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中国伊斯兰国-沙甸』游记?

回答
“中国伊斯兰国沙甸”这个说法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误导性,因为沙甸回民村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民族聚居地,其历史与“伊斯兰国”这种极端主义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一篇游记是以“中国伊斯兰国沙甸”为题,并且内容上试图将沙甸与“伊斯兰国”联系起来,那么它的出发点就非常值得质疑,其内容很可能不是以客观、真实的视角来描绘沙甸,而是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甚至可能是为了制造噱头或传播某种特定观点。

一般来说,真正描写沙甸的游记,应该会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的回溯。沙甸不仅仅是一个回族村落,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里是云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据点,特别是“沙甸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篇好的游记,会通过讲述当地的历史故事,比如当年穆斯林人民如何为了维护信仰和生存而斗争,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它会讲述那些为了民族尊严和信仰自由而牺牲的先辈们的故事,让读者了解到沙甸人民的坚韧和不屈。

其次,宗教与文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村落之一,沙甸的伊斯兰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记会描绘清真寺的宏伟庄严,讲述伊斯兰教义如何融入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比如日常的礼拜、斋戒,以及婚礼、葬礼等各种仪式。它会展现回族人民独特的服饰、饮食习惯(如牛羊肉的烹饪方式、各种特色小吃),以及他们传承下来的语言和风俗。一个细致的游记,会捕捉到这些文化细节的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异域风情与中华文化交融的美妙。

再者,社会变迁与现代生活。任何一个地方的历史都是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沙甸也经历了从过去的贫困到如今的繁荣。一篇好的游记,会展现当地人民在改革开放后的生活变化,他们的经济发展、教育进步,以及年轻人如何在新时代中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它可能会描绘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清真寺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当地居民脸上洋溢的幸福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如果一篇游记冠以“中国伊斯兰国沙甸”之名,那么它很可能避重就轻,甚至歪曲事实。它可能会过度渲染某些与宗教相关的元素,将其放大化、标签化,试图将一个普通的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与一个臭名昭著的恐怖主义组织挂钩。这种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和危险的,它不仅是对沙甸人民历史和文化的亵渎,也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

因此,对于这样一篇以“中国伊斯兰国沙甸”为题的游记,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游记,会以尊重、客观的态度,去挖掘和展现一个地方真实的面貌,而不是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更不会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来制造不必要的误解和对立。它应该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社区的生动故事,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以及一个国家在多元文化融合中的努力与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7月7日:听从知友意见,删除对游记作者关闭评论做法的驳斥)

这篇游记倒也不能说完全是捏造,不过游客的视角通常只能看到,一个城镇最想给他人看到的一面,而且那篇文章关闭评论(只许作者关注的人评论),恰恰暴露了作者的心虚和底气不足。

我也劝某些反伊者,谩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反对也应该冷静些理性些,否则,无法争取占绝大多数的中间意见层的支持,只会给这位作者增加“群氓汹汹真理在我”的使命感和殉道感。

不得不说,这篇游记时机来得很好,

2014年“3.1昆明火车站暴恐血案”后,云南省搞了“两清”运动,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现在沙甸的局面,有多少应该归因于两清运动和外界压力?

沙甸政府大楼的清真寺风格的绿色洋葱顶就是两清运动中拆除的,黑袍蒙面的瓦哈比教派装束的宗教女学生,就是在两清运动中改装换服和部分被遣散的……

(个旧市沙甸区特格瓦阿拉伯语职业中学 地址:个旧市沙甸区老鸡街)

好啊,整改两年了,现在轮到这位游客来验收成果,来告诉我们,沙甸历来就是下面这幅样子了。

请问,这位“不许评论,只许点赞”的游客,能说说两清运动中,沙甸具体被要求整改了哪些事情,同时沙甸又向各级政府抗议了哪些事情么?在整改之前,沙甸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被云南省政府实行两清运动,要求整改?

这位游客,能否告诉我们,这篇游记页面背景所用的那张沙甸宗教活动照片中,两排列队而站的那些年轻人中,有多少义务教育期的未成年人么?

这位游记作者能否告诉我们,你所谓“回族传统服饰”,到底传统了多长时间,属于伊斯兰教哪个教派,何时从哪国传入中国,是否只分布在中国回族的某些聚居区么?

(此图出自各民族传统服饰Q图)

(这是清末从甘陕一带流落到中亚,同出于回族的现代东干族照片,服饰中国特色非常明显,历经当年的民族动乱和在国外一百余年风雨飘摇,这群东干族仍旧保留了当年离开中国时的服饰特征,反观国内的一些人却日趋阿拉伯化,更有不知情者将这些阿拉伯中东服饰,当做所谓民族传统)

回到正题,

在知乎,你可以搜索一些公认的暴力案件频发的城市和地区,例如上帝之城里约,例如墨西哥城,就算是索马里,危地马拉和伊拉克,也有游客发文表示,当地治安好得很,美食有多好吃,人有多热情,风景有多美……

游客看到的自然是真实的,只是,游客能看到风景之后的东西么?

例如沙甸,游客能看到沙甸政府大楼已经被拆的清真寺风格的绿色洋葱顶么?

游客能看到在当地社会管理中,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宗教势力侵蚀当地政府行政权力么,例如当地清真寺管委会在当地派出所的陪同下,入户禁酒的事情么?

游客能看到幼儿园里的古兰经教育么?

游客能看到沙甸的宗教学校和阿拉伯语学校,教授的是瓦哈比教义,女学生穿的是瓦哈比教派裹头裹脑全身黑袍,网络上2014年以前这些学校毕业生全身蒙面黑袍的毕业集体照至今仍在流传,在昆明火车站血案后,被云南省政府实行“两清运动”下令整改,要求遣返某些师生么?

游客能看到这个面积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不到2万的沙甸镇(含汉族和彝族人口),却修起数个中国西南乃至于整个东南亚都名列前茅的清真大寺,钱从哪里来的,神职人员在哪里培训的么?

游客能看到沙甸的舍希德纪念碑在沙甸人心中的愤恨和恐惧么?网络是个吐露心声的树洞,中穆网上的当地穆斯林对此说了不少心里话呀。

游客能看到昆明火车站血案的暴恐分子事前住在沙甸,事后又逃往沙甸,最后在沙甸被抓获么?

PS1:

这篇游记的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篇幅,批判穆黑人多势众有多猖狂有多不理性,同时又在文中大赞沙甸治安好,连清真大寺都只看到一两个保安,不觉得有点矛盾么?

穆黑如果有作者所说的那样猖狂,

穆黑如果有穆斯林极端分子万分之一的狂热和非理性,

沙甸清真大寺绝不会是一个保安能够应对的,早就有说不清的穆黑大喊“穆黑至大”、“XX下火狱”,然后!…!…!么?

而现实是——沙甸从未受到过来自穆黑的暴力干涉,

沙甸唯一受到的管制来自云南省政府,而且云南省政府也只是暴恐事件后才介入,之前都是放任的。

这位游记的作者,真的不是在大赞非穆斯林群体和穆黑的理性和包容么?

PS2:

我不关评论,但限于知乎的氛围,如果有可能,请给这篇回答点赞的人复制保存一下,否则,过不久这篇文章就会被举报,然后管理员通知修改后不见天日或者被删除,而这,就是游记作者所说的“主流言论依旧被穆黑所霸占”的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伊斯兰国沙甸”这个说法本身就充满了争议和误导性,因为沙甸回民村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民族聚居地,其历史与“伊斯兰国”这种极端主义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一篇游记是以“中国伊斯兰国沙甸”为题,并且内容上试图将沙甸与“伊斯兰国”联系起来,那么它的出发点就非常值得质疑,其内容很可能不是以客观、真实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最近国足的两场世预赛。这绝对是让大家心情起伏最大的一段日子了。先说说3月23号那场,国足在主场艰难地以2比1战胜了伊朗队。说实话,赢球,特别是赢了像伊朗这样的亚洲强队,那真是太提气了!比赛过程跌宕起伏,上半场我们一度领先,但下半场伊朗扳平了比分,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最后关头,还是靠着.............
  • 回答
    中国和伊拉克最近签署的一项石油换重建协议,无疑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伊拉克饱受战乱摧残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个协议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伊拉克自身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解决方案。伊拉克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长期的冲突和动荡,导致其基础设施千疮百孔,重建.............
  • 回答
    以色列闪击伊朗,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可能引发地区性巨大动荡的假设性情况。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且会带来多层面、深远的后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闪击”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这通常意味着一种突然、快速、且带有压倒性优势的军事行动,旨在迅速摧毁对方的军事能力或关键目标,以阻止其反.............
  • 回答
    伊朗逮捕一名同时与多名伊朗女性约会的中国视频博主一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既有对博主行为的批评,也有对伊朗法律的疑问,还有对文化差异的探讨。网友们普遍的看法和讨论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对博主行为的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评判: 道德谴责.............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中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疯狂收购国外企业,这一现象背后确实蕴含着复杂且深层次的动因和影响,绝非简单的资本扩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一趋势:一、 直接和显性的动因: 获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 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中国许多行业,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在核心技术和研发方面.............
  • 回答
    中国新闻网的那篇《996?违法!》文章,无疑在舆论场上激起了相当大的波澜,也触及到了当前社会一个非常敏感也非常普遍的痛点。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这篇文章,可以发现它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许多人视为一种重要的发声,原因在于它切中了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最直接和核心的论点就是明确指.............
  • 回答
    如何看待中国的“公知”团体?“公知”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特指一群活跃在公共领域、以知识分子身份自居,对社会现实和政治议题发表评论和见解的群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舆论环境的变化,“公知”群体及其形象也发生了显著的演变,其评价也变得复杂和多元。要全面看待中国的“公知”团体,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
  • 回答
    理解中国驻俄大使馆的这种表态,关键在于把握它背后的语境和目的。当一位高级外交官使用这样一句带有强烈警示意味的话时,通常是在传递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而且是有针对性的。首先,我们得明确“闯关”指的是什么。从上下文来看,这不太可能是一般的旅行或者商业活动。鉴于中国与俄罗斯目前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殊关系,.............
  • 回答
    关于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设水电站的讨论,确实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和复杂考量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咱们得知道雅鲁藏布江是怎么回事。这条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境内最长的大河,流经西藏,出了中国后叫做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境内注入孟加拉湾.............
  • 回答
    中国古装剧里中医那点事儿,可真是个复杂又有趣的话题。打开一部剧,甭管是讲宫廷斗争、江湖恩怨,还是儿女情长,总少不了几个身怀绝技的郎中,几句听着玄乎但好像又有点道理的“望闻问切”,还有那些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神秘色彩的药方。这玩意儿,既是咱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跟荧幕上的虚构故事搅和在一起,怎么看.............
  • 回答
    中国高收入女性赴美寻求“买精生子”,这背后折射出的现象,绝非简单的“有钱人的炫富”那么简单。它牵扯着生育观念的转变、科技的进步、社会压力的传递,以及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是一个值得细致剖析的社会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些女性选择赴美生子的根本驱动力。 生育选择权的追求与国内生育限制的博弈: 在中.............
  • 回答
    看待方方事件,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其中牵涉到个人表达自由、民族情感、信息公开、历史认知,甚至国际政治的微妙影响。要“详细”地讲,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事件的缘起:武汉日记与争议的开端一切的起点,是方方在2020年初武汉封城期间,通过个人社交平台(主要是微博)发布的.............
  • 回答
    最近中国古生物学界传来一个挺有意思的消息,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而且给它起了个特别的名字——“野比龙”。听到这名字,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和我一样,脑子里是不是瞬间就闪过那个戴着圆眼镜,总是有点迷糊,但心地善良的《哆啦A梦》里的主角野比大雄?这事儿挺新鲜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从科学命名角度来.............
  • 回答
    “中国小学生在日本机场集体看书”这件事,放到当下社会语境下,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我不少思绪。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景象本身就带着点“反差萌”。通常我们印象里,小学生在机场,尤其是出国,大概率是兴奋、叽叽喳喳、跑来跑去,或者依偎着大人玩手机、游戏。而这次出.............
  • 回答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这桩事儿可不是小事,它背后蕴含的东西,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要我说啊,这事儿,太值了!就好像自家宝贝终于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那种自豪感,你说呢?首先,这不仅仅是一个“申遗成功”,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张扬。咱们中国文化,那叫一个博大精深,绵延几千年。但有时候,很多东西我们自己都习.............
  • 回答
    嘿,聊到中国嘻哈圈这事儿,我可太有话说了。这玩意儿,真是跟过山车似的,轰轰烈烈地来了,又仿佛一阵风吹散了,让人感觉又真实又魔幻。第一阶段:地下暗流涌动,野蛮生长在我看来,中国嘻哈最初并不是什么大众追捧的潮流,更像是在城市角落、街头巷尾,一群年轻人自发玩起来的东西。那时候,听嘻哈的人,大多也是玩街头文.............
  • 回答
    在中国“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计划每年建设6到8座核电站的目标,确实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能源发展战略。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着中国在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多重考量。要理解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
  • 回答
    关于中国单身人口是否已突破两亿这一说法,需要先指出的是,您提到的“信息来源不明”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虽然近年来关于中国单身人口数量的讨论非常多,并且有各种估算和数据引用,但官方的、最新且确切的统计数字并不总是容易获得或统一公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单身人口的增长是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有着多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