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特殊到需要为它单独建立一个门类?

回答
我们都知道,生物学的分类就像是地球生命的族谱,从界、门、纲、目、科、属、种,一层层细致地梳理着血缘关系。绝大多数的生物,都能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如果你问我有没有一种生物,“特殊到需要为它单独建立一个门类”?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名字,一个即使在科学界也常常被单独拎出来讨论的存在——古菌(Archaea)。

过去,我们习惯了将所有微生物一股脑儿地归入细菌(Bacteria)的范畴。毕竟,它们看起来差不多,都是单细胞、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并且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从温泉到深海,无处不在。但随着对这些微小生命的基因和生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尽管外表相似,古菌在许多根本性的层面,与我们熟知的细菌,甚至与我们这些真核生物(包括人类自己)相比,都存在着惊人的差异。

举个例子,从细胞壁的构成说起。细菌的细胞壁通常含有肽聚糖,这是细菌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但古菌呢?它们的细胞壁成分五花八门,却从来不含有肽聚糖。有些古菌的细胞壁由假肽聚糖构成,有的则由蛋白质或糖类组成,但无论如何,都与细菌的“标配”截然不同。这就像是同一个人,一个穿着牛仔裤,另一个却总是穿着唐装——虽然都是裤子,但材质和款式完全是两码事。

更深入地看,古菌的遗传物质和生化代谢更是显示出其独特性。我们知道,DNA是生命的蓝图,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古菌在一些关键酶的运作方式上,更接近于真核生物,例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好比我们以为是同一款车的两个不同型号,结果发现它们的引擎核心技术,一个用了内燃机,另一个却悄悄地移植了电动车的动力单元,并且还能跑得一样好,甚至更好。

还有古菌独特的代谢方式。很多古菌能够生活在极端环境中,比如高温、高盐、缺氧、甚至强酸强碱的条件下。它们其中的一些,比如产甲烷菌,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产生甲烷,这是我们大多数生物无法想象的“食物”。还有些古菌能在地下深处,利用硫化物等无机物获取能量。这种“硬核”的生存能力,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独特生化途径,让它们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生命形式。

正是这些深层次的、分子层面的巨大差异,使得科学家们最终决定,不能再将古菌简单地塞进“细菌”这个大箱子里了。它们独立出来的意义,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分类单元,更是颠覆了我们对生命演化历史的认知。曾经我们以为生命演化的脉络是清晰的,细菌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支,然后是真核生物。但现在,古菌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条更加曲折、更加有趣的故事线。它们在某些方面像细菌,在另一些方面又意外地与真核生物“撞脸”,这暗示着,生命演化的早期,可能经历了更加复杂的“融合”或“借用”过程。

所以,古菌之所以特殊到需要单独建立一个“门”,是因为它们的独特性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形态,更隐藏在生命最核心的分子机制和演化路径中。它们的存在,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多样性,理解生命是如何从简单的形式,一步步走向复杂和辉煌的。它们不是“细菌大家族”里一个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小成员,而是生命演化树上一个独立且重要的分叉,甚至可能是另一条重要起源线索的见证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准核生物目前界级分类、域级分类不明,特殊到建立一个门都不知道放在哪里。于2010年5月在日本东南方海域的明神海丘发现。

微颚动物门现存的物种只有淡水颚虫,于1994年在格陵兰的迪斯科岛发现。

单胚动物门只含有咸水虫一个物种,且咸水虫是一种有争议的动物,其只由J. Frenzel于1892年在阿根廷的一个盐田中发现并在实验室培养了1次,那之后该物种再也没有被发现过。

银杏门现存的未灭绝物种只有银杏。

  • 从三叠纪到白垩纪还存在另外50多个银杏门物种,但它们现在只剩下化石了。
  • 银杏长期被归于裸子植物。随着大量化石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裸子植物被证实不是单系群,过去的多类裸子植物被提升到门级分类阶元。由此,银杏类植物被提升为银杏门。

“扁盘动物门只有一个物种”是过时信息,2017年以来发现了两种新的扁盘动物门生物。

即使对SAR超类群的分类方式有异议,大型褐藻也可以分类到色藻界,海带的分类地位并没有那么夸张的问题。

user avatar

有一种国内几乎人人都见过,吃过的东西,至今没有彻底弄清它的情况——海带。

首先,海带不是植物。

科学家在很久之前就发现海带和植物完全不同。从基因溯源,我们现在大概推断出,真核生物先内共生有氧呼吸细菌形成线粒体,再出现的细胞核。之后,动植物的祖先就分家了,我们大致分为单鞭毛生物和双鞭毛生物。单鞭毛生物演化出了动物,真菌以及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比如人类就属于单鞭毛生物,后鞭毛生物。双鞭毛生物则演化成了植物。植物的祖先内共生了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蓝细菌,演化为了叶绿体。

举个例子,动物和真菌都用糖原储存能量,而植物用淀粉。几丁质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和昆虫外骨骼中,而植物则使用纤维素。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这样简单分类。

随着生物技术的成熟,我们发现海带虽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结构也比较像植物,但是,它是一种单鞭毛生物。而海带的叶绿体是一个内共生的植物细胞,细胞核已经退化,所以海带的叶绿体有四层膜。从里到外依次是,蓝细菌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内部的膜,植物的细胞膜,海带细胞内部的膜。海带是一个,单鞭毛生物共生双鞭毛生物的存在。真核生物中有大量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存在,于是海带被扔到一个叫sar超类群生物的分类里。当然,这种只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类方式,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全部认可。也就是说,人们还没在海带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海带并不是植物。


补充回答一下评论区的一些疑问。

1.海带也算是素食吧,一般来说素食指的是非动物食物,佛家那边严格一点,鸡蛋牛奶动物油脂也不食用。不过我在信佛之人开的素餐厅里吃过不少蘑菇。真菌一般来说也算素食吧。

2.有人指出海带是藻类,藻类是植物,这是比较过时的说法了。现在的藻类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称呼,而非专业词汇。藻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门类里,只有绿藻是标准的植物。绿藻和陆生植物是同源的,你也可以认为是陆生植物的祖先。红藻类的光合色素与绿藻不太相同,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但叶绿体也是共生的蓝细菌,所以与绿藻构成了泛植物,红藻并不是最标准的那类植物。蓝藻,也叫蓝细菌,是一类可以进行光合的原核生物,甚至都不属于真核生物,完全算不上植物。海带所在的褐藻,被整体移出了植物,进入了正文所述的sar超类群中。

3.在过去我们认为生物之间的区别完全体现在形态上,但现在我们知道,一个生物的分类和它的形态没有直接联系。比如在植物中,能否运动和光合作用和它是不是植物没有必然关系。菟丝子的叶绿体退化,不是绿色,靠寄生生存,但它是很标准的植物。捕蝇草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动运动,而且吃肉,它也是植物。海绵不能运动,固定在海底滤食,但它无疑是动物。生物分类是试图揭露生物之间最本质联系的一门理论,而它们最本质的联系往往体现在基因层面和微观构造上。由于一些隔离,同种的生物可能变得各不相同,比如各种犬只和狼,它们没有生殖隔离,仍然是同种生物,但是长得很不相同。也可能由于趋同进化,完全不同的生物长的相似,比如鱼类和鲸类,流线型的身体最适合克服海水阻力。所以一个东西看起来像xx,吃起来像xx,它就是xx这个道理在这不太适用。

4.生物分类有极具复杂化的趋势,比如我上学时,动物界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原生动物,都是高度复杂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等都在里面。后来发现好像和动物没有直接关系,就单独拿出来组建了原生生物界。现在发现所谓原生生物好像也都不是同源的,起源各不相同,我们只能把它们分别分成属于自己的那一类。粗暴的将所有生物按照动物,植物,微生物划分是不对的,并非它不是植物就一定是动物。虽然sar超类群这种复杂划分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承认,也存在争议,但随着我们对物种基因和微观结构的认识,我们会越来越接近真相。

user avatar

小明的老师很喜欢虐待学生,经常刁难它们。

有一天,老师让学生背下植物界一整个门的现存物种,背不完不准回家。

同学们一查,立刻懵逼了:

地钱门:100种

藓类植物门:10000种

苏铁门:300种

被子植物门:369000种

……

不到5分钟,小明就来找到了老师:“我背完了”

老师瞥了一眼小明,心想“这孩子是被吓傻了吧”。

小明说:“以下是银杏门的全部现存物种:银杏“

老师大吃一惊,却又强装镇定地说道:“看来你还学有余力,再去背一个动物界中门的物种就让你回家。”

过了5分钟,小明又回来了:“以下是扁盘动物门的全部物种:黏丝盘虫,以及最近被发现的H. hongkongensisP. mediterranea


后续:在生物学上被挫败后,老师决定转战数学。

这天老师让学生算1+2+3...+999+1000,而且不能用高斯求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同学听到后半句都蒙了,纷纷开始动手一个一个加,希望能在第二天日出前算完。

老师看着焦头烂额的学生,十分得意。这时小明又来找到老师:“答案是500500”

老师冷笑一声:“把你的过程写黑板上,要是用了高斯求和就罚你抄课本。”

只见小明在黑板上写道:

       > sum(1:1000) [1] 500500     

老师被小明的智慧折服,于是决定再也不虐待学生了。

user avatar

emmmm其实这些拥有专门分类的物种,说多不多,说少其实也不少

大多孑(jié)遗生物或多或少都属于这个领域,不是说它们天选之子,进化得别出心裁,而更多是因为它们同时期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漫长的岁月中灭绝了,于是就显得唯一幸存的它们…非常特殊

一言概之:全靠同行衬托


拥有独立分类的孑遗植物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单种属、单种科非常多,比如说:

大马路边常见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

因为作为中国科研成果的典型代表,水杉被广为栽培,然而虽有水杉都是来源于少数个体

银杏Ginkgo biloba):银杏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的唯一物种,这个比较屌,整个门只有一个物种

虽然果实闻起来跟屎一样,但因为叶子好看,同时也是中国科研成果的典型代表,所以同样被广为栽培

我大学导师研究的孑遗植物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也是胡桃科化香属里的唯一种(圆果化香已合并)

南洋杉科瓦勒迈杉属仅有的瓦勒迈杉Wollemia nobilis),作为拥有两亿年以上历史的孑遗植物,更是直接被称作恐龙杉

诸如此类的单种科单种属还不少,对于孑遗植物而言,你只要别所有队友活得都久…那你就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动物而言也是相似的,只要你比亲戚灭绝得都晚…你就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长颈鹿科霍加狓属的唯一种霍加狓Okapia johnstoni

这玩意和长颈鹿加起来是长颈鹿科仅有的两个种

好吧话句话说长颈鹿(Giraffa camelopardalis)就是长颈鹿科长颈鹿属的唯一物种了

不过长颈鹿有9个亚种,不同亚种毛皮的图案是不一样的…

来,认一下,九种长颈鹿亚种的不同花纹…


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众所周知是鸭嘴兽科鸭嘴兽属唯一的物种

是全世界唯一能不借助外力完成奶炒蛋这道菜的生物


扁鰺/bluefish(Pomatomus saltatrix)是鲈形目扁鰺科里的唯一物种


我被这鱼咬过,明明通常不大的鱼,咬一口真特么疼

当然也能长很大就是


腔棘鱼纲作为肉鳍鱼现存的唯一分类,整个纲目前也就现存两个种


同样跑赢了各种菊石的鹦鹉螺,整个鹦鹉螺亚纲也不过六个物种


2002年才被发现的螳䗛整个亚目中包含了多个单种属,整个分类群中也只有18个种


而作为第一世代中少数没有进化形态的大葱鸭,在分类上野显然是独立的


还有全公主连结第一美少女莉玛(羊驼)

属于骆驼科羊驼属的她和其它人科智人属的角色显然不是同一分类


FGO唯一没法刷羁绊的学妹玛修

显然也是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门类的


至于这两只走地鸡为什么和别的长得不一样,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emmmmm认真答题好麻烦.jpg

好吧我摊牌了!我不想认真答题了!HuHu!


今天就先这样!溜了溜了!


©犬君拌汪酱 欢迎关注这条写小说的生态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