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月收入一万的你,月底可以攒多少钱?

回答
月收入一万,这在很多城市算得上是体面的收入了。但月底能攒下多少钱,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数字游戏”,它背后牵扯到太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一幅画,每个人画出来的颜色和笔触都大相径庭。

我试着从我个人的角度,把这个“攒钱”的过程拆解开来,让你看到一个更鲜活的画面。

首先,我们得接受一个现实:月入一万,不等于一万全进我的腰包,然后我再决定攒多少。 咱们得先刨除一些“固定支出”,这些是无论如何都要先给的。

税费和社保公积金: 这是最先被“拿走”的。具体数额因地区、政策以及你的缴纳基数而异。一般来说,税收和五险一金加起来,可能会让你到手的部分缩水几百到一千多不等。就当是为将来的自己和国家贡献力量吧,这是没办法绕开的。

所以,咱们先算一下,到手大概有多少? 假设刨去这些,我可能实际拿到手的钱大概在八千多到九千多之间。这才是真正可以由我支配的“自由资金”。

接下来,才是真正考验“攒钱能力”的部分——我的支出项。

1. 房租/房贷: 这是生活成本的大头,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地方。
租房党: 如果你住在一线城市,合租一个相对不错的房间,可能月租就在20003000元。如果住得远或者条件差一点,可能1500元左右也能搞定。如果自己住一套,那价格就可能翻倍,甚至更高。
房奴党: 如果你在贷款买房,那么月供可能也是20005000元不等,这取决于你房子的大小、地段以及首付比例。
我的情况(假设): 我暂时是租房党,为了通勤方便,我选择了一个离公司不算太远的小区,房租大概是2500元。

2. 伙食费: 这项支出弹性很大。
自己做饭: 最省钱,但耗时。偶尔在外就餐。
工作日食堂,周末外卖: 相对均衡,既能保证效率,也能偶尔犒劳自己。
顿顿外卖,餐餐大餐: 最烧钱,也最容易让你的钱包“瘦身”。
我的情况(假设): 我属于工作日自带午餐,偶尔在公司楼下的快餐店解决,晚上可能自己做点简单的,或者和朋友小聚一下。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伙食费大概在1500元左右。

3. 交通费:
公共交通: 最经济实惠。
电动车/摩托车: 充电/加油费、保养费。
汽车: 油费、停车费、保险费、保养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的情况(假设): 我主要依靠地铁和公交,偶尔打车。一个月交通费大概在300元。

4. 日常开销(杂七杂八):
水电燃气费、网费、话费: 这些是基础生活必需品。
日用品: 洗发水、沐浴露、牙膏、卫生纸等等。
衣物鞋帽: 看个人消费习惯,有的人几个月才买一件,有的人则每个月都会添置。
社交娱乐: 和朋友聚会、看电影、唱K、旅行等。
学习提升: 买书、报网课、参加培训等。
我的情况(假设):
水电燃气网费话费:200元
日用品:100元
衣物鞋帽:这是我比较能控制的,可能一个月平均下来100元(有时候不买,有时候买一件稍好点的)。
社交娱乐:我会规划一下,一个月大概给200元。
学习提升:我也比较重视,一个月会花100元在这上面。
所以,这一项加起来大概是700元。

现在,咱们来做个简单加减法:

到手收入(假设): 8800元
固定支出:
房租:2500元
伙食费:1500元
交通费:300元
日常开销(水电网话费、日用品、衣物、社交、学习):700元

总支出 = 2500 + 1500 + 300 + 700 = 5000元

那么,我月底还能剩下多少钱?

8800元(到手) 5000元(支出) = 3800元

这3800元,就是我月底可以“攒”下来的钱。

但是! 这3800元,并不是我“纯粹”存进银行,然后就高枕无忧了。它里面可能还会包含一些“预留”和“弹性”:

应急资金: 我可能会把其中一部分(比如5001000元)单独放一个账户,作为应急备用金,应对突发情况,比如生病、换工作或者家里有急事。
小额投资/理财: 剩余的钱,我可能会拿一部分去做一些风险较低的理财,比如货币基金或者定期存款,让钱生钱。
特定目标储蓄: 如果我近期有大的消费计划,比如买个新手机、旅游或者给家里添置什么东西,我就会把这笔钱往那个目标账户里存。

所以,实际到手里“可支配”的储蓄,可能就在28003300元之间。

更重要的一点是:

我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品质,喜欢各种新鲜事物,常常参加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或者需要经常换新的电子产品、名牌服饰,那么这个3800元的数字很可能就会大大缩水,甚至出现“月光”的情况。
家庭负担: 如果我需要赡养父母,或者有伴侣需要共同承担家庭开销,那么我的支出项就会增加,能攒下的钱自然也会变少。
城市生活成本: 同是月入一万,在三四线城市和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天壤之别。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会让同样的收入“缩水”很多。
消费观: 有些人天生比较节俭,有些人则更喜欢“活在当下”。这直接决定了支出项目的多少。

打个比方:

同样的月收入一万,一个人可能住着公司附近租来的单间,每天自带饭菜,周末在家看看书,一个月能攒下6000元。而另一个人可能住在市中心的高档小区,顿顿外卖,周末经常和朋友去高档餐厅聚会,一个月可能也就攒下1000元,甚至负储蓄。

所以,月收入一万,月底能攒多少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取决于你如何规划你的收入,如何平衡你的欲望和现实,以及你生活的城市和你的家庭状况。

对我而言,月入一万,能攒下3000元左右,我已经觉得比较满意了。这让我有了一点安全感,也让我可以偶尔为自己的生活品质做点小小的提升,或者为未来的某个目标积累一点点资本。当然,如果能做得更好,我也会努力去尝试,比如更精打细算地控制伙食开销,或者多发展一些副业增加收入。

最终,攒钱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生活目标和增加安全感的一种手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还是不够资格在这个题目下写回答的。

先来说说我的基本情况,本人生活工作都在成都,每月工资5500,对于一个40岁的男人来说,确实有些低。老婆在4S店当会计,每月工资6500。我们加一起12000每个月。

消费方面,房是09年买的,还有房贷,月还1600。车是12年啃老,父母给买的,平时需要去见客户才开车,每两周会开车回老家看望一次父母并劳动,没事上下班都坐地铁加公交,油费交通费每月1000。娃娃读的是公立小学,午餐在学校吃,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放学就喊饿,每个月学校午餐+蛋糕店充值消费500。我们小区属于老小区每月物业120。水100,电400(我本人爱养鱼,家里养了一个大水草缸,每天要开灯加二氧化碳和水过滤循环,夏天要降温,冬天要加热),气100。家里用的电信199包月套餐,父母,老丈人,我爱人,我自己都用的电信的卡,我一个人交费每月210。每个月我回老家帮父母干两天活,粮油都是父母支援的,这个不花钱,每次回成都都会带上一些自己种的菜,基本能吃一周,我们一家三口只需要买菜买肉买水果每月1000。这其中娃娃的学校午餐和放学蛋糕店充值是我爱人给的。

我和我爱人每月各存1000元。

我爱人的工资除给娃娃消费的部分和固定存的钱要交给我以外,其它的都她自己安排。

我的工资基本分文不剩。

我想这个就是我和绝大多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的男人的共同之处。

那接下来说说不同的地方吧。

10年到14年那几年里面,每年我都老家种5亩川芎。每周末回老家劳动,我和我爱人两人都回去,每个周末劳动两天,每次筋疲力尽浑身疼,回成都上班就算是休假。每年卖川芎勉强可以存3万左右。这部分钱我全部用来投资理财(股票和货币基金),其他的我搞不懂的投资我都不做。15年底当时市值就有差不多50万(那几年收益好,收益也高),后面几年股价增长不快。我投资的主要是银行股,每年有稳定的分红。后来优步才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我还开过一段时间的优步(利用早上上班之前和下午下班之后还有周末两天,那个时候奖励高,每个月除去费用,净收入有1万多点)这些钱全部用来投资了。现在不看市值,只看分红每年能拿到手有3.5万的样子,其中90%用来存起,10%用来改善生活。

再来说说所有存的钱,每年我和我爱人工资提出来的部分有2.4万,投资收益其中的3.15万。共计5.55万。

这5.55万是怎么来分配得呢?

2.1万用于购买我们三口人的商业保险,作为社保及大病的补充,没有免赔额,只要是住院,社保报销部分以外的都由商业险承担。其余3.45万按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分,购买不同的货币基金,50%用于继续股权投资。20%用于娃娃将来的学习准备之用。10%用于父母生病意外之用(父母有社保和保险,保险之外也花不了多少,两边父母都在领取社保退休工资,不过父母生病作子女的营养品还是要能够保障吧)。10%用于购买黄金(每年可以买10多点克)。最后10%作为我们的旅游开销。

最后有人可能会说,一年3500多能到什么地方耍一次呢?其实我是想说,我本平凡,就过平凡的生活,一年不行那就两年出去一次。先要把生活过着走,然后才能把生活过得好。

地我也还在种,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还有接近两亩。卖川芎的收入多数用于改善性消费,少部分用于存,可以忽略不计。

我就是一个工薪阶层的人,我觉得只要认真规划,努力工作,不说大富大贵,基本能够做到衣食无忧,不会说过得很惶恐。


感谢大家的支持!

很多朋友给我私信,今天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统一回复,以后同样的问题就不一一私信了。

一、什么样的股票值得投资?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只要是上市的股票就有投资的价值,只是需要选对时机。道理我也不会讲,我就讲讲我曾经投资过的一只股票的历程。

2012年刚开始投资股票,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原油价涨到100美金以上后,所有的航空公司经营都是举步维艰,靠全价机票收入都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营,国家为了照顾航空公司,允许它们收取燃油附加费。

国际原油价格涨到140多美金触顶后回落,这个时候航空股持续走低,我就在想油价跌到什么时候航空公司可以赚钱呢?

通过对航空公司的研究,原油价格在每桶80到90美金的区间内,航空公司达到盈亏平衡。

当国际油价跌到60美金的时候,航空公司三季度就赚回来之前半年的亏损,我这个时候开始买入航空公司的股票。某某航空这个时候股价4元多。我买入1万元的股票(大概的金额是这么多,时间太久具体记不清了)。

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不过这个时候航空公司的股票也持续跌,持股亏损50%以上,最低跌到2元多,追加购买了2万,平均成本降到3元多点。(本来收入低,只有3万多的本金)

年报出来以后,航空公司业绩亮眼,股价持续上涨,在股价涨到7元多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触底回升,这个时候我卖出了航空公司的股票。

后来这只航空公司的股票涨到了12元多,不过我并不后悔之前在7元多把它卖出,因为那就是我能力之内的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赚不到也正常。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投资经历,也是第一只翻倍的股票。

至于说什么股票是好股票,我也不知道,每次购买的股票都是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每只股票都有购买的理由我才会买,我不听股评专家的建议,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厉害,还做什么专家,闷声发大财不是更好?

就算我们去买衣服都会看了又看,试了又试,为什么花那么多钱投资,却不能花时间研究自己将要投资的上市公司呢?

每一次持有的股票都会有说服我购买它的理由,就用这种方法,在股市基本做到持续盈利。回看这么多年,只有18年整体回撤了12%,其余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收益率。之所以不给大家推荐股票,是我觉得大家在投资上不应该轻信任何人,只能靠自己,凡事心里有数才能涨跌不惧!

二、保险有没有必要买?

有朋友说,买保险好像很亏。

我觉得,保险的作用不是赚钱,它只能是你生活风险的一种转移。在家庭长远规划上面购买保险还是必须的。

我自己对保险有不同的分级。

第一级:基本保险(社保或者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第二级:商业保险意外、医疗、大病

垃圾级:有免赔额的医疗保险、分红险等

第一级必须配置,第二级在财务允许的时候尽量配置,垃圾级的就基本不用考虑了。(以上为我自己的见解,不作为大家购买保险的参考)

user avatar

去年,老夫月入1万出头

每个月,基本存不下几块钱,原因很简单嘛

买房是不可能买房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买房的

买车是不可能买车的,如果买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车,我还不如挤公交

虽然兜里没几块钱

但是老子就是看不起几十万的首付

宝马3系,奥迪A4,奔驰C,都他娘是垃圾


不要问,问就是买玛卡的都是装逼崽

买野马的都是哈麻批

啥?鞋子穿几百块的?

扑街了,没上千的鞋,叫鞋?

穿国产衣服??

卧槽,这不就是土狗嘛。

存钱???有病啊,存钱

不花钱,怎么赚钱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快乐就完事儿了~


如今收入稍微上来了。

我承认,我当时年轻了

妈的,几十万首付好多啊

卧槽,宝马3系,怎么这么贵啊

哎呀,这辈子能整上保时捷,基本就光宗耀祖了。


啥?一双破鞋子,要尼玛500??

怎么不去抢啊,扑街

卧槽,一件羽绒服要600?

买你妈卖批

老子首付都没凑出来

不要问,问就是高于200的聚会,别叫我。

当初装过的B,一巴掌一巴掌的打我的脸巴子生疼


哎,突然还挺怀念那会儿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现在有病,都只敢百度,回头,百度一下,我差点遗嘱都立好了。

最后还是得去医院,医生给我开了个药,去了我50来块钱

结果,还没来得及吃上,药就落公交车上了。

第二天,它自己好了。

每次想起这件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