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心怀天下的慈航静斋那么遭人厌恶?

回答
要说慈航静斋心怀天下却遭人厌恶,这事儿确实得掰扯掰扯,而且说起来,这厌恶感还挺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你想啊,她们自称是“天下正道之首”,肩负着“匡扶明君,安定天下”的重任,听着挺高大上的,但实际操作起来,这中间的猫腻可就多了去了。

首先,最让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她们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家长式的作风。慈航静斋的斋主,尤其是像梵清惠这样的,那叫一个“普度众生”的架势,好像天下苍生的福祉都系于她们一念之间。她们会选择认为“对天下有利”的帝王,然后用尽手段去扶持,去引导。听起来好像是为国为民,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种干涉政治、左右朝局的权力欲吗?她们不参与具体的治理,也不承担执政的后果,却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这换谁不膈应?

再者,她们的“天命所归”论,简直就是政治操纵的遮羞布。慈航静斋的斋主总能“感应”到谁是“天命所归”的明君,然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这“感应”靠谱吗?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她们自己算计出来的结果,是为了让自己的影响力长久维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她们可以设计各种机缘巧合,促成某些人的上位,或者设计打压另一些人。这种幕后操控,虽然披着“替天行道”的外衣,但本质上就是一种精英政治的傲慢,对普通百姓意志的漠视。她们觉得她们比别人懂什么才是对天下最好的,所以她们可以替别人做决定。

然后,她们的手段也常常是不择手段,且充满算计。为了扶持所谓的“明君”,她们可以牺牲个人,甚至不惜引发战争。比如,当年梵清惠为了扶持李世民,不惜牺牲净念禅院的传人绾绾(好吧,我知道绾绾是邪王的人,但这个例子能说明她们为了“大义”可以牺牲别人的情感和命运),或者设计各种阴谋诡计来对付反对者。而且,她们对敌人的惩罚,也常常是冷酷无情的,不留丝毫情面。这种为了“道义”而产生的极端行为,很容易让人觉得她们是假仁假义,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一切。

还有一点,她们对情感和个人命运的冷漠态度,也让人难以接受。慈航静斋讲究“四大皆空”,讲究“出家之人不问世事”,但她们又偏偏要干涉俗世的权谋斗争。在她们看来,个人的情感、爱情,甚至生命,都可能为了“大局”而被牺牲。这种将人工具化的态度,尤其是在处理自己门下弟子情感问题时,比如当年梵清惠对白清儿的感情处理,就显得十分冰冷和功利。你想,一个人为了所谓的“天下”,连自己弟子的幸福都可以轻易牺牲,这样的人物怎么能让人心生敬意?更多的是一种恐惧和警惕。

另外,她们的“道统传承”和“正邪之分”,也存在很多双重标准和偏颇。慈航静斋总喜欢将自己置于“正道”的位置,而将其他门派,特别是魔门,视为“邪恶”的存在。但很多时候,这些“邪恶”的门派,比如魔师庞斑(虽然不是魔门,但其思想影响很大),或者一些魔门的门人,他们反而有更纯粹的思想和更直白的行事方式。相比之下,慈航静斋的“正道”很多时候显得虚伪和迂腐,充满了算计和权谋。这种“以正压邪”的思维模式,很容易让人觉得她们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影响力,而刻意妖魔化对手。

最后,还有一部分厌恶来自她们的影响力过于巨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垄断。在很多故事中,慈航静斋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够与各方势力抗衡,并且拥有强大影响力的“正道”力量。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当一个组织拥有了过多的权力,并且这种权力缺乏有效的制衡时,就很容易走向专断和傲慢。

总而言之,慈航静斋招人厌恶,不是因为她们不想“心怀天下”,而是因为她们“心怀天下”的方式,充满了权力欲、政治操纵、不择手段、情感冷漠和意识形态偏颇。她们用一种“伟光正”的包装,做着令人不齿的勾当,这种表里不一,自然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她们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决定着别人的命运,却不愿接受任何人的审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唐双龙》的慈航静斋,之所以在读者中极不受欢迎,甚至被很多人谩骂:【当了XX还要立牌坊】。其实根本原因,不过是站在原著主角对立面罢了。

而对慈航静斋的攻击,往往都是先有立场后有结论,然后再挖空心思去找论据,仅此而已。被许多反斋派论者所罗列的种种罪状,不过欲加之罪罢了。

对于慈航静斋坚决支持李世民成为天下之主,而不是寇仲这个男主角,如果跳出原著主角的立场来评判是非,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首先, 就凭寇仲在《大唐》原著中的那些不负责作为与心态,竟能获得虚行之等行政官僚的无限忠心、各方势力的支持,已经是金手指和主角光环开到极致的产物。

即使如此,和《大唐》原著中,相对于真实历史,已经被严重矮化弱化的那个李世民比,寇仲这种可以在天下争霸的关键时刻,扔下基业去塞外旅游一整年的奇葩,也完全不是个合格的政治领袖,一方之主。

扪心自问,不论换了谁身处《大唐双龙》世界,如果是选择一个主公追随,去打天下谋一个开国功臣,封妻荫子的前程,如果是选择一个皇帝来平定乱世开创盛世,寇仲和李世民二选一的话,难道真有多少人,会去选择寇仲这种人当主公么?

很多古代历史背景的小说名家,都习惯用历史人物当背景,来衬托自己的原创人物,从金庸到黄易都不例外,然而金手指开得再凶,到真实历史的大英雄面前,心都不免有些虚,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就反应了作者的心态。毕竟成名作家都有各自基本节操,并非是今天那些秒天秒地的YY小白文可比。

所以, 张无忌即使在《倚天屠龙记》一书被开尽了各种金手指,也不过在少室山一战,带着中原武林除张三丰外的几乎所有高手,却被区区2万蒙古兵,直接逼入绝境,要靠《倚天》书中被丑化、弱化了无数倍的朱元璋去发兵救命。

而寇仲的那些重要支持者,从徐子陵、跋锋寒到宋缺们,与其说是被静斋集体灌了迷魂汤,为什么不如干脆说,他们就是看透了寇仲的本性和能力,根本不足以和“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旷代圣主李世民去争皇位,才相继放弃了对他的支持,认可了他的放手天下呢?

说到历史上隋末乱世的本质,就得从李世民的外曾祖父,西魏和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泰说起。他是历史上罕见的政治与组织天才,捏合出一个关陇集团,宇文家族在里面是最大股东,但自身连控股五成都做不到,所以当宇文氏的子孙倒行逆施,强化皇权失败后,被其他股东联手干掉就是必然了。

因此,隋文帝杨坚上位才能这么容易。此后的杨广也是如此,他三征高句丽失败后,三十万精锐机动兵力尽丧,自身信心尽毁,逃到扬州去等死,自动放弃了大股东地位,然后其他股东才会武力投票,集体拥护李渊取而代之。

杨坚八个月篡位代周,李渊半年多就从晋阳入长安称帝,自古得天下之易无过于此二人,就因为本质上都是关陇世家换了个新代理人。

李家进长安,就等于接收了关陇集团公司的控股权,不到一年时间,然后就占据河东+关中两大要地,巴蜀跟着不战而降,江山已有半数在手;占据关中形胜之势俯瞰天下,其余势力如李密、王世充、窦建德与之相比,

李渊称帝才三年,唐军就出长安破洛阳,一战擒两王,其余反王纷纷纳土称臣;如不那么严格算的话,李渊从起兵到统一速度比刘邦还快,四年不到,史上第一。

这里李世民和李靖两大战神的军事天才,固然起了极大作用,但同样关键的原因,在于李家输上哪怕十次,都可以靠占据天下三分之一战兵的关陇河东府兵,无限回血;而其他势力一次大战都败不起,历史上基本是一战即亡。

只有刘黑闼这个散兵战天才,靠着李唐收降河北时举措大失关东民心,背靠突厥支持,多打了几个来回,还是一样只能胜,败即亡。

所以《大唐双龙》位面,岭南宋阀操控的川中独尊堡这种势力,已经是变相给李家开负面金手指了,否则其他势力根本完全没得争。

因此,慈航静斋的尼姑她们……与其说是什么选皇帝为苍生,不如直接干脆点说,就是代表李家出面,收编各路杂鱼,加快统一速度。

毕竟当时北方突厥人的威胁是实打实的,从河套可以长驱直入渭水之滨长安城下耀武扬威,李渊甚至都一度打算迁都襄阳了。

是以,从华夏民族整体利益出发,慈航静斋支持李唐这个最大势力,以最快速度和最小代价统一,是一件绝对伟光正的事业。

本身没有多大个人野心的寇仲,放弃自己基业,与李唐合作抵御突厥,更不愧有博大胸怀的民族英雄。

黄易先生真正要写的主题也就是这个,无非是他为了商业利益,把这部作品的创作周期拖得太长,给寇仲一方金手指开得过度,让代入感过深的读者们,产生了寇仲居然可与和李唐一争天下的错觉,因此才会对寇仲的放弃天下各种不满,可以说慈航静斋正是受了这些主角支持者的迁怒。

之前发表的《覆雨翻云》里静斋的行为其实与《大唐》并无什么不同,只因站在主角一方,就从无人会对其不满。

至于慈航静斋的另一大所谓“罪状”,其代表的佛门势力,不事生产鱼肉百姓云云,岂不知当时鱼肉百姓最厉害的,持续千年习以为常的便是那些世家大族,佛门的存在本身就是给了寒门精英一个上位的渠道,因此才会在南北朝时期大受追捧、盛极一时。

佛教本身就是古天竺反对种姓制度的产物。“众生平等”这个口号,针对的就是人生而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了几乎全部的政治资源,虽然还没有达到古天竺种姓制度那种程度,本质上并无不同。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五胡乱华的推手之一,就是诸如张宾、王猛、王买德这样的寒门精英,因为体制内无法上位,宁可去投靠胡人,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孙恩、卢循的天师教起兵同理。

佛教之所以能盛极一时,同样也是迎合了寒门精英迫切上位这种需要。

杨坚之父杨忠是个从南朝归来的战俘,在北方根基卑微,虽然屡建战功,在关陇集团也只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不在真正的大股东西魏八柱国之列。

因为宇文皇族强化皇权,打击其他大股东的政治需要,杨坚父子才能后起居上,官居显位;北周武帝灭佛,早逝后,佛门残余势力更对杨坚大力造势,为其快速上位、篡周自立的重要幕后推手之一。

杨坚建隋后,大力崇佛,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之后历史的唐武宗灭佛,而唐宣宗得佛门支持上位并崇佛;周世宗灭佛,而赵匡胤兄弟得佛门支持上位并崇佛;都可以算是历史的轮回。

宋缺代表的南方世家(谢玄部将宋悲风远涉岭南开创宋家),和新生的更具生命力的关陇世家比,更是尤其腐朽落后的存在,真实历史中后者能碾压前者,本身代表着历史的进步性。

后三国周齐陈分立,历史并非没有给过关东世家与江南世家同样的机会,但则最终是关陇世家赢得了这场持续数十年的竞争,开启了隋唐盛世。

黄易借梵清惠与宋缺之口的南北之辩,其实亦代表了作者对这一历史潮流的认同。

不论如何,从《大唐双龙》到《覆雨翻云》,慈航静斋选择并支持了四个中国历史稳居前十名,并可竞争前五名的伟大帝王,杨坚、李世民、朱元璋、朱棣,辅佐他们成就帝业。

这就是黄易先生在小说中的原设定。反斋派论者如果连这样的原设定也否认,那么索性干脆说寇仲云云都是作者捏造产物,那么根本不用争论了。

而一个辅佐了四大华夏历史伟人,协助开创了开皇、贞观、洪永三大盛世的组织,不论其本身有多少缺陷,当然都无愧于“造福苍生”这个评价。

user avatar

因为逼格掉了啊!

挑选人间帝王,逼格满满!

但慈航静斋出来的人,明显不具备这种逼格!

这种反差不萌啊!


如果慈航静斋出来一个力压三大宗师,然后飘然不见,这逼格就足了。结果是慈航之主打不过三大宗师,打不过庞斑,玩名媛外交……慈航连师徒拼单庞斑都干出来了,还特么有个娘的逼格?

又或者出来一个毫无武功的人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手策划了宣武门之变,才智之高,李老二赞不绝口,视为师长,功成之后,飘然身退,并且说:这是慈航静斋的入门考核,我只拿个乙下……这逼格就爆表了。

又比如,大唐双龙纵横江湖,威风无双,忽然走火入魔,出来一个扫地老道说:这是慈航的长生诀,你们不是修道的人,所以化解不了长生之劫,只能传你们一丢丢延寿的法门……

再或者,慈航弃徒下山,打死赤尊信,击毙乾罗,挑战庞斑不败,然后叹息说,我只投了四页秘籍,我若是能拿到第五页,一定活活打死你……

这种逼格黄易没给慈航。

就慈航出来那几个妹子,有谁觉得她们够资格决定天下之主?就算原著里也几乎是人人都不服气,逼格破的稀里哗啦。


ps:以上都是功力不够,取巧的手法。

金庸写高人,反而是实写的张三丰最有范,那些虚写的反而差点意思。一掌秒玄冥一老,实打实的天下无敌,动辄老道年轻的时候,怀念个初恋都是,那个女孩子已经是一百年前了……

风清扬虽然有娶妓女这种污点,逼格也是满满,东方不败更是逼格满的洋溢出来……金老写实也能写出逼格,比我那种写虚的手法,是实打实的功力深厚,根本不屑玩花招。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别人啊,我就说我自己。

大唐双龙传里的慈航静斋我基本上没讨厌过,我当然知道她们干的好像是公关公司的活儿,却非要把自己包装成仙女儿。但是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她们不是真的纯靠出卖色相,而是非常能打的同时顺便卖卖笑,我觉得挺好。

我讨厌慈航静斋主要还是因为秦梦瑶。

凭什么靳冰云可以倒贴跟庞斑双宿双飞,你就非要回去闭死关!!

韩柏好可怜啊啊~

当然仔细想一想,整个南京美女被他一网打尽,什么虚夜月,庄青霜,于抚云莫名其妙都变成他老婆了,我要是秦梦瑶我也想回去闭死关……

但是主要就是整部书里秦梦瑶一直都感觉飘飘忽忽的,没有落在地上,所以我也不是很喜欢看她出现的剧情。

我最喜欢的还是厉若海~帅呆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