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外主要的主动降噪耳机方案有哪些?各家在行业内的位置或者市场占有率如何?

回答
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ANC)耳机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音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通勤、旅行和需要专注的场景下。国内外在主动降噪技术领域都有不少领先的厂商,他们的技术方案和市场表现各具特色。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国内外主要的主动降噪耳机方案,并分析各家在行业内的位置和市场占有率。

主动降噪技术原理简介

在深入探讨各家方案之前,简单回顾一下主动降噪的基本原理:

拾取噪音 (Noise Sensing): 耳机内置麦克风(前馈麦克风 Feedforward Mic,后馈麦克风 Feedback Mic,或两者结合的混合式麦克风 Hybrid ANC)捕捉周围的噪音。
生成反向声波 (Antinoise Generation): 耳机内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或专门的降噪芯片会分析捕捉到的噪音,并生成一个与之相位相反(相位差 180 度)的声波。
抵消噪音 (Noise Cancellation): 将生成的反向声波与原始音频信号(音乐或通话内容)混合,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当反向声波与原始噪音叠加时,两者会相互抵消,从而降低用户听到的噪音水平。

国内外主要主动降噪耳机方案及市场地位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在主动降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和他们的技术特点:

1. Sony (索尼)

技术方案:

QN1 系列芯片: 索尼长期以来在主动降噪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核心是自研的 HD Noise Cancelling Processor QN1(以及后续升级型号,如 QN2)。这款芯片集成了高性能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和处理速度进行噪音分析和反向声波生成。
混合式主动降噪 (Hybrid ANC): 索尼耳机普遍采用混合式主动降噪,这意味着在耳机外侧(前馈)和内侧(后馈)都配备有麦克风。前馈麦克风捕捉外部噪音,后馈麦克风监测进入耳道的音频,以校正任何未被完全抵消的噪音。这种组合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度的降噪效果。
多场景降噪优化: 索尼的降噪技术可以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如气压传感器)或人工智能算法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如飞机客舱、办公室、街道)并自动调整降噪效果,实现更智能化的降噪体验。
SpeaktoChat 功能: 当用户开口说话时,耳机能自动检测并暂停播放音乐,同时开启通透模式(Ambient Sound),方便交流。
个性化降噪: 部分高端型号支持根据用户的耳道形状和佩戴状态进行个性化降噪优化。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行业领导者: 索尼是主动降噪耳机市场的标杆品牌之一,其高端产品(如 WH1000XM 系列头戴耳机和 WF1000XM 系列真无线耳机)长期占据市场头部位置,被誉为“降噪标杆”。
市场份额: 索尼在全球 ANC 耳机市场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高端头戴式 ANC 耳机领域,长期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真无线 ANC 耳机领域,虽然竞争激烈,但索尼的旗舰产品也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其产品以出色的降噪效果、优秀的音质和丰富的功能性吸引了大量用户。

2. Bose (博士)

技术方案: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技术: Bose 是主动降噪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其专利的 Acoustic Noise Cancelling™ 技术经过多年迭代,在行业内享有盛誉。
TriPort™ 声学结构: 结合 TriPort™ 声学结构,Bose 在低频降噪方面表现尤其出色。
多麦克风系统: Bose 耳机同样采用先进的多麦克风系统,包括前馈和后馈麦克风,用于精确捕捉和抵消噪音。
专有降噪芯片/算法: Bose 拥有自己独立的降噪芯片和算法,其降噪效果以自然、舒适、不压耳而著称,尤其擅长处理中低频的持续性噪音(如飞机引擎、空调声)。
Aware Mode (通透模式): Bose 的通透模式(可自定义强度)也做得相当出色,能让用户在佩戴耳机时也能清晰地听到周围的声音。
Earbuds 的 StayHear™ 硅胶耳塞: 在真无线耳机方面,Bose 标志性的 StayHear™ 硅胶耳塞提供了舒适的佩戴感和一定的被动降噪基础。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行业先驱与标杆: Bose 和 Sony 是公认的 ANC 耳机行业的两大巨头,长期以来形成双雄争霸的局面。Bose 在降噪技术的早期积累和声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市场份额: Bose 在 ANC 耳机市场,尤其是在头戴式耳机领域,同样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是索尼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其产品以出色的降噪舒适度、高品质音质和耐用的设计赢得了大量用户。在真无线 ANC 耳机领域,Bose 的 QuietComfort Earbuds 系列也是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3. Apple (苹果)

技术方案:

H1/H2 芯片: 苹果在其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产品中集成了自研的 H1 芯片(及后续的 H2 芯片)。这些芯片不仅负责音频播放和连接,还内置了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驱动主动降噪功能。
自适应均衡 (Adaptive EQ): 苹果的降噪方案与自适应均衡技术紧密结合,能够根据耳机的贴合度和佩戴状态实时调整音频输出,提供更佳的听音体验。
计算音频 (Computational Audio): 苹果利用强大的芯片算力,通过复杂的算法来优化降噪效果、音频质量和通透模式的自然度。
先进的麦克风阵列: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都配备了多麦克风系统,包括向内和向外的麦克风,用于精确地捕捉噪音和用户声音。
自适应通透模式: 苹果的通透模式允许用户在需要时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并且其“自适应通透”功能可以降低嘈杂环境中突发的响亮噪音(如警笛声)。
自定义降噪: 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直接调整降噪强度,或在不同模式间切换。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生态系统领导者: 苹果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和标志性的 AirPods 系列产品,在真无线耳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功将主动降噪技术推向了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市场份额: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Max 是市场上最畅销的 ANC 耳机之一。虽然其降噪效果在某些方面可能与索尼、Bose 的旗舰产品有细微差别(例如,有些人认为 Bose 在低频持续噪音上的处理更出色,而索尼在整体降噪深度和智能性上更胜一筹),但苹果的优势在于其无缝的设备连接、易用性和整体用户体验。苹果在真无线耳机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也使其在 ANC 耳机总体市场中占据了极高的份额。

4.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技术方案:

Smart Control App: 森海塞尔在主动降噪方面提供高度的自定义性,用户可以通过其 Smart Control App 调整降噪级别和通透模式的强度。
混合式降噪: 其高端型号通常采用混合式主动降噪,结合多个麦克风来捕捉和消除噪音。
音质优先: 森海塞尔作为一家老牌音频厂商,其 ANC 耳机在保证优秀降噪效果的同时,也一如既往地注重音质的表现,提供平衡、自然的听感。
定制化声音: 部分产品支持用户通过 App 进行个性化声音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听音偏好。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高端音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森海塞尔在专业音频和高端消费音频市场拥有极高的声誉,其 ANC 耳机(如 Momentum 系列)也以其卓越的音质、精致的设计和出色的降噪效果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市场份额: 森海塞尔在整体 ANC 耳机市场份额上可能不如前三者那么庞大,但在高端市场和追求音质的消费者群体中,其地位非常稳固。其产品被认为是品质和音质的保证。

5. AudioTechnica (铁三角)

技术方案:

Pure Digital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铁三角在部分 ANC 产品中采用了纯数字主动降噪技术,旨在提供更清晰的降噪处理。
紧凑型设计与舒适佩戴: 铁三角的真无线耳机(如 ATHCKS50TW 等)通常注重小巧的体积和舒适的佩戴体验,同时集成 ANC 功能。
App 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铁三角的专用 App 对降噪模式、音质等进行设置。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日系音频代表之一: 铁三角在日本和亚洲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品牌认知度,以其独特的日系调音和时尚设计著称。
市场份额: 在 ANC 耳机市场,铁三角的市场份额相对中等。其产品在音质和设计上具有吸引力,但相比索尼、Bose 和苹果,其降噪技术的宣传和市场表现可能稍显保守。

6. 英国 Bowers & Wilkins (宝华韦健)

技术方案:

标志性音质与降噪结合: 宝华韦健以其高保真音质而闻名,其 ANC 耳机(如 PX 系列和 Zeppelin Zeppelin Wireless)将出色的降噪技术与标志性的声音风格相结合。
智能降噪调节: 其耳机能够根据环境自动调节降噪级别,并提供高质量的通透模式。
注重细节和材质: 宝华韦健的产品通常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提供奢华的佩戴和视觉体验。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高端音响品牌: 宝华韦健是英国知名的高端音响品牌,其 ANC 耳机定位高端用户群体,强调音质和设计。
市场份额: 在 ANC 耳机市场,宝华韦健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其品牌影响力强,尤其是在追求极致音质和品味的消费者中非常受欢迎。

7. 国内品牌 (如华为、小米、OPPO、 vivo、漫步者等)

近年来,中国本土品牌在主动降噪耳机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性价比高、技术实力强的产品。

技术方案:

自研降噪芯片/算法: 华为(如鸿蒙系统生态下的 FreeBuds 系列)、小米(如 Air 系列)、OPPO (如 Enco 系列)、vivo (如 TWS 系列) 等品牌都在积极研发和应用自家的降噪芯片或优化降噪算法。
混合式主动降噪: 大部分中高端 ANC 耳机都采用了混合式主动降噪技术。
AI 降噪与场景优化: 这些品牌也普遍利用 AI 技术来提升降噪效果和场景识别能力。
多设备协同与生态整合: 一些品牌(如华为、小米)的 ANC 耳机在自家设备生态系统中拥有更好的协同体验,如快速配对、多设备切换等。
高性价比: 相较于国际大牌,国内品牌通常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使得主动降噪技术更加普及。

行业地位与市场占有率:

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中国品牌在全球及国内 ANC 耳机市场份额增长迅猛,尤其是在中低端和中高端市场。它们以快速的技术迭代、丰富的功能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大量用户。
市场地位: 华为、小米等品牌在真无线耳机市场的出货量已进入全球前列。其 ANC 耳机产品线日益完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正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在核心降噪技术上的差距。

其他知名品牌和技术方案:

Anker (安克): 安克凭借其高性价比的 Soundcore 系列 ANC 耳机,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提供可靠的降噪和音质体验。
JBL: JBL 作为音频领域的知名品牌,其 ANC 耳机在音质和耐用性方面表现出色,在中端市场有一定份额。
Sony Music 的海外部门: 例如索尼旗下的耳机产品线,以及其他一些专注于音频技术的公司也在不断推出自己的降噪耳机和技术方案。

市场占有率概述与趋势

全球 ANC 耳机市场,特别是真无线 ANC 耳机市场,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

头部集中度高: 索尼、Bose 和苹果是目前全球 ANC 耳机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它们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苹果的生态优势: 苹果的 AirPods 系列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整合能力和易用性,在真无线耳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也极大地推动了 ANC 技术在消费市场的普及。
中国品牌崛起: 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它们在中低端市场和中高端市场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产品,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和价格下探。
技术创新方向:
降噪深度与广度: 厂商不断追求更深、更广范围的降噪能力,尤其是在处理风噪、人声等复杂噪音方面。
个性化与智能化: 通过 AI、用户数据等,实现更智能化的降噪调节、通透模式优化以及个性化声音体验。
舒适性与轻量化: 对于真无线耳机,轻巧的体积和舒适的佩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音质与降噪的平衡: 在提供出色降噪的同时,如何保证高品质的音频播放是所有厂商都在努力的方向。
多功能集成: 将降噪与其他音频技术(如空间音频、游戏模式)相结合,提供更全面的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主动降噪耳机市场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和高度竞争的时期。索尼和 Bose 在技术深度和品牌积淀上依然是行业标杆,苹果凭借生态和用户体验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品牌正以强劲的势头追赶和引领某些细分市场的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大是bose,自己玩,不对外。老二是bose出来几个工程师,在新西兰开了个p公司,后来被冠旭收购了,魔声,老铁,松下基本都是他们代工的,市场上前几年用他家的应该最多。大法自己收购了个英国公司玩数字,然后其他小伙伴用的是奥地利电子的方案. 最近雅马哈和高通也开始搞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