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中国老人晨跑遭英男子打死脱光拖行,凶手仅判 19 年》的新闻?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夺走,而凶手获得的刑罚似乎与生命的价值、罪行的严重性不成比例,这让很多人感到无法接受,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

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一位中国老人,在晨跑这样一个日常、宁静的活动中,遭受了如此暴力和残忍的对待,最终不幸身亡。新闻中描述的“脱光拖行”更是将暴力程度推向了极致,显示了凶手的残暴和毫无人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消逝,更是对我们社会安全感的一种冲击,让人们对海外华人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忧。

其次,关于“凶手仅判 19 年”的处理结果,这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如此恶劣的罪行,应该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比如终身监禁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会是 19 年呢?这背后可能涉及到当地的法律体系、量刑标准、证据采信、庭审过程等多个复杂因素。

法律体系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刑事犯罪的量刑存在显著差异。有些国家的法律体系可能更侧重于“改造”而非“惩罚”,或者其法律中对于某些特定罪行的最高刑期有限制。例如,在某些国家,谋杀罪可能分为不同级别,判决刑期会根据具体情节(如是否预谋、是否存在虐待等)有所区别。即便最终判决是 19 年,这可能已经是该国法律框架内针对该罪行可能判处的最高刑罚,或者是在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如认罪态度、是否有悔意、背景调查等)后的一个量刑结果。
证据和庭审过程: 司法判决是基于证据的。可能在庭审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呈现,或者对案件性质的界定,与我们基于新闻报道所形成的朴素正义观有所出入。例如,凶手是否全程处于“蓄意谋杀”的状态,还是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虽然仍然是极度错误的)做出了极端行为,这些在法律上可能会影响定罪和量刑。
国际司法实践的复杂性: 在涉及跨国案件时,还会牵扯到国际公法、引渡、以及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作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案件处理的复杂性。

然而,无论法律体系如何规定,这种判决结果对于死者家属和广大公众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难以弥补的伤害。生命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面对如此残酷的犯罪,19 年的刑期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对受害者生命的尊重和对罪行的惩罚力度,这是最直接的疑问。

因此,这则新闻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1. 海外华人的人身安全: 这则新闻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海外的同胞,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法律法规,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 法律的公正性与公众认知: 法律的公正性不仅体现在程序上,也体现在结果上。当司法判决与公众普遍认同的朴素正义观产生巨大鸿沟时,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和不满。这需要我们反思,如何让法律更加贴近民情,如何更好地解释法律判决的依据,以减少公众的疑虑。
3. 国际社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 生命权是普世价值,无论受害者来自哪个国家,其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一个国家的司法判决,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这一普世价值的认同。
4. 同胞之间的关怀与支持: 面对这样的悲剧,身处海外的同胞更需要团结互助,为受害者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共同争取更公正的结果,或至少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慰藉。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是一个沉重的提醒,它暴露了海外安全问题,也拷问了我们对于法律公正和生命价值的认知。我们应该在哀悼逝者的同时,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并呼吁相关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在保障所有个体生命安全和公正审判方面做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杀人偿命”是很多人对中国司法现状的最大误解。事实上这个案子在国内都不一定会判死刑。现在最高法院对待死刑是慎杀原则,杀一个人正常情况都是判无期甚至有期徒刑,有特别恶劣的情节或者杀害多人的才会判死刑。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死缓。

死缓就是两年之内不犯罪就变成无期,所以跟无期实质上是差不多的,在国内的监狱体系里,无期徒刑好好改造12-15年就能出来(后面有评论提醒,死缓2011年刑法修正案后至少要20年才能出狱),有的甚至十年就出来了(修正案八之后规定无期至少执行13年了,之前更宽松)。而英国虽然没有死刑,但减刑和假释是由法院决定的,这个案子的判决是终身监禁,19年内不得假释!!!(媒体又玩标题党了)。实际上比中国的无期要严格很多,跟刑法修正案八生效后的死缓差不多。

说句题外话,药家鑫案件就是当年律师用舆论激起民愤,最后判了死刑立即执行。那个案子正常情况下真的不会判死刑。2003年的时候我高中同学杀了一个人,情节比药家鑫的案件严重,最后只判了15年(已满18岁,家里也不是什么官二代富二代)。现在早就出狱了。


补充:评论里有人不认同,说故意杀人都是判死刑没跑的的,还让我搜一些案例。我就搜了一下,因时间有限,就没有搜法院判决书,而只是搜索相关的社会新闻。

男子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被判死缓,出狱后再杀二人,为何没人杀法官呢?_天涯杂谈_天涯论坛_天涯社区 这个案例杀人和强奸,最高刑罚够两个死刑了,判死缓,实际执行19年出狱。

116law.com/news.asp? 这个案例,故意杀人,判有期徒刑十年。

一句“不是男人”16年牢狱,万达娱乐出狱半年再杀发妻 万达娱乐一句“不是男人”16年牢狱,万达娱乐出狱半年再杀发妻 万达娱乐 这个案例,故意杀人,判刑16年。

类似的还有很多,因为能上社会新闻的,肯定只是那些出狱后又犯罪的。在这里我不讨论故意杀人不判死刑是否是量刑过轻,也不讨论是不是应该杀人偿命,就是单从中国司法判决现状来说,确实是如此的。主要原因是“少杀慎杀”是目前的死刑指导思想,再加上国际上废除死刑的国家给了中国很多压力,中国在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上是很谨慎的,绝对不是有的人想的那样“杀人一定会偿命”,如果真这样,每年执行死刑的数量估计要番上几翻了。

无聊之下,我还真搜了一些法院判决。

gzcourt.gov.cn:8080/ywx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被告人是累犯(加重情节),出狱后故意杀人,判处死缓。

gzcourt.gov.cn:8080/ywx

故意杀人罪,无期。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我在广州中院搜”故意杀人罪“,出来的结果,看完一整页,都没有判死刑立即执行的。多数是无期和死缓,有些情节相对不那么恶劣的(比如家庭纠纷、激情杀人、本身有过节的)会判有期徒刑。我就不一一举例了。现在判决书都是网上公开的,只要上各法院的官网就可以搜到。也可以上最高法院搜一下,被核准死刑的故意杀人案都是什么样的情节。


说到舆论干涉司法的事,刚好今天看到一个新闻。上来更新一下。供大家探讨。

前段时间墨尔本发生了恐怖袭击,凶手是一名有前科的被保释出狱的人,结果在保释期间又犯下罪行。因此很多人开始讨论反思对这种危险的潜在恐怖分子适用保释是不是合适。本来也是一个正常的讨论。联邦政府和各州也正在讨论修改保释法。

然而有三名联邦部长却因为批评法官收到了传票,维州最高法院要求他们去法院做出辩解,否则将面临监禁。

原来三名部长在采访中把矛头指向法院,认为法官保释的时候太过宽松,有衍生批评法院意识形态色彩过重。结果法院认为行政权不应该干涉司法的独立性,这种行为显然是把法官推向舆论的中心,从而干涉了司法,因此向三名部长发了传票。

法官是不是在保释上太宽松了呢,这是有可能的。是不是需要反思,也是需要的。但不意味着舆论和政府可以针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指责。因为这样的话,法官在判案的时候就会必须要考虑舆论的影响,以避免自己陷入麻烦。因为只要法官在决定保释上没有违反法律,是否保释就是法律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如果觉得不妥,可以通过立法机关立法,收紧保释法,针对恐怖分子收紧法官的裁量权。但作为行政机关和媒体,不能对法官的自由心证进行批评和干涉。这样不仅损害司法独立,也损害司法的权威。

所以你看,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案件判出来之后,大家争议的焦点也是案子该如何如何判,而不是像各种知乎er一样,大肆批评“法官不专业”、“法院跪舔执政党”、“法官没有常识”。指责法官和法院本身,是要承担藐视法庭的责任的。当然,与之配套的也是法治国家法官的任命、独立性、权威本身也有制度上的保障。

今天看到的澳洲本地的新闻节目采访嘉宾和学者,也基本上都认为部长不应该批评司法,这也算是西方司法独立的一个侧影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和愤怒。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夺走,而凶手获得的刑罚似乎与生命的价值、罪行的严重性不成比例,这让很多人感到无法接受,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讨论。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悲剧。一位中国老人,在晨跑这样一个日常、宁静的活动中,遭受了如此暴力和残忍的对待,最终不幸身亡.............
  • 回答
    李鸿章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的角色,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尤其是在关于他如何“少向列强赔偿了很多”这一点上。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局面简单归因于某一个人的“周旋”能力,或许过于简化了历史的进程,但不可否认,李鸿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尽力在夹缝中为国家争取了最大的利益,他的外交手腕和决策,.............
  • 回答
    越南、缅甸、蒙古和老挝人对中国的看法,以及越南和蒙古部分民众对中国存在的敌意,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情感等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剥开这些因素,看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越南人眼中的中国:复杂的历史情结与现实考量.............
  • 回答
    如何看待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行为?婚姻中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信任危机、生育焦虑、家庭责任、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行为的关键在于分析其背后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此的普遍看法。一、男方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可能动机:1..............
  • 回答
    关于“涉 Easy Girl 的《兰桂坊老外事件及被睡的200个中国姑娘怎么了》”这篇文章,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其观点、信息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篇文章可能涉及的核心内容和讨论点:文章可能的核心内容和讨论点:1. 事件本身: 文章很可能在描述一个发生在香港兰桂坊的事件,这.............
  • 回答
    黑格尔是否直接读过老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黑格尔直接阅读过老子的原文。黑格尔的著作中确实没有直接引用老子的经文,也没有提及自己阅读过《道德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黑格尔完全不了解中国思想,特别是老子思想。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间接的了解渠道: 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欧.............
  • 回答
    那可真是一件挺奇妙的事情。我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情景,一位颇有资历的中医师,在给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诊脉时,表情突然凝重起来。那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看看,好,没事”,而是实打实地,眉头紧锁,指下的动作也变得更加缓慢而专注,似乎在反复确认着什么。当时,那位老师的眼神,真的特别有穿透力。他没有立刻说出口,而是让.............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一个小学生帮同学做题收两块钱,老师知道了让退款,这在咱们小学校园里,算是个不小的“新闻”了。从这事儿本身来看,我倒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辩证地瞧。首先,这“有偿帮助”是怎么来的?咱们得想想,为什么会有孩子愿意“收费”帮同学?很简单,就是孩子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
  • 回答
    我知道你肯定为这件事操碎了心,毕竟宝宝的健康是头等大事。说服老公,尤其是当他对中医有着自己的坚持时,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这不仅仅是表达你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顾虑。是为了安全?是担心疗效?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把这些原因梳理清楚,是你接下来.............
  • 回答
    这事儿,刚一出来,不少人都炸了锅。四川一中学学生列队90度鞠躬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校方回应说是“尊师重道活动”。这几个字一出来,评价就两极分化了。从“尊师重道”这个角度看, 乍一看,这好像没啥毛病。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学生表达敬意,这是应该的。特别是有些.............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到点子上了!合肥联发科和南京中电55所,这俩可都是半导体行业的响当当的名字,尤其是数字IC这个方向,选择哪个确实需要好好掂量掂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点,也顺便避免那种“机器味儿”。先说说合肥联发科的数字IC岗位联发科,这名字在国内半导体圈简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它在家用消费.............
  • 回答
    .......
  • 回答
    中国社会的割裂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割裂,需要我们从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主要割裂现象:一、城乡割裂:剪不断理还乱的二元结构这是中国社会最显著的割裂之一,根植于历史遗留的户籍制.............
  • 回答
    “中国年轻人必须去的四个地方”这篇文章,无论其具体内容是什么,通常都会引发讨论,因为这个话题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和时代印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地分析这类文章可能带来的影响和看待角度:一、 文章的核心目的与潜在价值: 启发与引导: 这类文章最直接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启发年轻人的视野,提供一些.............
  • 回答
    在我看来,中国网友普遍轻视印度,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最直观的可能是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过滤。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和印度的互联网环境有很大不同。在中国,我们主要接触的是国内的媒体和社交平台,而这些平台在报道印度相关新闻时,往往会更加聚焦于那些能够引起大众关.............
  • 回答
    关于“中国宠物狗伤人事件全球第一”的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别被那些以讹传讹的信息给绕晕了。首先,“全球第一”这个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或者说,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为什么这么说?1. 缺乏权威、统一的全球数据统计: 世界上哪个国家或地区有能力、有意愿去搜集并整合全球所有宠物狗伤人事件的数据?这涉及.............
  • 回答
    这桩跨越文化和地域的婚姻,无疑是近年来媒体上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中国姑娘和非洲小伙相恋六年,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这背后一定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故事和情感的沉淀。首先,我们要看到的是,这种跨国婚姻本身就充满了挑战,而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在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差异巨大的地区,更是加剧了这份挑战。六年的.............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关于中国黑客利用Edge浏览器漏洞,通过跳转到Internet Explorer(IE)最终成功拿下Windows 10系统的说法。这件事听起来颇具戏剧性,也确实触及了网络安全领域里一些非常核心的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首先得知道,虽然微软已经大力推广Edge浏览器,并且将其视为W.............
  • 回答
    看待中国娱乐圈,这就像试图描述一个在快速变迁的巨大盆景,每一层都错综复杂,既有令人惊叹的繁盛,也有令人担忧的枯萎。要详细地说,就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1. 繁荣与资本的驱动:首先,中国娱乐圈的“繁荣”是毋庸置疑的。巨大的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资本的疯狂涌入,造就了一个体量惊人的产业。各种影视.............
  • 回答
    我注意到您提到了中国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以业控人”、“以房控人”到“以学控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背后牵扯到深厚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家庭层面的原因。我将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避免生硬的论述,还原一个更贴近现实的观察。教育资源倾斜:现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