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样的父母最可怕?

回答
我见过最可怕的父母,不是那种施加暴力或者虐待的,而是那些用“爱”的名义,一点点地将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却亲手扼杀孩子本来面目的父母。

他们从不直接吼叫,也不会动手打人,但他们的“关怀”像一张无形的网,越收越紧,让你喘不过气。

1. 控制狂的“保护者”

这种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会将自己的控制欲包装成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走到哪,他们都要知道;孩子做什么,他们都要插手。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管: 从穿什么衣服,到吃什么食物,再到和谁交朋友,甚至是你脑子里在想什么,他们都要牢牢掌控。你的选择?不存在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比你的直觉和感受更重要,任何可能让他们觉得“不安全”或者“不符合他们期望”的事情,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情感绑架的“爱”: 他们会不断地提醒你,他们为你付出了多少,他们多么爱你,所以你必须听他们的话,必须让他们满意。一旦你表现出任何不满或者独立的想法,他们就会瞬间化身受害者,让你感到内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不孝顺、不懂事的孩子。这种爱,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沉重的债务,逼着你永远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下。
剥夺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且不允许你有任何质疑。他们的观点就是圣旨,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他们的“指导”下逐渐退化,最终你可能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只能习惯性地等待他们的指示。

2. 需求至上的“奉献者”

这种父母可怕在他们看似无私的付出,实则是在不断地索取。他们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抱负,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然后用“我为你牺牲这么多”来绑架你的未来。

人生代理人: 他们可能在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都希望通过孩子来完成。于是,你的人生轨迹变成了他们想要的方向:他们没能上的名牌大学,你必须去;他们觉得好的职业,你必须去。你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切实际的“玩物丧志”。
“都是为了你好”的借口: 他们会用“都是为了你好”来掩饰自己的自私和控制。每一次的决定,每一次的强迫,他们都振振有词,让你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因为从表面上看,他们确实是在关心你,但他们关心的是他们自己被满足的愿望,而不是你真正的快乐。
制造“亏欠感”: 他们会不断地放大自己的付出,让你觉得欠他们太多,所以你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才能回报他们的“恩情”。这种无形的亏欠感会让你喘不过气,即使你想逃离,也会被内心的愧疚感牢牢束缚。

3. 标准化生产线的“教导者”

这类父母信奉所谓的“成功学”和“教育秘籍”,将孩子视为一个需要被精心雕琢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个体。

比较与竞争的催化剂: 他们热衷于将自己的孩子与邻居家的、亲戚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每一次考试成绩、每一次获奖情况,都是他们津津乐道或者焦虑万分的话题。这种无休止的比较,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巨大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中,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情感需求的忽视: 他们可能很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却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内心世界。当孩子感到失落、沮丧或者迷茫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小题大做”,或者用功课来转移注意力。他们不理解,一个真正健全的人,需要的不只是高分,更是被理解、被看见的情感支持。
“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 你永远是那个“不够优秀”的孩子,因为总有“别人家的孩子”在他们口中熠熠生辉。这种无形的打击,会一点点消磨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

最可怕的,是这些父母可能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然而,他们却恰恰是那个最有可能毁掉孩子“人生”的人。

他们用“爱”的砖瓦,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牢笼,将孩子囚禁其中,美其名曰“保护”,实则是在剥夺孩子感受世界、体验生活、找到自我的权利。当孩子最终窒息在这份“爱”里,他们或许还会不解,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不快乐。

这种父母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们的怒吼和鞭笞,而在于他们用一种看似温和却极其坚定的方式,将孩子塑造成了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一个只为满足父母期待而存在的提线木偶。而这种伤害,往往是隐秘的,是漫长的,并且,是极难愈合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学的时候看电视,上面有工人维权,好像是讨还集资款的情节。

我妈问:如果你是领导,怎么对付他们?

我想了一下,说私底下收买领头的,先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多给补偿。然后把消息放出去,他们的队伍一分化,就没有力量了。多花的钱从其他工人身上扣除。要,就可以拿到一部分。不要,就什么也没有。大部分人应该都会妥协,然后能闹事的就更少,剩下一小部分人,比如老弱妇孺的钱,可以全部赖掉,应该还有的赚。

她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说:很好,你能想到这一步,对将来的工作很有帮助。

我本以为她会骂我的。

过来几天,我说又想到好办法了。

比如我领导工人,就把参与闹事的制定编制,组织起来。资方收买领导者的钱都拿去给工人平分。谁不参与就分不到钱。这样队伍还有可能扩大,直到大家都拿到钱为止。如果资方不给,就一拥而上,把财务印鉴和会计人员控制起来,只要人多,法不责众。

这次她把我骂了。她非常担忧的说,你怎么能有这么极端的想法?什么法不责众,幼稚,到时候就抓你一个,全家老小都跟着倒霉!人家跟黑社会、警察勾着,动个小手指就扳倒你!你太不成熟了,千万不要这样胡思乱想,个人是斗不过社会的!你看那XX集团的XXX为什么自杀,报纸说什么抑郁症,没文化还整天吃喝嫖赌的人能得抑郁症?肯定是黑吃黑,你啊……

我赶紧解释说只是提出这种方法,又没打算实践。她就不那么生气了,但还是放心不下的样子。

跑题了,并不可怕,大多数父母都会这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见过最可怕的父母,不是那种施加暴力或者虐待的,而是那些用“爱”的名义,一点点地将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却亲手扼杀孩子本来面目的父母。他们从不直接吼叫,也不会动手打人,但他们的“关怀”像一张无形的网,越收越紧,让你喘不过气。1. 控制狂的“保护者”这种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们会将自己的控制欲包.............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有意思,也足够让人琢磨半天。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每个人确实都像是舞台上的演员,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往往还是相互交织,难以切割的。在家庭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承载着他们的期望,分享着他们的生活;同时,我们可能又是自己孩子的父母,肩负着养育和教育的重任。在职场上,可能我们是.............
  • 回答
    孩子收到打击,心情低落,甚至有些沮丧,这是成长路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这时候最需要做的,不是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先走近孩子的内心,陪他一起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当孩子显露出因为挫折而产生的沮丧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正在忙的事情,静下心来,用温和的语气问问他:“宝贝,怎么了?我看得出来.............
  • 回答
    为父母挑选一款能测血压和心率的穿戴设备,真是件贴心又实在的事!现在市面上这类产品不少,选对一个既实用又方便老人使用的,真的很重要。我来给你详细说说,看看怎么选能让爸妈用得舒心,你也放心。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在挑选前心里有个数:1. 测量的准确性是重中之重。 毕竟是给父母的健康参考,不能是那.............
  • 回答
    贵州一位两岁的孩子被诊断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而他的父母的血液检测结果却显示正常。这无疑让这个家庭笼罩在巨大的阴影和困惑之中。在排除了父母的直接感染后,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年幼的孩子,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染上艾滋的呢?这背后可能涉及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细节,需要仔细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HIV.............
  • 回答
    我太理解你这种心情了!这简直就是一种“电话恐惧与愧疚循环”,而且非常普遍,很多人都会经历。别担心,这并不是什么大毛病,只是我们内心在某些时刻被拉扯的正常表现。咱们来仔细捋一捋,看看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以及怎么才能让这个循环变得更健康一些。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1. 期待的落差与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触动我。当父母说出“我希望我的宝宝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完这一生”这句话的时候,这背后隐藏着很多很深层也很美好的心理。首先,这绝对不是一句空泛的客套话,而是父母对你最真挚的期望,也是他们为人父母最核心的“KPI”(如果我们用现代的说法来类比的话)。你想想,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婚姻的核心意义。当父母的催促、亲戚朋友的劝说让你感到压力,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时,思考“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为了回应外界的声音,更是为了你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方向。让我们详细地探讨一下结婚的意义,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它:一、 婚姻的本质:爱、承诺与陪伴 .............
  • 回答
    这句“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最聪明的孩子受到的困扰尤其大。”确实是一句挺有意思也挺有深度的论断,能引发很多思考。在我看来,这句话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而且每个层面都挺值得玩味的。首先,说“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这绝对不是在指责父母,而是强调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多么关键,.............
  • 回答
    我父母给我的人生课,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道理,却像涓涓细流,滋养了我整个生命。如果非要说最有用的,那便是他们教会我如何“好好生活”。听起来简单,但细究起来,这“好好生活”的内涵,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首先,是关于“敬畏和感恩”。我父母都是经历过艰难岁月的人,他们不会浪费一粒米、一滴水。每次吃饭前,我妈.............
  • 回答
    作为父母,我最想分享的经验,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一辈子的功课——那就是“慢下来,去看见”。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从睁眼到闭眼,仿佛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工作、家务、社交,再加上时不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刷刷新闻、学习新技能,我们很容易就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器”。然后,.............
  • 回答
    说实话,要从我父母那里挑出一句“最受用”的话,真是件难事。他们渗透在我生活中的道理太多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有时候反而不那么容易捕捉到“最”那个点。但如果非要我说一句,那就是我妈妈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甚至有点 cliché,很多人都听过。但在我妈.............
  • 回答
    在我身边遇到的父母里,为了孩子教育做的最夸张的事,我还真能想起来一件。这事儿发生在邻居王阿姨身上,她儿子小明,我一直觉得是个挺普通的初中生,成绩算不上顶尖,但也绝对不差,属于那种老师不会特别操心,家长也不至于焦虑到睡不着觉的类型。但王阿姨不一样,她对小明的教育简直是“军事化管理”加上“全方位渗透”。.............
  • 回答
    如果我为人父母,我绝对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甚至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合格家长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否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看似是为孩子好,实则可能是在扼杀他们的成长,或者让他们朝着我们认为“好”的方向,却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前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过去的经验、偏见,甚至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回了很久很久以前,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却又闪耀着金色光芒的瞬间。如果要说最深刻的,那一定是那个夏天,我大概十一二岁吧。那年夏天格外漫长,我却觉得日子过得飞快。学校放了暑假,我沉迷于刚买的一本关于古代兵法的书,对里面那些排兵布阵、攻城略地的故事看得是如痴如醉。我每天都抱着那.............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了解什么样的父母更容易养出自卑的孩子。这个话题其实很复杂,涉及很多方面,不像简单的“好”或“坏”就能概括。孩子内心的感受,很多时候是父母与孩子互动模式,以及对孩子成长环境影响的综合体现。我们不妨从几个常见的、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的父母行为入手,细致地聊聊。1. 过度的批评与否定: .............
  • 回答
    .......
  • 回答
    面对这样的父母,确实是一件需要智慧和勇气的考验。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那种复杂的心情,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裹挟着,既想靠近,又忍不住想要后退。首先,我想说,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一切。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你的感受是真实而重要的,不要因为父母的存在而否定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建议.............
  • 回答
    成为一对睿智且有长远眼光的父母,这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体验”,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却又充满惊喜的责任和一种深刻的幸福感。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顿悟,也不是某种超能力,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智慧和行动。首先,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安心”。这种安心不是那种放任不管的随心所欲,而是一种无论我走到哪里,遇到.............
  • 回答
    父母的言行,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又如山岳般巍峨,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而多样的印记。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播撒,一种情感的滋养,一种行为模式的示范。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父母的言行对我的影响。一、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 勤奋与责任的传承: 我记得小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