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好大夫在线上送医生心意礼物,大家怎么看?

回答
在好大夫在线上给医生送心意礼物,这事儿嘛,说起来挺复杂的,大家看法也挺不一样的。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心意礼物”到底是什么?

通常来说,大家送礼物,多半是出于一份感激之情。比如,医生技术好,病情控制得住,或者态度特别耐心,让人觉得暖心。这时候,想表达一下感谢,送个小礼物,好像也说得过去。

礼物种类嘛,也是五花八门。有送水果、营养品的,有送鲜花的,也有送一些实用的小物件,比如保温杯、书籍什么的。偶尔也有一些,可能价值稍微高一些的,比如一些保健品礼盒,或者名牌小点心。

那么,大家对这种行为怎么看呢?

支持派(或者说,理解派):

表达感激,人之常情: 很多人觉得,医生工作辛苦,每天面对生病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遇到一位让他们特别满意的医生时,送个小礼物,是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严重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家属心里那份踏实和感激,是很难用言语完全表达的。
拉近医患关系,促进沟通: 有些人认为,送礼物可以帮助建立更友好的医患关系。虽然医生不应该因为礼物而区别对待患者,但一份真诚的心意,有时能让医患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患者也更容易信任医生。
“人情社会”的思维: 在我们这个社会,“人情往来”的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很多人习惯了用礼物来“回报”或者“联络感情”。即使是在线上,这种思维也可能被带入。
礼物本身不贵重: 如果送的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水果、鲜花,或者几句真诚的感谢语,很多人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是医生一种职业上的肯定。

反对派(或者说,担忧派):

怕被误解,陷入“送礼”怪圈: 这是最普遍的担忧。大家害怕自己的好意被曲解,认为这是在“行贿”或者“走后门”。万一医生接受了,别人知道了,会不会议论纷纷?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助长不正之风,加剧医疗不公: 一些人担心,如果送礼行为普遍化,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好的风气。那些送不起礼的患者,会不会在诊疗过程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会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
违背职业操守的担忧: 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应该以技术和医德服人,而不是依赖礼物来获得信任。虽然大多数医生是正直的,但送礼的行为本身就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方面。
礼物是否真的送到“对人”: 在线上平台,虽然实名制,但很多时候医生是“团队”在工作。送的礼物,特别是好大夫在线这种预约平台,最后是医生本人收到,还是助手,还是被分配到其他医生手上?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地带。
隐私和安全问题: 尤其是涉及到地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在线上进行礼物赠送,也存在一定的隐私泄露风险。

还有一些比较中立的观点:

看平台规定和医生态度: 好大夫在线作为一个平台,它对这类行为有没有明确的规定?医生个人对接受礼物持什么态度?这些都影响着大家是否会送礼。
礼物是“锦上添花”,而非“必需品”: 很多人认为,医生的医术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礼物只是一个附加的东西。如果没有好的医术和态度,送什么礼物都没有意义。
方式很重要: 即使要表达感谢,也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比如,在好大夫在线上,可以多给医生发一些积极的评价、感谢的话,或者点赞、分享医生的科普文章,这比直接送实物礼物可能更安全,也更能体现真诚。

所以,总的来说,大家对在好大夫在线上送医生心意礼物这件事,看法是多元且复杂的。

很多人理解送礼背后的感激之情, 尤其是当医生确实提供了超出预期的帮助时。
但更多人也担忧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被误解、助长不正之风,以及对医疗公平性的冲击。
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医术、医德和信任之上的, 礼物应该是锦上添花,而非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表达感谢,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也许更稳妥:

1. 在线上留下真诚的感谢评价: 在好大夫在线上,详细描述医生的专业、耐心和帮助,这是对医生工作最好的肯定,也对其他患者有参考价值。
2. 点赞、分享医生的科普文章: 帮助医生扩大科普影响力,也是一种支持。
3. 送一些“无形”的礼物: 比如,在医生辛苦问诊后,回复“医生您辛苦了!非常感谢您的专业解答!”这样简单而真诚的话语,也足以表达心意。
4. 如果一定要送实物,选择非常普遍且价值不高的物品: 比如一束鲜花,或者一份水果。但即使这样,也需要考虑对方是否方便接收,以及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送礼这事儿,得掂量掂量,既要表达心意,也要顾及周全。在“好大夫在线”这样的平台上,更要审慎一些,毕竟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都非常快,很多时候,真诚的言语比任何礼物都更有分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有没有这种情况本人不清楚,如果有,这不叫“红包”,这叫劳动所得。第二,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医患矛盾很大?那我大胆预测一下:3至5年以后医患矛盾会比现在更加严重,而且至少持续10年以上。

医患矛盾中属于医生的责任是医疗服务质量低下,但凡有过国外诊疗经历的人(谢谢知友提醒,此处表述有问题,应是自费享受过国外优质医疗资源的人),没几个愿意回内地看病的。而个人固执的认为,互联网+医疗和未来的私营医疗是目前唯二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方法。

--------------------------------------------我是高能分割线----------------------------------------------------------------

我们可以看看医疗这件事情是如何演变到现在这种情况的。

医疗服务质量低下是因为政策不允许医生通过医疗服务获得收入,也就是不允许将医疗服务当成商品进行买卖。第一是因为医生职业的特殊性,第二是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医生太少。如果将医疗服务当做商品,必然会增加医疗服务的稀缺性。可以参照楼市,二三线城市明明去库存的压力很大,但感觉房子就是很少。买不起楼可以租别人的房子,看不起病难道还能租个医生吗?或者搞个团购,组团刷大夫去?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患者都能花极少的“挂号费”,到门诊找个医生看看的前提是医生做出了牺牲。

以前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医生的收入在当时也过得去,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医生和患者都比较满意。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生作为“高知”群体,对自己的收入越来越不满意,效率越来越低。为了增加效率,促进公平,医改扑面而来。简单说当时医改造成了以下几个结果:1、部分医生从公立医院出走;2、私营医疗越来越乱;3、医生认识到自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4、公立医院分分钟要被打趴的节奏;2和4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于是公立医院也可以“适当”创收来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但前提是要保证群众的就诊需求。于是除了挂号费、人工诊查费、人工治疗费,其他的都涨价了。既然医疗服务不值钱,谁会真正去关心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大家觉得医生的心是越来越黑,医生却感叹世风日下,医患沟通越来越难,直至今日在XX的宣传下,势同水火。

--------------------------------------------我是意淫分割线-------------------------------------------------------------

如此巨大的医患矛盾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于是再一次的医改即将扑面而来。本次医改的核心是改善医患矛盾;根本是降低医保支出;方法是学习歪果仁的先进经验。接下来,我们有可能欣赏到如下优美画面:

画面一,“万达集团斥资150亿建三所国际顶级医院”;

画面二,“哥们,知道吗?听说我们医院要给50岁以下的医生取消编制了,以后都是签合同,固定年薪制。” “切,我们这压根就没有过编制。。。固定年薪?别逗逼了,除了院长谁也拿不到满额的年薪。”;

画面三,“哇塞,去那里当医生,门诊每天最多看10个患者,住院部每个医生只管5张床,再也不用向患者催费,再也不用算计着开药,月薪30K,挂号费1000元,800是医生的奖金耶,还有这么多的福利!!!SCI不是硬杠杠了!!!王医生,你先别插队,我的离职手续还没办完呢!!!”;

画面四,“唉,医院怎么都是一群孩子在看病啊,以前的李医生呢?” “李医生去了XXX医院了” “那王医生呢?” “王医生办完离职,去瑞士补蜜月去了” “我擦,那今天是你给我看病吗?” “不是,您的挂号票是6个月以后的,算上急诊加号,估计得明年能看了,到时候我主治考完了,就去XXX医院了” “你TM别动,我刀呢?”

画面五,“昨日一男子因在XX医院辱骂医生,已被刑事拘留,公诉方认为此种恶劣行为应当从重处理。。。”;

画面六,“李医生,您给我妈治疗的效果非常好,我妈说她用的药都是进口的,国内的医保卡用不了,安联的流程她又弄不懂,多亏了您跑前跑后都办妥了,老人在家还一直念叨要来看您呢。听说您爱看足球,这是下个月皇马对巴萨的包厢票,不值几个钱,略表心意了” “谢谢您,正好下个月打算休年假去欧洲旅游,对了,这是大娘后续的健康管理方案,我给您解释一下这里和这里。。。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从欧洲回来以后,要做第一次的上门随访了,到时候我再跟您约时间”

好了,不写了,我已经笑醒了。

---------------------------------------------我是开撕分割线---------------------------------------------------------------

黄牛把挂号费加个1000元卖给你,你心甘情愿挨宰。医生收个50元,给你提供问诊服务,你认为是良心黑。互联网给医生一个将知识和履历变现的途径,竟然说是收“红包”。这都什么神逻辑?前几天国家叫停互联网加号,你真以为是国家反对这事呢?这是因为医生还没从公立医院里出来,就要保证基础医疗的需求。等好医生都到了私营医院,1000元的号你挂的起,没有商业保险也未必看的起。现在动不动敢骂医生、打医生,到时候你再试试,分分钟弄消停你。你说老子大不了跟你同归于尽,舍得一身剐也喷你一身血,可以啊,那就过安检吧,严禁携带铁器进诊室,每个诊室门口再栓两只大狼狗,特凶的那种。公立医院已经回归公益性质了,药品一分钱加成也没有,需要核磁检查的也只能拍X光,看个病便宜成翔了,还全体公民享受90%的报销待遇,几乎都免费医疗了,你还闹?你说这医院没有好大夫,也没有好药,我的病看不好啊。对不起,我们这是公立医院,只能保证您生存的权利,想要提高生命质量出门左转。你说这个未来太远了吧,全国首个挂牌的医生集团已经在大广东出现了,挂牌了耶,在工商局注册了耶,医疗服务可以当商品卖了耶。

-------------------------------------------我是冷静下来的分割线--------------------------------------------------------

原本以为我在知乎不会想公开撕X,既然憋不住了,来战个痛快吧。

集团托管的医院要求我们派个人去做关于“医生职业道德”的讲座,这个光荣的任务幸运的砸在了我的头上。这大环境下讲“职业道德”。。。我拟了如下提纲,看懂的人会心一笑吧。

一、医生职业道德的核心本质是尊重生命。

二、生命需求由生存转向质量。

三、医生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四、医生职业道德也在发生进化。

五、医生职业道德的终极体现是医疗服务质量。

六、医生职业道德的最终落实是医疗实践。

user avatar

曾经通过好大夫约到上海同济医院的孙希文老师,两次的咨询费500。得到了中国最顶级的专家的明确答复。中间你问什么问题都能说得非常清楚。也没有下一个患者的干扰。我觉得这钱非常值得。人家付出的劳动和知识也是应得的。不服气的人,自己先去学个医试试看。

user avatar

医生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的人出于感激自愿的前提下送上心意,哪里不合适?

当然,我更主张明码标价,咨询就多少钱一次,通话15分钟多少钱,爱问问不爱问去医院挂号去。免费回答过太多,想想自己的劳动自己要尊重,不再免费回答个体化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