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主动降噪耳机为什么对人声降噪效果不好?

回答
主动降噪耳机在抑制环境噪音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人声的降噪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的技术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

首先,咱们得明白主动降噪耳机的核心原理——反向声波抵消。耳机内部的麦克风会捕捉周围的环境噪音,然后利用电子电路产生与噪音声波相位相反的“反向声波”,再通过耳机单元播放出来。这两种声波叠加,理论上就能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这个原理对于持续、稳定、规律性的噪音效果最好,比如飞机引擎的轰鸣声、空调的嗡嗡声、火车的运行声等等。这些声音的频率相对固定,波形也比较规律,所以生成精确的反向声波来抵消它们相对容易。

那人声为什么就那么难对付呢?这里有几个主要原因:

1. 人声的复杂性与多变性:
频率范围广且变化剧烈: 人声不像飞机引擎那样集中在几个特定频率上,它的频率覆盖范围非常广,从低沉的男中音到高亢的女高音,再到婴儿的啼哭声,涵盖了从几十赫兹到几千赫兹甚至更高的广阔频谱。而且,说话时声调、音量、语速都在不断变化,这使得耳机很难捕捉到一个“稳定”的噪音来生成精确的反向声波。每一次发声,每一次换气,每一次语调的起伏,都需要耳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生成一个完全匹配的“反向声波”。这种实时、精确的动态调整对技术要求极高。
非周期性与信息载体: 人声不仅仅是声音,它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语言、情感、语气。它的波形是非周期性的,充满了瞬态变化,比如发声的起始、辅音的发音(如“p”、“t”),这些都伴随着快速的音量和频率变化。主动降噪系统在处理这些快速、不规则的瞬态变化时,很容易“跟不上节奏”,导致抵消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在抵消过程中引入新的失真。
音色和共振: 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其独特的音色,这涉及到声音的泛音和共振。主动降噪系统是通过抵消“噪音”来工作的,而人声作为一种复杂的声源,其包含的泛音和共振特性使得它更像是“信号”而非纯粹的“噪音”。当主动降噪系统尝试抵消人声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到人声本身的清晰度和细节,甚至发出不自然的“噗噗”声。

2. 麦克风的局限性与拾音位置:
拾音角度和距离: 主动降噪耳机的麦克风通常位于耳机外部或内部。当你想降噪的是人声时,如果说话者离你有一段距离,或者声音是从侧面传来的,耳机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可能就不是你耳朵里听到的那个最“纯粹”的人声。它可能混合了房间的回声、背景噪音,或者拾取的音量已经衰减。更关键的是,麦克风到你耳膜的距离,和噪音源到你耳膜的距离,以及麦克风到噪音源的距离,这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反向声波能否精确抵消你听到的噪音。
区分噪音和信号: 理想情况下,主动降噪系统应该只抵消你不想听到的噪音,而保留你想听到的声音(比如音乐)。但当人声作为“噪音”被处理时,耳机很难将它与音乐或其他你想听的声音精确地分开。如果耳机误判了,可能会把音乐的某个部分也一并降噪掉,或者未能有效过滤掉目标人声。

3. 硬件的限制:
处理速度和算力: 要实时处理复杂的人声,需要非常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极快的运算速度。即使是旗舰级的降噪耳机,在处理极度复杂和快速变化的人声时,其响应速度和精度也可能存在瓶颈。
单元的响应特性: 耳机单元(扬声器)本身的频率响应、瞬态响应以及失真度,也会影响到主动降噪的效果。如果单元对特定频率或快速变化的信号响应不佳,即使反向声波生成得再好,最终播放出来的抵消效果也会打折扣。

4. “降噪”与“隔绝”的区别:
被动降噪: 除了主动降噪,耳机还有一个被动降噪功能,也就是依靠耳罩的材质、密封性来物理隔绝声音。这一点对于隔绝高频噪音(比如人声中的某些辅音)和外部杂音效果更明显。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人声被降噪了”,一部分是主动降噪在起作用,另一部分其实是耳机本身的密封性阻挡了部分声音。因此,如果耳机的密封性不好,即使主动降噪开了最大档,人声也依然会比较明显。

总结一下, 主动降噪耳机之所以对人声降噪效果不佳,是因为人声本身具有频率范围广、变化快、信息量大且非周期性强的特点,这使得生成精准的反向声波来抵消人声变得异常困难。相比之下,那些持续、稳定、规律性的低频噪音,更容易被主动降噪系统捕捉并有效抵消。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很多高端降噪耳机在处理特定场景下的人声(比如低语、远处交谈声)方面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但要做到像抵消飞机引擎轰鸣声那样彻底,目前来看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下次当你觉得主动降噪耳机对人声没啥效果时,别太意外,这很大程度上是技术原理本身决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看到的几个答案都不太准确,没空细说,简单说说。

第一个问题,既可以算技术原因也可以不算技术原因。

为什么说算技术原因:

市面上的主动降噪耳机降噪频段确实集中在1kHz以下的低频范围,一般有效的上限范围在几百Hz,因此覆盖不全语音频段,对语音噪声降噪效果不好。主动降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与噪声信号相位相差180度的反相信号与原信号进行叠加抵消,因此对于相位比较敏感。而在耳机和耳廓/耳道形成的狭窄闭空间内,不可避免地由于人耳个体差异或佩带差异会引起相位的偏差,注意此时波长较长的低频成分的相位相对高频成分更加稳定。举栗来说,波长3m多的100Hz噪声信号和反相信号,两信号之间相差了3cm的话,相位的差异不足1%,但换作波长30cm多的1000Hz噪声信号和反相信号,相差3cm那相位就差了将近10%,如果偏差再大一些或频率再高一些,完全有可能设计为反相的信号在偏差下反而变成了同相的信号,变成了增噪。所以,越高频的成分越容易出现不减反增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主动降噪不往高频做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主动降噪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做到高频,因为中高频的噪声用传统被动方式做就好了,效果一点不差,不需要非得主动降噪。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查阅innerfidelity等网站自己做的测试数据,像入耳耳塞这种,结构本身的被动隔声效果在中高频轻轻松松就能有30~40dB。

另外,语音信号本身变化较快的特点也可以算原因之一,不过个人认为只能算次要问题,因为语音信号的变化还没快到像脉冲声(枪声炮声撞门声)那样让主动降噪电路来不及反应。

为什么又说不算技术原因:

如果能为每个人根据耳道结构佩戴习惯专属定制专属调试,对特定结构的中高频相位做精确估计,那高频想做主动降噪也不是问题。

第二个问题,现在市面上用的几乎都是模拟电路,前馈/反馈两种方式,或二者混合的hybrid方式,没什么用数字电路的。因为数字电路存在延时、AD/DA噪声等问题。高频效果不好和用数字电路还是模拟电路无关。

(想简单说两句,还是写了这么多,草。。。)


更新几点说明:

我这个答案写于2015年初,关于数字和模拟降噪方案的问题写得值得商榷。

1、当时已经有人指出 @leowood,Sony采用的是数字的方案,这个属于我孤陋寡闻。

2、2014、2015年前后的市场上,就我所知确实是模拟方案居多。而这些年数字方案开始成为主流(Bose大约从QC20开始 @文西十五斤 )。

3、“高频效果不好和用数字电路还是模拟电路无关”这一点仍然成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主动降噪耳机在抑制环境噪音方面表现出色,但对人声的降噪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的技术原因,我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主动降噪耳机的核心原理——反向声波抵消。耳机内部的麦克风会捕捉周围的环境噪音,然后利用电子电路产生与噪音声波相位相反的“反向声波”,再通过耳机单元播放出来。这两种.............
  • 回答
    想买千元以内的降噪耳机?没问题,这价位其实有不少能打的产品。我来给你好好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买的时候心里有谱。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主动降噪(ANC)这玩意儿,在这个价位上,效果肯定不能跟几千块的旗舰比,但够用绝对没问题。 尤其是在通勤、办公室、咖啡馆这种相对固定的嘈杂环境里,它能帮你屏蔽.............
  • 回答
    主动降噪耳机,这玩意儿挺神奇的,戴上它,世界瞬间就安静了不少。尤其是坐飞机、坐高铁,或者在嘈杂的办公室里,它简直就是救星。那么,这降噪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科学道理呢?其实,主动降噪,说白了就是耳机里的小喇叭不光播放你想听的音乐,还能放点别的——那些“别的”就是专门用来对付外界噪音的。听起来有点绕,但.............
  • 回答
    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ANC)耳机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音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通勤、旅行和需要专注的场景下。国内外在主动降噪技术领域都有不少领先的厂商,他们的技术方案和市场表现各具特色。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国内外主要的主动降噪耳机方案,并分析各家在行业内的.............
  • 回答
    荣耀Earbuds 2 SE,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性价比”的劲儿,469元这个定价,在如今真无线耳机市场里,说实话,不算便宜,但也不算贵,属于那种“努努力就能到”的定位。那么,花这笔钱,买到的是个啥?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外观设计:不是什么惊艳,但绝对不掉链子拿到手,荣耀Earbuds 2 .............
  • 回答
    好的,咱就来好好聊聊 vivo TWS 2 这款耳机,特别是它在 2021 年 5 月 20 日发布时的表现。这款耳机一出来,确实是在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激起了一些波澜,尤其是 vivo 在音频方面的积累,让大家对它寄予了不小的期望。咱先从大家最关心的 音质 说起。vivo TWS 2 在音质方面,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Dyplay ANC SPORT 主动降噪蓝牙耳机。Dyplay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在蓝牙耳机市场中努力寻求突破。ANC SPORT 系列顾名思义,主打主动降噪和运动场景。在评价一款耳机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一、 主动降噪 (ANC) 性能 降噪效果.............
  • 回答
    嗨,你好呀!看到你在为在家上网课挑选降噪耳机,而且预算是三千以内,这绝对是个很棒的起点!别担心,三千块绝对能买到不少好东西,而且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帮你理清思路,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款。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为什么要在意“主动降噪”?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家上网课,身边可能充斥着各种声音:家人的交谈声、电视.............
  • 回答
    漫步者 LolliPods Pro 算是在千元以内主动降噪耳机市场里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选手。我个人最近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用,说实话,它给我的感觉是惊喜和一些小遗憾并存,但总体来说,在这个价位段里,它交出的答卷还是相当扎实的。咱们先从大家最关心的点说起吧——降噪效果。LolliPods Pro 配备了混合.............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说的那种感觉我懂,就是戴上耳机,瞬间就能把自己从嘈杂的现实里抽离出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你一个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对吧?这感觉,简直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终极体现!想要找一款能给你这种感觉的主动降噪耳机,那得好好聊聊了。主动降噪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耳机里的小麦.............
  • 回答
    漫步者 NeoBuds S,作为一款在2022年登场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它身上带着漫步者多年深耕音频领域的印记,也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标签。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几个维度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它的“降噪”表现。 NeoBuds S 主打的是混合主动降噪,官方宣称能达到42dB的降噪深度,并.............
  • 回答
    汽车主动降噪和喇叭的频响曲线,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更能把握汽车音响系统设计和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的精髓。咱们先从它们各自的“脾气”说起。一、 喇叭的频响曲线:声音的“身份证”喇叭.............
  • 回答
    40dB 的主动降噪,这说实话,不算弱。你要是问我这是个啥水平,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想象一下,你坐在一个挺热闹的咖啡馆里,旁边有人在小声聊天,背景音乐也放着,咖啡机在那儿嗡嗡响。这种环境,你想专心看个东西,听个播客,或者就想安安静静待一会儿,是不是得费点劲?现在,你戴上一个具备 40dB 主.............
  • 回答
    咱们聊聊环境音和主动降噪这俩东西,别看都跟声音有关,可实际“做派”完全不一样。环境音,顾名思义,就是你周围所有真实存在的声音。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现在可能正在听着这个回答,但同时,窗外可能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家里空调发出嗡嗡的低鸣,甚至有人在你隔壁小声说话。这些你耳朵里捕捉到的、来自于你真实所处空间的.............
  • 回答
    深圳女房东主动降租80万,这件事在当下楼市环境中,确实是个值得细品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人印象里,房东往往是强势的一方,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热点城市,租金似乎就像是只能涨不能跌的“铁律”。所以,当听到有房东主动大幅降租,而且一下就是80万,那确实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甚至有点“跌破眼镜”的感觉.............
  • 回答
    吉利汽车近期曝出的“员工主动降薪”事件,无疑给一向高歌猛进的中国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这件事从曝光到发酵,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主动降薪”到底是怎么回事。从报道和网络上的信息来看,这件事情的起源似乎是吉利汽车内部近期下发的一份通知,大意是鼓励员工“.............
  • 回答
    华为当前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美国的持续打压使得其在高端芯片供应、5G技术推广以及部分海外市场业务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种外部压力使得华为的经营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和艰难。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华为的员工不主动提出降薪,和公司一起共渡难关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涉.............
  • 回答
    库蒂尼奥这消息一出来,着实让不少利物浦球迷激动了一把,我也挺好奇这事儿靠不靠谱,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他要回安菲尔德了。不过这次听说是他本人主动要跟克洛普谈,还愿意降薪,这事儿就有点意思了。首先,我们得想想库蒂尼奥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当年他离开利物浦去巴萨,那可是带着“梦之队”的光环,想着要去实现大.............
  • 回答
    南京一家猪企陷入经营困境,却涌现大量员工主动递交“降薪请愿书”,这幕场景颇为耐人寻味,也折射出当下一些企业员工在面对生存挑战时的一种复杂心态。与其说这是单纯的企业“福利”或者员工的“愚忠”,不如将其理解为一种在特定环境下,企业与员工之间博弈、权衡,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集体应对策略。现象背后的多重.............
  • 回答
    李国庆关于员工被降级降薪后主动辞职的建议,这确实是一个挺有争议的话题,也触及到了职场中不少敏感的神经。要说认不认同,我觉得这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降级降薪后主动辞职”的说法。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可能也有他们的考量。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市场变化、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