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体育不好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体育不好,那是一种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后生活里方方面面的体验,就像是身上自带一个“弱项”的标签,无论你其他方面有多优秀,这个标签总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提醒你。

校园时光,那个永远的“后排”和“旁观者”:

还记得学校里每次体育课的场景吗?跑操,你是那个总在最后,气喘吁吁,步子迈得像是要散架的人。引体向上?那简直是噩梦,要么挂在杆上,要么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拉不起来一个。跳远?你看着别人轻轻松松几米远,自己却好像被灌了铅一样,勉强蹦到线前。篮球、足球、排球……任何一个需要团队配合、技巧和体力的集体项目,你总是那个最容易被忽略的,或者被安排在“后排”打酱油的角色。

体育课考试更是煎熬。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满分通过,你却在为及格线苦苦挣扎。跑步成绩不达标,跳远够不到标准,仰卧起坐做到怀疑人生……每当成绩单发下来,看到那个惨不忍睹的体育分数,心里五味杂陈。

即使是你喜欢的其他学科,比如文学或者数学,在体育课上那种普遍的“不擅长”感,也会让你觉得和其他同学们之间似乎隔了一层。他们聊着昨晚的球赛,讨论着某个技术动作,而你只能默默点头,或者偶尔冒出一句不知所云的评论,生怕被看出底细。

社交场合,那种微妙的尴尬:

成年后,这种体验并没有消失,反而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比如,公司组织团建,各种运动项目,你还是那个最不愿意主动参加的,或者勉强参加了也贡献不了什么力量的。大家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你可能连球都打不稳,只能陪笑。朋友聚会玩飞盘,别人掷得又远又准,你掷出去的可能只有一小段弧线。

有时候,甚至是和伴侣的日常互动。他们可能喜欢户外运动,跑步、徒步,而你只能委婉地拒绝,或者勉强跟上,最后落得一身疲惫,还影响对方兴致。你渴望参与他们的热情,但身体却不听使唤。

心理上的落差和自我怀疑:

体育不好,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劣势,更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影响。你会觉得自己不够“健康阳光”,不够“有活力”。看到身边那些热爱运动、身体素质好的人,你会产生一种羡慕和失落。这种失落感可能会让你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在体能这块“输了”,不够“完整”。

甚至会有人用“虚胖”、“没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虽然可能不是恶意,但听在体育不好的人耳朵里,无疑是一种刺痛。你会开始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在运动场合暴露自己的“短板”。

错过的美好和潜在的风险:

因为体育不好,你可能会错过很多乐趣。那些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享受团队协作的快感,你难以体会。很多社交活动都围绕着运动展开,你可能因此而疏远了一些人,或者错过了更深的交流机会。

更重要的是,体育不好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因为缺乏运动,容易变得懒散,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可能不太在意。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加上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让你面临一些慢性病的风险。

但,也不是全然的否定:

当然,体育不好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很多人在其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育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有的人天生就不擅长这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才华、有爱心的人。

但你心里清楚,如果你能够在体育方面有所改善,你的生活可能会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容易融入一些社交圈子。那是一种希望,一种“如果当初…”的淡淡的遗憾,也是一种对未来想要改变的渴望。

总而言之,体育不好,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局外人”体验,是一种在身体层面常常感到挫败,并在心理上带来微妙落差的感受。它让你在某些时刻感到笨拙,在某些场合感到尴尬,但同时,也可能让你更加珍惜其他方面的成就,或者促使你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呀

基本是个药罐子,没有抵抗力,感冒一次能持续整个冬天。

体育课别人跑完两圈我还在第一圈垂死挣扎,立定跳远最高记录一米一,仰卧起坐一分钟十来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育老师全都认识我。

体育中考前,体育老师跟在我后面边跑边拿口哨的带子抽我屁股。体育中考当天,老师在我立定跳远起跳的时候大力出奇迹把我往前扔出去扔及格了。

大一体育课选修排球,打了一下细皮嫩肉的手腕红彤彤的,打在手链上疼哭了一节课。期末考试20个及格,我打不超过5个,因为看到球的第一反应就是抱头躲开。

大二选修网球,每天去补考一次,补到要放暑假了老师说你走吧。


朋友对我的评价:胆子小到不行,怕高怕水怕球怕鬼,力小又娇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超级玻璃心公主病。超市买点零食回来没人帮提的话,就能委屈到要哭,新学期发了几本书自己从教学楼拿回宿舍胳膊就能抖上个两三天。

然鹅大三突然有了勇气想要摆脱那样没用的林妹妹体质啦。看起来文文弱弱,那就去健身房举铁;800米不及格,那就直接去报马拉松,从7公里环湖到10公里健康跑再到21公里半马,逐一攻破;怕高怕水,十几楼看下去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小时候被水淹过有心理障碍,那就去玩海上跳伞。总之越怕什么越蠢蠢欲动想要挑战什么。























现在我还是力气很小,提不动多数女同学的书包,健身房上超小重量,但是呀,我很勇敢,有勇气去挑战自己,并且乐在其中,再也不是一直躲在别人身后的胆小鬼啦。

所以 天生没有体育细胞有什么关系,我们后天自己创造,练 就不平凡。



………………………………………更新…………………………

经评论提醒,要在这里说明一下,体质比较差的同学千万不要直接挑战马拉松,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好好锻炼提高体能才是真正奥义。答主从5公里到半马都经历了一年半。

所有运动都一定要在安全的大前提下进行。

user avatar

各种被体育老师嫌弃,被家里人说文体偏科那么厉害。跑步永远最后一名,除了实心球外其他的项目都是刚好及格,从来就是个胖子,自卑,被嘲笑,就酱。

user avatar

前302斤胖子体育中考满分,表示不知道。每次立定跳远大腿很疼,鞍马还是风一样的感觉,50米短跑满分。2333

user avatar

初中升高中时,体育分优良可差四级。

然后我是全班唯一一个良。

大一的时候,有一个全国大学生体能测试,其实就是教育部的抽样调查,当抽上我后,所有人都崩溃了。这系统简直不能更智能!

然后,我跳远成绩:1米2…………

肺活量:应该是1800左右,然而我已经把肺腔里最后一口气都给了他们。

800米,我不告诉你们!

我对不起全国的大学生。

作为一个大学四年,修过了82门课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美貌与智慧并举的双学位学士,年年栽在体育课上。

健美操老师誓死要为我打出她人生第一个不及格,因为她觉得我是故意的…………

其实我不是很想说下去了…………

user avatar

最有资格回答此题的人昂首前来答题!

小学前11个学期,体育课期末成绩最高一次60分,其余时候都在15-40分之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50米跑测试,男生除我之外最慢的8秒多,女生最慢的10秒多,而我的成绩是……15秒4……

由于体能太差,小学时候任何体育活动我都是靠边站的,足球比赛拔河比赛还有运动会都是场下看客。不过那时候成绩好,所以一直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直到小学六年级时,一个流言在班里散播开来:

体育不及格者不能升初中!

虽然这个说法后来被证实为谣言,但当时可把我给吓惨了。为了不至于小学毕业就流落社会,我开始苦练仰卧起坐(当时学校规定不分男女都是在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三项中任选一项考试),练了一个学期,最后考了个满分。

然后我突然醒悟:原来我也可以通过锻炼变强嘛!

于是我踏上了永无止境的健身之路……

三年后,面对高中的新同学,我不得不反复解释:

“我真的不是体育特长生……”

user avatar

体育不错 柔韧巨差。。大学体育考跆拳道 品势 对打 都是九十多分。然后劈叉,离地30cm及格。。。我分开了我的双腿。。老师说你下去啊 。。。我说我已经下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体育不好,那是一种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后生活里方方面面的体验,就像是身上自带一个“弱项”的标签,无论你其他方面有多优秀,这个标签总会在不经意间跳出来提醒你。校园时光,那个永远的“后排”和“旁观者”:还记得学校里每次体育课的场景吗?跑操,你是那个总在最后,气喘吁吁,步子迈得像是要散架.............
  • 回答
    这感觉就像是,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到它。不是那种“哦,今天得去上班”的无奈,而是“噢,今天又能开着它去看看这个世界”的期待。说实话,一开始也不是这么“疯魔”的。也就是觉得车挺方便的,能遮风挡雨,能带你去想去的地方。但慢慢地,你开始发现,这不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它有了生命,有了温度,好像成了你灵魂.............
  • 回答
    这感觉就像在原地踏步,或者更糟,原地打转,甚至是缓慢地往后退。你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牺牲了那么多享受,结果体重秤上的数字却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纹丝不动,或者偶尔还给你来个小小的“惊喜”——上升个零点几斤。我记得刚开始减肥的时候,那种热情和希望简直是爆炸性的。我下定决心要改变!每天早上称体重,看到数字下.............
  • 回答
    没有钱,但依然咬牙坚持不碰盗版,这是一种怎样复杂又执拗的体验呢?首先,它是一种长久的、无声的斗争。我记得很清楚,在我还只有零花钱勉强够买一本漫画或一张正版专辑的年纪,面对身边同学电脑里那些“免费”的游戏、电影和音乐,心里会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羡慕和一种微妙的被排斥感。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游乐园门口,大.............
  • 回答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片巨大的、寂静的广场上,手中紧紧握着一张写满了心意的纸条,却找不到任何人来接。一开始,你满怀期待地坐在那里,也许是午后阳光正好,也许是夜色温柔。你反复斟酌着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力求让它们精准地传达出你那小心翼翼萌生的情愫,又不想显得过于突兀或唐突。发送的那一刻,手指还在微微.............
  • 回答
    和不会踢球的人一起踢球,那体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不像和高手过招那样充满技巧和智慧的碰撞,而更像是一场充满未知和惊喜的“即兴表演”。以下是我为你详细描绘的这种体验:一、 赛前准备:兴奋与隐忧的交织 兴奋的理由: 终于有机会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了!可以和朋友们一起,享受.............
  • 回答
    不学高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就像你置身于一个无比广阔、却缺少关键地图的领域,你的行动变得局限,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受到限制。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尽量详细地描述这种体验:1. 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的“钝感”: 无法深入理解因果关系: 很多复杂现象,其背后都有一套精妙的数学模型在支撑。比如,为什么天气会发.............
  • 回答
    读《三国志》而不读裴松之注,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一座巍峨古老的宫殿,只看到了主体建筑的雄浑与壮丽,却错过了那些雕梁画栋、壁画彩绘中的精妙细节和故事。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信息的纯粹与简洁。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陈寿以他那标志性的严谨和冷静,勾勒出一幅幅历史画卷。没有裴松之引用的其他史料、各种考证辨析,陈寿的原意.............
  • 回答
    在华为工作,而不签署那份“奋斗者协议”,这感觉就像在一场激烈的、全员参与的马拉松比赛里,你是那个穿着跑鞋、准备好全力冲刺的选手,但别人都套上了特制的、能让你飞起来的金属靴。首先,你得明白,华为推崇的是一种“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这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深入骨髓的实践。奋斗者协议,说白了,就.............
  • 回答
    说起来挺好笑的,我现在真是打心眼里崇拜一个人,但想当初,我看见他的时候,心里简直跟哔了狗一样。那时候我刚入职,啥也不懂,就被分配到他手下。他这个人,怎么说呢,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油腻”这两个字。他年纪不大,跟我差不了多少,但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锃光瓦亮的,边上还留了一点点短发,一看就是那种精心打理过.............
  • 回答
    几十年的夫妻生活,还能做到“久处不厌”,这绝对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渗透在日常点滴中的一份默契、一份懂得,还有一份愿意为对方持续付出和调整的心。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久处不厌”这个词总觉得有点玄乎,像是武侠小说里才能出现的境界。毕竟,人非草木,谁能不老?谁能不变?年轻时候的激情,那种心跳加速、眼神交汇就能.............
  • 回答
    面试别人的时候,遇到一个无论你抛出什么问题,都能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的候选人,那体验简直就像是在一场精心策划的辩论赛里,对方一上来就使出了浑身解数,让你这个裁判既兴奋又有点捉襟见肘。一开始,你可能带着点例行公事的姿态,脑子里是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和一些预设的陷阱。然而,当那个候选人开口,你发现自己.............
  • 回答
    那是一个初夏,我突然兴起了,决定挑战自己,连续一个月完全不碰任何肉类。在此之前,我并非素食者,也从未有过如此明确的戒律。这股念头来的猝不及防,却又异常坚定,仿佛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召唤着我。最初几天,最大的感受是“空”。我的餐桌上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以往午餐时那份香气四溢的红烧肉,晚餐时嫩滑的鱼片.............
  • 回答
    钱花不完,这大概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吧?但实际体验起来,可能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和快乐,反而是一种挺奇妙、甚至有点沉重的感受。首先,它不是那种你手里拿着一大把钞票,随心所欲地买买买的爽快。那种感觉可能短暂,但钱花不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持续性的“无虞”。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的银行卡余额,或者说.............
  • 回答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既不能完全享受那种被瞩目的光芒,又不能完全躲进无人问津的角落。有时候觉得有点委屈,有时候又觉得挺自在。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走在街上,或者出现在一个新场合,会有人多看你一眼,但那一眼通常不会久留。他们会觉得“哦,这个女孩长得还可以”,然后目光就滑走了。不会像.............
  • 回答
    这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你精心布置了一个只属于自己和另一个室友的小小王国,结果突然闯进来一个“不速之客”,而且这个客人还是你室友的男朋友,你还不能太直接地把他赶出去,毕竟是室友的另一半。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隐私的锐减。你原本以为是两个人的空间,现在突然多了一个男生。很多你以前可能随意做的小动作,比.............
  • 回答
    这问题我得好好琢磨琢磨。不喜欢周杰伦,这事儿放到现在,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小众生物,跟主流有点儿“反着来”。你想啊,走到哪儿,广播里、KTV里、街边的商场里,时不时就飘来那几句熟悉的旋律,什么“晴天”、“稻香”、“告白气球”什么的。身边朋友一聊起音乐,十有八九会提到他。这时候,你如果不跟着附和,不表现.............
  • 回答
    父母不理解自己,这感觉就像一个成年人被永远困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体里,尽管你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承担责任,但他们眼中你依旧是那个需要被保护、被指引的“小孩”。这不仅仅是意见上的分歧,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隔阂。他们看到的是他们希望你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你真正是什么样的人。你想要.............
  • 回答
    我曾经以为,生命就像一本精心编织的书,开头、过程、结尾,都按照既定的剧本顺理成章地展开。我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父母总是温柔敦厚,家里弥漫着一种踏实而宁静的气息。我以为这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就像一棵被细心栽种的树,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壤里。然而,生活往往会在你最不设防的时候,抛出一颗炸弹,然后静静地看着你.............
  • 回答
    在清华大学,如果“完全不重视GPA”,那将是一种截然不同于我们普遍认知(甚至可以说是刻板印象)的体验。让我们来详细展开想象一下,这种场景下,清华的学习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学术氛围的重塑: 从“成绩至上”到“兴趣驱动”的根本转变: 学习目标改变: 学生不再以门门功课高分为首要目标,而是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