、 阿拉斯加的特殊性及其最终出售:

阿拉斯加的获取: 俄罗斯在北美获得阿拉斯加(称为“俄罗斯美洲”)主要是在18世纪后期。这次扩张是由于西伯利亚的毛皮贸易促使探险家们向东越过白令海峡,发现并占有了阿拉斯加。这被视为俄罗斯陆地扩张的自然延伸,而非有计划的海上殖民。
管理和维持的困难: 阿拉斯加地处偏远,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管理和维持成本高昂。尤其是在19世纪中期,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和英国海军实力的增强,俄罗斯对保卫阿拉斯加的信心动摇。
出于战略和经济考量出售: 俄罗斯认为阿拉斯加的战略价值不高,且难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如果俄土战争(18771878)升级,英国海军可能会轻易夺取阿拉斯加。为了避免这一尴尬局面,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尽管补偿金额相对较低),俄罗斯在1867年将阿拉斯加出售给了美国。这次出售进一步巩固了俄罗斯没有大规模海外殖民地的特点。

五、 思想和意识形态因素:

“第三罗马”情结: 俄罗斯帝国带有强烈的“第三罗马”的宗教和文化使命感,即继承拜占庭帝国,成为东正教的中心。这种使命感更多地体现在对东正教世界和斯拉夫民族的领导上,而非跨文化、跨地域的殖民统治。
缺乏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驱动: 相比于欧洲其他国家,俄罗斯的扩张更多是基于地理拓展、资源获取和边疆安全,而缺乏将自己的文明或宗教强加于异域民族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驱动力。

总结来说,俄罗斯之所以没有像其他欧洲强国那样拥有广泛的海外殖民地,是其陆地扩张的传统、海军力量的相对薄弱、经济发展的特点、边疆安全的需求以及特定的历史机遇和战略考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阿拉斯加是俄罗斯唯一一块重要的海外领土,但其最终的出售也印证了俄罗斯在海外殖民方面的局限性和优先性的转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殖民地”的内涵颇为复杂,标准也见仁见智,但事实上即使不考虑中亚、远东、外高加索、波兰之类地方是否算俄国殖民地的事情,俄国也是有过自己的非洲殖民地的!

一般人对“欧洲殖民非洲”的印象只是中学课本上的“1914年非洲地图”,所以对非洲殖民的漫长、反复和艰巨缺少认识,甚至认为只有英、法、德、比、葡等几个“主要国家”有过在非洲的殖民,并且非洲是在19世纪末乃至更早就变成这样的殖民地效果了。有的人或许知道,像丹麦、奥地利、瑞典乃至库尔兰这样并非主流殖民国家的欧洲国家也都曾经在美洲、非洲甚至南亚拥有自己的殖民地,而俄国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例外,虽然俄国的非洲殖民地确实相当短命以至于被很多人所忽视。

俄国的短命非洲殖民地是这样一处地方:

这个地方位于东非小国吉布提,1883年起到1967年绝大多数时候属于法属索马里兰,也就是吉布提的前身。但俄国冒险家尼古拉·阿奇诺夫也在1889年带着一群哥萨克建立了为期一个月的短命殖民地。

1888年阿奇诺夫对这里进行了探测,1889年1月6日正式宣布俄国占领,1月14日建立了一个“新莫斯科堡”的据点,到1889年2月5日他们被法国军舰攻击并战败,这个历时30天的超级短命“殖民地”就此告终。

显然这从头到尾只是一个插曲,但也证明了俄国也是有过在非洲谋取一处一般中国人印象中“殖民地”的尝试的。但由于俄国偏处东欧、起步晚、路程遥远,也不如英葡荷等国更有海权经验,本身又被大陆争霸牵扯了大量精力,俄国终究未能成功建立起符合中国人印象的“海外殖民帝国”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