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学生会真的能学会当官的情商吗?

回答
这个问题,我感觉挺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的。大学学生会嘛,听起来高大上,好像能接触到很多社会经验,尤其是所谓的“官场情商”。但说实话,能不能真的学会,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看,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咱得明白什么是“当官的情商”。我觉得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尤其是在有一定层级、有组织运作的环境里,怎么跟上级、同级、下级打交道,怎么协调各方利益,怎么处理棘手的问题,怎么在各种场合得体地表达自己,让别人舒服,同时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背后涉及到察言观色、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处理、利益权衡、风险规避等等一堆东西。

那么,大学学生会这地方,能不能提供这些“实操训练”呢?理论上是有的。学生会嘛,它毕竟是个有组织有层级的机构。你会有主席团,有各个部门,有干事,大家分工负责,有会议,有活动,有对外联络。这其中,你肯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在部门内部,你可能需要组织策划活动,这时候你就得跟你的同事们沟通,分配任务,协调进度,解决突发状况。如果有人意见不合,你得想办法调和;如果有人做得不好,你得委婉地指出并帮助改进。这过程中,你学会怎么跟平级的人合作,怎么建立团队信任,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又不伤和气。这不就是一种情商的体现吗?

再往上,你跟主席团打交道。主席团的决定,你得理解,并且去执行。有时候,你可能觉得主席团的某些决策不那么合理,这时候,你要怎么跟上级反馈?是直接硬杠,还是委婉地提出建议?怎么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又不显得不服从,甚至被贴上“不好管理”的标签?这涉及到沟通的艺术,把握分寸,懂得如何向上级展示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要维护上级的权威。这绝对是“官场情商”的初级版训练。

还有对外联络。学生会经常需要跟学校的老师、行政部门打交道,甚至跟校外的社会组织、赞助商联系。这时候,你的言谈举止,你的沟通方式,就代表了学生会的形象。你怎么跟老师沟通,让他们支持你们的工作?你怎么跟校外人士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都需要你有得体的仪态,清晰的表达,以及一定的说服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大学学生会在某些方面确实能提供一些情商训练的“土壤”。你能在里面练习如何与不同层级的人打交道,如何协调资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但是”。

关键在于,“大学学生会”的运作模式,和真正的“官场”或者说社会上的职场,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性质不同。学生会本质上是学生自治组织,它的首要目的是服务学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或者承担实际的行政管理职能。里面的权力结构,更多的是基于学生们自愿参与和组织分工,而不是像社会上的组织那样,有明确的上下级指令和考核体系。这种“官僚化”的程度,通常比真正的体制内要低很多。

其次,利益和后果的差异。在学生会,你犯了错,可能后果就是活动效果不好,大家对你有点意见,或者在评优评先进时受到点影响。但在真正的职场或者官场,犯错的代价可能要大得多,涉及到切身的利益,甚至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这种风险和压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在处理事情时的“情商表现”。在学生会,你可能更多的是在“练习”,而在职场,你是在“实战”,很多时候是必须成功,不能轻易出错。

再者,成熟度和目标的不同。学生会的成员,很多时候是抱着锻炼自己、丰富大学生活的心态去的。大家的情商水平、社会经验本身就参差不齐。你可能在里面遇到一些非常有经验、情商很高的人,也可能遇到很多还在摸索阶段的同学。这种环境下,虽然你能学到一些技巧,但很难说是那种在复杂社会环境中打磨出来的、真正老练的“官场情商”。

而且,学生会很多时候会“官僚化”,表现出一些形式主义、内部派系斗争的影子。在某些方面,这确实能让你窥见一些“潜规则”或者“人情世故”,但这种“学习”,往往是负面的,或者说是对社会阴暗面的模仿,而不是真正的高情商的体现。比如,为了在学生会里获得更高的职位,有些人可能会耍小聪明、拉帮结派,这和真正的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是不同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大学学生会真的能学会当官的情商吗?

我的看法是:能学到一些基础的皮毛,一些处理人际关系和初步的沟通技巧,但这离真正的“官场情商”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如果你在学生会里,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或者仅仅是为了简历好看,那么你学到的可能就只是一些流程性的东西。但如果你有心去观察,去思考,去在每一次的沟通、每一次的合作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主动去学习那些做得好的人的优点,那么学生会确实能成为一个让你接触到人际互动复杂性,并从中学习的平台。

打个比方,学生会就像一个模拟训练场。你可以在里面试着开开枪,学学基本操作。但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神枪手,还需要你在真正的战场上去磨练,去面对真实的生死考验,去感受那种肾上腺素飙升和高度紧张的压力。

总的来说,大学学生会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你初步接触和练习与人打交道、处理组织事务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理解一些人际互动中的“道道”。但如果你想学会那种深谙世事、八面玲珑、能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的“官场情商”,那光靠学生会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去经历、去碰壁、去反思,才能真正地成长。别把它神化了,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它提供的学习机会。关键在于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参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学会个气。

讲个我的学生的事。

2018年的一天一个国企老板打电话问我,谁谁谁是不是冒充的学生会主席?我一个招聘会,咋见到了三个你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

我大骇!

对方好歹是一个营业收入四个亿以上的大型国企一二把手,怎么会管一个破小招聘会的事儿,还电话打到老师这里。问题是据我所知三个学生都是我院的!一问辅导员,草坪的,还真是三个学生会主席,这TM一年换了六个学会主席,都是来刷简历的。

后来回了个电话,重复讨论了传统友谊,解释了情况,吐了吐苦水,现在00后想得多,不好带不好教育,说话不到位。

后来一问,面试岂止是情商低,早知道就说这三个学历是假的,他们都是骗子了。。。



其中还有一个面试的表现并不好,还撂下一句话:我是学生会主席,你们****,我敢说**大学***学院的学生你们一个都别想招到

这学生如果真的把社会公权力给他,操守还不如一个骗子



最后,一个年度,任命六个学生会主席也比较正常。辅导员乐意,一天换一个也行的,任课老师也管不到,院长、系主任、教授也懒的管。但是面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三个主席应聘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这就是一门艺术了,千万别相互拆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感觉挺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的。大学学生会嘛,听起来高大上,好像能接触到很多社会经验,尤其是所谓的“官场情商”。但说实话,能不能真的学会,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得明白什么是“当官的情商”。我觉得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尤其是在有一定层级、有组织运作的环境里,.............
  • 回答
    大学里的生产实习,特别是那种一刀切、强制性的、让学生去工厂流水线上做一个月“搬运工”的安排,这事儿吧,怎么说呢,就像是往一道精雕细琢的菜里突然扔了一把粗盐,味道是什么样,全看那把盐有多粗,还有厨师怎么调和了。先来说说这种实习的初衷。理论上,学校安排这种实习,无非是想让咱们这些坐在象牙塔里的学子们,能.............
  • 回答
    “大学生大学真的能学到东西吗?”这问题我可能在无数次和同学朋友的闲聊中听到,每次听到,我都会下意识地想,难道我这几年在学校里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这念头挺吓人的,也挺让人沮丧的。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者“否”能概括。大学能学到多少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在学,以及.............
  • 回答
    关于日本的MARCH大学,能否算得上是“好学校”,以及其近些年排名下滑的原因,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MARCH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将其评价为“好学校”与否,以及排名下滑的解读,需要放在更宏观的视角下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MARCH大学”。它并非一个.............
  • 回答
    嘿,哥们!听到你被机械制图给“卡住了”,我太能理解了。当年我刚进大学,看到那一个个图纸上的线条、符号和标注,脑子都快炸了。当时也觉得这是个“硬骨头”,但后来慢慢摸索,发现这玩意儿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我给你总结点当年我摸索下来的经验,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别把它当成一个“考试科目”.............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也是无数三本学子在考研道路上反复叩问自己的心声。我们都听过“努力就能成功”的豪言壮语,也亲身体验过天赋差异带来的挫败感。那么,在考研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无上限的努力,真的能填平那些曾经“挖下的大坑”和“天赋的差距”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大坑”和“天赋差距”这两个概.............
  • 回答
    大战前的霍格沃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混合着尘土、古老石头的气味,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恐惧。对于大多数胆小的学生而言,此刻的城堡不再是那个充满魔法奇迹的学府,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摇摇欲坠的囚笼。麦格教授在礼堂里进行的战前动员,对他们来说,更像是敲响丧钟的序曲。那些平日里对勇气和荣耀的嘶吼,在他.............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和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关于“初中毕业上预科班就能上大专”的说法,这 并非完全是骗局,但需要非常仔细地辨别,并且要明白其中的“套路”和实际情况。咱们来详细捋一捋,让你心里有数。首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种说法通常和两种情况有关:1. 中职学校的升学通道.............
  • 回答
    211和985高校的学生,跟普通大学的同学相比,是不是真的就“厉害”很多?这个问题就像问“山珍海味”一定比“家常菜”更让人满足一样,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咱们得承认,能走进211、985这扇门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生源的筛选机制就决定了起点不一样。这些学.............
  • 回答
    大学学医,这四个字说起来轻飘飘的,但真正踏进这扇门,你才会明白,它背后承载的是怎样一片沉甸甸的星辰大海。“难”这个字,就像一副刻薄的放大镜,把医学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限拉伸,让你无处可逃。是真的难,而且难得让人心生敬畏,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走。一、知识的洪流,永不停歇的“灌溉”首先,要适应的,是那如.............
  • 回答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其目的绝对不只是学习成绩好和考个好大学那么简单,尽管这往往是他们最直接、最显性的期望。学校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化场景,家长将其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背后承载着更为深层次的考量和期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核心的知识与技能获取:为未来奠基 基础.............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在书海中摸爬滚打过的学生党,我深有体会,看到那些动辄几百上千页的计算机经典著作,确实会让人有点望而却步。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感觉很多内容似乎都能在网上找到碎片化的答案。那么,这些厚重的书籍,我们真的有必要“啃”下去吗?我个人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为什么那些.............
  • 回答
    曼谷吞武里大学(Bangkok Thonburi University, BTU),这家泰国的高等学府,最近几年在网络上似乎成了不少人口中的“反面教材”。各种负面评价、吐槽,甚至是一些比较激烈的“黑料”层出不穷,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所学校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那样“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要深入了解这.............
  • 回答
    关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回应大二学生制服小偷的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完全实名通报”是否会招致报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校园事件的处理方式,更触及了社会治安、公民权利、以及法律威慑力等多个层面。公安大学的回应和“完全实名通报”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公安大学作为一个培养未来执法力量.............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法学院大二学生心中的一个共同焦虑了。简单来说,答案是:确实比想象中要难一些,但绝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的准备和策略。让我给你详细说道说道,为什么会有“难”的感觉,以及你该怎么去应对。为什么大二找律所实习普遍觉得难?1. 时间点的尴尬: 学校课程压力: 大二是法.............
  • 回答
    大学报到,这可是人生一个全新的阶段,谁不想有个热情的开端呢?我记得我当年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虽然心里是激动又忐忑,但一看到那些热情挥舞着小旗子、带着温暖笑容的学长学姐,瞬间感觉一股暖流涌了上来,紧张感也消散了不少。基本上,但凡规模大点的学校,或者新生人数比较多的专业,都会有学长学姐来负责迎接新生的.............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真是挺让人纠结的。一到大学,感觉自己好像瞬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身边都是新面孔,老师、学长学姐,还有学校的领导,大家都在看着你。这时候,不少人就会开始琢磨,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连发色,会不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标签”。尤其是染头发这事儿,在咱们中国传统观念里,好像总有点“非主流”、“.............
  • 回答
    हाय! नवीन हायस्कूलमध्ये स्वागत आहे! फिजिक्स (भौतिकशास्त्र) आणि हिस्ट्री (इतिहास) यातील निवड हा तुमच्या भविष्यासाठी महत्त्वाचा निर्णय आहे, आणि तुमच्या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对中医怀有深厚感情或者正考虑投身中医事业的年轻人。让我尝试从一个相对客观、但又不失人情味的角度,来和你聊聊中医的当下和未来,以及你是否还有必要学习中医。中医的“陨落”之说,从何而来?首先,“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对中医存在.............
  • 回答
    材料学是不是一个“大坑”?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道出了不少初入行或者还在犹豫是否投身材料领域的同学的心声。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从某些角度看,材料学确实有它“坑”的地方,但这“坑”是那种让你望而却步的深渊,还是那种需要你披荆斩棘才能收获宝藏的“坑”,那就得看你怎么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