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汽车燃烧、油箱中弹真的会导致汽车爆炸吗?

回答
关于汽车燃烧时,油箱中的燃油是否会引发爆炸,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汽车瞬间化为火球的场景后。现实情况比电影里要复杂一些,但总的来说,油箱中的燃油确实有引发爆炸的可能性,只是这个“爆炸”的具体表现和发生条件,与我们想象的可能有所不同。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汽油的性质。 汽油是一种非常易燃的液体,其挥发性很强。在常温下,汽油就会不断汽化,产生可燃性的汽油蒸气。这些蒸气比空气轻,容易向上扩散,但也会在密闭空间内积聚。当这些汽油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这个范围叫做爆炸极限),并且遇到火源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燃烧,甚至爆炸。

汽车燃烧的场景是如何发生的?

当汽车发生火灾时,通常是外部火源(比如车辆自身的Electrical故障、碰撞产生的火花、发动机过热等等)先点燃了车身表面的材料,比如塑料内饰、座椅、轮胎等。这些材料燃烧后会产生高温。

那么,油箱的参与是怎样的?

汽车的油箱是储存汽油的地方,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密封的容器。油箱内部会因为汽油的挥发产生压力,所以油箱设计上会有通气孔来释放这些压力,同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导致负压。这意味着,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油箱周围也可能存在少量汽油蒸气。

当外部火灾发生后,火焰会逐渐靠近油箱。车辆底盘的保护、油箱本身的一些材料特性(有些油箱会采用阻燃材料或多层结构)都能提供一定的隔热和保护作用。

油箱爆炸的几个关键点:

1. 蒸气爆炸 (Vapor Explosion) vs. 液体爆炸 (Liquid Explosion):
蒸气爆炸是更常见也更可能发生的情况。 当油箱受到高温烘烤,内部的汽油大量挥发,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汽油蒸气。如果通气孔被堵塞,或者火势猛烈到足以直接作用于油箱,内部压力会急剧升高。当油箱外壳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时,它可能会破裂。此时,高压的汽油蒸气会迅速喷射出来,遇到外部的火焰瞬间引燃,形成一个巨大的火球,这在视觉上会非常像爆炸。
纯液体爆炸(就像电影里那样,液体直接“炸开”)的可能性非常低。 液体本身很难直接爆炸。爆炸通常是物质在极短时间内体积急剧膨胀的过程,这需要气体(如爆炸极限内的蒸气)的参与。

2. 燃油喷溅和二次点燃:
即使油箱没有完全爆炸,它内部的汽油在高温下也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如果油箱在高温下发生破裂,正在挥发的汽油和液态汽油可能会被喷溅出来。这些喷溅出的燃油如果接触到外部的火焰,会产生更大范围的燃烧。

3. 金属疲劳和结构破坏:
长期暴露在高温下,金属油箱的强度会下降。虽然有保护层,但如果火势足够猛烈和持久,油箱的结构完整性会受到威胁。

4. 电子控制单元 (ECU) 和燃油泵的影响:
现代汽车的燃油系统受到电子控制。火灾可能会损坏这些电子部件,导致燃油泵持续工作,将燃油输送到发动机舱内,这会加剧火势。

所以,油箱真的会爆炸吗?

是的,在极端情况下,汽车油箱里的燃油确实可能导致类似爆炸的效果。但更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由油箱内聚集的高温高压汽油蒸气被点燃后产生的快速燃烧或“蒸气爆炸”,而不是液态汽油本身的“爆炸”。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一个巨大的火球和可能的高压冲击波,足以摧毁车辆。

哪些因素会增加油箱爆炸的风险?

火势的猛烈程度和持续时间: 火越旺,时间越长,对油箱的威胁就越大。
油箱的状况和设计: 油箱是否有损坏,通气孔是否正常工作,油箱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等都会有影响。老旧车辆或者受到过碰撞损伤的车辆,其油箱结构可能更脆弱。
车辆的碰撞损坏程度: 严重的碰撞可能导致油箱变形、破裂,或者燃油管路泄漏,直接暴露汽油,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燃油液位: 油箱里汽油越多,发生大规模燃烧或爆炸的潜力也越大。但完全空的油箱也可能因为残留的蒸气而有危险。

总结来说,汽车火灾中油箱的燃油确实是潜在的危险源。它不会像炸弹一样瞬间炸开,但当油箱内的汽油挥发成大量可燃蒸气,并在高温下聚集到一定压力,最终被外部火源点燃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类似爆炸的燃烧现象,产生强大的火焰和冲击,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极端情况并不像电影里那么频繁,因为车辆设计中已经考虑了防火和安全措施,油箱本身也有一定的保护。但我们不能忽视这种风险,尤其是在发生严重事故或火灾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汽车油箱的材质分两种,一种是金属的,另一种是树脂的。

树脂油箱因为是易融件,遇到高温会熔化,降低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金属油箱,在高速翻车的情况下,如果与地面摩擦,可能引起火花,有存在爆炸的隐患。

成本上,也是树脂油箱更贵。一个金属油箱大概需要900块,而树脂油箱则要1500左右。

我们从车上拆下两个油箱做实验。一个树脂油箱一个金属油箱。测试油箱在燃烧时候,是否会发生爆炸。

穿上消防服,红星照我去战斗!

首先往树脂油箱里倒了1/3的汽油。

然后把油箱翻了过来,并在上面浇了汽油,来模拟汽车翻车时油箱破裂的情况。

将汽油点着后,火势迅速扩散,并覆盖整个油箱。很快树脂油箱被熔化,里面的油漏出后,助长火势的燃烧。汽油烧的很快,5分钟后火就逐渐小了下去。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实验金属油箱。金属油箱由于无法被烧熔化,起火后由于油箱内燃烧产生的压力,把火从加油口喷射出来。场面有点吓人,但还是没有发生爆炸。

也烧了5分钟左右,外面的火势逐渐小了下去,这时可以清楚看到油箱内部的汽油还在燃烧。

虽说,油箱在燃烧中不会爆炸。但真实环境中,翻车后引起自燃,火势汹涌,场面虽没有大片中的爆炸那么震撼,但也是非常恐怖。

我们继续实验。把一辆油路完好,发动机、油箱甚至是备胎都在的面包车掀翻,来做个车辆自燃的实验。

本次实验,在公安、消费进行过备案。并得到了消防特勤中队的大力支持。实验非常危险!成年人也切勿模仿!作死实验让我来→ →进入微信公众号:好奇实验室,来定制你需要的实验!

首先还是给这辆车加上油。

然后把火点着,汽油非常易燃!火势瞬间从油箱口开始扩散开,最先起火的地盘上的裸露的电线,然后是车内坐垫、隔热层这些易燃的编织物。

第一声巨响是,车窗爆裂的的声音。

这时候,汽车底盘的火势并不大,油箱的盖子已经蹦飞,一直在喷的火舌!

大概7分钟后,汽车整个底盘才开始全部燃烧起来。轮胎承受不住那么高的温度,开始爆裂。轮胎爆炸的威力有点吓人的。弹射出好多个着火的小碎片,感觉躲墙角去了。这被击中可不是闹着玩的。

卡车轮胎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 滕腾的回答

大概少了15分钟后,5个轮胎都炸完了,火势逐渐变小。实验中的邮箱着火,并没有出现大片中那样车被炸得掀起了的暴力情节。

烟花倒立着放在地上点燃会发生什么?

放的烟花残骸还在旁边,哈哈

我们把零星的小火灭掉,让车身降降温,然后去看看油箱是否被破坏。


实验结果:虽然车子烧的面目全非,但并没有让油箱发生爆炸。

又一辆车消失天际

又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更多好玩的实验定制,官方合作可以关注公众号:好奇实验室。

更多实验花絮、不宜公开的逗比日常,可以加个人微信:doubishiyanshi来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汽车燃烧时,油箱中的燃油是否会引发爆炸,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汽车瞬间化为火球的场景后。现实情况比电影里要复杂一些,但总的来说,油箱中的燃油确实有引发爆炸的可能性,只是这个“爆炸”的具体表现和发生条件,与我们想象的可能有所不同。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汽油的性质。 汽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航空发动机和内燃机之间的一些核心区别。简单来说,把汽车涡轮增压器加上一个燃烧室和油泵,不能直接改造成一个能用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虽然有一些相似的组件,但它们的设计目的和工作原理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我们来拆开来聊聊这个想法,看看为什么不行,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涡.............
  • 回答
    汽车燃油系统不设置角阀开关,其实是个很自然的结果,并非有意回避某种设计。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基本的功能需求到安全、便利性,再到成本和技术演进,都指向了“不需要”这个答案。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就是油箱里的汽油(或者柴油)通过油泵加.............
  • 回答
    燃油汽车,这个承载了我们百年出行梦想的机械造物,确实如此,发展至今已逾一个世纪。然而,即便如此漫长的时光,它依旧没能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美”。这并非是说它毫无建树,恰恰相反,它的辉煌毋庸置疑。但为何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总有些许遗憾,一些未竟之地?要细致地掰扯开来,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这.............
  • 回答
    汽车之所以没有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家用车那样普遍地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着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用户体验以及行业惯性等等。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技术层面的那些冰冷数字,去感受工程师们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权衡和挑战。首先,咱们得说说燃气涡轮发动机最吸引人的地方。它.............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是否比燃油汽车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答案确实是“是”,电动汽车在先天和后天条件上都比燃油车更占优势。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其中的原因,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自然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电动汽车在自动驾驶这件事上“起跑线”就更高?你可以把自动驾驶想象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管家.............
  • 回答
    关于新能源汽车续航1000公里以及是否会彻底取代燃油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技术、市场、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一、新能源汽车实现1000公里续航的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期的新能源车,特别是纯.............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EV)是否会“彻底”取代燃油汽车(ICE)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既充满确定性又夹杂着诸多不确定性的复杂议题。从长远来看,趋势是明显的,但“彻底”这两个字,则需要我们更审慎地去考量。趋势的必然性:为什么说“一定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
  • 回答
    比亚迪告别燃油车: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及其涟漪效应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于2022年3月正式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这一举动无疑是汽车行业历史性的一刻,也标志着比亚迪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这一决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战略布局下的必然结果,其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同时.............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需求、预算、生活习惯以及对未来的一些考量。我身边不少朋友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新能源车和二手燃油车各自的斤两,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来说说新能源汽车,也就是电动车或者插电混动车。 优点: 省钱是硬道理.............
  • 回答
    燃油车禁售这事儿,说起来是趋势,但落到咱汽车维修这行当,那可真是要琢磨琢磨。毕竟,咱这手艺,多少年就对着发动机、变速箱这些“铁疙瘩”打交道。这说禁就禁了,我们这帮人,到底是去学新能源车,还是就此“退休”?我身边好些师傅们,私下里也都在聊这个话题,有的愁,有的倒是觉得是机会。一、 旧饭碗还能吃多久?—.............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的这个时间点。身边朋友聊车,十个有八个会提到“油车还是电车”,这讨论的热度丝毫不亚于天气。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得看你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你对未来的判断。我这就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先说说我们熟悉的老朋友——燃油车。优点.............
  • 回答
    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时间表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问题,它受到技术发展、政策推动、消费者接受度、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关键因素,来预估一个大致的趋势和时间范围。核心驱动力与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是基础: 电池.............
  • 回答
    近几年,关于燃油车会被新能源汽车取代的讨论甚嚣尘上,这并非空穴来风。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这股趋势就像一个逐渐逼近的黎明,虽然过程有起伏,但方向是明确的。首先,我们得看看 政策导向。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国、欧洲以及北美的一些主要汽车市场,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你可能会在新闻里看到,某某.............
  • 回答
    关于电动汽车为何不完全抛弃燃油车设计思路的讨论,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技术演进、用户习惯、成本控制、供应链成熟度等等方方面面。咱们不妨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讲得通俗易懂,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去掉那些冷冰冰的“AI腔”。首先,我们得承认,电动汽车确实是汽车工业的大势所趋。 电池技术在.............
  • 回答
    自从换了新能源车,再开家里的那辆开了好几年的主流燃油车,说实话,那感觉就像是从高科技体验馆一下子回到了博物馆。不是说燃油车不好,毕竟它也陪我走过不少路,但那种反差感,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从一场精彩的沉浸式体验,瞬间切换到了旁观者。最直观的,肯定是静谧性。新能源车启动那一刻,你几乎感觉不到它有什么动静,.............
  • 回答
    汽油标号改变后,ECU(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的适应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瞬间完成。它需要根据车辆运行中的实际反馈,逐步调整燃烧策略,以实现最佳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具体时长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我们可以详细拆解一下。ECU为何需要适应?首先,我们要明白不同标号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实在,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问。其实混动汽车发动机并非“都是”自然吸气,但确实存在很大一部分混动车型选择自然吸气发动机,并且其功率输出相对于同级别的纯燃油车来说,往往会显得“保守”一些。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考量点,并不是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为了实现混动系统整体的最优平衡。为什么混动车型偏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氢能源汽车,特别是当氢气的来源和储运问题都能顺利解决后,燃氢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之间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复杂但极具吸引力的话题,涉及到技术、成本、效率以及我们对未来交通的想象。一、 问题的背景:如果我们不再为“氢”发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目前制约氢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大瓶颈,确.............
  • 回答
    欧洲,特别是德国,在推广纯电动汽车(EV)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决心和力度,这背后并非仅仅是“顺势而为”或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战略考量、环境压力、产业转型以及社会共识的构建。即便在燃油车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优势,欧洲国家依然选择了一条看似“逆势”而动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