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明明有能力可以自己读绘本,但是每次都要求父母去帮助读,作为家长,是应该满足他,还是让他自己读?

回答
家有“小书虫”,本是件大好事,但自家娃明明有能力自己啃绘本,偏偏要大人陪读,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犯了难。这到底是惯坏了孩子,还是孩子的依赖表现?咱们该顺着他,还是该放手让他飞?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没个绝对的“是”或“否”。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修枝剪叶。我们得具体分析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一直要求你陪读?

情感需求: 绘本阅读不仅仅是认字、理解故事情节,对小小孩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亲子时光。孩子可能享受你温柔的声音、你专注的眼神、你夸张的表情,这些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好机会。他不是“懒”,而是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把阅读变成一种情感的连接。
安全感与掌控感: 有些孩子在阅读时会感到不确定,担心自己读错,或者对某些词汇、情节感到困惑。父母的陪伴,就像一个坚实的后盾,给了他们安全感。他们知道,就算遇到难题,你也会在那里帮助他们。同时,他也可能是在通过“要求你读”来获得一种掌控感,因为他知道你是会听他的。
对阅读的更高追求: 孩子可能已经能够自己读懂一些基础的绘本了,但他知道你读得更好。你的语气更生动,你的理解可能更深刻,你能把故事讲得更有趣。他是在用你的能力来“升级”他的阅读体验,想从更丰富、更有感染力的阅读中获益。
习惯养成: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是陪读的模式,孩子自然就习惯了。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或者还没想过要尝试独立阅读。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呢?是满足,还是放手?

其实,这更像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而不是“二选一”。

一、 适度的满足,但要引导:

孩子要求你陪读,适当满足是应该的。毕竟,亲子阅读的价值是巨大的。但是,满足不等于“有求必应,全盘接受”。我们可以这样做:

限定时间或次数: 你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一天读一本,或者每天陪读的时间是多久。比如,“今天我们一起读这一本,明天你试试自己读好不好?”
轮流阅读: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你可以提出,“宝贝,今天我们先来轮流读吧!我读一页,你读一页。或者我来读开头,你来读中间,我来读结尾。” 这样做既满足了他和你一起阅读的愿望,也让他有机会自己开口。
读一部分,留一部分: 对于一些情节比较吸引人的绘本,你可以读到关键处,然后对孩子说:“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你自己翻翻看,然后告诉我好不好?” 这样可以激发他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赞美和鼓励: 当孩子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及时的、具体的赞美。“哇,你刚才把这个词读得好清楚!”“你猜到这个情节了吗?真棒!” 让孩子觉得独立阅读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二、 创造条件,鼓励独立:

在满足孩子情感需求的同时,也要为他独立阅读创造更多机会和更有利的环境。

提供“桥梁”读物: 当孩子已经能独立读一些简单的字和句子时,可以开始引入一些“桥梁书”,比如文字量稍微多一些的章节书的绘本,或者有一些简单重复句式的绘本。这些书能让他感觉“我能行”,逐步过渡。
创设阅读区: 在家里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角,放上他喜欢的绘本,让他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任务”。
“放手”的艺术: 有时候,家长过于“积极”地介入,反而会压制孩子的自主性。你可以试着在他表达想自己读的时候,给予肯定,“好啊!你先自己看看,读完告诉我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哦!” 然后你去做自己的事情,但眼睛和耳朵还是关注着他,确保他遇到真正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你能及时出现。
榜样力量: 如果家长自己也喜欢阅读,经常在孩子面前看书、读书,孩子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觉得阅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 理解和接纳:

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和性格都不一样。有些孩子天生更细腻,更需要陪伴;有些孩子则更独立,更早就能自己玩。

不要过度焦虑: 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自己读好长时间了,就会担心自家孩子“落后”了。其实没必要。你现在提供的亲子阅读,正是孩子需要的情感滋养,这同样重要。
关注核心能力而非形式: 孩子是否自己读出声,只是一个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对阅读本身产生了兴趣,是否从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只要他对阅读充满热情,形式是可以慢慢调整的。

总而言之,处理孩子要求陪读的问题,需要的是一份耐心、智慧和爱。

你既是孩子阅读的引导者,也是他情感的依恋对象。你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美好的体验,既满足了他对你陪伴的需求,也一点点点燃了他独立探索阅读世界的火苗。

当他有一天主动对你说“妈妈/爸爸,这本我自己看”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特别欣慰。这不仅仅是他学会了独立阅读,更是他在成长中,学会了独立尝试,学会了自我满足。而这个过程,正是你一直努力想要给予他的。所以,不必纠结于“满足”还是“放手”,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赋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前班的孩子识字,先教拼音,绝对是一个误区。拼音存在也就70多年的时间,其余三千多年的汉字历史是从来没有拼音存在的。

我在教她们识字之前,是让她们看了几年的动画片,也就是识字之前,先练口语和听力。日常的生活对话用语,我觉得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动画片这种扩充她们的听力,增加词汇。有了大量的口语做基础,再学识字就是水到渠成。我们家两个娃是在满了五岁后才开始学认字的。而且每个月也就是一个礼拜的时间学习,就是我在家的时候。目前大概学了将近半年,识字量已经有1000了,基本能实现绘本的自主阅读。

我们家娃学认字,就是我首先读一遍,然后娃跟着读一遍。然后再让娃自己读,不认识的字,我再教。就是这么个模式。从来没教拼音,没有意义。拼音这种活,就教给老师到学校去学好了。学前班去学拼音,肯定走了弯路。

现在我们家的娃因为有了识字量基础,所以目前基本都是让娃读给我听,碰到不认识的,我才教一下。很轻松的。目前的阅读以泛读为主,不求甚解,主要是认字。我接下来的打算,识字量达到1800以上,就开始学会精读,就是读完以后,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

回到题主的这个问题,题主认为小孩子学了拼音,就应该会自主阅读了,我觉得未必。我觉得题主的教育方式错了,不要学什么拼音,娃让你带着读,多好的事情,怎么还会纠结,成为问题?带娃阅读,这难道不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吗?

user avatar

孩子还会要求家长反复读同一个故事。

记得曾经给孩子读过《开拖拉机的贝可》,连续读了一个多月,每天都要重复读。家长感觉很无聊,但孩子却乐在其中。

好像是因为听着家长读,能更好的把自己代入书中角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