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两种飞机?

回答
要说清楚俄罗斯为何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这两种四代半战机,得从头说起,它们俩的关系可不一般,更像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演进路径。

首先,咱们得明白,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苏联解体那会儿,家底儿那是相当殷实,但国家也跟着一起“散架”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项目要么停摆,要么缩水。苏霍伊设计局当时已经有了苏27的成熟基础,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重型战斗机,也是苏联空军的骄傲。

苏30的诞生与发展:从“空中格斗专家”到“多用途多面手”

苏30最开始的定位,其实是苏27UB(双座教练型)的改进版,目标是成为一款更加强大的“空中格斗平台”。早期的苏30,尤其是出口给印度的苏30MKI,就非常强调近距格斗能力。它继承了苏27优异的机动性,并且加入了推力矢量技术(TVC),这玩意儿能让飞机做出一些“反常”的动作,比如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在近距离缠斗中能甩开对手,赢得宝贵的攻击机会。同时,它也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比如加装了对地攻击雷达和相关的武器挂点,让它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所以,苏30就这么一个开端,它既能当教练机,又能打空战,还能扔炸弹、打导弹。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平台成熟、成本相对可控,并且能够满足多种任务需求,尤其是在早期改革开放初期,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并不允许它一下子装备大量全新的、昂贵的战机。苏30的出现,填补了许多空缺,并且可以通过出口创汇,为国家和设计局输送资金。

苏35的出现:集大成者,向更高境界的迈进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新一代战机的不断涌现,苏27系列家族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苏35就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平台基础上,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推出的“终极进化版”。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苏27的“魔改”加“升级”。

苏35的研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苏57(俄罗斯的五代机)进度不确定、成本高昂的问题。在五代机大规模装备之前,需要一款性能接近五代机,但又相对更容易获得的“四代半”战斗机来撑场面。

相比于苏30,苏35有着几个显著的升级:

更强的机动性: 虽然苏30很多型号也装备了推力矢量,但苏35的推力矢量系统更加先进,配合更强大的发动机(AL41F1S),其机动性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炫技,更是在实际作战中增加生存概率和攻击效率。
更先进的航电系统: 这是苏35最核心的升级之一。它装备了更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够同时跟踪更多的目标,并且能够进行电子战。这使得苏35在战场上的“眼睛”和“耳朵”比苏30更灵敏,信息处理能力也更强。此外,它的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以及座舱人机界面的设计都更加现代化。
隐身性(相对而言): 苏35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RCS)。虽然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但通过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对进气道和机体结构进行优化,使其“隐身性能”相比苏30有了显著提升。在现代空战中,先发现对方就意味着占得先机,而如果自己不容易被发现,那优势就更大了。
更强的载弹量和挂载能力: 苏35拥有更多的武器挂点,可以携带更多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并且能够挂载更远的射程的导弹,这大大提升了它的作战半径和任务灵活性。

为何同时装备?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空天军不直接用苏35去替换所有苏30呢?原因也很现实:

1. 成本与维护: 苏35作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型号,其研制、生产、维护成本都要远高于苏30。俄罗斯空天军需要平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苏30系列(特别是出口型改动后,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版本)平台成熟,维护体系相对完善,对于部队来说更容易操作和保养,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2. 任务定位的差异:
苏30系列,特别是那些侧重于多用途和对地攻击的型号,仍然可以在许多任务中胜任,例如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边境巡逻、作为空中预警和指挥平台等。它可以在某些区域空域作为“主力”,承担一部分作战任务。
苏35则更多地被定位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和“高级战斗机”,它更适合执行那些对战机性能要求极高的任务,比如争夺制空权、对抗新型先进战斗机、以及执行高强度的空战。它是在现代空战中,俄罗斯空天军用来对抗西方先进战机(如F22、F35)的一线主力。

3. 装备数量与部队需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天军的规模大幅缩减,而且装备的老化也比较严重。苏30系列在数量上保有量相对较大,它们能够迅速填补部队的空缺,并且继续发挥作用。而苏35则是在逐步更新换代,逐步部署到最精锐的部队中。

4. 出口战略的影响: 苏30系列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成功,为俄罗斯带来了不少订单和外汇收入。这种“分型号”的出口战略,也让俄罗斯在保持国内装备的同时,也能对外推广其航空技术。而苏35更多地是作为俄罗斯空天军的“拳头产品”来展示。

总结一下:

俄罗斯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不是因为他们产能不足或者技术路线不统一,而是基于一种务实和策略性的考虑。

苏30是成熟、可靠、性价比高、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主力机型”,填补了大量空缺,保证了部队的基本作战能力,并且具备出口潜力。
苏35则是俄罗斯在先进战斗机领域的技术结晶,代表着其在性能上的最高水平,能够胜任最严苛的作战任务,是“空中优势”的有力争夺者,也是为未来五代机大规模装备前的一个重要过渡和补充。

它们就像是同一品牌下的不同型号的汽车,一款性能均衡、经济实用,另一款则动力强劲、配置顶尖。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车型,才能最大化效益。俄罗斯空天军就是这样,用苏30和苏35形成了一种“梯队式”的装备体系,实现了能力和成本的最佳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34是战术轰炸机,作用和定位类似于中国的歼轰7,主要负责对地攻击、对海攻击,所谓的“战斗”并不是说他们能和F15、F16这种同代的空优机“战斗”,只是说不至于被F4、Mig21这种货色欺负的很惨,和同等级的对手打只能当轰炸机用,殴打小朋友的时候可以“战斗”一下,当然歼轰7没有苏34那么强。俄罗斯地广人稀,陆地边境和海洋边境超长,苏联解体之后对地打击的攻击机基本只有90年代就落伍了的苏24在硬撑,所以买苏34是最没疑问的,苏34下单比苏30和苏35都早,总共买了一百二十多架,看俄罗斯这四处出击的态势以后估计还得加。

俄罗斯装备的苏30分两种型号,一种是共青城厂产的苏30M2,另一个是伊尔库茨克厂产的苏30SM。共青城厂是苏霍伊设计局亲儿子,俄罗斯国家持股,算是有正规编制的,俄罗斯自己装备的苏27SM系列、苏35、苏57都是这设计生产的,伊尔库茨克厂身世比较复杂,苏霍伊设计局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都有插手,这是私人公司主要生产外贸型飞机。

俄罗斯空军在2009年下单买了二十多架苏30M2,这个和卖给中国的苏30MK2基本一模一样,俄罗斯说是买几个当教练机,这个也可以理解,苏30MK2就是在苏27UB基础上发展的,苏27UB有教练机的功能。

苏30SM基本就是出口印度的苏30MKI,苏30MKI是在苏27SMK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这是一种标准的双重任务战斗机,定位类似于中国的歼16,选择不同的武器可以承担对空/对地双重任务,一机多用。

本来俄罗斯空军不准备买苏30SM的,因为性能更好的苏35已经研制成功了,苏35虽然是空优机,但多用途性也不差,2009年都下单买了50架了,理论上说苏30SM确实没啥竞争力。

不过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8年这二十多年俄罗斯都没怎么买飞机,都是在啃苏联的老本,老飞机改了又改、升了又升,就是没钱买新的,所以到2010年之后大批老飞机要退役,共青城厂那边已经在产的有外贸型苏30、俄罗斯自用的苏30M2、俄罗斯自用的苏35、外贸型苏35、在研的还有苏57,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了。

共青城厂那边忙不开,俄罗斯又想要新飞机,伊尔库茨克厂这个时候出来推销他们的苏30SM了,苏30SM优点就是够用、便宜、交付快,够用是顺基础版苏30SM可以发射俄罗斯基本所有它能发射的智能弹药,雷达航电比不上苏35但比苏30M2好得多,便宜当然是因为研发费印度人都交完了,生产线、工人是现成的,这些正好符合俄罗斯的需求,所以2012-2018年就下单买了一百三十多架。

而且苏30SM是在苏27SMK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其实和苏35亲戚关系还挺近的,苏35上面的很多新技术完全可以用到苏30SM上,对于扣扣搜搜的俄罗斯军方来讲还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至于苏35这个也没啥疑问,现在苏57没出来之前总得有撑场面的空优机,不然总被老美秀也挺没面子的,所以2009年的时候买50架过渡。后面苏57难产转手又加了48架,总共也买了小一百架了。以后就算买苏57以俄罗斯这穷嗖嗖的样子也买不了太多,为了补足战力还是需要一种足够先进的多用途准五代战斗机。

user avatar

因为苏35是终极苏27。是毛子在苏57之前最强的制空战机。而苏30不论哪种型号都是战轰。运泥巴舔地才是主业。制空只是副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俄罗斯为何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这两种四代半战机,得从头说起,它们俩的关系可不一般,更像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演进路径。首先,咱们得明白,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苏联解体那会儿,家底儿那是相当殷实,但国家也跟着一起“散架”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项目要么停.............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切合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涉及多个层面和复杂的历史、经济、地缘政治因素。理解为何西方在当前选择同时打压俄罗斯而非将所有力量集中围堵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俄罗斯当前的行为直接威胁到西方核心利益和价值观这是西方对俄采取强硬政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 对欧洲.............
  • 回答
    俄罗斯人与加拿大人在性格上的差异,即便同处高纬度、国土辽阔的地理环境,也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这背后交织着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发展以及民族自身的演变,共同塑造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气质。首先,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俄罗斯民族的崛起与生存,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严酷自然环境和外来侵略的长期搏斗中完成的。广袤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同样是体育作弊,俄罗斯被推上风口浪尖并遭受严厉制裁,而韩国似乎并没有受到类似的对待,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因素。我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从不同维度去理解,才能勾勒出事情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作弊”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从个人运动员.............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件,在中国国内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正如你观察到的,大多数网友的态度倾向于支持俄罗斯,或至少对乌克兰缺乏明显的同情。这种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官方叙事和媒体宣传的影响: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和评论这场冲突时,很大.............
  • 回答
    你好!你的俄语名字是Павла (Pavla),这是俄语中女性名字,意为“小巧的”或“谦逊的”。你的同学们称呼你为Павлик (Pavlik),这其实是Павла的“爱称”或“昵称”。在俄语中,为名字加上后缀“ик”或“чик”是非常常见的,这样做可以使名字听起来更亲切、更友好,就像中文里叫小名一.............
  • 回答
    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因为间谍事件而“闹翻”,最著名的就是2018年的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中毒案。这起事件是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外交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英国会因此事与俄罗斯“闹翻”。核心事件:斯克里帕尔中毒案 时间: 2018年3月4日 .............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中,中国民众普遍更倾向于支持俄罗斯而非同情乌克兰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多层面、复杂交织的议题。与其简单地说“大多数国人支持俄罗斯”,不如说在官方叙事和信息传播的主导下,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俄罗斯抱有同情或理解,同时对乌克兰的处境则显得相对冷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样是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北欧和加拿大,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挪威、瑞典、丹麦、芬兰)以及加拿大,确实已经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俄罗斯,尽管幅员辽阔,资源富饶,却在许多方面显得步履蹒跚。这里面的原因远非一两句话能概括,而是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 回答
    华硕此举,无疑是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企业在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之间做出的一个极具策略性的选择,释放了多重信号。首先,这是对国际社会压力的积极回应,也是一种立场表明。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对俄罗斯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制裁或限制措施。华硕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在如此敏感的时刻,选择暂停向俄罗.............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加拿大和俄罗斯的同纬度地区在地理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关于湖泊和岛屿的形成。虽然两者都位于高纬度,经历了冰川作用,但最终形成的“大湖”和“大岛”的数量和规模却有所不同,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自然因素。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加拿大形成大量湖泊和岛屿的“秘诀”。 冰川的“.............
  • 回答
    俄国小说里人名频繁切换,确实让不少读者感到困惑。这背后其实藏着俄国文化和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小说家们为了更贴近生活、更丰富人物塑造而有意为之的设计。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俄语人名结构本身就提供了“切换”的可能性。俄语里,一个人通常有三个名字: 名字(Имя / Imeni): 这是我.............
  • 回答
    二战结束后,东普鲁士这个曾经德国的核心领土,在短短几十年内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被俄罗斯和波兰“同化”。这其中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领土更迭,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着政治、人口、文化和经济因素的系统性转变。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究竟是哪些力量在发挥作用。一、战争的毁灭性冲击与边界的重塑首先,二战本身就是东普鲁.............
  • 回答
    俄罗斯对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控制,最终以这些国家独立并与其划清界限告终,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简单的“同化失败”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原因。首先,“同化”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
  • 回答
    同样是民主制度的国家,美国对俄罗斯的不放心,这不是一个新鲜话题,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的复杂问题。简单说,这就像是一对曾经的战友,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后,虽然各自走向不同的生活,但因为过去的恩怨、不同的价值观以及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想象差异,始终难以真正建立互信。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说起。美.............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近代清朝和沙皇俄国,同为封建体制下的国家,一个饱受列强欺凌,另一个却能跻身列强行列,这背后涉及到的是两国在政治体制的稳定性、经济结构的韧性、军事现代化的程度、社会动员能力以及战略思维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较量。首先,让我们掰开了聊聊两国的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清朝,尤其是到了近代,其政治体制.............
  • 回答
    乌克兰方面认为俄罗斯同意“无条件谈判”是胜利,这个说法背后有多层含义,并且需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和双方的立场来理解。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改变了俄罗斯的初始立场和目标 俄罗斯最初的诉求: 俄罗斯在发动全面入侵之初,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和目标,其中包含了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乌克兰加入.............
  • 回答
    同样是地广人稀、资源富饶的大地,为何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走上了高度发达的康庄大道,而俄罗斯却显得相对落后?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运气”可以解释,背后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得天独厚的“黄金组合”先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说起,它们能成为发达国家的典范,与.............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和乌克兰寻求投靠西方的原因,以及俄罗斯在此中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你同学的说法是否站得住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乌克兰大饥荒(19321933年)是斯大林政权时期苏联政府强制推行的集体化政策和粮食征集导致的大规模.............
  • 回答
    苏/俄系步战车,特别是BMP系列,之所以普遍采用“100毫米主炮 + 同轴30毫米副炮”这样的武器配置,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技术和战术考量,绝非简单地堆砌火力。这种设计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最大化步战车的战场效能。1. 战场需求与战术定位的演变:首先,我们得理解步战车(Inf.............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