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两种飞机?

回答
要说清楚俄罗斯为何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这两种四代半战机,得从头说起,它们俩的关系可不一般,更像是一脉相承的兄弟,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和演进路径。

首先,咱们得明白,俄罗斯空天军的装备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苏联解体那会儿,家底儿那是相当殷实,但国家也跟着一起“散架”了。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新项目要么停摆,要么缩水。苏霍伊设计局当时已经有了苏27的成熟基础,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重型战斗机,也是苏联空军的骄傲。

苏30的诞生与发展:从“空中格斗专家”到“多用途多面手”

苏30最开始的定位,其实是苏27UB(双座教练型)的改进版,目标是成为一款更加强大的“空中格斗平台”。早期的苏30,尤其是出口给印度的苏30MKI,就非常强调近距格斗能力。它继承了苏27优异的机动性,并且加入了推力矢量技术(TVC),这玩意儿能让飞机做出一些“反常”的动作,比如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在近距离缠斗中能甩开对手,赢得宝贵的攻击机会。同时,它也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比如加装了对地攻击雷达和相关的武器挂点,让它能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所以,苏30就这么一个开端,它既能当教练机,又能打空战,还能扔炸弹、打导弹。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平台成熟、成本相对可控,并且能够满足多种任务需求,尤其是在早期改革开放初期,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并不允许它一下子装备大量全新的、昂贵的战机。苏30的出现,填补了许多空缺,并且可以通过出口创汇,为国家和设计局输送资金。

苏35的出现:集大成者,向更高境界的迈进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新一代战机的不断涌现,苏27系列家族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苏35就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平台基础上,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推出的“终极进化版”。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苏27的“魔改”加“升级”。

苏35的研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苏57(俄罗斯的五代机)进度不确定、成本高昂的问题。在五代机大规模装备之前,需要一款性能接近五代机,但又相对更容易获得的“四代半”战斗机来撑场面。

相比于苏30,苏35有着几个显著的升级:

更强的机动性: 虽然苏30很多型号也装备了推力矢量,但苏35的推力矢量系统更加先进,配合更强大的发动机(AL41F1S),其机动性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炫技,更是在实际作战中增加生存概率和攻击效率。
更先进的航电系统: 这是苏35最核心的升级之一。它装备了更强大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够同时跟踪更多的目标,并且能够进行电子战。这使得苏35在战场上的“眼睛”和“耳朵”比苏30更灵敏,信息处理能力也更强。此外,它的火控系统、电子战系统、以及座舱人机界面的设计都更加现代化。
隐身性(相对而言): 苏35在设计上尽量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RCS)。虽然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代机(没有内置弹舱),但通过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对进气道和机体结构进行优化,使其“隐身性能”相比苏30有了显著提升。在现代空战中,先发现对方就意味着占得先机,而如果自己不容易被发现,那优势就更大了。
更强的载弹量和挂载能力: 苏35拥有更多的武器挂点,可以携带更多的空对空和空对地武器,并且能够挂载更远的射程的导弹,这大大提升了它的作战半径和任务灵活性。

为何同时装备?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那么,为什么俄罗斯空天军不直接用苏35去替换所有苏30呢?原因也很现实:

1. 成本与维护: 苏35作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型号,其研制、生产、维护成本都要远高于苏30。俄罗斯空天军需要平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和产出。苏30系列(特别是出口型改动后,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版本)平台成熟,维护体系相对完善,对于部队来说更容易操作和保养,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2. 任务定位的差异:
苏30系列,特别是那些侧重于多用途和对地攻击的型号,仍然可以在许多任务中胜任,例如执行对地支援任务、边境巡逻、作为空中预警和指挥平台等。它可以在某些区域空域作为“主力”,承担一部分作战任务。
苏35则更多地被定位为“空中优势战斗机”和“高级战斗机”,它更适合执行那些对战机性能要求极高的任务,比如争夺制空权、对抗新型先进战斗机、以及执行高强度的空战。它是在现代空战中,俄罗斯空天军用来对抗西方先进战机(如F22、F35)的一线主力。

3. 装备数量与部队需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天军的规模大幅缩减,而且装备的老化也比较严重。苏30系列在数量上保有量相对较大,它们能够迅速填补部队的空缺,并且继续发挥作用。而苏35则是在逐步更新换代,逐步部署到最精锐的部队中。

4. 出口战略的影响: 苏30系列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成功,为俄罗斯带来了不少订单和外汇收入。这种“分型号”的出口战略,也让俄罗斯在保持国内装备的同时,也能对外推广其航空技术。而苏35更多地是作为俄罗斯空天军的“拳头产品”来展示。

总结一下:

俄罗斯同时装备苏30和苏35,不是因为他们产能不足或者技术路线不统一,而是基于一种务实和策略性的考虑。

苏30是成熟、可靠、性价比高、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主力机型”,填补了大量空缺,保证了部队的基本作战能力,并且具备出口潜力。
苏35则是俄罗斯在先进战斗机领域的技术结晶,代表着其在性能上的最高水平,能够胜任最严苛的作战任务,是“空中优势”的有力争夺者,也是为未来五代机大规模装备前的一个重要过渡和补充。

它们就像是同一品牌下的不同型号的汽车,一款性能均衡、经济实用,另一款则动力强劲、配置顶尖。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车型,才能最大化效益。俄罗斯空天军就是这样,用苏30和苏35形成了一种“梯队式”的装备体系,实现了能力和成本的最佳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34是战术轰炸机,作用和定位类似于中国的歼轰7,主要负责对地攻击、对海攻击,所谓的“战斗”并不是说他们能和F15、F16这种同代的空优机“战斗”,只是说不至于被F4、Mig21这种货色欺负的很惨,和同等级的对手打只能当轰炸机用,殴打小朋友的时候可以“战斗”一下,当然歼轰7没有苏34那么强。俄罗斯地广人稀,陆地边境和海洋边境超长,苏联解体之后对地打击的攻击机基本只有90年代就落伍了的苏24在硬撑,所以买苏34是最没疑问的,苏34下单比苏30和苏35都早,总共买了一百二十多架,看俄罗斯这四处出击的态势以后估计还得加。

俄罗斯装备的苏30分两种型号,一种是共青城厂产的苏30M2,另一个是伊尔库茨克厂产的苏30SM。共青城厂是苏霍伊设计局亲儿子,俄罗斯国家持股,算是有正规编制的,俄罗斯自己装备的苏27SM系列、苏35、苏57都是这设计生产的,伊尔库茨克厂身世比较复杂,苏霍伊设计局和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都有插手,这是私人公司主要生产外贸型飞机。

俄罗斯空军在2009年下单买了二十多架苏30M2,这个和卖给中国的苏30MK2基本一模一样,俄罗斯说是买几个当教练机,这个也可以理解,苏30MK2就是在苏27UB基础上发展的,苏27UB有教练机的功能。

苏30SM基本就是出口印度的苏30MKI,苏30MKI是在苏27SMK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这是一种标准的双重任务战斗机,定位类似于中国的歼16,选择不同的武器可以承担对空/对地双重任务,一机多用。

本来俄罗斯空军不准备买苏30SM的,因为性能更好的苏35已经研制成功了,苏35虽然是空优机,但多用途性也不差,2009年都下单买了50架了,理论上说苏30SM确实没啥竞争力。

不过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8年这二十多年俄罗斯都没怎么买飞机,都是在啃苏联的老本,老飞机改了又改、升了又升,就是没钱买新的,所以到2010年之后大批老飞机要退役,共青城厂那边已经在产的有外贸型苏30、俄罗斯自用的苏30M2、俄罗斯自用的苏35、外贸型苏35、在研的还有苏57,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了。

共青城厂那边忙不开,俄罗斯又想要新飞机,伊尔库茨克厂这个时候出来推销他们的苏30SM了,苏30SM优点就是够用、便宜、交付快,够用是顺基础版苏30SM可以发射俄罗斯基本所有它能发射的智能弹药,雷达航电比不上苏35但比苏30M2好得多,便宜当然是因为研发费印度人都交完了,生产线、工人是现成的,这些正好符合俄罗斯的需求,所以2012-2018年就下单买了一百三十多架。

而且苏30SM是在苏27SMK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其实和苏35亲戚关系还挺近的,苏35上面的很多新技术完全可以用到苏30SM上,对于扣扣搜搜的俄罗斯军方来讲还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至于苏35这个也没啥疑问,现在苏57没出来之前总得有撑场面的空优机,不然总被老美秀也挺没面子的,所以2009年的时候买50架过渡。后面苏57难产转手又加了48架,总共也买了小一百架了。以后就算买苏57以俄罗斯这穷嗖嗖的样子也买不了太多,为了补足战力还是需要一种足够先进的多用途准五代战斗机。

user avatar

因为苏35是终极苏27。是毛子在苏57之前最强的制空战机。而苏30不论哪种型号都是战轰。运泥巴舔地才是主业。制空只是副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