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房价暴涨,之后却不可能跌回暴涨之前呢?难道只能横盘或者继续涨?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价格粘性与预期在资产市场中的作用。简单来说,房价暴涨后难以回到暴涨前的原因,主要在于暴涨过程中积累的多种因素,它们会像“粘性剂”一样,让价格在下跌时表现出很强的抵抗力。

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1. 暴涨的驱动因素与“锚定效应”

房价暴涨并非空中楼阁,它背后往往有多种驱动因素的叠加:

货币超发与流动性泛滥: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推手。当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远超经济增长速度时,过多的资金会寻求保值增值的出路,房地产作为一种相对稳健且能抵御通胀的资产,自然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
城镇化进程与人口红利: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住房产生了刚性需求。这种需求是持续且庞大的。
土地供应的刚性限制: 土地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热门城市,土地供应往往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这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涨,进而传导到房价。
信贷政策的宽松: 低利率、低首付比例的房贷政策会极大地降低购房门槛,刺激需求,放大价格上涨的效应。
政策导向与社会预期: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支持或调控)以及市场对未来房价走势的普遍预期,会产生强大的“锚定效应”。一旦市场形成“房价只涨不跌”的心理预期,就会吸引投机资金入场,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为什么暴涨后难以跌回暴涨前?

这里的关键在于“锚定效应”以及“沉没成本”。

锚定效应的加固: 暴涨的过程,本质上是市场对未来价格不断上调预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理价位被“锚定”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即使未来出现一些负面因素,市场参与者(包括购房者、投资者、开发商)也很难瞬间将心理预期拉回到暴涨前的水平。他们会倾向于认为,即使下跌,也不会跌到“太低”的程度。
沉没成本的心理: 那些在暴涨过程中购房的人,已经支付了高昂的成本。如果房价跌回暴涨前的水平,意味着他们可能面临资产大幅缩水,甚至负资产的境地。这种巨额的沉没成本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极力抵制房价的下跌,并会通过各种方式(例如,不愿低价出售,或者通过影响政策来维稳)来“保护”自己的资产。

2. 交易成本与市场结构

房地产市场并非一个完全自由、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为零的市场。

高昂的交易成本: 买卖房屋涉及税费、中介费、贷款利息、装修维护等一系列成本。这些成本使得频繁的买卖并不经济。当房价上涨时,这些交易成本的绝对值也在增加,但相对价格上涨的幅度而言,它会成为下跌时的一个“缓冲垫”。
市场参与者的结构: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市场,包括刚需自住者、改善型购房者、投资投机者、开发商、银行、政府等。在暴涨后,持有房产的群体(特别是早期购房者和投资者)的整体利益会与继续上涨的房价挂钩。他们会对任何可能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的政策或市场变化产生强大的抵制。
流动性与议价能力: 即使在价格下跌的初期,房产的流动性也会受到影响。卖家往往不愿轻易降价,而买家则因为预期价格还会下跌而持币观望。这种“买卖双方的僵持”使得价格下跌的速度和幅度都受到限制。

3. 货币与通胀的长期预期

即使在短期内,货币政策收紧、信贷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房价出现盘整或小幅下跌,但长期来看,我们不能完全排除通货膨胀的压力。

货币的总量与价值: 尽管央行可能收紧货币,但从全球范围来看,货币超发以及债务累积的趋势在很多经济体中依然存在。如果长期通胀预期不减,那么以货币计价的资产(如房产)的价格,即使经历调整,也很难回到过去购买力更高的时期。
资产的稀缺性: 土地的稀缺性是内在的,而住房作为一种消耗品,也需要持续的维护和更新。即使在价格调整后,只要经济社会仍在发展,对优质住房的需求就不会消失。

4. 历史的惯性与路径依赖

一旦价格在一个高位“站稳”,市场就会形成新的“常态”。

成本的重估: 土地成本、建材成本、劳动力成本在暴涨过程中也可能随之抬升。开发商在新项目开发时,会基于当前的高价来计算成本和利润,这使得新的房屋售价难以大幅降低。
心理惯性: 人们习惯了高房价,对高房价的接受度会提高。即使价格有所调整,只要调整幅度不足以引发恐慌性抛售,市场就会在新的价格区间内寻找新的平衡。

那么,只能横盘或者继续涨吗?

并非绝对。 房价暴涨后“不可能跌回暴涨之前”是一种概率性的陈述,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物理定律。

横盘是大概率事件: 在很多情况下,房价暴涨后会进入一个“价格调整期”或“横盘期”。这意味着价格不再快速上涨,但也没有大幅下跌。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消化过剩的库存、挤出投机资金、等待新的增长动力。
温和的、阶段性的下跌是可能发生的: 如果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政策调控力度异常强大、或者触发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例如,银行出现大量烂尾楼或不良贷款),房价确实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甚至跌破前期的高点。但即使如此,由于前面提到的各种“粘性”因素,其下跌的幅度和速度往往会受到制约,并且下跌后要回到“暴涨之前”的那个点,依然面临巨大的阻力。
继续涨的逻辑: 如果驱动房价上涨的根本性因素(如货币超发、城镇化、人口增长、土地稀缺性)没有改变,或者有新的增长动力出现,那么房价继续上涨也是有可能的。

总结一下,房价暴涨后难以回到暴涨之前,是因为:

1. 心理预期被“锚定”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很难轻易松动。
2. 早期购房者和持有者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会主动或被动地抵制下跌。
3. 高昂的交易成本在价格下跌时会起到缓冲作用。
4. 市场结构和参与者的利益分布也倾向于维稳。
5. 长期的通胀压力和资产的相对稀缺性,使得资产价格具有一定的支撑。
6. 历史的惯性和成本的重估,为高房价提供了新的“起点”。

所以,与其说“不可能跌回”,不如说“可能性非常低,并且即使下跌,也很难完全回到暴涨之前的那个水平”。更常见的情况是,在暴涨之后,市场会进入一个长时间的横盘整理,或者经历一些有限的、阶段性的调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提问本来就不成立。房价跌回暴涨之前的就算在神州大地也比比皆是。九十年代初的海南,95年的广州,08年的北京,1819年的燕郊,都跌回了暴涨之前。


如果题主有这样的感觉,其实是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人均收入提升的结果。而且现在的人均工资还不足以反映真实的平均收入水平。大量手工业者,小企业主的收入是没法被真实记录的。打个比方装修工人,好的木工一天平均在400-500一个工;那种个体执照开培训班的老师,一个月十万+的也很多;搞医美的小姐姐,有些销售冠军可以两年内开上一线跑车……更别说大量灰色收入了。同时,货币的购买力也在持续下降,看看猪肉。

二线城市现在房价在一万二到三万都有,均价算两万吧。二十年前是三千三左右(99年,强二线略贵弱二线略便宜)。彼时城乡收入差距巨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不发达,二线城市教师收入1500左右(全算上),钢琴一节课是50元。工地小工一个月是600元。比较特殊的是珠三角工厂的工资,在1500以上。

现在的二线城市工地小工一个月6000很难叫到除非工人带过来凑数的老婆什么的,泥工一个月一万二,二线城市教师到手1万五很轻松。最夸张的是补课费,文化课补课费500一节课张口就来,钢琴课音乐学院老师收2000很正常。所以对比收入,我没有觉得房价很不正常。

ps:评论区质疑教师实际收入的,大家不妨把目光放宽泛些。出了小区右拐,哪儿没有琴行早教各种补课班?每节课要多少钱心里没数?这还是教育行业的下游。拿死工资(但很多地方死工资都贼高了,财政差的地方房价大概率也低)的多,挣外快的或者压根不拿工资(机构全职或者自己开工作室)的更多!女教师简直就是伴侣的最佳工作(幼师除外)。

唯一不正常的是贫富差距拉大,同时国力也在不断强盛,这会给很多落后的人一种房价暴涨的错觉,其实暴涨的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人的收入啊。房价什么时候大跌?跌回暴涨以前?那除非经济出现很大问题,不然在货币超发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的,只可能二手房自身持续慢慢贬值,然后跌到实际价值(和收入比)还不如买入时这样。比如gdp今年涨了6个点,cpi可能涨了三个点(实际五个点以上),那你去年买的房就算能平价卖出,其实也贬值了至少百分之五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价格粘性与预期在资产市场中的作用。简单来说,房价暴涨后难以回到暴涨前的原因,主要在于暴涨过程中积累的多种因素,它们会像“粘性剂”一样,让价格在下跌时表现出很强的抵抗力。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1. 暴涨的驱动因素与“锚定效应”房价暴涨并非空中楼阁,它背.............
  • 回答
    “银行才是房价暴涨的万恶之本”,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经济逻辑和金融机制,尤其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特定阶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脉络。银行如何扮演了房价上涨的“助推器”?首先,最直接的联系就是银行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 海量的信贷供给是房价上涨的燃料。 想象一下.............
  • 回答
    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尤其是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出现了“房价暴涨”的现象。要详细解释其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因为这是一个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货币宽松与流动性充裕(最根本的驱动因素): 全球背景下的货币宽松: 2008年全球金.............
  • 回答
    香港和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差异,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要解释为什么香港房价在经历暴跌后能触底反弹,而日本却长期低迷,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各自的经济结构、人口状况、政策导向以及市场信心等多个层面。香港:周期性调整后的强劲复苏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韧性,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独特的地位和经济驱动力。 全球金融中.............
  • 回答
    “房价要暴跌”的论调,最近似乎无处不在。从财经新闻的头条,到朋友间的闲聊,再到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解读,似乎都在描绘一个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的图景。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如此坚定地抛出这个观点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一一来看。一、 宏观经济的“逆.............
  • 回答
    2010年天涯论坛上那篇题为“【[经验交流]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我们收获了什么 写在房价暴涨前】”的神预测帖,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经典,尤其是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要详细看待这篇帖子,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帖子的背景与内容分析: 时间点: 帖子发布于2010年,这个时间点非常关键。.............
  • 回答
    太原的房价何时会“暴涨”,这是一个很多市民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给出确切时间答案的命题。毕竟,“暴涨”这个词意味着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非常剧烈的上涨,这背后通常需要多种因素的叠加和催化。要理解太原房价的潜在走势,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分析:一、经济基本面与人口流动一个城市的房价,归根结底还是.............
  • 回答
    房价暴跌,业主断供,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大规模发生,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风险,局面会变得相当复杂和棘手。咱们一步一步捋捋这中间会发生什么。首先,咱们得明白,业主断供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房子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没人会轻易放弃,断供往往是业主实在走投无路了,比如失业、生意失败、疾病等,再加.............
  • 回答
    上海这一轮学区房价格的飙升,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力量交织叠加的产物。要深入理解,我们需要拨开表面的喧嚣,一层层剥茧。一、 基本盘: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与高企的家庭期望首先,这是最根本、也是最持久的驱动力。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度是毋庸置疑的。顶尖的公立小学、.............
  • 回答
    融创、恒大这些头部房企的“暴雷”,无疑给原本就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几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暴露了整个行业深层次的风险与挑战。那么,这对国内房价的未来走向意味着什么?又有哪类人在当下这个节点上,更适合考虑买房?房价会加速下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暴雷”事件对市.............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北京的“南城房姐”,这名号一听就带着点江湖气,结果一查,原来是这么个“风光”背后藏着惊天骗局。上百套二手房,遍布南城,这手笔可真不小。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玩儿得这么大,涉案金额竟然接近两个亿!这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又被她怎么个“倒腾”法?说起来,这种事儿,最受伤的还是那.............
  • 回答
    房价的涨幅之所以不太可能长期跑赢“GDP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这背后有着经济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在支撑。虽然短期内,供需关系、政策导向、市场情绪等因素可以导致房价出现超常的上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脱离经济基本面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1. 房产的本质是资产,其价值.............
  • 回答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那些动辄几万、十几万一平米的城市,房价高得让人望而却步,但依旧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涌入?这不是一件简单“谁钱多谁就能去”就能解释的事情,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个人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把它拆解开来,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房价高低,.............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为什么房价居高不下,而远程办公似乎还没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普及开来。首先,得说说房价。房价之所以这么“硬”,其实是一个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最直接的原因,我觉得还是供需关系。在很多热门城市,尤其是那些经济发达、就业机会.............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不少人都对此感到困惑。房价确实是许多城市里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但同时,市场上依然能看到不少成交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踏入购房大军。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绝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咱们不妨一样一样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买得起”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且人们.............
  • 回答
    阜阳经济发展在安徽省内一直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阜阳的房价却长期位居安徽省的第二高位(通常仅次于省会合肥)。这种经济发展与房价走势的“背离”现象,是阜阳房地产市场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经济发展水平与房价直接挂钩。一、 .............
  • 回答
    香港的房价高得离谱,这已经是全球共识。然而,即便如此,每年还是有大量的人选择在那里定居,甚至前仆后继。这背后肯定不是脑子一热的冲动,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机遇,这是最致命的吸引力。 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香港,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它.............
  • 回答
    关于“房价跌,中国经济就会垮”这个说法,并非绝对,但它确实触及了中国经济结构中一个极其敏感且相互关联的环节。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逻辑和现实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层层剖析:一、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发动机”与“压舱石”双重角色首先要明白,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提供居住功能那么简单。它.............
  • 回答
    中国房价的“离谱”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是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并且尽量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解读,而不是生硬的论述。先说房价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离谱”。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多年,辛辛苦苦攒下了一笔钱,满怀希望地去看房,结果发.............
  • 回答
    香港房价高企,这几乎是全球公认的事实。然而,与这个高房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许多家庭乐于生养二胎甚至三胎的现象。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香港社会的DNA。首先,我们得承认,香港的生育率确实不低,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群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