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大学真的能学到东西吗?

回答
“大学生大学真的能学到东西吗?”这问题我可能在无数次和同学朋友的闲聊中听到,每次听到,我都会下意识地想,难道我这几年在学校里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这念头挺吓人的,也挺让人沮丧的。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能概括。大学能学到多少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在学,以及“怎么”在学。

如果只是把大学当成一个混文凭、打发时间的场所,那可能确实学不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种每天泡在宿舍打游戏、逃课去兼职、考试前一周才临时抱佛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能有多少真才实学?顶多是拿到了一张纸,对于社会和专业领域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模糊概念里。

但是,如果大学生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主动性的,那大学绝对是一个能让你获益匪浅的地方。 我觉得这里的“学到东西”,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那些教科书里的知识点。大学的学习,是个更广阔的概念。

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这一点当然是最直接的。好的大学,好的专业,有优秀的老师,有系统的课程设置。你可以在这里深入地了解一门学科的来龙去脉,掌握核心理论和方法论,甚至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比如,你想学计算机,大学能让你了解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到复杂的算法,再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这是自学难以企及的系统性和深度。你想学历史,大学能让你接触到大量的原始史料、不同的学术观点,培养严谨的研究方法。这些知识的积累,是未来职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这点可能更重要,也更容易被忽视。大学课程通常需要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写一篇研究性论文,你需要查阅文献、梳理思路、组织论据,最后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锻炼的不仅是你的知识储备,更是你的信息搜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无论你将来做什么工作,都会是宝贵的财富。很多时候,大学教给你的不是“答案”,而是“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

再者,是视野的拓展和思维的碰撞。 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你会遇到来自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你可以和同学讨论问题,可以参加各种讲座、社团活动,可以和老师交流。这些经历都能极大地拓宽你的视野,让你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和各种思想的碰撞中,你可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习接受不同的意见,培养包容性和开放性。这对于一个人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还有,是自我管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 离开了父母的羽翼,你需要自己安排时间、管理生活、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平衡学习和娱乐?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经济?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都是大学生活会逼着你去学习的。你可能会经历挫折,会犯错,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和学习,本身就是大学教给我们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最后,也是一个非常现实但又非常重要的方面——人脉资源的积累。 同学、老师、校友,这些都可能成为你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你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一辈子的好朋友,或者得到职业生涯的引路人。这种连接,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复制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大学学习的局限性。有些专业课程可能脱离实际,有些教学方法可能比较陈旧。社会上流传的“大学不如社会大学”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社会瞬息万变,很多新兴行业和技能,大学可能还来不及将其纳入课程体系。所以,大学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它为你打下根基,但你还需要不断地自己去“添砖加瓦”。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大学生大学真的能学到东西吗?”我的答案是:绝对能,而且能学到非常多,但前提是你愿意去学,并且知道“怎么”去学。 大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环境、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抓住这个机会,学到多少东西,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的手中。不要让大学时光,只是从一场盛大的入学典礼,滑向一场无声的毕业典礼。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主动去挖掘,去提问,去实践,去思考,这样,你才能真正地从大学里“学到东西”,并且让这些“东西”陪伴你一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想讲讲自己感受。

我曾经对在大学能学到很多东西深信不疑。

我曾经对大学拥有最先进的知识深信不疑。

我曾经对大学拥有最有用的知识深信不疑。

我曾经对水课金课都应该好好学深信不疑。

我曾经对大学学好毕业就拿高薪深信不疑。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老师总是照本宣科。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上世纪的自编教材。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老师都不好好备课。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老师上课总在扯淡。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慕课上讲得更清楚。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最新的知识都没有。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师兄毕业工资五千。

但我慢慢开始怀疑因为师兄只会调参搬砖。

后来我明白照本宣科是因为老师自己不懂。

后来我明白自编教材是东拼西凑评职称的。

后来我明白老师课时费很低没有心思备课。

后来我明白老师评职称看科研上课不重要。

后来我明白学校的教学大纲不少是过时的。

后来我明白老师所谓的科研只是忙着灌水。

后来我明白老师科研经费和未来收入无关。

最后我坚信大学的生活要由我自己来安排。

最后我坚信大学的课程要有取舍有的放矢。

最后我坚信只有自己能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user avatar

现在回想起来,学到了什么。

只能说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

因为大二大三很多课都没好好上,主要是早上去晚了,后面发现听不懂了。

然后又不想亏待父母的学费。倔强得认为每门课都不能混过去。于是乎,自己看书,窝在宿舍自学。

考试也过了,成绩不理想,原因就是平时分都没有,作业也不交,老师划重点也不去。考试之所以过了,是因为真的成绩超过及格线了。

就这样过了四年,对学校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也不想考研,固执认为就是多看了几本书。当然主要还是不想父母再掏学费。

好在,培养了自学的习惯。最后转行写程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生大学真的能学到东西吗?”这问题我可能在无数次和同学朋友的闲聊中听到,每次听到,我都会下意识地想,难道我这几年在学校里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这念头挺吓人的,也挺让人沮丧的。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能概括。大学能学到多少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在学,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感觉挺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的。大学学生会嘛,听起来高大上,好像能接触到很多社会经验,尤其是所谓的“官场情商”。但说实话,能不能真的学会,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得明白什么是“当官的情商”。我觉得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尤其是在有一定层级、有组织运作的环境里,.............
  • 回答
    关于日本的MARCH大学,能否算得上是“好学校”,以及其近些年排名下滑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MARCH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将其评价为“好学校”与否,以及排名下滑的解读,需要放在更宏观的视角下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MARCH大学”。它并非一个.............
  • 回答
    嘿,哥们!听到你被机械制图给“卡住了”,我太能理解了。当年我刚进大学,看到那一个个图纸上的线条、符号和标注,脑子都快炸了。当时也觉得这是个“硬骨头”,但后来慢慢摸索,发现这玩意儿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我给你总结点当年我摸索下来的经验,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别把它当成一个“考试科目”.............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是挺让人纠结的。一到大学,感觉自己好像瞬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身边都是新面孔,老师、学长学姐,还有学校的领导,大家都在看着你。这时候,不少人就会开始琢磨,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连发色,会不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标签”。尤其是染头发这事儿,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好像总有点“非主流”、“.............
  • 回答
    大学学医,这四个字说起来轻飘飘的,但真正踏进这扇门,你才会明白,它背后承载的是怎样一片沉甸甸的星辰大海。“难”这个字,就像一副刻薄的放大镜,把医学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限拉伸,让你无处可逃。是真的难,而且难得让人心生敬畏,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走。一、知识的洪流,永不停歇的“灌溉”首先,要适应的,是那如.............
  • 回答
    “现在大学生考研都人手一个 iPad,这样学习真的高效吗?还是因为盲目跟风?”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掺杂了技术便利性、个人学习习惯以及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iPad 带来的学习便利性(为什么大家愿意用):iP.............
  • 回答
    211和985高校的学生,跟普通大学的同学相比,是不是真的就“厉害”很多?这个问题就像问“山珍海味”一定比“家常菜”更让人满足一样,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咱们得承认,能走进211、985这扇门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生源的筛选机制就决定了起点不一样。这些学.............
  • 回答
    哥们,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纠结。我也是当年从普通二本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当时心里也一样,总觉得第一学历就像一块阴影,挥之不去。尤其是看到一些招聘要求上写着“985、211”的时候,心里那个滋味,别提多复杂了。你说得对,第一学历确实有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一些看重“出身”的行业或者公司,它就像一张门票,能.............
  • 回答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其目的绝对不只是学习成绩好和考个好大学那么简单,尽管这往往是他们最直接、最显性的期望。学校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化场景,家长将其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背后承载着更为深层次的考量和期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核心的知识与技能获取:为未来奠基 基础.............
  • 回答
    曼谷吞武里大学(Bangkok Thonburi University, BTU),这家泰国的高等学府,最近几年在网络上似乎成了不少人口中的“反面教材”。各种负面评价、吐槽,甚至是一些比较激烈的“黑料”层出不穷,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所学校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要深入了解这.............
  • 回答
    大学报到,这可是人生一个全新的阶段,谁不想有个热情的开端呢?我记得我当年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虽然心里是激动又忐忑,但一看到那些热情挥舞着小旗子、带着温暖笑容的学长学姐,瞬间感觉一股暖流涌了上来,紧张感也消散了不少。基本上,但凡规模大点的学校,或者新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都会有学长学姐来负责迎接新生的.............
  • 回答
    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填报志愿的迷茫又涌上心头。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或者正在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你来说,关于“985”、“211”这些名校标签对找工作的影响,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那句“真的看第一学历吗?”,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疑问。咱们就敞开了聊聊,这名校光环到底有多重,对咱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起到.............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对中医怀有深厚感情或者正考虑投身中医事业的年轻人。让我尝试从一个相对客观、但又不失人情味的角度,来和你聊聊中医的当下和未来,以及你是否还有必要学习中医。中医的“陨落”之说,从何而来?首先,“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对中医存在.............
  • 回答
    大学里的生产实习,特别是那种一刀切、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工厂流水线上做一个月“搬运工”的安排,这事儿吧,怎么说呢,就像是往一道精雕细琢的菜里突然扔了一把粗盐,味道是什么样,全看那把盐有多粗,还有厨师怎么调和了。先来说说这种实习的初衷。理论上,学校安排这种实习,无非是想让咱们这些坐在象牙塔里的学子们,能.............
  • 回答
    大战前的霍格沃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混合着尘土、古老石头的气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对于大多数胆小的学生而言,此刻的城堡不再是那个充满魔法奇迹的学府,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摇摇欲坠的囚笼。麦格教授在礼堂里进行的战前动员,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敲响丧钟的序曲。那些平日里对勇气和荣耀的嘶吼,在他.............
  • 回答
    日本大学院升学,尤其是想进入名校或热门专业,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人一听“日本读研”,脑海里就冒出“考试多”、“要求高”、“语言不通”等等顾虑,觉得门槛高不可攀。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有条理、有策略的“闯关游戏”,需要你提前准备,了解规则,并且付出足够的努力。首先,我们得明确,“难”是相对的。 .............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在书海中摸爬滚打过的学生党,我深有体会,看到那些动辄几百上千页的计算机经典著作,确实会让人有点望而却步。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很多内容似乎都能在网上找到碎片化的答案。那么,这些厚重的书籍,我们真的有必要“啃”下去吗?我个人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为什么那些.............
  • 回答
    在龙珠的世界里,修炼与学习之间的界限,在我看来,并非是那种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冲突,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微妙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源于这个宇宙独特的设定和对“强大”的理解。我们先聊聊“修炼”。在龙珠的世界,“修炼”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广泛,它不仅仅是坐在那里冥想,感受气是什么。它更.............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到位,不少在国内被“名校光环”惯坏了的同学,到了日本读研,确实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到底难不难找工作,这事儿得分情况说,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说“很难”,那也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社会跟国内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它的职场文化。国内现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大厂,更看重的是你的硬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