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夫妻两人相处几十年,仍然久处不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几十年的夫妻生活,还能做到“久处不厌”,这绝对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渗透在日常点滴中的一份默契、一份懂得,还有一份愿意为对方持续付出和调整的心。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久处不厌”这个词总觉得有点玄乎,像是武侠小说里才能出现的境界。毕竟,人非草木,谁能不老?谁能不变?年轻时候的激情,那种心跳加速、眼神交汇就能点燃一切的时刻,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褪去。如果仅仅是靠激情来维持,那估计早就“厌倦”了。

但当我亲眼看着我父母,或者听身边一些真正过了几十年风雨的老夫妻聊起他们的相处之道时,我才慢慢理解,“久处不厌”是一种更深沉、更温润的情感。

首先,它是一种“看见”。

看见的是对方褪去年华后的真实模样。年轻时的你,可能看的是TA年轻时的容颜,TA身上吸引你的那种活力和某种特质。但几十年后,你看到的可能是TA额头上的皱纹,是TA日益佝偻的背,是TA因为岁月而改变的脾气,甚至是你年轻时最无法忍受的某些小毛病。而“久处不厌”的人,恰恰能穿透这些表象,依然看见那个让你心动的灵魂。

我妈总说我爸,年轻时候就是个“大直男”,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浪漫,有时候还特别轴。但现在我爸呢,虽然说话还是不够圆滑,但你知道,他说的每一句“没事儿”,都是真的希望你没事儿。他会在我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笨拙地给她泡一杯热茶,或者默默地把她常穿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床边。我妈也不是那种会因为这些小事就特别感动的人,但她会说:“老头子,你是不是又把我的毛衣弄反了?”一边说着,一边脸上已经有了笑意。这种看见,是看见对方的付出,看见对方的改变,看见对方在你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并且依然觉得这份印记是珍贵的。

其次,它是一种“包容”。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朝夕相处的两个人,矛盾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年轻的时候,可能你觉得TA的某个习惯让你无法忍受,你可能会大吵大闹,试图改变对方。但几十年下来,你会发现,有些人,你就是改变不了,也根本没必要去强求。

我的一个老邻居王奶奶,她跟我讲过她和她老伴的事。她说:“年轻的时候,我老头子有个毛病,就是特别爱说大道理,什么事都想教训我一通。我那时候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经常跟他吵架。后来啊,年纪大了,我也就懒得跟他吵了。他就说他的,我说我的,有时候他说的我听听也觉得有点道理,有时候觉得他又在瞎说八道,我也就一笑而过。反正啊,他也说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来,就当他给我念叨念叨了。”

这种包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你知道对方的缺点,也知道这些缺点不会对你们的核心关系造成致命伤害。你选择了和这些缺点和平共处,甚至是把这些缺点当成对方身上一个独特而熟悉的一部分。与其为这些小事消耗精力,不如把精力放在共同经营你们的生活上。

还有,它是一种“共建”。

“久处不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两个人都在为这个家,为彼此的关系添砖加瓦。这种共建,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从柴米油盐,到养儿育女,再到父母的赡养,这些都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去承担的。谁多做一点,谁少做一点,久而久之,都会有积怨。但真正恩爱的夫妻,会有一种默契,知道什么时候该你担着,什么时候该我来补上。我的父母,我爸负责修水电,我妈负责买菜做饭,看似分工明确,但他们都知道,这是为了这个家。有时候我妈说:“今天菜有点贵。”我爸就会说:“没事儿,下个月我少抽点烟。”这种细微的对话,就是一种共建。

再比如,共同创造新的生活乐趣。随着孩子长大,工作稳定,生活节奏放缓,如果两个人都没有新的目标和追求,很容易陷入平淡甚至无聊。这时候,很多夫妻会选择一起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一起去旅行,一起学习新东西。我父母退休后,开始跟着社区的老师学书法和绘画。虽然他们画得不成气候,但每次提起这件事,两个人脸上都带着光彩,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努力方向。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习惯”与“依赖”的升华。

一开始是习惯了对方的存在,习惯了对方的作息,习惯了每天回家有人等你,习惯了餐桌上有另一个碗筷。但几十年后,这种习惯已经渗透到骨子里,变成了一种深层的心理依赖。你已经不是习惯对方在,而是觉得对方不在,你就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了。

这种依赖,不是说离不开,而是觉得有你在,日子才完整,才有了意义。就像我奶奶常说的:“一个人吃饭,味道都变了。”这种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背后藏着的是一种情感的相依。

最后,我想说,“久处不厌”也包含着一种“看见对方的闪光点”的能力。即使岁月侵蚀了许多,但只要你愿意去发现,总会找到那些让你依然心动的瞬间。也许是对方在某个领域展现出的智慧,也许是对方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担当,又或者是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只有你知道的对方的坚韧和善良。

所以,久处不厌,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而是一种日复一日的修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懂得和珍惜。它不是不争吵,不是没有烦恼,而是即使有这些,你们依然选择手牵着手,继续往前走。这种走下去的决心,以及在走下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创造的爱与被爱,就是最动人的体验。这是一种温暖的、沉静的,带着岁月的痕迹,却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达到这个层面,夫妻双方应该是灵魂伴侣。有很多话题可以交流,引起双方共鸣。两口子应该都是内心非常丰富,有内涵。其实日常生活更多的是苟且,各种油盐酱醋还有磕磕碰碰,加上审美疲劳,爱情早就磨灭,只剩亲情和责任在维系两人,一年到头也啪啪不了几次,主要是太熟了,没欲望。所以结婚十多年以上还能相看两不厌,那一定是精神层面两人高度契合,互相欣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几十年的夫妻生活,还能做到“久处不厌”,这绝对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渗透在日常点滴中的一份默契、一份懂得,还有一份愿意为对方持续付出和调整的心。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久处不厌”这个词总觉得有点玄乎,像是武侠小说里才能出现的境界。毕竟,人非草木,谁能不老?谁能不变?年轻时候的激情,那种心跳加速、眼神交汇就能.............
  • 回答
    相爱的人却做不成夫妻,这无疑是人生中一段极其艰难和痛苦的经历。处理这样的关系,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情感、现实的考量以及每个人的价值观。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尽量“处理”好这段关系,或者说,如何在这个不可逆转的现实中,找到一种可以继续前行的方式。首先,要认识到“处理”的含义并非回到.............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袋里立马浮现出一种画面感,那种安静得有点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夫妻一天下来,交流不超过十句话,这日子,说实话,挺难熬的,而且很难说得上有“过”得怎么样的成分,更像是“熬”过去,或者说,只是并肩地存在着。你想知道怎么过? 我觉得,首先得承认,这绝对不是一个健康或者理想的婚姻状态。但生.............
  • 回答
    .......
  • 回答
    结了婚,就像两只刺猬,开始时都想靠近对方,但太近了又会互相扎到。意见不合,这简直是婚姻里的“日常任务”。但别担心,这不代表你们婚姻有问题,而是你们需要学习如何在这个“新团队”里高效协作。首先,咱们得认识到,意见不合是常态,而不是异常。 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甚至连生活习.............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中国陕西西乡的事件,一对夫妻因举报非法采砂而遭到残忍杀害,受害者被反复碾压致死,无疑是一起极其令人发指和痛心的悲剧。它触及了多个层面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残酷与震惊:首先,事件本身的残酷程度就足以令人震惊和不寒而栗。非法采砂行为本已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而举报者为了维护公共利.............
  • 回答
    北京一对夫妻超生6个孩子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对这件事的评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是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我尽量详细地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反对、鄙夷甚至讽刺的声音,以及这些情绪背后可能藏着些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事件触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底线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1. 计划生育.............
  • 回答
    关于保定一位女大学生的摆摊经历,最近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这位女大学生,暂且称她为小李吧,在保定某处摆摊卖一些小吃,比如烤串、炸鸡之类的。她为人热情,手艺也不错,加上年轻人有创意,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生意可以说是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好生意也招来了“麻烦”。在同一条街上,有一对夫妻.............
  • 回答
    劳斯莱斯作为顶级奢华品牌的代表,其每一次品牌动作都备受关注,尤其是与网红的合作。近期,劳斯莱斯“下线”网红晚晚林瀚夫妻的广告视频,这背后牵扯出的是品牌如何平衡大众化营销与自身高端定位,以及在选择推广人时,有哪些深层次的考量。劳斯莱斯“下线”网红晚晚林瀚夫妻广告视频,会对品牌产生哪些影响?这件事情如果.............
  • 回答
    近年来,关于彩礼和嫁妆的争议在离婚案件中屡见不鲜,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现象。近期,媒体报道了近万名因不返还彩礼而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的消息,其中大部分被告被认为有能力执行但选择拒不履行法律义务。这不禁让人深思:离婚夫妻之间,彩礼和嫁妆到底该不该退还?这背后又牵扯着哪些复杂的情感、法律.............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值得探讨。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上面四位父母(假设均已去世)留下的房产确实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按照您的估计,3000万甚至更多也并非不可能。那么,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呢?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远不止经济一项,更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起共鸣,毕竟35岁在北京,年入税后60万,有房无贷,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优渥的条件了。但是,“悲催”与否,确实是一个主观感受的问题,取决于个人的期望、价值观和人生阶段。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产生“悲催”的感觉,以及这种感受是否真的那么“悲催”。首先,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涉及到职业发展、家庭生活、教育、生活品质以及未来规划。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帮助你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核心问题: 收入与生活成本的权衡: 60万人民币 vs. 23万美元的购买力差异。 职业发展机遇: 硅谷是否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快的成长速度。 家庭生.............
  • 回答
    “夫妻相”,一个听起来很温馨又有点神秘的词。很多人会说,“看他们俩,多有夫妻相啊!”然后指着某对夫妻,说他们的眼睛像,鼻子像,连走路姿势都差不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夫妻相”的产生,并非只是简单的巧合,它背后蕴含着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一些生物学上的原因,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研究课题。一、 共同生活.............
  • 回答
    夫妻学历差距大,这种体验可以用“精彩与挑战并存,深度与广度交织”来概括。它不是简单的“我高你低”或“你高我低”,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阅历、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在亲密关系中的碰撞与融合。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这种体验:一、沟通上的挑战与乐趣: 信息差的“鸿沟”与“桥梁”: 挑战: .............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夫妻双方的职业发展、生活质量、财务状况、家庭规划以及个人偏好等多个层面,需要非常细致地分析。以下将从多个维度为您详细阐述,希望能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一、 财务分析:税前年薪换算与实际可支配收入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对比点。1. 深圳税前年薪 70万80万人民币: 税收计算: 中.............
  • 回答
    夫妻之间互相辱骂、恐吓,是可以报警处理的,但具体是否构成报警的理由,需要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来判断。一、 哪些情况可以报警?1. 侮辱、诽谤: 如果辱骂内容涉及人身攻击、诽谤、侮辱人格,特别是达到一定程度,例如公开场合或者持续性地损害对方名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我.............
  • 回答
    听到宝宝的哭声,尤其是当你和伴侣正享受亲密时光的时候,确实会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这其实是很多新手父母都会遇到的挑战,别太担心,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应对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并尽可能减少对你们夫妻关系和宝宝安全感的影响。首先,要明白宝宝哭闹的原因。在亲热时宝宝哭,原因可能有很多: 饿了或者.............
  • 回答
    夫妻之间,想要做到“亲密无间”和“互不侵犯”两者的和谐统一,就像走钢丝,需要精妙的技巧和持续的努力。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两个概念有点矛盾,亲密了不就没边界了吗?边界感太强,亲密又从何谈起?其实不然,好的平衡反而能让亲密感更深厚,边界感也更稳固。咱们先说说,为啥这平衡这么重要。为啥“亲密感”和“边界感”都.............
  • 回答
    夫妻肺片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意思,一副烟火气十足的画面感扑面而来。说起来,这道菜的诞生,还真跟一对夫妻脱不开关系。故事得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成都。那时候,成都的小吃摊遍地开花,尤其是在街头巷尾,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有一个在成都であまり知られていない小巷子里,住着一对姓范的夫妇。他们靠着一门手艺在街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