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氢气的来源和储运得到解决,燃氢内燃机还是氢燃料电池的汽车胜出?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氢能源汽车,特别是当氢气的来源和储运问题都能顺利解决后,燃氢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之间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复杂但极具吸引力的话题,涉及到技术、成本、效率以及我们对未来交通的想象。

一、 问题的背景:如果我们不再为“氢”发愁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目前制约氢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大瓶颈,确实在于氢气的“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安全高效地运输和储存”。

来源问题: 目前大部分氢气是通过化石燃料(如天然气)重整制取的,这个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与零排放的目标相悖。虽然“绿氢”(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是终极目标,但其成本高昂、规模化生产能力不足。
储运问题: 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密度极低。要储存足够的氢气以提供可观的续航里程,需要极高的压力(700bar)或者极低的温度(液氢),这都对储氢罐的安全性、轻量化和制冷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氢气的扩散性也很强,对储存和输送管线的设计和维护要求也更严格。

但是,题目设定了一个美好的前提: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廉价、大量地获取(比如绿氢普及),并且有安全、高效、成本合理的储运方式。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更纯粹地比较这两种技术路线本身了。

二、 燃氢内燃机(H₂ ICE):熟悉的面孔,新的血液

燃氢内燃机,顾名思义,就是将氢气作为燃料,在经过改造的内燃机中燃烧产生动力。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技术,因为它的基础是大家熟悉的内燃机技术。

优势:

1. 技术成熟度与基础设施兼容性: 这是最大的优势。我们有百年以上的内燃机制造和维护经验,全球汽车维修网络和制造能力都可以相对容易地转化为燃氢内燃机的支持。加油站的概念可以稍加改造,就能变成加氢站,这比从零开始建立全新的充电网络要容易得多。
2. 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相较于制造复杂的燃料电池堆,改造现有的内燃机技术,其初始制造成本可能更低。这意味着入门级的氢能源汽车价格可能更具竞争力。
3. 动力输出特性: 内燃机在高转速和高负荷下能够提供强大的动力输出,这对于追求性能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亮点。
4. 低温启动性能: 相较于燃料电池在极寒环境下可能遇到的启动问题,燃氢内燃机在这方面表现更稳定。
5. 对电网依赖性较低: 燃氢内燃机直接使用氢气,不直接消耗电能,对于电网容量压力较小的地区或场景,具有一定优势。

劣势:

1. 能量转化效率问题: 这是燃氢内燃机相比氢燃料电池最显著的短板。虽然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理论上是零排放,但在实际的内燃机燃烧过程中,即便优化得很好,其热效率也难以与燃料电池相比。内燃机的效率通常在30%40%左右,而氢燃料电池的效率可以达到60%甚至更高(特别是结合热电联产时)。这意味着,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氢气时,燃氢内燃机能产生的可用能量更少,续航里程会打折扣,或者需要携带更多的氢气。
2. 氮氧化物(NOx)排放: 氢气燃烧的产物主要是水,但高温燃烧时仍然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NOx),虽然比汽油和柴油少得多,但要达到零排放标准,仍然需要复杂的后处理系统,这会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3. 燃烧控制与稳定性: 氢气的燃烧速度非常快,容易发生爆震,对燃烧室的设计、点火系统和空燃比的控制要求非常高,需要精密的调校才能保证稳定和高效的燃烧。
4. NVH(噪音、振动、不平顺性): 即使是经过改造的内燃机,其固有的机械结构也意味着它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不如燃料电池系统安静平顺。

三、 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未来的明星,孕育中的挑战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然后驱动电动机的车辆。

优势:

1. 极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这是其最核心的优势。燃料电池可以将氢气的化学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通常可以达到60%以上的效率,甚至在一些工况下可以超过70%。这意味着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氢气时,FCEV能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或者可以用更少的氢气达到相同的续航。
2. 零排放: 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和水,没有燃烧过程,因此不会产生NOx、颗粒物等有害排放物,真正实现“零排放”。
3. 运行安静平顺: 燃料电池系统主要依靠电化学反应,没有复杂的机械运动部件,因此运行非常安静,振动也极小,乘坐体验更佳。
4. 能量回收效率高: FCEV通常配备能量回收制动系统,可以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
5. 模块化设计潜力: 燃料电池系统可以根据车辆需求进行模块化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和尺寸的车辆。

劣势:

1. 技术复杂性与制造成本: 燃料电池的核心是燃料电池堆,其制造涉及贵金属(如铂)催化剂、精密膜电极组件和复杂的控制系统。这些都使得其制造成本目前仍然远高于内燃机。
2. 氢气纯度要求高: 燃料电池对氢气的纯度要求非常高,微量的杂质(如CO、硫化物)都可能对催化剂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损坏。这意味着储运和加氢环节需要更严格的过滤和净化。
3. 低温启动性能: 燃料电池在极寒环境下,其中的电解质(如质子交换膜)可能结冰,影响启动和运行。需要设计复杂的预热和保温系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能耗。
4. 耐久性和寿命: 燃料电池堆的长期耐久性和寿命仍然是需要持续关注和提升的领域,特别是在汽车这种高动态、高可靠性要求的应用中。
5. 对电网的“间接”依赖: 尽管FCEV不直接用电,但如果其电力(通过氢气转化)是用来驱动电动机,那么整体的能源链效率(从绿氢生产到最终电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 谁会胜出?——“胜出”并非黑白分明

在“氢气的来源和储运得到解决”这个前提下,我们来做个判断:

总体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更有可能成为主流,原因在于其内在的更高能量效率和真正的零排放特性。

详细论述:

1. 效率是王道: 交通工具的能源效率直接决定了其运行成本和续航能力。当氢气成本趋于一致时,谁能更有效地利用每一分子氢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FCEV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或更少的氢气消耗,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非常直接的利益。即使燃氢内燃机通过技术进步(如稀薄燃烧、预混合等)提高了效率,也很难追赶上燃料电池的水平。
2. 环保的终极追求: 汽车行业向零排放迈进是不可逆转的趋势。FCEV在运行过程中真正的零排放(仅水)是其最大吸引力。而燃氢内燃机即便经过优化,依然存在NOx的潜在排放问题,这可能会使其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下处于劣势。
3.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尽管目前FCEV成本高昂,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燃料电池的成本正在稳步下降。曾经困扰FCEV的耐久性、低温启动等问题也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得到解决(例如固态燃料电池、更先进的控制系统等)。相比之下,燃氢内燃机的技术天花板相对较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燃氢内燃机就完全没有生存空间。

特定领域的补充: 燃氢内燃机可能在某些特定领域找到其市场定位。例如,那些对基础设施升级要求较低、偏好内燃机驾驶感受、或者对初始购车成本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燃氢内燃机汽车。一些商用车、特种车辆,或者在某些对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相对宽松但又希望使用清洁能源的地区,也可能采用燃氢内燃机。
过渡性技术: 在FCEV技术和成本尚未完全成熟时,燃氢内燃机可能扮演一定的过渡角色,帮助推广氢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并为氢气基础设施的建设积累经验。
成本敏感型市场: 如果未来绿氢成本极低,但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仍然居高不下,那么在某些以成本为主要考量的市场,燃氢内燃机可能依然具备竞争力。

一个类比: 想象一下,如果汽油的提炼和运输变得极其廉价且环保,那么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是否就没有优势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电动汽车在能量效率和零排放方面的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

总结:

在氢气来源和储运问题得到解决的理想情境下,氢燃料电池汽车(FCEV)凭借其更高的能量转化效率、真正的零排放和更佳的平顺性,更有可能成为氢能源汽车的主流选择。 它们代表了更先进、更环保的未来方向。

而燃氢内燃机(H₂ ICE)虽然技术成熟、基础设施兼容性好,但其效率劣势和潜在的NOx排放问题,使其更可能成为一个补充性的选择,或者在某些特定细分市场和过渡时期发挥作用。

最终的市场格局,除了技术本身,还将受到政策支持、消费者偏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以及整体能源战略的影响。但从技术内在优越性来看,燃料电池拥有更长远的生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氢气来源现在就是解决的,水煤气反应、水气上转换WGS、重整dry/wet reforming都是十分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反应。提问者以为没有解决,可能是想的电解水吧?这个目前确实不够成熟(简言之碱性OER、酸性HER效果都比较好了,但是全解水另一半反应还差点意思)。

还有光解水也是可行方向,同样尚不能达到工业化,全解水效率很低,一些研究加了空穴捕获剂其实也好不到哪去。其实我对光催化的应用是略悲观的(学术研究是另一回事),现在商品化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可以超过20%,而光催化剂QE效率达到2%都算高的,还经常对波长挑三拣四。太阳能发电然后电加热做热催化或者电催化效率会更高。产氢涉及到收集和分离,所以光催化设施必然会庞大,不像光降解催化剂一丢就完事了。

储运这事允许我笑一会,美国能源部03年为了车用储氢订了一个目标(target),毕竟化学不是魔法,元素周期表在那摆着,氢又是最轻的元素,利用化合物产氢的理论上限是存在的(高压气罐和吸附效果更差)。

其实指标也不能说很离谱吧,离上限余地挺大,但是就是高估可应用技术的发展了。到2009年,眼看第一个时间节点要到了,紧急下调了目标

原定目标推后5年,最初设想12年内实现的目标直接大笔一划勾掉了,当然09年版也细化了一些内容

那过去10多年实现的怎么样了呢?

做不到我们可以降指标啊。。。话说待我有空我查下丰田那个氢能源车(超高压的储气罐)是否达到2020目标,2025那个目标怕是没法如期实现了。

=======9.13更mirai储气罐===

根据剖析丰田燃料电池轿车Mira高压储氢系统(上) - 精通维修下载

丰田Mirai有两个氢气罐,空重合计87.5kg,依据不同说法可加注5-5.5kg氢,以上限记,5.5/87.5+5.5=0.059

数据有点打脸,这个数据实际上符合老版2017/新版2025版质量容量目标了,适当扩大容器或增加储气压力达到远期目标似乎不难。不过实现方式也是够丧心病狂,70MPa的储气压力,非相关专业可能没有直观概念,这个数据相当于700个大气压/7000m深海底,作为对比,汽车轮胎气压0.25MPa附近,实验用气体钢瓶填充15MPa(即便这种压力也发生过多起致命事故,可想丰田为了70MPa储气罐安全性付出的努力),我国95步枪使用5.8x42mm DBP-87型普弹和钢芯弹膛压为284.3Mpa。

==============

可行的化学存储和产氢方式有闲心再写,待续

可以先留一个思考题,效率方面燃料电池无疑遥遥领先,但是可能有哪些因素制约?或者说内燃机哪些点还保有优势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氢能源汽车,特别是当氢气的来源和储运问题都能顺利解决后,燃氢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之间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复杂但极具吸引力的话题,涉及到技术、成本、效率以及我们对未来交通的想象。一、 问题的背景:如果我们不再为“氢”发愁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目前制约氢能源汽车普及的最大瓶颈,确.............
  • 回答
    核弹和氢弹,这两个代表着人类掌握的最高毁灭力量的装置,它们的“保质期”和“维护成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任何物品都截然不同。谈论它们,更像是在探讨一个国家战略储备的生命周期和维护其安全与有效性的投入。首先,关于它们的保质期。严格来说,核弹和氢弹并没有一个像食物那样的“过期日期”。它们的核心是核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脑洞,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恒星和元素的认知!让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设想。首先,我们得捋一捋什么是中子星,什么是质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子星,简单来说,是质量巨大的恒星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发生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残骸。它们极其致密,密度高到一茶匙的物质可能重达数亿吨。之所以被称为“中子星.............
  • 回答
    你想知道,如果我们有无穷无尽的氢和足够多的能量,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制造”一颗恒星,对吧?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带着点儿科幻的想象力。咱们仔细聊聊,看看这事儿靠不靠谱。首先得明白,恒星是个啥玩意儿?它不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也不是一团简单的气体。它是一个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内部温度和压力都高到足以让氢原子核发.............
  • 回答
    当然,我来给你好好聊聊氢气和金属的反应,特别是过渡金属和主族金属的情况,保证让你看得明白,而且尽量让这内容听起来更像是咱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总的来说,氢气和金属的直接反应,那得看是哪种金属,以及反应的条件有多苛刻。 咱们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得一项一项来分析。 氢气与过渡金属的“直接反应”先说说过渡金属.............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不过,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几个核心点:首先,美国“分给日本100枚原子弹氢弹”这个前提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如果”,而且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设想。原子弹和氢弹是国家主权和军事力量的终极象征,它们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分发”给另一个国家,尤其是这种规模.............
  • 回答
    水氢发动机的诞生,确实是一个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眼球,甚至引发一些狂热期待的“概念”。乍一听,这简直就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用最普遍、最廉价的“水”作为燃料,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氢”,驱动汽车奔跑,而且清洁环保,仿佛一下子就解决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难题。这种想法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根源在于它触.............
  • 回答
    氘代试剂的诞生记:让氢原子换上“重衣裳”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需要操纵分子的结构,以探究其性质、反应机理,或是合成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而“氘”——氢元素那个带着两个中子的“重兄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将普通氢原子替换成氘原子,我们便得到了“氘代试剂”。它们如同给普通分子穿上了.............
  • 回答
    要评价一加手机的氢OS系统,咱们得从它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演变,以及它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不同表现来细细道来。一开始,氢OS给人的印象是简洁、流畅、纯净。那个时候的安卓系统普遍比较臃肿,各种预装软件、花里胡哨的特效,让不少用户感到疲惫。氢OS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像一股清流,把那些不必要的装饰都去掉,留下最.............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网名叫“二氢妇女”的初中生,仗着百度百科的编辑权限,愣是把一个不存在的“酸科”给编了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直接炸了化学圈。这事儿要是细掰扯起来,得从头说。事情的起因:一个初中生的“恶作剧”还是“探索”?首先,咱们得明白,“二氢妇女”这名字本身就挺有个性的.............
  • 回答
    朝鲜在2016年1月6日进行的这次氢弹实验,无疑是当年年初,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缘政治事件。这不仅仅是一次核试验,更是朝鲜在核武能力上宣称的一次重大突破,其背后牵扯到的国际关系博弈,复杂而深远。这次实验的“氢弹”性质首先,我们得明白朝鲜声称的“氢弹”意味着什么。简而言之,氢弹(热核武器)比.............
  • 回答
    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新增的氢氧混合吸入气治疗,可以说是这次方案更新中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一调整反映了医学界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对治疗手段不断探索和优化的努力。咱们先从这个“氢氧混合吸入气”本身说起。它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临床上其实已经有应用,尤其是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回答
    一加氢OS 11:一次稳健的升级,但惊喜略显不足2020年8月10日,一加发布了其基于Android 11的全新氢OS 11。作为一加氧OS(国际版)的兄弟版本,氢OS 11在保留原有简洁流畅特性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Android 11的核心功能以及一加自身的设计思考。总体而言,这是一次稳健但略显保.............
  • 回答
    氢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件小事,尤其对咱们玩钢铁的来说,简直是让人头疼的隐患。简单讲,就是钢铁在有氢气环境下,性能会变得很差,轻轻一碰就碎,就像脆饼干一样。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咱得从头说起。氢这小家伙,怎么就盯上钢铁了?氢,这个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轻飘飘的,但是它有个特别的本事,就是钻缝隙。很多金属,.............
  • 回答
    南阳水氢发动机的出现,无疑在中国汽车工业乃至全球能源领域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迅速引爆了舆论场。一时间,关于“只加水不加油的汽车”的可能性、其技术原理以及对未来交通的影响,成为了大众热议的焦点。南阳水氢发动机:一场技术狂欢还是虚幻泡影?在深入探讨水氢发动机的技术可行性之前,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它在南阳的.............
  • 回答
    YF90发动机:中国航天动力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近期,我国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YF90的氧涡轮泵与预燃室联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项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更预示着中国未来深空探测、载人登月以及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能力将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的一生及其成就和贡献,以及他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于敏:中国氢弹事业的奠基者与灵魂人物于敏先生,1926年出生于天津,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尤其是中国氢弹的研制。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智慧、奉献、担当.............
  • 回答
    CERN 在反物质光谱测量方面取得的突破,无疑是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我们理解宇宙基本规律的又一次深刻探索。这次获得反氢迄今为止最高精度的光谱测量,如果非要用“评价”这个词来形容,我认为可以用“里程碑式的进展,为我们深入理解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称性,以及宇宙演化中的关键问.............
  • 回答
    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正式上线:一场绿色铁路革命的序章当轰鸣的汽笛声划破长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发,更标志着中国铁路向绿色化、智能化迈出了关键一步。近日,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的成功上线,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一场深刻的铁路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这台设计时速达到80公里的“绿.............
  • 回答
    吞下一块铁,嘴里会不会飘出氢气?这问题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我们不妨把它拆解开来,看看里面藏着怎样的化学原理。首先,得明确一点:单单吞下一块铁,你的嘴里是不会直接飘出氢气的。 铁本身是一种相对稳定的金属,它在常温常压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或者我们唾液中的水分,并不会发生剧烈的反应,更不会产生氢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