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西藏未来三年将向十一个省份供电?

回答
关于“西藏未来三年将向十一个省份供电”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并结合目前已有的信息和可能的发展趋势来详细分析。

首先,要明确一点,目前并没有官方宣布或广泛认可的“西藏未来三年将向十一个省份供电”的说法。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设想,其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式需要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规划。因此,在详细解读之前,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然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说法的潜在背景、可能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并以此来“看”西藏未来三年供电的可能走向:

1. 潜在背景:为何会有这样的设想?

西藏丰富的能源资源:
水电: 西藏是中国的“水塔”,拥有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尤其是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上,具备巨大的水电开发潜力。这些资源是向外供电的最主要基础。
太阳能: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且强度高,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是发展光伏发电的绝佳地点。
风能: 虽然风能资源相对不如水电和太阳能突出,但在某些地区也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
地热能: 西藏的地热资源也非常可观,虽然主要用于当地的供暖和旅游,但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也可考虑发电。

国家能源战略调整: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发展清洁能源,并实现区域间的能源互济。将西藏丰富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其他省份,符合这一国家战略方向。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将西藏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难题。同时,为其他能源需求高的省份提供清洁能源,也能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发展。

技术进步与工程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以及高原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电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2. “十一个省份”的可能指向:

如果存在这样的设想,那么“十一个省份”很可能是指那些能源需求大、但自身清洁能源供给不足,或者其能源结构需要优化调整的省份。 考虑到中国的地域广阔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这些省份可能集中在中国东部、中部以及对能源需求尤为突出的工业发达地区。

例如,考虑到输电距离和电网建设的成本与可行性,一些距离西藏相对较近且能源缺口较大的省份(如四川、云南等)可能优先受益。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完善,未来更远距离的输送也并非不可能,例如可以覆盖华北、华东、华南的部分地区。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十一个省份”这个数字的来源非常不明确,可能是一个不准确的传闻或者是一种非常概括性的说法。

3. 未来三年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未来三年”是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周期,要实现大规模向十一个省份供电,需要克服诸多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其可能性:

基础设施建设:
电网建设: 这是最核心的瓶颈。从西藏向外输送电力,需要建设强大的输电线路,包括跨越复杂地形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例如,从西藏到东部沿海地区,输送距离可能高达数千公里。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多条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如川藏交流、川藏直流等),但这距离覆盖“十一个省份”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建设周期。
电源侧建设: 需要在西藏大规模开发水电和太阳能项目,并配套建设送出工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环保审批和土地资源。
电网稳定性与接入: 西藏地处高原,电网运行环境复杂,要保证输送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先进的电网技术和调度管理能力。同时,接收端省份的电网也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大规模的外部电力输入。

技术与工程挑战:
特高压输电技术: 虽然中国在特高压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如此长距离的输电中,仍需要克服电压等级、线路损耗、稳定性控制等技术难题。
高原工程: 西藏高原海拔高、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对工程建设的难度和成本提出了极高要求。例如,高寒环境对设备运行的影响,以及在复杂地形中架设电塔和线路的难度。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 水电的丰枯期和太阳能的日照变化都会影响发电的稳定性。如何通过储能技术(如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或与其他电源互补来保证稳定供应,是关键的技术问题。

经济成本:
建设成本: 电网建设、电源开发、技术研发都需要巨额投资。
运行维护成本: 高原环境下的电网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
电价与市场机制: 如何制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输电价格,以及建立有效的电力市场机制来促进交易,是重要的经济考量。

环保与生态影响:
水利工程: 大规模水电开发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河流流量、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需要严格的环保评估和措施。
输电线路建设: 跨越高原和原始森林的输电线路建设也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
光伏电站占地: 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

政策与协调:
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支持: 这类大规模工程需要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和政策支持。
区域间的协调: 需要西藏与输电目标省份之间在电量、电价、电网规划等方面进行有效协调。

4. 实际上正在发生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虽然“三年内向十一个省份供电”的说法不确定,但西藏能源外送的趋势是明确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正在进行或已经初步实现的项目: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 这是将西藏电力输送到内地的关键通道。例如,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西藏与四川的互联互通。
青海西藏联网工程: 这个工程也为西藏电力向外输送提供了通道。
发展本地消纳和就近输送: 除了远距离输送,西藏也在积极发展本地的能源消纳,例如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工业用电、电动汽车充电等。同时,将能源输送到邻近省份(如四川、云南)也比输送到更远的东部地区更具经济可行性。
“绿电进京”等试点项目: 国家也在推动一些清洁能源交易项目,例如将青海、甘肃等地的绿色电力输送到北京等重点区域。西藏的绿色电力也可能通过类似的机制进行输送。

综合来看,在未来三年内,说西藏“将向十一个省份供电”,很可能是一种过于宏大和不精确的表述。 更现实的说法是,西藏的电力外送能力将逐步提升,并通过现有的和新建的输电通道,向更多的省份(可能包括部分上述提到的省份)提供一定量的清洁电力。

要详细“看”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具体的输电规划和项目: 是否有明确的规划支持这一目标?有哪些具体的电网和电源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
2. 技术突破和成本效益: 技术上是否能支持如此大规模的输送,并且经济成本是否可承受?
3. 环保和生态承载力: 相关项目是否经过了严格的环保评估,并能有效控制对西藏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协调: 这个设想是否符合国家整体的能源发展战略,并且能否获得相关省份的支持和配合?

总而言之,西藏作为清洁能源的潜力之地,其能源外送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在三年内实现向十一个省份供电的目标,需要克服巨大的基础设施、技术、经济和环保挑战。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设想,但其具体实现程度需要审慎观察和分析具体的项目进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乎里有个问题:

中国有哪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


我们以前不惜一切代价往西藏修电网,原本是为了改善西藏的供电情况,让西藏地区的人民群众过上和内地人一样的生活,要用空调有空调、要看电视有电视。

没想到,这电网一壮大,西藏本地的水电站一修起来,反而现在西藏的电多到可以向其他兄弟省份供电了!

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助者天助之啊!

user avatar

这个协议的输电量很小,但是想象空间巨大。

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发达经济是否只能出现在沿海地区,是否内陆的戈壁沙漠经济价值很小,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不是很难奏效。

回答很明确,不是的。

西藏的光照条件极好,光伏能源潜力巨大,每天的光伏资源量够全国用一年。

新能源汽车将来真的可以普及嘛? - 韩越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148

而随着光伏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成熟,那青藏高原,大西北就会成为超级大电池,可以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能。到时候可能会发现:石油、煤炭提供的一点能量算什么,根本不值一提。

人类将彻底摆脱烧尸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代之以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人类探索了几十年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现在还没有眉目。但是光伏不就是在利用聚变能量吗,自然界本身就充满聚变能量,而且被安放在了刚好合适的位置上。

在未来几十年内,光伏技术成熟,西部的光能充分开发,完全可以把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西部能源基地附近,利用极其低廉的电力生产足够多的产品。取之不尽的电能将供应全国甚至整个欧亚大陆。

想象再丰富一点,如果我们能实现全球的电网连通,从青藏高原,到中亚,到阿拉伯半岛,到撒哈拉大沙漠,到北美沙漠,到澳大利亚,那就可以通过能源的调配,克服光照的变化对光能的影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稳定的使用光能供应。

user avatar

川藏联网工程竣工以后的必然。


西藏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电,只要你舍得开发,要多少有多少。

这个表里,西藏的光伏发电潜力每天能够发6千瓦时/平米,意思是1个平方米的光伏板,一天6度电,远远超过全国大部分地区。实际上西藏大部分地区太阳光辐射极其强烈,光照功率远在2千瓦/平米以上,只是我们的光伏板光电转换效率还不够高,一天输出6千瓦时的样子。


6千瓦时/平米.日,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个占地1000亩的光伏电站,受光面积666000平方米,一天发电接近400万度,够一个普通家庭用1000年。或者说这玩意儿只需要四个,就够整个西藏人民家用电需求了(每人每天5度)。

理论上西藏本地电力生产是远远超过本地需求的,未来开发前景更是不可估量,光伏发电方面可开发空间巨大,水力发电开发程度也远远比不上内地,风力电虽然垃圾但是也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总之西藏只要电网能够跟内地联通,往内地供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些电还一丁点都不涉及火电。


当然中国现在普遍存在电站开工不足的问题,能源需求赶不上能源供给。但是未来能源需求肯定是呈现长期上涨的趋势的,也不排除未来有向周边国家如尼泊尔、不丹、印度、孟加拉售电的可能性。


特高压、超高压远程输电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川藏公路全线改线桥隧化、川藏铁路全面开工,随之而来的就是输电线路施工难度直线下降。当年拉萨到林芝的林拉高速施工的时候,看见一台盾构机就兴奋得跟什么似的,大小电视台都是围观看热闹,稀罕啊!现在拉萨到山南快速通道以及其它隧道施工工地,来一台盾构机简直是稀松平常。


青藏铁路通车以前,拉萨所有油品价格,每升比内地贵1块钱;2006年通车以后,青藏输油管线马上进入施工,两年通油,从此油品价格跟内地一个价。


川藏铁路通车以后,西藏搞大规模清洁能源开发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过几年再看吧。

user avatar

关于这个事情,很多政治经济上的意义在其他答案里都被说过或者调侃过了,我就用我的知识来写一下其他角度上的解读吧。(最新更新了一些名词解释,尽我所能写通俗点吧,原谅我的学术能力,无法做到真的深入浅出)

先说三年61亿千瓦时(1千瓦时=1度电,即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连续工作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的电量是个什么概念。

三年61亿千瓦时,平均一年20.33亿千瓦时,按照一年1500小时(光伏机组年平均发电小时数)~3700小时(水电机组年平均发电小时数)来计算(咱们只算新能源电厂吧,火电就别算了),相当于一座发电功率具有60万(按水电机组计算)~140万(按光伏机组计算)千瓦的电厂的发电能力。

一台普通的水轮式发电机组一般是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做个比较,三峡电厂单机发电容量70万千瓦),一座300块标准多晶硅光伏发电站一般是1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做个比较,宁夏盐池计划建成的最大的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所以这个相当于把一座小型水电站或者十座中型光伏电站的电力输送出去。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少呀?为啥不多送点出去呢?这个就得从电网运行管理讲起了。(以下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在文后我会给出相应的解释,希望能不影响大家理解这篇文字。)

目前,西藏通过青海-西藏和四川-西藏线路向外输送电力,目前西藏中部地区(我们称为藏中电网)和西藏南部地区(我们称为昌都电网)已经相连,整个西藏电网网架已经十分完整。两个外送通道里,青海-西藏采用的是换流站背靠背相连,四川-西藏地区采用的是交流线路相连。

外送通道的建设并不成问题,因为双回线500千伏超高压线路就能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况且我们现在还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的输电技术可以使用,输送容量在线路上目前是没有瓶颈的。

限制在于维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所需的电网容量上。

刚刚说了,外送电量三年61亿千瓦时,相当于50~140万千瓦的外送需求,但是西藏电网本地最大用电负荷(也就是整个西藏同时用电时的最大功率)才100多万千瓦。这也就是说,西藏电网送出去的电力负荷和本地的最大用电负荷基本相等。

这就造成了一个电网安全隐患:那就是当对外输送通道因为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故障跳闸或者闭锁时(就是整个外送电力的通道断掉),必须切除全网一半的发电机组,才能保证西藏电网内部发用电平衡。

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因为发用电不平衡造成西藏电网频率大幅波动,从而触发高频切机或者低频减载动作。即使频率没有波动到切机或者减载的幅度,大量机组解列也会在部分地区出现因无功功率大幅变化而导致的电压大幅波动,从而触发低压保护动作影响电网运行。就算这些都躲过去了,电网的大幅波动还有可能引发低频振荡等风险,在西藏电网这种容量如此小的电网里(相当于隔壁新疆电网的1/30,最大江苏电网的1/100),电网阻尼小、可用调节手段有限、备用容量低,整个西藏电网是很有可能面对全网停电的风险的。

我的计算因为是估算,所以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西藏电网的脆弱是肯定的,这个和蒙东电网外送通道比较相似,需要非常复杂的调度策略配置和故障预案设计。

不过,我说这么多,并不是耻笑讽刺这样的输送能力,而是希望大家明白输送电力是需要很多支撑能力的,包括本地基础负荷的提升(本地负荷越大,抵御波动能力越强,输出能力越大)和本地电网网架升级(2020年西藏电网将完成500千伏主网架搭建,这是很重要的支撑)。

最后,我对国家电网公司控制电网安全运行的能力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也亲自指挥过藏中电网的机组启停运行,熟记了全国的电网地理接线图,记背了无数遍调度管理规程和故障处理预案。我所说的问题和隐患,在国家电网公司到调度控制中心都已经被研究透了,相关的故障处理演习每个月都会认真完成,所有的调度员都是责任心极强、知识极其丰富、态度极其认真的人。

我更希望,西藏经济能够尽快腾飞,电力负荷飞跃性增长,这样外送电力能力也能大幅增强,形成良性循环,在未来三年里不止送出61亿千瓦时,而是能够送出更多~

---------------------------------------分割线-----------------------------------------------------

以下是名词解释,感觉压力好大,怕说错,又怕说的太专业还是听不懂...

1、发用电不平衡:电网的发电电力和用电电力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即发出多少电,就用多少电,如果发电和用电电力不一样,就会出现不平衡情况。当发电比用电多,就会造成频率升高;当发电比用电少,就会造成频率降低。

2、高频切机:电网运行频率过高,达到一定阈值时,会触发切机保护动作,就是将一部分发电机组与电网断开(即解列),从而让发电减少,恢复发用电平衡状态,恢复频率到正常数值。

3、低频减载:电网运行频率过低,达到一定阈值时,会触发负载切除动作,就是将一部分用电负荷与电网断开(即停电),从而让用电减少,恢复发用电平衡状态,恢复频率到正常数值。

4、无功功率: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

5、无功功率对电网的影响:过高的无功功率会造成大量线路损耗,降低电压,将部分地区的电压降低到无法让电器正常运行的情况,甚至会让一部分发电机组因为电压过低而跳闸。

6、低频振荡:发电机的转子角、转速,以及相关电气量,如线路功率、母线电压等发生近似等幅或增幅的振荡,因振荡频率较低,一般在0.1-2.5Hz,故称为低频振荡,一般这是由于电网内产生的扰动造成的。

7、电网阻尼:是电力系统中因为电磁作用产生的对电网的扰动,具体因素和电网输送的距离、用电负荷的大小以及发电机励磁作用有关。正阻尼可以对电网振荡起到抑制作用,负阻尼则相反,但是由于电网的总阻尼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运行指标,所以如何调节电网内各节点的阻尼作用是件非常艰深的工作。

8、电网容量:就是电网允许带的总负荷,用电容量就是所有用电电器开启时的总功率;发电容量就是所有发电机组开启时的总功率。

9、备用容量:电网中电源容量大于发电负荷的部分称为电网备用容量。即备用容量是指同一时间内各电网的负荷备用容量和事故备用容量的总和。其中负荷备用容量是指电网的旋转备用容量,事故备用容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可供调用的备用容量。

10、蒙东电网外送:蒙东指的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也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该地区与东北三省相连,电网连接紧密,构成东北电网。蒙东电网有大量风电,但是用电负荷很低,所以是采用大功率外送方式对外输送电力,自身电网脆弱。

还有啥需要我来解释的,可以随时评论随时提~有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教~谢谢

user avatar

感动。
五年前我去了西藏,看到了虔诚的藏民、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超大只的藏獒(此处省略1000字彩虹屁)……但是若说这一次行程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基建狂魔”,还有无数基建人的伟大奉献。

米拉山口,海拔五千米,车子一驶上山坡,一车人的嘴唇都紫了,马上就感觉脑袋疼。景色很壮观,大家在下车撒尿到点拍照的时候,我却默默地看着远处的一个山头。

那里有很多建在云间的电线塔。

在我的老家,这种东西自然是熟视无睹的,但是在这个号称原生态的地方看到它,我感觉很新奇,因为虽然我去西藏旅游了,但我其实是个工业党。而接下来的行程让我明白,工业党才更应该来西藏,在这里你们能体会到感动和自豪。

过了米拉山口,山势渐渐平缓,但是海拔依旧很高,头也依旧疼,然后我看到了中铁一局、二局、十二局(时间久远可能记不太清,应该是这三个局)的工地。工地都在山间,被云起笼罩,看一眼就知道条件无比艰苦,简陋的板房旁边是冒着腾腾热气的大烟囱,施工机械一刻不停。汽车走一段,就能看到他们的一个工地。我不知道在整个西藏有多少这样的工地,多少在高海拔高寒地区艰苦奋斗的基建人。但我看到了他们的成果。

之后在西藏的半个月,每天都能看到无数山,山间总能看到电线塔。无数的电线塔遍布整个西藏,将现代化带给西藏。背后是我们的工人、我们的子弟兵奉献的汗水和牺牲。我听到导游说当年修青藏铁路的时候平均每一公里牺牲一名战士,心情震撼难言。

伟大的牺牲必然会有伟大的收获,在国家不计代价的援助下,西藏也可以反哺内地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电,还有路。

在久乌拉山口,我看到的是有209个发夹弯的车道。

这只是一小部分。秋名山算个屁。

除了基建,还有管理。再恶劣的地方,也能见到派出所,

我相信,在一代代人努力之下,西藏很快将从一个出产农产品的荒远边陲变成一个更加先进,更加现代化的地方。到时候人们去西藏朝圣,不是去拜佛,而是去瞻仰我们在这片蛮荒之地点亮的工业之光,那些大型机械、公路、电线塔,每一个都是一座丰碑。

其实我写回答一贯是比较阴冷的调调,喜欢批判人和社会的黑暗面。但这种问题不由得我不激动,就给写成初中阅读理解了。

最后:

user avatar

这仅仅是个小规模、象征性的开始,十四五期是西藏电力工业的转折期,清洁电力大规模外送将指日可待。

本人长期从事西藏电力规划工作,有幸参与了从西藏第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老虎嘴电站送出工程到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川藏联网工程,藏中联网工程,再到阿里联网工程的全部重大输变电项目的系统设计工作,亲历并见证了西藏电网从小到大,从110千伏到500千伏的飞速发展。回想起来,由衷敬佩刘振亚“西藏电网三步走”战略的前瞻性及其巨大魄力,当年老刘建成西藏统一电网的构想可是可是遭到了许多老专家的质疑。现在看,正是他的大手笔才带来了西藏电网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才让川藏铁路和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外送成为可能。

西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1.7亿千瓦,年发电量近6000亿千瓦时,加上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年发电量可超过万亿千瓦时。西藏目前的电源开发容量,不足其技术可开发量的1%,三年60亿千瓦时的外送的电量与之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西藏目前还没有实现清洁电源大规模外送,最大的原因是电源开发程度极低。另外还受制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自身负荷规模太小,电网主网架处于形成初期又相对比较薄弱,抵御事故的能力比较差。二是因为与外区的联网通道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西藏电网枯期负荷需求,通过青藏直流从西北电网、通过川藏交流从四川电网受入电力;有外送需求时受制于通道本身的额定容量和对端电网的内部通道限制,其外送能力极其有限。

西藏用电负荷再如何发展,其规模总是有限,最多也就三峡电站年发电量1/3的水平,而西藏的清洁能源的年发电量超过10个三峡。因此西藏的清洁能源要大规模开发,只能依靠外送。而西藏电力要大规模外送,还是得依托大型水电通过特高压直流送出,风光这些资源也只有与水电打捆外送才有出路。

随着内地的水电资源逐步开发完毕,我国的水电开发战场也会慢慢向西藏转移。但是在大规模开发之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环保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国家主管部门对此还是有着比较清晰的长远规划。

5到10年内我们就会看到西藏清洁电源大规模外送的破局工程,更长的时间内西藏的清洁电源将在全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售电量有限、电网利用效率低,奋战在一线的西藏电力员工待遇相对其他省份极差,届时相信这种局面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2022年4月11日更新

一年半过去了,西藏第一条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送出工程已在开展勘察设计工作,预计十四五中后期投产;此外藏东南送电粤港澳大湾区直流工程也在开展前期工作,十四五末期也将投产;2030年左右西藏还有望再投产两个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据我所知,已有内地很多省份到西藏寻求其清洁能源电力落地。从能源缺乏到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西藏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指日可待。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援藏计划。新闻稿只讲“清洁能源”,各回答都提“光伏”。---- 去研究一下光伏行业!生产光伏板的企业,都是靠【补贴】吃饭的。所以是:财政盈余省,补贴光伏板制造商,藏安装低价光伏板。如此,“清洁能源”相比煤电的价格,才不会太夸张。

user avatar

从人性和人心的角度看,

估计雅鲁藏布江梯级电站群已经通过审议,准备走逐级签字流程了。

user avatar

这个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西部能源资源供应东部一直存在,咱们新疆搞“疆电外送”也十年了,从每年30亿千瓦已经提升到1000亿千瓦,未来还会继续增加。

截至2020年11月3日,“疆电外送”工程已实施整10年。10年间,新疆累计向19省区市外送电量343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超800亿千瓦时。10年来,新疆外送电量从每年30亿千瓦时提升至1000亿千瓦时,实现“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能源战略布局。国家电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4条电力外送通道累计投资842亿元,带动经济效益超过1100亿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