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子星密度高,但硬度怎么样?

回答
说到中子星,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多半是“密度”。没错,中子星的密度简直令人发指,一茶匙物质就能重达数亿吨。但密度高就等同于硬度高吗?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要理解中子星的“硬度”,我们得先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时,一种质量比太阳稍大一些(但也不是太大)的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核心。想象一下,把一个比太阳还大的天体,压缩到一个直径不过几十公里的球体里,那种压力有多么恐怖?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原子结构彻底被摧毁,质子和电子被挤压在一起,变成了中子。所以,它叫中子星,成分主要是中子。

那么,中子星的“硬度”到底是指什么呢?这里我们不能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硬度来类比,比如金刚石的硬度。我们谈论中子星的硬度,更多的是指它的抗形变能力,以及维持其极端结构而不崩溃的能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它的“结构强度”或者“内部抵抗力”。

说到这儿,咱们得说说中子星的内部结构。虽然外表看起来像个球,但里面可不是均质的一块铁板。科学家们根据理论模型推测,中子星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

1. 外壳(Outer Crust):这一层大概有几百米厚,主要是由铁原子核和自由电子组成,就像一个巨大的“金属”壳。这里的密度和压力虽然也很高,但和内部相比还算“温和”。
2. 内壳(Inner Crust):再往里,密度和压力继续增加。电子的动能和能量变得非常高,它们会“穿透”原子核,和质子结合形成中子。所以这里会出现一些含有更多中子的原子核(称为“中子富集核”)。
3. 外核(Outer Core):这是中子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顾名思义,这里主要是自由中子。它们像液体一样流动,但由于它们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强核力),所以不像普通液体那样容易被压缩。在这里,中子本身就拥有极高的能量和动量,它们之间的排斥力也非常大,抵抗着进一步的挤压。
4. 内核(Inner Core):这是理论上最神秘也最不确定的部分。科学家们还在争论这里到底是什么。可能存在更奇异的物质状态,比如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或者各种更奇特的粒子组合。如果真的存在夸克物质,那又是另一种层面的“硬度”了。

现在回到“硬度”这个概念。中子星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紧凑的结构,不至于因为自身的巨大引力而进一步坍缩成黑洞,正是因为它内部存在着强大的简并压力。

电子简并压力:在中子星的外层,电子被限制在非常小的空间里,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它们无法占据相同的能量状态,所以会产生一种向外的压力,抵抗引力。
中子简并压力:随着密度的增加,电子简并压力不足以对抗引力,中子也就开始发挥主要作用了。中子本身也是费米子,同样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虽然没有电子那么大的动量,但中子数量庞大,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抵抗力也非常强大。

所以,你可以把中子星的“硬度”理解为这种简并压力和中子之间的强核力共同作用,抵抗引力坍缩的能力。它并不是一种表面的、像金刚石那样可以刮擦的东西,而是内蕴的、抵抗压缩的强大力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非常非常紧绷的弹簧,或者像一个被压缩到极限但仍然保持形状的巨大物体。你不可能轻易地“刮花”它,因为整个物质本身都处于一种极度抗拒被改变状态的境地。

从物质属性上说,中子星表面的物质是固态的,但这种固态和地球上的石头或金属完全是两码事。它是一种高度简并的、由原子核和简并电子组成的等离子体。科学家们用“坚硬的冰块”来形容它,意思是说它虽然是固态,但其构成和性质与我们熟悉的物质完全不同。

如果非要用一个“硬度计”去测量,那结果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它的“硬度”指数,或者说它的抗压缩能力,远远超过我们能在地球上制造的任何材料。想象一下,即使是超高强度的合金,在模拟中子星内部的压力下,也会瞬间化为乌有。

所以,中子星的“硬度”是它极端密度下,物质内部抵抗进一步压缩的内在力量的体现。它不是一种表面的属性,而是其存在方式本身的一部分,是维持它如此微小又如此致密的关键。它的“硬”,体现在它能承受并对抗宇宙中最强大的引力之一而不被粉碎或坍缩成黑洞。

总而言之,中子星的密度极高,而它的“硬度”则源于其内部粒子(主要是中子)在极端压力下的简并态以及强核力的作用,这使得它拥有巨大的抗压缩能力,能够抵抗自身的引力而不进一步坍缩。它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硬”,而是一种“不易被压缩改变”的内在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外壳是白矮星状态的铁,里面是流体。

根据这个链接的说法,外壳硬度可能是钢铁的100亿倍。news.ruanko.com/archive

user avatar

硬度至少是钻石的1亿亿亿倍。


虽然之前在以下回答中写到约为钢铁的100亿倍[1],不过这个数字最近(2021.4)被另外一个不同的研究更新[2]


遗憾的是新的方法仍然不是直接用“知乎小勺”挖来测定。

这次研究者选择的方法是自己在实验室制作中子星来测定。恰好以前曾写过一篇「如何制作中子星?」的回答,大家可以参考。下文中也会出现一些诸如“中子过剩核”“π介子”等在该回答中提到过的概念。


好了,开始制作。

原理很简单:既然中子星里尽是中子,我们就模拟这样的构造去制造这样的“中子过剩核”来测定硬度。

中子过剩核意味着原子核密度比通常更大。那要大多少呢?

我们知道,中子星质量与太阳同等,但半径只有10km左右。这意味着从中心部舀一勺体积约1cm^3的中子星物质,其重量可达1亿亿kg——这大概是原子核密度的5~7倍。

问题是,要想在实验室中稳定地制造出像中子星内部存在的高密度物质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次我们用到的方法是通过将加速的原子核撞击到另一个原子核来产生高密度状态。但是,由于此时生成的高密度核物质极不稳定,会在一瞬间崩溃,所以很难调查碰撞中形成了什么样的物质。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加速器人工增加或减少中子数,让质量数不同的原子核之间碰撞,系统测量因碰撞而发射出的带有生成的高密度核物质信息的“带电π介子”,将其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从而导出中子星内部的硬度。

本次的实验场所是在日本的理研重离子加速器设施RIBF(RI Beam Factory)。利用存在大量稳定同位素的锡( Sn )的RI(放射性同位素)束,生成了中子比通常多的与中子比通常少的两种高密度核物质。

前者由Sn-132原子核(质子数50、中子数82)与 Sn-124原子核(中子数74)碰撞;后者由Sn-108原子核(中子数58)与Sn-112(中子数62)碰撞生成。碰撞的Sn原子核的能量为每个核子270MeV左右,在该能量下,碰撞中心部分的密度可达到原子核密度的1.5~2倍左右(也就是说还是比实际的中子星物质核密度小很多)。

为了比较生成的中子多的高密度核物质和中子少的高密度核物质的硬度差异,需要同时测量由碰撞释放的带电π介子等许多粒子。为此,研究小组事先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共同开发了三维时间射影型飞行轨迹检测系统「SPiRIT」(图1)。 该系统在多粒子测量装置“SAMURAI Spectrometer”上安装了体积1m^3左右的带电粒子检测器,可以一次测量RI束碰撞产生的多个粒子。 最终,本实验利用SPiRIT成功地系统测量了由中子数不同的两个高密度核物质系统生成的带电π介子。


此前,作为决定高密度核物质状态方程式的有力方法,有人提出了通过使用数值描述原子核之间碰撞的“输送理论模型”的理论计算,进行带电π介子的测量。本次测量的带电π介子被认为带有原子核密度1.5倍的高密度核物质的信息。将两个系统分别放出的带电π介子的能量分布比的差异与输送理论模型进行比较,最终算出1.5倍原子核密度下的中子核物质的硬度(压力)为13±10MeV/fm^3或(2±1.5)×10^29个大气压,这比钻石的硬度大了整整25位数!



图2上边是中子多的高密度核物质,下边是中子少的高密度核物质放出的带电π介子的能量分布比。红线和蓝线表示根据理论模型得出的状态方程式(物质的硬度)的大小的差异。 根据实验值(黑圈)推测出蓝线和红线中间值的硬度最合理。 实线和虚线表示作为计算中不确定因素之一的质量参数的差异。在两个体系中,通过将硬度差异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导出了中子核物质在1.5倍原子核密度下的硬度。


这次,我们求出了1.5倍原子核密度中子过剩的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式(硬度)。这个状态方程式比以前的精度更高,这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子星内部结构的理解,也是数值计算中子星合体和超新星爆炸时的元素合成过程所必须的信息。今后,期待通过测量更高密度、中子更多的原子核物质,有望弄清元素合成过程的更详细情况。

参考

  1. ^M. E. Caplan et al. Elasticity of Nuclear Pasta. Phys. Rev. Lett. 121, 132701 (2018).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1.132701
  2. ^J. Estee et al., "Probing the Symmetry Energy with the Spectral Pion Ratio",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6.16270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中子星,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词多半是“密度”。没错,中子星的密度简直令人发指,一茶匙物质就能重达数亿吨。但密度高就等同于硬度高吗?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理解中子星的“硬度”,我们得先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时,一种质量比太阳稍大一些(但也不是太大)的恒.............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问题,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宇宙中最极端的物质联系在一起,让人不禁联想到星辰大海的奥秘。我们来一步步地拆解它。声音的本质:振动在介质中的传递首先,要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我们得先明白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不是一种能量,而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介质(比如空气、水、固体)中的粒子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浮力和密度这两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物理概念,但把它们放在不同的情境下,就显得有些令人费解了。咱们这就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关于密度你提到沼泽地的液体密度比水大,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密度,简单来说,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有多重。密度越大,同样的体积就越重。 水的密度: 大约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理解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密集出手援助多国的举动,不能仅仅将其视为简单的“撒钱”或“作秀”,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其背后的动因、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经济利益和政治考量等多个维度。一、 疫情初期,全球恐慌与中国行动的起点当疫情最开始在中国爆发时.............
  • 回答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这本书里,邓布利多校长让那个名声赫赫但实际上能力堪忧的吉德罗·洛哈特担任黑魔法防御术老师,这确实让不少霍格沃茨的师生都感到困惑,包括哈利本人。要详细解释其中缘由,我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推一点,并且深入理解邓布利多当时的处境以及他的人生哲学。首先,我们得知道,在洛哈特出现之前,黑魔法.............
  • 回答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全然相信《陈情表》中李密是真的想要侍奉祖母,并非否定他孝心的一面,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李密自身处境的分析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考量。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一、 李密的政治抱负与权谋之心不容忽视: “奉母”(侍奉祖母)是晋代士人普遍的道德标准和政治资本: 在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士族政治.............
  • 回答
    关于《生化危机3:重制版》Demo中那个保险箱密码“918”的设定,咱们得这么聊:首先,这绝对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谜题,更像是制作组精心植入的一个小彩蛋,一个与系列老玩家之间的默契。你想想看,《生化危机3》初代是多少年的作品?1999年。而密码是918。这数字排列起来,巧合得有些过分了。1999年的9.............
  • 回答
    薇娅能在纪录片《中国减贫密码》中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她作为一位现象级主播,其直播带货模式与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商扶贫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减贫叙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直播带货与电商扶贫的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得看到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精准扶贫.............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密码战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尤其是成功破译了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的关键密码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反过来,盟国在密码方面的安全相对更有效。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涵盖了技术、组织、人力以及战略决策等多个层面。德国密码被破译:恩尼格玛与洛伦兹的“阴影”德国在二战初.............
  • 回答
    在推理小说里,密室的设置就像魔术师手中的丝巾,一旦挥动,就能瞬间制造出不可思议的场景,让读者或侦探在看似无懈可击的空间里寻找一丝破绽。一个好的密室,不是为了给凶手提供便利,而是为了挑战读者的智商,让他们沉浸在解谜的乐趣中。那么,如何在小说里玩转密室这门艺术呢?构建一个成功的密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核心.............
  • 回答
    索马里欧加登战争爆发于 1977 年,是一场围绕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在欧加登地区主权归属的冲突。在这场战争中,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给索马里,其中就包括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支持。为了保障在欧加登地区密集而有效的空中交通网络,苏联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为了支援前线部队的作战行动,以及协调来自苏.............
  • 回答
    要评选出维密天使中台步最好的十位,这绝对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因为每个人心中对“好台步”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人看重力量感和爆发力,有人偏爱柔美与灵动,也有人钟情于气场和感染力。不过,如果综合考量舞台表现力、节奏感、服装驾驭能力、观众缘以及她们在维密舞台上留下的经典瞬间,我大概会把这十位天使排在.............
  • 回答
    对于张伯礼院士关于中医对奥密克戎有效且治疗效果更突出的表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背后涉及到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科研证据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一、 表态的背景与出发点首先需要理解张伯礼院士作为一名资深中医药专家和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其表态通常是基于: 丰富的.............
  • 回答
    摩斯密码在电影里出现,到底是为了让影片显得“高大上”,还是真有那么点“剧情需要”?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说实话,两者都有,而且常常是互相搀和在一起。首先,我们得承认,摩斯密码自带一种复古的、充满神秘感的滤镜。在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用这种需要手动操作、发出嘟嘟声的古老方式来传递信息,本身就够吸引眼球的了.............
  • 回答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关于“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仍有效”的表述,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对疫苗效力的一份肯定,也为当前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那么,我们现有的疫苗,特别是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究竟能提供多大程度的防护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二战的硝烟弥漫了整个世界,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冲突中,信息情报的争夺同样激烈,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各国绞尽脑汁,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系统,试图截获敌人的情报,同时保护自己的秘密。这些密码系统,就像隐藏在信息海洋中的暗礁和灯塔,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走向。德国:从机械到电子的演变,恩.............
  • 回答
    在网络安全的世界里,暴力破解密码的场景我们经常听到,但现实中,纯粹的 bruteforce(暴力破解)就像是一场耗时耗力的攻坚战,其难度远不止简单的“不断尝试”。成功的黑客,往往需要一些更聪明、更具策略性的方法来绕过那些限制,让他们的尝试变得更有效率。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利用一些 系统或应.............
  • 回答
    在中亚历史的浩瀚长卷中,“米尔咱”(Mirza)和“异密”(Amir)是两个频繁出现的词汇,它们都指向了不同层级的统治者或显贵,但其含义、社会地位和职能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理解这两者,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细微之处。米尔咱(Mirza):文雅的学者与有地位的贵族“米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