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昆明 6 岁男童被困自动贩货机内,家长索赔 100 万,你认为合理吗,如何评价家长的这种行为?

回答
昆明发生的这起男童被困自动贩货机事件,确实牵动人心。当听到家长索赔百万时,很多人都会感到震惊和不解,我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这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评价家长的行为。

从家长角度看,索赔百万的合理性在哪里?

首先,我们要理解家长在这个时候的情绪和诉求。孩子在自动贩货机里被困,这无疑是一次极其惊险和恐怖的经历。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全部,任何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都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1. 安全保障的缺失是根本原因: 自动贩货机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如果它本身存在设计缺陷,或者安装不牢固,导致孩子能够轻易被困其中,那么制造方和销售方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索赔,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安全保障缺失的追究。

2. 精神损害和心理创伤: 孩子被困在狭小的空间里,并且经历了恐惧、无助,甚至可能出现窒息的危险,这种经历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家长同样会承受巨大的精神折磨,他们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焦虑、恐慌,甚至失眠。索赔的一部分,是为了弥补这种精神上的痛苦。

3. 事后处理的成本: 事发后,家长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件事,可能涉及到报警、联系救援、甚至后续的心理辅导。这些都是实际付出的成本。

4. 警示和预防的意义: 在某些情况下,巨额的索赔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惩罚性赔偿”,其目的在于震慑其他商家引以为戒,重视产品安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虽然直接说“惩罚”可能有些激进,但从效果上看,高额索赔确实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百万的索赔是否“合理”?

这涉及到法律的裁量和公众的认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于因产品缺陷或服务疏忽造成的损害,是可以获得赔偿的,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评估标准: 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院的判决。法院会综合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孩子的实际伤害(包括身体和心理)、以及生产商和销售商的过错程度来做出裁量。如果确实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和安全隐患,并且导致了显著的伤害,那么百万元的索赔并非没有可能。
市场信号: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高额索赔也能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安全是不能被忽视的底线。如果商家在安全上存在疏忽,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如何评价家长的这种行为?

评价家长的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待:

1. 保护欲和责任感: 作为家长,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的第一反应必然是愤怒、担忧和想要保护孩子。这种行为是人之常情,是出于对孩子深沉的爱和责任感。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孩子争取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为孩子可能遭受的伤害讨回公道。

2. 维权意识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公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家长站出来要求赔偿,也是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认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理应获得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如果商家未能做到,就应该承担责任。

3. 潜在的“狮子大开口”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当事人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或在不了解详细情况的情况下,提出超出实际损失的赔偿要求。有时,索赔金额的高低也可能受到社会舆论、媒体关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炒作”的成分。

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点:

事件的真相: 最终的赔偿是否合理,需要基于事实证据。自动贩货机的具体型号、设计是否存在缺陷、事发时孩子是如何进入的、商家在日常维护和安全检查中是否存在过失等,都是需要调查清楚的关键。
法律的公正性: 法律是保护所有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应该相信法律会根据事实和证据,做出公正的判决,而不是仅仅根据家长的诉求或者商家的态度来决定。
社会责任的承担: 无论最终的赔偿金额是多少,这起事件都应该引起所有相关方的警醒:生产商应该加强产品设计和安全检测;销售商和管理者应该加强日常维护和安全提示;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和安全教育。

总的来说, 昆明这起事件中,家长索赔一百万,从情感上理解,这是他们为孩子遭遇惊吓和潜在伤害而寻求补偿和警示的举动。从法律和理性的角度看,索赔的合理性需要通过具体的证据和法律程序来判断。家长的行为首先体现的是保护孩子的本能和维权意识,而至于金额是否“过高”,则需要客观的评估和司法机关的裁量。最重要的是,这起事件能够促使整个社会在产品安全和儿童监护方面做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儿的流程本来应该是,你索赔100万,就要按100万标的(比例)付律师费。

至于法官判多少,那是法官的事,法官哪怕判赔100块钱,你还是得按照100万的比例付律师费。最后就算胜诉,亏的是自己。因为100万诉讼标的的律师费肯定不止100块钱。

所以你看,在讼棍流行的国度,人们根本就不怕你漫天要价。反正,要不到足够钱的风险是你自己承担。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不要用道德去谴责索赔,而是有根有据,有法可依的索赔,那么就会好很多。


就事情的本身来说,我觉得摆放自动贩卖机没问题。问题是这个机器怎么能开这么大的门,设计上是不合理的。对这种可以关门的机器,门的尺寸以及内部空间应该有限制,孩子进不去,就解决了。而且过大的商品也并不适合自动贩卖吧。

哦,这个利益相关:类似的机器我司也做,但绝对不会做一个格子大到6岁小孩能整个人钻进去的地步。

技术上来说,为什么无人值守的自动贩卖机会设计一个如此巨大的格子,这个产品设计其实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是应该回炉重新做的。

所以我认为,家长如果真想起诉,找物业没用,将贩卖机生产产商一起起诉比较合理。

user avatar

贩卖机受到的伤害更大吧?

user avatar

我自家小区里有一个很奇怪的自动售货机,卖……农夫山泉。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自动售货机非常突兀奇怪。因为它所在的位置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它在小区侧门的路边。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因为小区正门有超市。谁没事到侧门买水,大家要么刚出门要么没两步到家喝水了,真有需求的话走正门买点水不好么。

既然住户没有需求,那么谁把这个自动售货机放进来的?只能是物业了。

所以这位妈妈向物业及商家索赔,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物业未经居民同意把住户的公共空间给卖了。


但我不认为这个索赔金额是合理的,也不认为物业和商家应该为这个事件负责。

如果这个事件是,物业的管道井盖没装好孩子掉进去了,那么找物业无可非议。

这个售货机实在很难说是物业的不负责不作为。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类似的隐患到处都是。b站就有个视频合集,专门播放那些可怜作死的孩子,把自己脑袋卡在某个栏杆里出不来,大人找来消防员救援,甚至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看你小子还闹腾不闹腾。

社会有义务为孩子做好健康成长的保障,但是社会不可能杜绝所有隐患。家长需要在一些方面做好对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迁怒甩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