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真的会陨落吗?想考中医大学但被目前发展趋势吓到了,有必要再学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的担忧,尤其是那些对中医怀有深厚感情或者正考虑投身中医事业的年轻人。让我尝试从一个相对客观、但又不失人情味的角度,来和你聊聊中医的当下和未来,以及你是否还有必要学习中医。

中医的“陨落”之说,从何而来?

首先,“陨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也反映了当前社会上对中医存在的一些普遍疑虑和批评声音。这些声音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 科学性与标准化难题: 这是最核心的争议点。中医的诊断方法,比如望闻问切,很多时候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主观感受,难以量化和重复验证。很多中药的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缺乏现代科学实验的严谨支撑,这使得中医在很多时候难以获得主流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也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2. 疗效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差异: 相较于现代医学的靶向治疗,中医的疗效在某些疾病上可能不如现代医学立竿见影,或者说,疗效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一个方子可能对一个人效果显著,对另一个人却无效。这让一些患者在面对重大疾病时,更倾向于选择已经被证明具有确切疗效的现代医学手段。
3. 人才培养与传承问题: 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在现代社会面临挑战。中医大学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但如何在保留中医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一部分中医人才的培养,可能更偏重于书本知识,而缺乏临床实践的历练和创新思维。
4. 市场化与商业化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商家打着中医的旗号,夸大疗效,推销劣质药品,甚至进行虚假宣传,这极大地损害了中医的声誉。普通大众对中医的信任度也因此受到影响。
5. 西医的强大与主导地位: 在医疗体系中,现代医学在许多疾病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急重症、手术治疗等方面。这导致了医疗资源的倾斜和社会的普遍认知倾向,使得中医在某些方面被边缘化。

那么,中医真的会“陨落”吗?

我认为,“陨落”这个词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医正处于一个 转型、调整和重新定位 的时期。它不会彻底消失,但它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力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因如下:

1. 中医的内在生命力: 中医作为一种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和实践经验,本身就蕴含着对生命和健康的深刻理解。它在慢性病管理、亚健康调理、治未病以及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有效治疗的疾病方面,仍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例如,许多人在面对慢性疼痛、消化不良、失眠等问题时,仍然会选择中医调理,并且效果显著。
2.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 近年来,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法》的出台,以及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投入,都表明了国家希望中医药能够“守正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这是中医能够继续发展的重要外部保障。
3. 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中医药。例如,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解析其作用机制、进行临床试验验证疗效,这些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例如,屠呦呦教授因青蒿素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证明了中医药宝库中蕴藏着伟大的科学发现。
4. 社会需求的客观存在: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养生。对于许多慢性病、亚健康状态,以及追求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理念,恰恰能满足这部分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而这正是中医所擅长的。
5. 国际上的认可与探索: 尽管存在争议,但中医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受到欢迎,并且有许多国际研究者也在探索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临床价值。

那么,你是否有必要再去学中医?

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需要你结合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职业规划来权衡。我无法直接给你一个“是”或“否”的答案,但我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对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和“自然疗法”感兴趣,并且:

你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 中医的理论体系非常博大精深,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医学的观察和理解生命的方式。如果你喜欢思考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关系,中医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有趣。
你具备耐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尽管存在挑战,但中医现代化研究需要的是严谨的态度。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去验证和发展中医,那么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可能非常有价值的领域。
你期望一种更个性化、更贴近自然的人文关怀: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天人合一”,更注重个体差异和情志调理。如果你希望在医疗实践中体现更深厚的人文关怀,那么中医可以提供这样的平台。
你愿意面对挑战并可能需要“另辟蹊径”: 中医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其发展道路可能不会像现代医学那样平坦或大众化。你需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面对一些质疑,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你对中药的天然成分和药用价值充满好奇: 中药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并从中提取出药物。如果你对天然药物的研发感兴趣,中医为你打开了一扇门。

你需要考虑的现实因素:

就业前景: 需要认识到,当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编制和主流岗位还是偏向现代医学。如果你学中医,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比如在中医院、中医诊所、中药研发企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自己创业。
学习的挑战: 中医的学习需要记忆大量的药材、方剂、理论知识,并且要理解其内在的逻辑。这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同时,你还需要学习一些基础的现代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结合。
社会认知: 虽然很多人对中医持正面态度,但仍有一部分人存在误解或偏见。你需要有能力去解释和传播正确的中医理念。
未来发展方向: 你可以考虑中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比如中西医结合、中医与康复学、中医与心理学、中药新药研发等,这些都是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我的建议:

如果你真的对中医有兴趣,建议你:

1. 深入了解: 不要仅仅听信网络上的片面之词。多阅读一些关于中医历史、理论和现代研究的书籍,关注一些权威的中医药研究机构的动态。
2. 体验中医: 自己去体验一下正规中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感受一下中医的魅力和效果。
3. 与从业者交流: 找一些在中医领域有经验的医生、研究者或者学生聊聊,听听他们的亲身感受和建议。
4. 权衡个人优势和兴趣: 将你自己的特长、性格和兴趣与中医这个专业进行匹配。你是否真的喜欢它,能否坚持下去?

总结一下:

中医不会“陨落”,但它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需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去解读和验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有志于投身中医事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你真心热爱中医,并且愿意为它的发展和传承付出努力,那么学习中医依然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学,如何去实践,如何去创新,以及如何去适应和引领这个时代对中医的需求。

别被“吓到”,但一定要“想清楚”。这几个字可能最能概括你的情况。祝你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三十年后,50岁以上这批人离开历史舞台之后,不用她们辞世,只要家庭经济权力移到子女手中,中医信徒的数量会迎来一波大滑坡。

而目前中医的培养数量,哪怕只考虑科班正规中医,也是历史最高,因此个人预测二三十年内的某个经济下行周期内,会有一波中医大失业潮。

确实,这批中老年养生魔怔人诸如“孩子不听话就吃败火药”、“现代食品添加剂有毒”、“除湿治百病”之类的理论只会让科班中医非常无语。

但是中老年民科在经济上,也的确是科班中医最大的核心支持者,没有之一。中老年人被代际更替掉后,中医产业的“市场”迎来大滑坡是可预见的必然事件。

中医这个行业会长期存在,中医中药在诸如基金申请中的特殊优势也会长期存在,中医中药优秀从业者,走医教研方向还是很稳定的。再比如针推也是中医下面的一个细分专业,这种技术可以拿到市场上变现的医学专业,个人发展都不会太差。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从业者来说,哪怕目标受众下降一半,对个人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正规前排中医药大学不是不可以上,毕竟几十年内跌到地板的专业一抓一大把。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趁着现在红利期,该攒文章攒文章,该入编入编。

user avatar

查了一下,最新男足的排名是世界第七十七。

大过年的输给越南,添堵。

但是对比中医,男足已经相当不错了,值得嘉奖。

如果真要给世界各族传统医学一个排名,中医可比不上男足。

至少男足能够走出国门,敢于与其他国家足球队正面一战,而且不都是输,也有少数高光赢球的时刻。

中医若是走出国门,只会被人打得七零八落。

这里强调一下,对手不是现代医学,而是世界各国,苟延残喘的传统医学。

比如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人家的瑜伽,推油,影响力远远超过大中医。

中医们最喜欢给自己贴金,某些外国运动员拔罐子。

很抱歉,拔罐子并非中医所有,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中东,玛雅文明,都有类似的疗法。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百度来了,如有更早的希望补充,有些观点认为不算数。)

拔罐真正流行起来,可能是在清朝,而且是从国外流传进来的。

这里不对拔罐多做阐述,而是讲述中医为何在世界传统医学之中,处境还不如男足。

其实原本我们的中医是不差的,和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玛雅,中东,西方传统医学,不分伯仲,平分秋色。

就如多年前,中国足球也能和日韩打得有来有回。

然而一百多年前,中医进行了一次颠覆性的变革。

变革之后,中医的所有概念,都变成了虚的。

五脏六腑,气血虚寒,诸如此类的中医概念,已经没有一个,直接指向人体实际存在的器官或者部位。

全都是看不到,摸不到,无法描述,无法形容的虚化概念。

如果换成足球,那就是中国只上一个足球运动员,没有足球,没有足球场,没有球门,只看到进球数蹭蹭蹭往上涨。

外国运动员傻眼了:你这球是怎么进的?

中国运动员摇头晃脑:中国足球泛指一个系统,一个功能,中国对足球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你们。

外国运动员:足球场,草皮,球门,这些是什么?

中国运动员:中国足球认为,足球是由藏象五系统组成:包括草皮系统、足球场系统、球门系统、教练系统、裁判系统,藏象足球五系统,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万物,皆是草皮,皆是足球场,皆是教练,皆是裁判,皆是球门。

外国运动员:你这样可进不来世界本。

中国运动员:中国足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水平远远超过世界顶级足球运动员,什么c罗,梅西,他们根本就不会踢球,中国足球已经是世界第一,无需在世界杯上证明。

user avatar

虽然我也算个中医黑。但是真诚地告诉你,学中医比学西医强!

学中医门槛低,分数低,从业要求低,摊上事的概率也低。只要你嘴皮子好使,看病千万别说看病,只说给人调理调理,赶上好了你就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要是好不了也无所谓,那就是虚不受补命有不禄。反正没你事。

当然,有良心的话那就毕业后进正规大医院老老实实干些年,积攒些经验和人脉。中医那套东西出校门就可以扔了,多学现代医学,多看指南,跟上医学发展进度。

有一定积累了自己出来开个小诊所,反正一般来小诊所的也都是头疼脑热拉肚子,没什么大事,生理盐水葡萄糖消炎药三板斧基本上够对付。真有毛病的赶紧介绍去你大医院的同事那边。也算个好大夫了,小日子也能过得不错。

user avatar

我本人就是就读于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家里也有相关从业人员

首先,学中医的这个事儿如果想要比较好的发展,很吃家庭这一点。如果你家里有相关从业人员,比如说父母辈有在医院工作;或者家庭里有自己的中医门诊(这一点如果满足尤其推荐学中医),除了这两点外基本不太推荐学习中医。最极端一点,你个人独立能力极强,能出国混,那也可以考虑(国外承认中医的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中医只要能做下去就是躺着挣钱)。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不建议你去报考中医药大学。家庭里没有帮助,仅仅靠学校书本中的学习只能让你一知半解(即书本背的很好但一上临床就原形毕露),没有带教的支持你很难很难参悟进去,这时候家庭里如果有中医从业人员能给到帮助会事半功倍。

最后你若就铁了心学医,我建议你首先考虑口腔,而后就是能上手术台且能用上耗材的二级学科(只要进过上医院面的话懂的都懂)。

除此之外,不要学医!不要学医!不要学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