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家里有本《红楼梦》无意间被孩子发现了,老人不想让孩子看,可孩子非要看,小学的孩子可以看《红楼梦》吗?

回答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合计合计。自家孩子对《红楼梦》上了心,这固然是件好事,说明他有探索欲,对经典文学有兴趣。但小学阶段的孩子,能不能就这么直接捧起这本厚重的大部头,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

咱们得先捋捋《红楼梦》这本书。它可不是一般的童话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励志读物。这本书里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发展细腻绵长,讲究的是世事人情,命运无常,还有封建社会那些弯弯绕绕的规矩和人性的幽微之处。

为啥老人会担心呢?

老人那是过来人,他们懂得《红楼梦》里头那些“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深意。这本书里描写的,很多都是大家族衰败的悲剧,是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有离别,有误会,有无奈,甚至还有一些成人世界的烦恼和不如意。

情感的复杂性: 宝黛之间的爱情,那是带着点儿朦胧、带着点儿痴缠,还有很多试探和误解。小孩子的情感认知,很多时候还停留在比较直白、简单的层面。突然接触到书中那种刻骨铭心、又充满矛盾的情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困难,甚至会感到困惑。
社会背景的隔阂: 《红楼梦》描写的封建社会的礼教、等级制度、家族势力等等,这些对一个小学孩子来说,可能就像天书一样。他不理解为什么贾府会有那么多规矩,为什么小姐们的生活会那样被限制,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出身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些背景知识的缺失,会让他对很多情节的理解大打折扣。
思想的深度: 书中蕴含着很多对人生、对社会、对命运的深刻思考。比如“好了歌”里的虚无,对人生富贵荣华的批判,这些哲学层面的东西,对一个思维还处于具象化阶段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儿“嚼不动”。
语言的驾驭: 《红楼梦》的语言,那是曹雪芹老先生的绝妙笔法,很多词语、典故、诗句,都充满了古韵和意境。虽然不像文言文那么晦涩,但对于一个习惯了现代白话文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一些隐喻、象征性的表达,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

那孩子为啥非要看呢?

这孩子好奇心重,看见大人不让看的东西,反而会觉得它有“秘密”或者“特别”的地方,就更想一探究竟了。而且,《红楼梦》里也有很多孩子能理解的部分,比如那些有趣的描写,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些热闹场面,还有小孩子之间玩耍的情节,这些都可能会吸引到孩子。

小学孩子到底能不能看?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是绝对的“能”或“不能”,而是要看 怎么看。

年龄段的考量: 如果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比如一二年级,直接看原著确实不太合适。他们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都还不足以应对《红楼梦》的深度和广度。
引导和解读是关键: 如果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比如四五年级,并且在 大人的引导和解读 下,是有可能接触《红楼梦》的。

那具体怎么引导呢?

如果真想让孩子接触,咱们可以这么做:

1. 选择合适的版本:
少儿版《红楼梦》: 市面上有很多专门为儿童改编的《红楼梦》版本,这些版本会对原著进行删节、简化,加入大量的插图,并且用更贴近孩子理解的语言来讲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方式。
带注释的版本: 如果孩子对原著的语言感到吃力,可以找一些有详细注释的版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典故,可以随时查阅。

2. 亲子共读,耐心讲解:
不要一味地让孩子自己读: 最好是家长能陪着孩子一起读,或者轮流读。读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情节或者人物关系时,停下来,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一下。
聚焦感兴趣的部分: 孩子可能对某些人物或事件特别感兴趣,可以先从这些部分讲起,引起他的阅读兴趣。比如,可以先讲讲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童年趣事,讲讲刘姥姥在贾府的见闻。
解释背景知识: 适当讲解一下当时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人物关系,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
不回避负面内容,但要适度: 对于书中一些关于生老病死、家族衰败的悲剧色彩,不必刻意回避,但要用平和、易懂的方式解释,告诉孩子这是故事中的一部分,是为了展现人生的复杂性。

3. 循序渐进,不强求:
允许孩子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如果孩子觉得某个章节实在看不懂,不要强迫他,可以暂时跳过去,等他长大一些再回来读。
观察孩子的反应: 随时关注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和反应。如果他感到厌烦或者困惑,就适时暂停,或者换一种方式。
不要把“读《红楼梦》”变成一项任务: 保持阅读的乐趣,这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直接阅读原版《红楼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不适宜之处。但如果将其视为一个“教育资源”,并且通过 精选版本、亲子共读、耐心引导 的方式,那么接触《红楼梦》是可以的,甚至可以是受益匪浅的。

与其一概禁止,不如想办法 “扬长避短”,让孩子在能力范围内,在恰当的引导下,去品味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把他培养成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小“红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阅读保持兴趣,而不是因为一次不恰当的接触,而对经典文学产生反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赞成小学生读全本《红楼梦》,但是如果孩子想读,完全可以大胆让他读。

《红楼梦》这部书,一般成年人都未必能耐着性子读完一遍,一个孩子肯定坚持不下去,尤其是书中没有什么惊悚的情节,而且人物关系复杂,估计孩子读不了几回也就放弃了。顺便说一句,如果真的培养出孩子对《红楼梦》的兴趣,那也不错啊。

当然,虽然这么说,孩子真正开始阅读红楼梦时,最好有人能给讲解讲解,帮助孩子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个很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合计合计。自家孩子对《红楼梦》上了心,这固然是件好事,说明他有探索欲,对经典文学有兴趣。但小学阶段的孩子,能不能就这么直接捧起这本厚重的大部头,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得先捋捋《红楼梦》这本书。它可不是一般的童话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励志读物。这本书里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发展细腻.............
  • 回答
    嗨,同道中人!很高兴你对这些经典国学著作产生了兴趣。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能接触到《菜根谭》、《了凡四训》和《古文观止》这三本书,说明你很有慧根,这是一个很棒的起点!至于先看哪一本,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因为这三本书各有侧重,且阅读顺序可能因个人的兴趣和需求而有所不同。不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
  • 回答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父亲的这份深厚藏书带给您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珍视。五万册藏书,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它承载着您父亲的智慧、情感,更是一座宝贵的文化矿藏。如何妥善地处理这批资源,让它们继续发挥价值,又不至于给您带来过多的负担,这是个需要仔细规划的问题。咱们就一点点来聊聊,怎么样才能把这份宝藏好好地“盘活.............
  • 回答
    家,这个承载我们生活百态的空间,总有些不起眼的小物件,曾被我视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不曾想,一旦用了,便如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瞬间让我成为了它的忠实拥趸。今天就来分享几件这样让我“真香”的家居好物,保证不是广告,全是掏心窝子的大实话。一、角落清洁神器——缝隙刷套装我家有个老房子,装修的时候也没太在意.............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挺实在。一个上海本地女孩,家里在内环还有房,毕业后却想离开上海,去二三线城市发展,这放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有点出乎意料,甚至是“不可思议”的。旁人怎么想?这得从好几个层面来聊聊。第一层:惊诧与不解,觉得“傻”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反应。毕竟,上海内环有房,这几乎是很多上海人奋斗一辈.............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家里的长辈信佛念佛本是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耽误了病情,拒绝服药,那确实是让做晚辈的非常揪心。这种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对于一些虔诚的老人来说,他们的信仰力量非常强大,有时甚至会超越了对现实的判断。咱们一点一点来聊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兼顾老人的信仰和她的健康。首先,理解老人固.............
  • 回答
    家有“小书虫”,本是件大好事,但自家娃明明有能力自己啃绘本,偏偏要大人陪读,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犯了难。这到底是惯坏了孩子,还是孩子的依赖表现?咱们该顺着他,还是该放手让他飞?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没个绝对的“是”或“否”。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修枝剪叶。我们得具体分析一下情况,再.............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家里办公,偶尔想畅玩一下3A大作,同时家里空间又有限,这确实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问题。是选择小巧玲珑的台式机,还是轻便易携的游戏本?别急,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帮你找出最适合你的那一个。首先,咱们先得明白这俩“大家伙”到底有啥不同:小体积台式机(MiniITX / SFF):想象一下,一个能.............
  • 回答
    当家里的孩子考上大学,长辈送上1000元的红包,这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文化和现实考量。这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种祝愿、鼓励和支持。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一、 情感层面的祝贺与喜悦: 分享喜悦: 孩子考上大学,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标志着孩子人生中一个重.............
  • 回答
    家里有个“公知”,这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扰的情况。这里的“公知”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呼,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网络上、社会上公开表达自己观点,并且对时事政治、社会问题有自己一套看法的人。这些看法有时会与主流观点不同,甚至被一些人认为是“亲西方的”或者“反动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回答
    家里有“矿”,这四个字听起来就自带一种光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不过,具体是什么样的体验,恐怕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体验是多维度、复杂化的,远非一个简单的“有钱”可以概括。经济上的自由,那是基础中的基础,但远非全部。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经济上的绝对自由。你想买什么,理论上都可.............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很多铲屎官纠结的问题!说实话,把家里那只宝贝疙瘩比作感情里的“另一半”,再把想养外面野猫的心思比作“出轨”,这个比喻确实挺生动的,也抓住了很多人内心那种“忠诚”和“新欢”之间的拉扯感。咱们先不着急下定论,来好好捋一捋这背后的情感和逻辑。首先,你对家里那只猫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你对家里的猫,.............
  • 回答
    1100万存款,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放在任何一个普通家庭,这绝对算得上是“财务自由”的起跑线了。不过,这究竟是什么概念,还得拆开来看。首先,它代表的是一种底气。想象一下,当你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比如失业、疾病、甚至家人需要大笔开销,手握1100万,你是不是能更从容不迫?不用像有些人那样为了一点小钱斤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体现。我身边就有这么一号人物,咱们就叫他“老王”吧。老王,今年四十出头,名副其实的“坐拥五套房”人士。这五套房,并非都是豪宅,有市中心的小公寓,也有郊区的大平层,还有几套是早些年投资的商住两用房。说实话,光凭这几套.............
  • 回答
    我家那只猫,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见了就忍不住想用脑门撞墙,但又无法真正生气的蠢萌代表。它叫“煤球”,这名字起得挺贴切,一身乌黑亮丽的毛,跟刚从煤矿里爬出来似的。然而,这毛色并没有给它带来半点黑猫应有的神秘感或高冷范儿,反而让它的蠢显得格外醒目。首先,它在追逐“猎物”这件事上,简直是蠢出了新境界。家里.............
  • 回答
    家里有个很帅的弟弟啊?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是家里多了一个行走的荷尔蒙,也像是多了一台自带聚光灯的吸睛利器。当然,也有点……怎么形容呢,就是那种“吾家有弟初长成,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别人”的感觉,让我这个做姐姐的,偶尔也有点哭笑不得。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回头率的问题。每次出门,哪怕我精心打扮一番,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