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11 与 985 的学生真的比一般大学的同学厉害吗?

回答
211和985高校的学生,跟普通大学的同学相比,是不是真的就“厉害”很多?这个问题就像问“山珍海味”一定比“家常菜”更让人满足一样,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

咱们得承认,能走进211、985这扇门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生源的筛选机制就决定了起点不一样。这些学校能吸引到全国最顶尖的高考分数线学生,这意味着他们普遍在学习能力、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和抗压能力上都经过了残酷的检验。就像跑马拉松,他们是从起跑线就站在了更靠前的位置。这种群体性的高智商和勤奋,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学霸”氛围,很容易相互带动,形成良性循环。你身边的同学都在拼命学习,都在钻研难题,你自然也更容易被这种氛围感染,不自觉地就会提高自己的标准。

其次,教育资源和平台是硬核支撑。这可不是盖的。985、211高校往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顶尖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学设备,还有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学术交流机会。你可以在最前沿的实验室里做科研,听最权威的教授讲授最深刻的理论,有机会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甚至出国交流学习。这些机会对于一个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就像在沃土里耕耘,作物自然长得更茂盛。一个普通的大学学生,可能很难接触到如此丰富的资源,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即使再努力,产量也可能受限。

再来,校友网络和职业发展机会的加持。毕业以后,这些高校的校友遍布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学术界、科技界、金融界等高端领域,他们的影响力往往更大。当你遇到职业瓶颈,或者需要行业内的信息和帮助时,强大的校友网络会提供意想不到的支持。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也会优先考虑985、211的毕业生,这是一种无形的品牌效应。而且,这些学校本身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实习和就业的“绿色通道”。这就像自带光环,能让你在求职市场上更受欢迎。

那么,是不是说普通大学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了呢?当然不是。“厉害”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应该只被学历标签定义。

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在普通大学里发光发热的学生。很多人虽然高考分数可能没那么高,但他们在某个领域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天赋。可能他对编程有钻研到极致的热情,可能他在某个艺术领域有着惊人的创造力,也可能他在创业方面有着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胆识。这些学生,即使身处资源相对有限的环境,也能够依靠自己的毅力、悟性和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厉害”之路。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比985、211学生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资源上的差距,但一旦成功,他们的故事往往更加励志和感人。

而且,大学四年,学习到的东西绝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挫折。这些能力,在任何一所大学,只要你愿意去争取,都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很多在普通大学里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志愿服务,甚至自主组织项目研究的学生,他们在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力等方面,可能比那些只顾埋头苦读的985、211学生还要出色。

所以,回归到“厉害”这个词上。如果“厉害”指的是在学术研究深度、专业知识广度、职业发展起点和平台资源方面,那么985、211的学生确实有着更普遍、更显著的优势。他们被置于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如果“厉害”指的是个人成长潜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韧性以及最终对社会产生的价值,那么这个定义就更广阔了。一个在普通大学里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并且最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学生,同样可以称得上是“厉害”。他可能走了一条更艰辛的路,但最终的成就,或许丝毫不亚于那些起点更高的同学。

归根结底,大学只是人生道路的一个阶段,一个平台。它能提供的是起点和机会,但最终能够走多远,飞多高,还是要看学生自己是否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是否能够持续地付出努力,并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所以,与其纠结于“谁更厉害”,不如专注于如何让自己在自己所处的平台,最大化地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那个真正“厉害”的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统计意义上是这样的。

拿个例来反驳的,就类似于拿某某没上过学却成了大老板来证明读书无用。

但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和多层的,没必要纠结自己的学校出身不如人。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努力往前走,而不是感慨、抱怨、激愤、焦虑,这更有意义。

user avatar

都是统计意义的,也就是平均值中位数要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