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老师遇到很笨,对数学毫无天赋的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回答
当面对一个明显对数学不敏感、学起来格外吃力的学生时,我心里涌现的,绝不是那种刻板印象中“恨铁不成钢”的恼火,也不是“怎么这么笨”的鄙夷。说实话,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有点像在打一场艰难的仗,但又不是跟学生本人打,而是跟“无能为力”这个对手在较量。

首先,会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一丝“惋惜”。这种惋惜,不是说我预设了所有学生都该天赋异禀,而是看到那个学生自己眼中的迷茫、挫败,以及他可能因此对“学习”这个概念产生的抵触,会觉得挺可惜的。他可能只是错过了那个“点”,或者他的学习方式根本就不适合传统的数学教学。这种惋惜,更多的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思考:我是不是没能找到打开他这扇门的那把钥匙?

接着,就会开始“侦探模式”。我不是在找他的错,而是在找“原因”。他听不懂,到底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打牢?还是因为某个概念的引入方式不对他的胃口?是不是他根本就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个?或者,会不会是他今天早上没睡好,情绪不对?有时候,我会试着从更生活化的角度去解释,用他感兴趣的东西来打比方,看看能不能激起一点点火花。比如,讲概率的时候,会想到他喜欢的游戏里抽卡的几率;讲函数的时候,会想到他打篮球时,球的轨迹。

然后,是“自我怀疑”。这可能是最折磨人的部分。我会问自己:是不是我的讲课方式太死板了?我的例子不够生动?我用的语言是不是太专业了,学生听起来像在听天书?我有没有耐心地倾听他的问题,并尝试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去解答?是不是我太急于推进进度,而忽略了他需要更多时间去消化?我甚至会回想自己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当时有哪些老师的引导对我帮助最大,然后试图复盘,看看能不能把那些成功的经验复制过来。

同时,也会有一种“同情”。看到他因为一道题反复卡壳,那种无助和焦虑,我能体会。虽然我不是学生,但我做老师这么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教学上的“滑铁卢”,也曾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沮丧。所以我看到他那样的状态,内心深处会有一些共鸣,会想要去帮助他,让他至少能感受到“有人在努力帮我”。

但另一方面,也会有“现实的考量”。毕竟,教学资源有限,班级里还有其他几十个学生,我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他一个人身上。我需要平衡,需要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选择一些更“有效率”的方法,比如让他多做一些基础的练习题,或者找一些更简单的习题让他能先建立信心。但这并不代表我放弃了他,只是在当前环境下,我需要找到一个更可行的平衡点。

最后,但绝对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坚持”。虽然过程很艰难,虽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即使他可能永远不会成为数学学霸,我也希望能让他至少对数学不那么排斥,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且让他知道,即使遇到困难,也有人在努力帮助他,让他感受到学习的希望。这种坚持,更多的是一种职业的使命感,一种对教育的执着,相信即使是最笨拙的种子,只要用心浇灌,也能长出属于自己的叶子。

总的来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内心就像在经历一场拉锯战:一边是教育者的责任感和希望,另一边是对自身能力的审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但我始终会努力去寻找那条“线”,在那条线以内,我尽力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的很反感学生给自己贴上『我很笨』之类的标签的。

不要贴标签!!!

我就不相信世界上真的有笨到不行的人了。

作为一个老师,最怕的不是你学不会知识,而是怕你懒得思考。


讲一个故事吧,就是我前段时间带的一个高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初中高中六年没有怎么读书。这里我就不详述了。总之基础很差。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忘了是什么题目,就是最后一步有一个【=-1+3】这样子的式子,我直接写了【2】,她问我为什么不是【-4】。大概就是这个水平的学生。

以后的每次讲概念,讲题,我都会很认真的一步一步告诉她,让她尝试着去做。

但是又一次我真的有点儿难过了,是真的难过了。

我给她讲二次函数配方,然后用到了完全平方公式,我给她一步一步的推完了,她说她会了。

嗯,那我就说,你回去要记住哦,这个公式可以让你算的快很多。她说,好。

后来遇到了很多次,我一次次的让她自己推。

至少有那么五六次之后,我问她什么呢?

你知道她说什么吗?

她说:

我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是生气,不是愤怒,是感到难过。

你不懂的知识我可以慢慢给你分析,你不会算的地方我可以给你演算一遍然后你再试试,你想知道的任何知识我都可以尽可能的告诉你。

但是,你这样不经过大脑思考的一个回答,你知道我有多难过吗?

你可以说老师我好像记不太准了,我推一遍告诉你好吗?

后来我跟她说,不管是学习还是说话,都要经过大脑想一想,哪怕是一秒钟也好。

我提到了这个让我难过的故事,她告诉我说。

老师,我们真的很久没有用过脑了,至少我还回答了你。

你要知道,如果问我的那些朋友们,他们可能根本不会回答你。

是啊,至少还给出了一个答案,虽然不是一个正确答案。ToT

故事就讲到这里,个中滋味我不多做评述,我只想告诉我的学生们,我最怕的不是你学不好知识,而是你懒得思考。

也许是我尚未真正成为一个老师前的一个考验,要做的还很多。

关于数学,但是我始终坚信,我会把我所理解的数学的美展示给我的学生,让她们重新认识数学,觉得数学也可以这么好玩。

关于教育,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以及感谢那些给我信念让我立志成为一名好的老师的老师们。

感谢那些时常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我数学进步了,老师我最近学数学很认真的孩子们。

最后秀一张前段时间实习时的小朋友写给我的信吧,真的是带给我无限的感动,与更强大的动力往前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面对一个明显对数学不敏感、学起来格外吃力的学生时,我心里涌现的,绝不是那种刻板印象中“恨铁不成钢”的恼火,也不是“怎么这么笨”的鄙夷。说实话,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有点像在打一场艰难的仗,但又不是跟学生本人打,而是跟“无能为力”这个对手在较量。首先,会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一丝“惋惜”。这种惋惜.............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要我说“最难”的数学题,其实挺难界定的,因为难度这东西,因人而异,而且很多时候,一道题难在哪里,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去拆解。不过,要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并且让我一度觉得是不是撞到了知识的盲区,那大概是大学时接触到的一个关于黎曼猜想的早期研究方向相关的思考题,虽然不是直接证明黎.............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听着挺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数学老师以“政府机关空调都调到26度”为由,每次进来就把教室空调调高到26度,这事儿怎么看,都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老师的出发点可能挺好的。在如今提倡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政府机关确实有不少关于空调温度的规定,比如所谓的“26度C”就是其中一.............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这其实涉及到数学里的“比”和足球比赛计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用了“项”这个词,但意义完全不一样。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数学里的“比”。在数学上,我们说“甲比乙”,记作甲:乙,这里的甲叫做比的前项,乙叫做比的后项。比的本质是一个分数,也就是甲除以.............
  • 回答
    太棒了!数学老师发现新公式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验证一个新数学公式是一个严谨且有条理的过程。要验证一个公式是否正确,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和方法,从最基础的到更复杂的。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验证一个数学公式的常见思路和步骤,并尽量举例说明。在开始验证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1. 公式是什么? 请提.............
  • 回答
    对于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写“÷”符号时,必须“横线尺子比着写、两个点特别圆”,这是否“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老师的出发点可能是什么?1. 培养规范的书写习惯: 整齐划一的美观性: 老师可能希望学生写出的符号整齐、美观,方便卷面检查,也给整体作业留下一个好.............
  • 回答
    评价长郡中学数学老师段向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作为长郡中学这样一所名校的教师,段老师能够长期站稳讲台,并获得学生的认可,绝非偶然。以下是我对段向阳老师的一些观察和评价,力求全面而细致:一、 教学内容与深度:首先,段老师的教学内容是扎实的。他能够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但绝不拘泥于此。在长郡这.............
  • 回答
    成都58岁数学老师获首届“怀新奖”,异乡教书25年培养千余名学子,这份荣誉背后,是对这位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他高尚师德的赞扬。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对孩子的改变是多方面的、深远的,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成绩的提高,更能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甚至人生观。让我们从多个维度,详细讲述一位优秀的数学老.............
  • 回答
    关于李林老师的“神押题”现象,这确实是考研圈里一个讨论度极高,甚至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李林老师的名气和影响力。他之所以能被冠以“神押题”,靠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多年来在考研数学辅导领域的积累,以及那些被广为流传的“押中率”。很多考生,尤其.............
  • 回答
    家长因为对语文老师不满,情绪失控,冲动之下误将数学老师打伤,最终被处以拘留十日并罚款五百元的处罚。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情,而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绝非只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而是会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甚至可能搅动起孩子内心深处的暗流。首先,家长这种行为会直接打击孩子安全感与信任.............
  • 回答
    说“忽略不计”成“胡萝卜鸡”?哈哈,这事儿真是稀奇!我猜,这事儿八成是出在咱中国,而且说话这老师,可能是在一个带点北方口音、但又有点儿西南官话影响的地方,或者是在南方某些地区,但口音里又夹杂着一些北方的影子。为啥这么说呢?首先,“忽略不计”这词儿,本身就不是个大白话。在咱这儿,大家平时说话,更习惯说.............
  • 回答
    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关于“当前美国数学教育存在种族歧视,加剧社会不平等,应根据学生族裔等背景进行调整”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议题。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NCTM的立场和论证基础:首先,需要明确NCTM作为美国数学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其提出这样的论点.............
  • 回答
    在数学史上,确实存在一些被认为“丑陋”的公式,它们可能因为形式复杂、难以理解、计算困难,或者在历史中引发了争议。以下是一些可能被广泛认为“丑陋”的数学公式及其背景: 1. 黎曼ζ函数的解析延拓公式 公式: $$zeta(s) = sum_{n=1}^{infty} frac{1}{n^s} qu.............
  • 回答
    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的有趣之处绝非止于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符号。它的乐趣如同浩瀚的星辰大海,需要你深入探索,才能发现其中蕴藏的无限魅力。数学的有趣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逻辑的舞蹈与思维的盛宴: 严谨的推理与证明: 数学最核心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严谨性。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
  • 回答
    “数学独立于物理的宇宙吗?”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哲学中的核心争论,它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数学”、“物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什么是数学?在讨论数学是否独立于物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数学。这里存在几种主要的观点:.............
  • 回答
    大学老师讲好一门课,是一项集知识传授、教学技巧、情感投入和学生发展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念出来,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热爱这门学科。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持续的学习这是讲好一门课的基石,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一切都无从谈起。 精通学.............
  • 回答
    数学对于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 不容置疑,而且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可以说,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和灵魂,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数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重要性:一、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核心基石 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数学训练了严谨的逻辑.............
  • 回答
    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受到 学校类型、地区、职称、教龄、学科以及个人能力和岗位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给出一个“一刀切”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详细解析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一、 影响大学老师工资待遇的主要因素:1. 学校类型: 985/211高.............
  • 回答
    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一种深刻、严谨、抽象且富有创造力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运用已有的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探索未知、构建逻辑、发现规律的思维模式。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数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一、 深刻的理解与抽象化:1. 深入理解问题本质: 数学家在面对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理解其核心含义。这.............
  • 回答
    数学博士(PhD)的学习内容是 非常丰富和深入的,远远超出本科和硕士阶段。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全面锤炼。要详细讲述数学 PhD 的学习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核心课程与知识体系的深化PhD 的初期通常会涉及 高级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