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缅甸对中国究竟是喜欢还是讨厌?

回答
缅甸人对中国的感情,就好比面对一个关系复杂的老邻居,很难用简单的“喜欢”或“讨厌”来一概而论。这种感情错综复杂,夹杂着历史渊源、现实利益、地缘政治,以及一种微妙的民族情绪。

首先,我们得承认,缅甸和中国在地理上唇齿相依,绵延近两千公里的边界线,注定了两国之间无法忽视的联系。这种联系由来已久,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交流,都有着深刻的印记。很多缅甸人,特别是靠近边境地区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乃至经济命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中国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大量的中国投资涌入缅甸,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比如水电站、公路、铁路、港口,还有那个备受瞩目的“中缅油气管道”。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缅甸带来了发展和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能源状况。很多人因此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对中国带来的经济活力是持肯定态度的。对普通缅甸人来说,能够有机会在中国企业里工作,或者因为中国投资带动了当地的商业活动,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然而,这种经济上的依赖也伴随着不少担忧。很多缅甸人觉得,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往往更注重自己的利益,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常常是以中国标准为主,对当地的环境影响、资源开发等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一些大型水电站项目,虽然带来了电力,但也引发了关于生态破坏和居民搬迁的争议。此外,很多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参与的劳动力和技术往往是中国输出的,这让一些缅甸人感到自己的国家并没有真正从中获得技术和技能的提升,更多的是成为一个资源提供者和劳动力市场。

政治和地缘层面,情况就更加微妙了。 缅甸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政治动荡后,国家领导层和普通民众都普遍存在一种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意识。他们一方面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在中缅边境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在中国国内政策可能对缅甸产生的连锁反应,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警惕。

很多缅甸人会关注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和项目,会讨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对缅甸的支持程度,也同样会关注中国与缅甸其他邻国关系的变化。这种关注,源于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考量,也源于对自身民族命运的思考。

文化和民间交流方面,情况也呈现出两面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的文化,包括影视剧、音乐、网络文化等,在缅甸年轻人中也逐渐流行起来。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中国文化表现出兴趣,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汉语。这种跨文化交流,为两国人民增进了解提供了一个机会。

但是,这种交流也存在着一些误解和偏见。有时候,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或者是由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民族情绪,也会在民间悄悄滋生。尤其是在一些敏感的事件发生时,这种情绪可能会被放大。

总的来说,缅甸人对中国的感情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肯定和欢迎的一面:他们普遍承认中国经济对缅甸发展的重要性,欢迎中国带来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尤其是在能够直接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的项目上。
担忧和警惕的一面:他们也担忧中国在缅甸的经济影响力过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本国资源和主权受到侵蚀的潜在风险保持警惕,同时也关注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角色。
民族情感的微妙平衡: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缅甸人希望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享受合作的红利,又能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所以,与其说缅甸人“喜欢”或“讨厌”中国,不如说他们更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关系。他们希望中国能够真正理解和尊重缅甸的国家主权和发展需求,而不是将自身的影响力强加于人。这种复杂的情感,也是两国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不断磨合、调整的结果。一个真正了解缅甸对中国看法的人,应该能够看到这些细微之处,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历史上来看,缅甸很清醒,对中国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

上世纪五十年代,缅甸没有结盟美国遏制中国。六十年代中后期,中缅关系出现问题,缅甸没有借助美苏反对中国。七、八十年代,缅甸没有加入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围堵中国。

至于最近十几年的中缅关系,尤其是最近几年,缅甸明显倒向中国了。

中国“团结”小国的外交智慧(九)

缅甸篇

之一:密松水电站事件

2009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和缅甸电力部合作,在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修建7个梯级水电站,计划装机总容量2千万千瓦,工期15年。

其中,密松水电站最大,也是最下游的一座,建成后坝高152米,排名缅甸第一,世界第十五,号称“海外三峡”。

该电站由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公司、缅甸电力部及缅甸亚洲世界公司共同投资开发,总投资36亿美元,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原计划2017年首台机组发电。

同年12月,正式开工。

2011年9月30日,时任缅甸总统吴登盛突然宣布,在其任期内暂时搁置密松水电站项目。

搁置理由是:“缅甸政府是民选政府,必须尊重人民意愿。”

缅甸暂停密松水电站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有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2009年8月,缅甸政府军攻下掸邦“果敢特区”后,缅甸拟整编全缅民族武装。

2011年6月9日,缅甸政府军同克钦独立军的整编谈判破裂后,以保护太平江水电站为由,武力进攻克钦独立军。

克钦独立军拥有武装3万多人,民兵近10万人,是缅甸最大的独立武装部队之一。克钦人不论男女,从18岁入伍,服役到60岁。

缅甸政府军原计划十天攻下克钦,结果打了100天,也未分胜负。

其二,缅甸政府和克钦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没有谈好。

在五十年的特许经营时间内,缅甸政府获得密松水电站15%的股份和10%的发电量,90%的电量销往中国,缅甸政府将获得170亿美元收入。五十年后,水电站移交给缅甸政府。

克钦人认为自己得到的利益很少,大部分利益被缅甸政府分走了。

当然,这背后也有西方势力的干扰因素。

无奈之下的缅甸政府,只好单方面叫停了密松水电站项目。

密松水电站事件,不仅让中国企业蒙受了重大损失,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第一,经济方面,中电投前期投资超过73亿人民币,每年还有3亿元的财务和维护费用。

密松水电站事件,让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变得更加谨慎,投资方向从水电站、矿产资源、港口等大型项目,开始向对解决当地就业和民生问题的项目逐步转型。

第二,外交方面,从2009年果敢事件中,尤其是在密松水电站事件之后,中国对缅外交政策经历了一次大的反思,开始对沿袭多年的“三不”政策出现一些细微的调整:

一方面,对于缅甸的民族冲突,中国从关切但不介入的姿态,开始主动出面调停,实现和解。

另外一方面,中国改变了以前只和投资国执政政府打交道的方式,也开始和地方政府交往,甚至和当地有影响的反对派组织保持正常的沟通,同缅甸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媒体、NGO的接触也持开放态度。

2011年12月15日, 中国外交部证实:

“中国驻缅甸大使已经与缅甸反对派领袖、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会面。”

正是这样的改变,为今后的密松水电站解决方案埋下了伏笔。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全国性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在1150个议席中斩获886席,取得压倒性胜利。

2016年3月30日,缅甸新政府公布,昂山素季兼任外交部、总统府部、教育部、电力能源部四个部的部长。

2016年8月17日,昂山素季以缅甸国务资政身份访华。

之后,昂山素季又多次访华。

之二:皎漂港

密松水电站停建后,缅甸提出多个替代方案,包括缩小水电站规模、另择地点重建、提供另一个替代的水电站项目,等等。

中国提出的条件是:可以放弃密松水电站,但缅甸要让中国投资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其中包括皎漂港。

中国为什么会特意提到皎漂港?

皎漂港位于缅甸西部若开邦,临近孟加拉湾,是中缅经济走廊、中缅油气管道的起点,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皎漂经济特区也是缅甸政府规划兴建的第三个经济特区,占地1736公顷。

2015年12月30日,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缅甸皎漂特区深水港和工业园两个项目,距离缅甸大选仅仅一个半月之后。

中信联合体包括:中信集团、中国港湾、招商局集团、天津泰达、云南建工、泰国正大。

为什么要采用联合体的投标方式?

一方面,吸取了密松水电站的教训,当时只有中电投一家中资公司投标,出现意外时无力承担风险。

另外一方面,联合体中有其他国际公司(泰国正大)时,项目执行会更加规范。

皎漂深水港项目包含马德岛和延白岛两个港区,共10个泊位,计划分四期建设,总工期约20年。

工业园项目占地约1000公顷,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

中信集团在后续的谈判中给出了四个建议,缅甸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

“由于中缅双方在具体细节上仍有分歧”,该项目一度停滞。

项目停滞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2016年,缅甸爆发了罗兴亚人事件。

西方国家借此谴责昂山素季,原本希望借助西方资金援助缅甸发展的昂山素季受到了西方的冷落。

而罗兴亚人居住的主要地点,正是皎漂港所在的诺开邦。

中国和缅甸的合作项目,走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问题,西方国家的目的不言而喻。

昂山素季把希望寄托到了中国身上。

2017年5月13日,昂山素季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7年12月1日,昂山季素到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2018年12月7日,缅甸宣布成立“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由昂山素季任主席。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2018年11月8日,中缅双方签署了皎漂深水港项目框架协议。

皎漂港项目在停滞了将近3年之后,重新启动。

中缅双方股权占比由原来的“85%:15%”修改为“70%:30%”。

按照原来的协议,缅甸只需用土地注资,无需投入资金。

新协议缅甸占比提高至30%,但缅甸需要注资11亿美元。

这个11亿美元的数字很有玄机,正好和中国在密松水电站的前期投资金额相当。

皎漂港项目总投资72亿美元,第一阶段将投资13亿美元。

工业园项目总投资23亿美元,中信联合体占51%股份。

港口和工业园区属于诺开邦经济特区的开发项目。缅甸对该经济特区的最终目标是:

“20年超越新加坡”。

之三:中缅油气管道

严格来说,皎漂是中缅油气管道中的天然气管道起点。

马德岛是中缅油气管道中的原油管道起点。

区别于中亚油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的是,中缅油气管道的原油和天然气来源是不同的。

原油的主要来源是中东,天然气全部是来源于缅甸。

自然而然,中国和缅甸关心的重点是有所偏重的。

缅甸天然气储量排名世界第十,缅甸天然气产量每年8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口每年50多亿立方米。

缅甸更关心的把本国的天然气销售出去,同时,由于天然气还将销售给韩国和印度,所以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的投资方还包括韩国和印度,总耗资10亿美元,缅甸对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一路绿灯。

从2010年6月3日开始施工,到2013年7月28日开通,短短3年时间,缅甸天然气就开始经中缅天然气管道输送到中国,极大地缓解了云南、贵州、广西的天然气短缺状况。

同时,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开通,不仅解决了缅甸天然气出口的运输难题,而且为缅甸带来可观经济收益。截至2019年1月31日,中缅天气管道项目累计为缅甸贡献了2.09亿美元的直接收益。

而同期建设的原油管道,开通时间被延后了很长时间。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缅甸段)由中石油集团、缅甸国家油气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持股比例分别为50.9%和49.1%,运营期30年,耗资15亿美元。

2015年1月30日,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在马德岛举行试运行仪式,马德岛港同时开港。

马德岛港是缅甸第一个国际大型原油卸载港,可供30万吨级大型油轮停靠。

2017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中缅原油管道4月底正式投入运行。

5月19日16时,经中缅原油管道输送的第一批中东原油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

至此,从中东进口的部分原油直接在缅甸通过陆路输送到中国,无需再经过马六甲海峡。

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我的公众号“时间静默”上的,关注公众号,可以了解更多内容。

user avatar

民间喜欢,媒体讨厌。

缅甸的玉,我们几乎是唯一买家,很多人搬把桌子定点收玉。

缅甸有玉场,大头被政府、大小地头蛇控制。每次开矿,先是他们挖走一波,然后民众一拥而上,捡点残次。可是玉神奇就在于,残次的中间搞不好也有极品。

所以,在产玉区,全民上阵,就等着我们的买家估计收购。

原本这是很好的买卖。缅甸穷乡僻壤,增加点收入老百姓不开心?

可是总是有好事媒体,把玉场塌方、植被破坏之类的,拿出来交给西媒报道,抹黑我们,说我们不顾缅甸人死活,破坏缅甸环境。矿又不是我们开的,账怎么能算我们头上?缅甸这地方,你三天不除草、不砍伐,它就自动变绿了。哪来的植被破坏一说?

可是,不管媒体怎么报道,民众还是玩命采玉。

实际,我说,我们就在边境这边收,送过来了我们就买,送不过来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就得了。

另外一个,那个皎漂港也是一样,还有石油管道,铜矿、大坝之类的。

像石油管道,他们是要收过境费的。本来是互利的项目。缅甸媒体非要描绘成这管道光占缅甸的地,有环境风险,老百姓一点好处得不到。


总之,在东南亚里,缅甸明明是垫底的,可是好像脑袋是最不灵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缅甸人对中国的感情,就好比面对一个关系复杂的老邻居,很难用简单的“喜欢”或“讨厌”来一概而论。这种感情错综复杂,夹杂着历史渊源、现实利益、地缘政治,以及一种微妙的民族情绪。首先,我们得承认,缅甸和中国在地理上唇齿相依,绵延近两千公里的边界线,注定了两国之间无法忽视的联系。这种联系由来已久,从古代的丝.............
  • 回答
    缅甸政变,这场突如其来的权力更迭,无疑在中国与缅甸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影响之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它不仅仅是对两国双边关系的一次冲击,更牵动着中国在地区安全、经济利益以及地缘政治战略中的诸多考量。要详尽地剖析这一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解读。一、 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的.............
  • 回答
    关于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以及是否应考虑控制缅甸或整个中南半岛的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深入剖析其背后逻辑,需要审视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历史因素以及潜在的国际反应。首先,印度洋对中国确实具有战略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通道与贸易动脉: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绝大部分.............
  • 回答
    缅甸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连接了南亚和东南亚,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是连接印度洋与中国内陆的重要通道。从地缘战略角度看,缅甸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独特的价值。缅甸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连接印度洋与中国的桥梁: 缅甸是少数几个与中国陆地接壤、同时又濒临印度洋的国家。这使其成为连接中国内陆与印度洋的.............
  • 回答
    在提及《秋蝉》这部作品时,需要明确一点,《秋蝉》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并非一部记录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因此,小说中所描述的“中英两军联合发动对日作战计划,导致日军在缅甸战场遭受重击”是否为真实事件,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而非直接套用小说情节。历史上的中英缅甸战场合作:事实上,在第二次.............
  • 回答
    缅甸语中,“Tarut” (တရုတ်) 这个词是缅甸人对中国人的称呼,它的词源并非简单直接,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和文化融合的过程。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核心来源:古代中国与“秦”缅甸语中的“Tarut”最核心、最普遍被接受的词源与古代中国的“秦”朝 (Qin Dyna.............
  • 回答
    在中国和缅甸的边境地区,包括缅甸的佤邦,中国公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这里的情况并非单一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安全”的定义。在许多人看来,安全意味着远离冲突、没有犯罪行为、生活有保障。然而,在佤邦这样的边境地区,情况可能更加动态和复杂.............
  • 回答
    在缅甸北部残害中国人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绝非简单地能用“缅甸本地人”或“中国人”来一概而论。事实上,大部分媒体报道和分析都指向了盘踞在缅甸北部地区的跨国犯罪团伙,其中相当一部分成员是华人,甚至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诈骗集团骨干。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点.............
  • 回答
    中国在缅甸修建铁路,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得从好几个维度来看。这可不是简单的一条铁路线,它背后牵扯到经济、地缘政治、环境,还有当地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很复杂。首先,说“为什么”要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条铁路的建设,特别是连接中国与缅甸西部,甚至最终延伸到印度洋海岸的铁路网,首先是为了打通战略.............
  • 回答
    .......
  • 回答
    缅甸果敢等地华裔对中国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受到历史、现实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文化认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观点:一、 历史渊源与文化认同:深厚的民族情感 祖籍中国: 果敢地区(以及掸邦北部许多其他华人聚居区)的华裔主要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中国云南迁徙而来的。.............
  • 回答
    中国女性来到缅甸,可以发掘的职业机会其实相当多元,尤其是在当前缅甸经济逐步开放,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女性自身的特点和在商业上的优势,以下几个行业值得重点关注:一、 餐饮与服务业:抓住本地化与异域风情的融合 特色中餐馆的经营与管理: 缅甸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中餐馆,但能做到口味.............
  • 回答
    越南、缅甸、蒙古和老挝人对中国的看法,以及越南和蒙古部分民众对中国存在的敌意,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情感等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一点点地剥开这些因素,看看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越南人眼中的中国:复杂的历史情结与现实考量.............
  • 回答
    缅甸近期的大赦行动,特别是释放了 6966 名服刑人员,并允许 155 名中国伐木工回国,这背后牵涉到多重因素,既有缅甸国内的政治考量,也有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影响。要理解这件事的“好坏”与“意义”,需要我们抛开简单的标签化,从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这 6966 名服刑人员的大赦。从数字.............
  • 回答
    中国科学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一亿年前的甲虫粪便,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对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能告诉我们些啥。“甲虫粪便”:不是你想的那样首先,得明确一下,这里发现的“甲虫粪便”可不是我们现在随处可见的那种,它是一种含虫甲虫粪石化.............
  • 回答
    缅甸果敢地区与政府军的对立以及果敢军与毒品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交织的议题,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并受到历史、民族、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深入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背景出发,进行细致的梳理。果敢地区的特殊历史与民族背景首先,必须明白果敢并非缅甸固有的核.............
  • 回答
    听到你男朋友在偷渡过程中失踪了两个月,而且是在中国境内也未被抓获,这无疑让你焦急万分。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感到无助、焦虑,甚至害怕。首先,请允许我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我知道这很难熬。接下来,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并梳理一下可以尝试的方向,尽量详细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请记住,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情绪管理也.............
  • 回答
    关于中国足球未来是否会输给缅甸,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发情绪化讨论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而需要结合中国足球发展的现状、缅甸足球的崛起趋势,以及足球这项运动本身的复杂性,进行一番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输给缅甸”这个说法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在过去相当.............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缅甸战场上,英国军队和中国军队都为击败日军、收复缅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要明确谁是“主力”,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简单地说,双方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承担的任务和贡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英国军队:早期抵抗与战略部署的承担者在战争初期,英军是缅甸战场上最主要的作战力量。当日本.............
  • 回答
    说起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没能拿下缅甸,进而打通印度洋出海口,这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聊聊。一、 军事和战略上的考量:远距离作战的先天不足首先得明白,古代的交通条件和明清时期的国力,要支撑一次大规模的、跨国界的长期作战,是非常困难的。 地理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