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体2黑暗森林》为什么获得的奖项几乎没有?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问世以来,在中国科幻界掀起了巨浪,其思想的深度和想象的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如果单从“几乎没有获得文学奖项”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并非意味着作品质量不高,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中既有出版和推广的客观因素,也有评奖机制的内在局限,更有科幻小说本身在中国文学语境下的定位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三体2:黑暗森林》并非“几乎没有”奖项,只是相比其巨大的影响力,获得的奖项数量确实不突出。它和《三体1》一样,都获得了当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这是中国科幻界的最高奖项。然而,银河奖虽然是中国科幻的权威奖项,但它本身的读者基础和影响力,与主流文学奖项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出版与推广的时机与方式

《三体2:黑暗森林》的首版时间是2008年。在当时,中国的科幻小说虽然有其忠实的读者群体和一批优秀的创作者,但整体的出版和推广生态相比现在要简陋许多。

市场化运作的早期阶段: 当时很多科幻作品的推广更多依赖于作者的个人魅力和粉丝群体的传播,而非如今成熟的营销策略。作品的影响力更多体现在口碑的积累和读者间的自发推荐上,这使得它在主流媒体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度相对有限。
奖项的认知度差异: 相较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文学奖项,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声名在外延性上稍显局促。虽然在科幻圈内地位崇高,但在更广泛的文学评论界和公众认知中,其影响力扩散需要时间。一些主流文学评论家和评委,可能对科幻小说本身抱持一种审慎甚至保守的态度,将其视为“非主流”或“类型文学”,从而影响了其在综合性文学奖项中的竞争力。

二、评奖机制的局限性与文学的界限模糊

评奖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作品能否“获奖”。这里面涉及几个关键点:

“文学性”的定义与科幻的碰撞: 主流文学奖项在评判作品时,往往会倾向于那些在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现实批判、情感深度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作品。而科幻小说,尤其是《三体》系列这样以宏大世界观、硬核科学设定、哲学思辨为核心的作品,其“文学性”的体现方式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
宏大叙事与个体细腻: 《三体2》展现的是人类文明与地外文明的生死搏杀,其尺度之大,足以让普通读者惊叹。但对于一些习惯了关注个体命运和日常生活细节的评论家而言,这种宏大叙事可能在“人物弧光”或“情感刻画”上显得不够细腻。当然,这并非说《三体2》没有人物塑造,叶文洁、罗辑、章北海等角色都极具深度和复杂性,但他们的命运和情感更多地融入在宏大的文明冲突之中。
科学设定与文学象征: 科学幻想在科幻小说中是骨架,但《三体2》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将这些科学设定转化为了推动情节、探讨文明、触及人性的载体。比如“黑暗森林法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哲学思辨意味的隐喻,但“硬核”的科学推演过程,在某些非科幻背景的评论者眼中,可能被视为对“文学想象”的“技术化”处理,而非纯粹的“文字之美”。
评委的构成与专业背景: 很多综合性文学奖项的评委,其专业背景和阅读偏好可能集中在传统文学领域。他们对于科幻小说的语言风格、叙事逻辑、价值取向可能存在不熟悉或不习惯之处。即使作品本身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和深邃的思想,也可能因为评委们“隔行如隔山”而难以获得认可。
对“类型文学”的刻板印象: 科幻小说长期以来被视为“类型文学”的一员,与“纯文学”存在一种隐形的等级划分。这种刻板印象使得科幻作品在争夺主流文学奖项时,即使作品质量再高,也容易被“类型”的光环所限制。

三、中国科幻的整体发展阶段

科幻黄金时代的开端: 《三体》系列是中国科幻小说走向世界、走向大众的标志性事件。在它出现的时期,中国科幻正处于一个复苏和腾飞的阶段,整个产业生态还在逐步完善之中。虽然《三体》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科幻的普及,但它同时也是在为后续更多的科幻作品争取话语权和认可度“开路”。
国际奖项的认可与国内奖项的滞后: 《三体》系列真正获得国际声誉,特别是刘慈欣凭借《三体》第一部(英文版)获得雨果奖,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舞台的里程碑。而国内文学奖项的评选,往往更侧重于遵循其固有的评价体系和传统,对于“走向世界”的标杆性作品的反应速度和评价体系的调整,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四、作品的争议性与接受度

尽管《三体2》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但其一些极端化的设定和“黑暗森林法则”所代表的冷酷宇宙观,也并非所有读者或评论家都能完全接受。

哲学思辨的冲击: 黑暗森林法则提供了一种对文明生存的冷酷推演,这种推演在理论上可能令人信服,但在情感上,对于人性本善或对宇宙充满善意的美好想象的颠覆,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感到不安。这种深刻的哲学冲击,在一些更侧重于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文学奖项评选中,可能不容易获得青睐。
对复杂性的解读: 《三体2》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科学幻想,更是关于文明、人性、生存和道德的多重拷问。这种复杂性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对不同哲学观点的接受度。在一些更注重“故事性”或“易读性”的评选环境中,这种深度解读的需求,可能会成为障碍。

总结来说,《三体2:黑暗森林》在获得文学奖项方面相对“稀少”,与其说是作品质量的否定,不如说是中国科幻小说在特定历史时期,面对主流文学评奖体系时所遭遇的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它获得了中国科幻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科幻银河奖,这本身就证明了它在科幻界的地位。而对于更广泛的文学奖项来说,则受到出版推广环境、评奖机制的局限、科幻小说的“类型”定位以及其“黑暗森林”哲学观的特殊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然而,作品的影响力最终体现在其读者群体的庞大、思想的传播和对后世创作的启发。从这个角度看,《三体2:黑暗森林》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奖项”所能衡量的范畴,它为中国科幻赢得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无数读者在星空下,对文明的未来进行着深刻的思考。这种价值,或许比任何奖项都来得更为深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大刘耍的一个小小心机啦~

国内作品想在国际上获大奖,那是有条件的,不论文学或是影视作品。

看看莫言的作品,看看红高粱,看看霸王别姬,都是好作品,但是都有个共性,你得写那个特殊的十年,你得写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不然拿什么奖,搁这儿搞笑呢?

三体一给人的感觉就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什么红岸基地呀,对人性的压抑呀,让外国这些评奖的眼前一亮:妙呀!

果断颁奖!

结果大刘在三体一获了大奖,提高了知名度之后,不按套路来啊!

怎么突然不写这些了?改成了更加广大的宇宙世界观?还是一群中国人在拯救世界?

这不是侮辱人吗?给你颁奖就是为了让你宣传这个得?你得宣传中国的悲惨生活啊?

所以之后还给三体颁奖?还嫌这群所谓专家被大刘玩弄了之后不嫌丢人吗?


分割线~~~~~~~~~~~~~~~~~


一觉醒来这么多赞?多谢老少爷们儿啦!

我仅仅是开个脑洞胡说八道的啦,毕竟刘电工的想法我等凡人怎么可能推测的到呢?而且以他的境界,必然也看不上什么奖项。

但是既然问题是关于科幻的,开个脑洞而已啦,大家不要太过生气。

然而,虽然关于大刘的我是胡说八道,但关于国际上一些奖项的情况我认为问题不大。

三体一的确比三体二更受国外大奖的青睐,而且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来都是不曾停过的。艺术无国界,但是奖项有,通过这些引领艺术的发展可以有。如果我们不引以为戒,拿回属于我们自己的话语权,标准权,就真的很危险了。(一点肺腑之言,忽略就好)

搬运一段英文版三体三,大刘自己写的后记吧(再给他颁奖老外脑子可能瓦塌了…):

人们面对宇宙所表现出来的天真和善良显示出一种奇怪的矛盾:在地球上,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登上另一个大陆,用战争和瘟疫毁灭那里的同类的文明,却把温情脉脉的目光投向星空,认为如果有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它们也将是被统一的、崇高的道德所约束的文明,而对不同生命形式的珍视和爱是宇宙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准则。

我觉得事情应该反过来,让我们把对星空的善意转移到地球上的人类同类身上,建立起人类各种族和文明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但对于太阳系之外的星空,要永远睁大警惕的眼睛,也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太空中可能存在的“他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宇宙中弱不禁风的文明,这无疑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做为一个科幻迷,科幻小说塑造了我的生活和人生,而我读过的科幻小说相当一部分都来自美国,今天能够让美国的读者读到我自己的科幻小说,也是一件很让人高兴和激动的事。科幻是全人类的文学,它描述的是地球人共同关心的事情,因而科幻小说应该是最容易被不同国度的读者所共同理解的文学类型。总有一天,人类会像科幻小说中那样成为一个和诣的整体,而我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用等到外星人出现。

user avatar

前面还说看了亚马逊和goodreads的评论,那为什么不贴出总评价分数?统计意义的分数比你挑选理由要有说服力吧




情况就是读者眼里,2,3评价远高于1。想想得奖的三体1,北京折叠,莫言的蛙(讲计划生育)。你要说没政治加成我是不信。

为了让大家看看2,3的评分有多突出,给大家贴一下海伯利安最经典的一二部和弗诺文奇的天渊和深渊上的火的评分



为了对比,再给大家补充一下北京折叠的分数

说实话这个评论数,分数已经不重要了。



再补充一个:不要再说雨果奖没有续集蝉联,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是连续两届获得雨果和星云双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问世以来,在中国科幻界掀起了巨浪,其思想的深度和想象的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如果单从“几乎没有获得文学奖项”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并非意味着作品质量不高,而是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中既有出版和推广的客观因素,也有评奖机制的内在局限,更有科幻小.............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在日本的反响与思考:一场深邃的文明对话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系列,尤其是《三体2:黑暗森林》,在日本引起的反响绝非仅仅是“卖得好”那么简单。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宏大的格局和令人窒息的逻辑,在日本科幻界和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中掀起了一股深思浪潮,引发了多层次的共鸣与讨论。其在日本.............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和《三体3:死神永生》,这两部作品无疑都是刘慈欣构建的宏大三体宇宙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它们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要说哪一部“更有深度”,这实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深度”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不过,如果一定要分析,我认为可以从.............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中四位面壁者:人类文明在绝望中的挣扎与挣扎《三体2:黑暗森林》以其宏大的宇宙观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征服了无数读者,而在这场攸关人类存亡的危机中,四个被赋予“面壁者”头衔的个体,如同一群在黑暗中摸索方向的盲者,各自带着不同的使命和理念,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献出了他们的智慧与生命。他们不是完.............
  • 回答
    《三体Ⅱ:黑暗森林》舞台剧在上海的首演,就像一股来自遥远星系的信号,瞬间点燃了无数“三体迷”的热情。4月12号,那个备受瞩目的夜晚,剧场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一种隐秘的激动。首演至今,观众们的反馈如同一场盛大的星际对话,有赞叹,有探讨,也有对某些细节的细致品味。总的来说,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的舞.............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的结局,罗辑之所以能够记住并利用三维坐标,并非一个简单的“记住”过程,而是整个故事推进和人物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是他主动构建和巩固的结果。这其中涉及到他深刻的危机感、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以及近乎执拗的思考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白罗辑的处境。在“面壁者”时期,他被迫与整个文明的命运绑在.............
  • 回答
    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庄颜是否是特工,这是一个在读者中引起广泛讨论的敏感话题,并且根据小说原著的明确叙述,庄颜不是特工。然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庄颜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一些特质和行为,确实在某些读者看来,带有了一些“特工”的色彩,或者说,她的一些行为方式在特定情境下被放大解读了。为了详.............
  • 回答
    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史强得知儿子史晓明犯了错,并没有去找罗辑寻求帮助,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并非简单的“不去找”那么片面,而是史强在特定情境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和对自己身份的清晰认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史晓明犯了什么“错”。在小说中,史晓明是被卷入一个贩毒案件,而且他的错误在于给毒贩提供了一个藏匿.............
  • 回答
    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叶文洁之所以选择将宇宙社会学公理告知罗辑,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动机和背景。这其中既有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也有对罗辑作为“面壁者”潜力的信任,更是她对整个宇宙图景的认知和绝望的体现。首先,我们要理解叶文洁的处境和她的核心思想。叶文洁,那个.............
  • 回答
    《三体2:黑暗森林》里,庄颜这个名字的出现,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虽然激起的涟漪不至于翻天覆海,却足以在一些人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她不是那种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角,也不是能直接与三体文明对抗的关键人物,但她的存在,却在叶文洁和罗辑这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心中,扮演了一个极其特殊而复杂的位置,.............
  • 回答
    《三体II:黑暗森林》中,罗辑的“梦想之地”并非一个固定、具体存在的物理空间,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远离纷争、可以安宁地生活,并能感受到生命之美的境界。他曾幻想过在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时期,或是某个被遗忘的古老文明中,过着与世隔绝、充满哲学思考和艺术享受的生活。要找到符合这种“梦想之地”的现实地点,.............
  • 回答
    Netflix 将《三体》改编成剧集,并且由《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 GoT)的两位编剧 David Benioff 和 D.B. Weiss(简称 2DB)操刀,这无疑是科幻迷和剧迷们近来最受关注和期待的影视项目之一。对于是否看好这个项目,我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 回答
    Netflix 联合制作《三体》电视剧,并由《权力的游戏》编剧 David Benioff 和 D.B. Weiss (简称 2DB) 担任编剧,这是一个备受瞩目且极具讨论价值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Netflix 的战略考量与《三体》的潜力 IP 价值的巨大.............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叙事、深刻思想和严谨逻辑著称,其中巧妙的伏笔和细节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细节不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工具,更是塑造人物、深化主题、营造氛围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列举一些主要的伏笔和细节,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巧妙之处。一、关于叶文洁的“信”与“黑暗森林”的萌芽: 最.............
  • 回答
    在《三体》这部宏大的科幻史诗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碎、引人深思的语句。要挑选出“最”悲哀的一句话,是一个主观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会被不同的情境和哲理所触动。然而,如果要我选择一句最能概括整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绝望与悲哀,那我认为是来自于叶文洁的这句话(或者说,是她行为的直接结果所带来的感悟).............
  • 回答
    关于《三体》中的“水滴”能否被制造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涉及到物理学、材料科学以及我们对宇宙尺度的理解。为了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水滴的“本质”与制造的挑战首先,我们要理解《三体》中水滴的设定。在小说中,水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液体水滴,而是由“强互作.............
  • 回答
    在刘慈欣的科幻巨著《三体》中,程心对地球对人类的爱,以及云天明对程心的爱,都是非常深刻的情感,但若要区分哪个是“大爱”,需要从其表现形式、影响范围、牺牲程度以及对宇宙文明法则的理解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我们来详细解读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程心对地球和人类的爱,更多体现在她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在极端.............
  • 回答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小说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彩的情节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本身,《三体》系列也埋藏了许多巧妙的“彩蛋”,这些彩蛋可能是一些致敬、一些暗示,或者是一些与现实世界或作者本人相关的有趣细节。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列举和阐述《三体》系列中一些比较明显的彩蛋,并尝.............
  • 回答
    《三体》这部小说,与其说是硬科幻,不如说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它抛出的很多概念和设定的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细思恐极”。这些细节并非作者故意制造的惊悚,而是逻辑推演到极致后自然而然产生的深邃恐惧。就拿书中多次出现的“黑暗森林法则”来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惊悚故事里的“鬼魂”,而是一个文明在宇宙.............
  • 回答
    关于《三体II:黑暗森林》在日本2020年6月18日发售后的反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描述。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普遍对科幻作品有着相当高的鉴赏力和接受度,《三体》系列在日本并非初次亮相,而是作为备受期待的续作推出的。因此,这次发售延续了前作积累的良好口碑,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新读者的目光。市场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