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四川一中学学生列队 90 度鞠躬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校方回应「系学校开展的尊师重道活动」,你怎么看?

回答
这事儿,刚一出来,不少人都炸了锅。四川一中学学生列队90度鞠躬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校方回应说是“尊师重道活动”。这几个字一出来,评价就两极分化了。

从“尊师重道”这个角度看, 乍一看,这好像没啥毛病。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师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学生表达敬意,这是应该的。特别是有些老师,为了学生真是操碎了心,付出很多,学生感激老师,这是非常正能量的事情。如果学校想通过一些仪式感来强化这种情感,让学生更懂得感恩,从这个层面上理解,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这个“90度鞠躬”和“开车入校”的组合。

90度鞠躬: 这个角度可不小,是非常郑重的礼仪了。在我们传统文化里,90度鞠躬通常是对长辈、对恩人、对重要人物的极度尊敬。比如古代臣子拜见君王,或者晚辈祭拜祖先。拿来迎接老师开车入校,是不是有点“过”了?有没有点“过了头”的谄媚嫌疑?我总觉得,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予和卑躬屈膝的接受。学生的尊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老师知识、品德的认同,而不是一个僵化的、形式化的动作。

开车入校: 这个场景也挺关键。老师开车入校,本身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学生们在校门口列队,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欢迎,都显得有点“大张旗鼓”。尤其是这个“90度鞠躬”跟“开车入校”结合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旧时代的“大人物”出行,下面的人夹道迎接,那种等级森严的感觉。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学校这个育人场所,是不是应该营造一种更轻松、更平等、更自然的师生关系?

那校方的“尊师重道活动”的说法,我们该怎么看?

“活动”二字,给了一些缓冲。 说明这可能不是长期固定程序,而是一次性或者阶段性的教育尝试。校方可能想通过这个活动,在特定时间点,集中地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但“活动”本身也暴露了问题。 如果真的想让学生“尊师重道”,那应该渗透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比如,老师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成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体会到了老师的付出和价值。而搞这样一个“活动”,就显得有点“为了活动而活动”,甚至有点“形式主义”的意味。它好像在提醒学生“你现在应该尊敬老师了”,而不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尊敬。

这件事情,还牵扯出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1. 师生关系的边界: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强调师生平等,提倡亦师亦友。这种“90度鞠躬”是不是在模糊这个边界,甚至将它推向了一个不恰当的方向?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敬佩,是欣赏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能力,而不是因为某种强制性的仪式感而产生的“不得不”的服从。

2.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有自主能力、有健全人格的个体。如果一个活动让学生为了迎接老师而做出一系列程式化的动作,会不会压抑了学生本身的一些想法?会不会让他们更习惯于接受指令,而不是主动思考?

3. “尊师重道”的正确打开方式: 真正的尊师重道,应该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老师辛勤付出的理解,对老师教诲的实践,以及在行为上的尊重。比如,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与老师沟通时态度诚恳,遇到困难时虚心请教。这些日常的点滴,比一个90度鞠躬更有分量。

4. 潜在的权力不对等: 尽管说要尊师重道,但学校和老师毕竟是掌握教育资源和话语权的一方。如果这种“活动”设计不当,很容易被解读为放大这种权力不对等,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总的来说, 我觉得校方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好的教育目的,但具体执行的方式,尤其是“90度鞠躬”这个细节,确实容易引起争议。它可能过度强调了形式,而忽略了尊师重道更内在、更真诚的表达。与其搞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欢迎仪式,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营造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付出和关爱。那样的“尊师重道”,才会是发自肺腑,也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一个大多数学生都不太了解的事,公立学校是事业单位,和医院,教育局这些一样,我们可以统称有关部门。

就形式主义这事,普遍存在。

你要批判能批到祖坟上去。

今天批一个形式主义,明天还能冒出仨。

但这件事明摆着学校做过了,特别是还打着传统的旗号。

这就跟前几天那个想在学校穿汉服还美其名曰“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一样。

秦始皇知道了这个所谓传统文化都得气活。

也不知道是循的哪个王朝的礼仪,穿的是哪个时代的古装。

这种外在的,一直在革新的早就被扔了的东西,你自己想复个古,怀念一下没问题。

非要上升到传统文化层面,特别还是学校这种官方部门,却带着头开历史倒车。

这好吗?这不好。

我劝相关负责人耗子尾汁,别耍这些聪明,小聪明。

大清亡了啊大人。

而且但凡你们能搞点实质性的东西,都不会被骂上热搜。

搞个诗词大赛,让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多讲几个中华民族优秀人物,不比这强多了吗?

再不济每周放两集《诗词大会》总成吧?

问题不是不让你注重形式,而是你们干的这事只是形式。

不用问也知道,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天天鞠躬为的是什么,鞠的是个什么玩意。

一问就是老师让的,大家都这么干,我也就这么干了。

就这,还不如一个停车杆。

再配上个语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您辛苦了。”

比这不强多了?

user avatar

知道的说是学生给老师鞠躬,不知道的以为日本社团干部开车回总部呢。

user avatar

没搞懂在这喷什么。

你要说学生不该给老师鞠躬,我还真同意。说实话,我就没弄懂为什么尊师重教一定要通过鞠躬来体现。新中国成立之后,大街上见面没听说过鞠躬的。就是阿谀奉承,那也是要拍马屁于无形,你那卑躬屈膝地满脸奉承,恶心。大学之后,特别是工作之后,甭管多大领导,见面微笑点头叫声“老师好”、“X局早”、“X总好”就完了。警察、武警、解放军,见面是敬礼,讲道理也比鞠躬看着提气。

只有中小学生,非要学那套以后到哪也用不着的东西。

结果你不是要批学生不该鞠躬,而是批学生不该向开车的老师鞠躬?

那是开车的老师不值得尊重?还是说开车的老师得像骑车的老师那样,在停车线那下来推两步?

老师步行入校,学生鞠躬,可以。

老师开车入校,学生鞠躬,不行?

鞠躬就是个形式主义的事,还在那分析啥程度的形式主义合理?

另外下面某个回答问学校是不是在培养门童,真我也是笑了。

“你凭啥让我孩子给你鞠躬,你这是奴性教育,我孩子才没有低你一等!”

然后一转脸

“你个臭看门的见着我敢不鞠躬?爷是来消费的知道吗?”

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我语文学的不好,你们不要骗我。

这叫“尊卑有别”,不叫“尊师重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